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乌鲁木齐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下图为合肥至乌鲁木齐某航班线路及座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航班沿线可见雪山景观,为更好的欣赏雪山景观可选座位( )
    A. 31AB. 31CC. 31JD. 31L
    2. 该航班正点抵达目的地时,太阳位于( )
    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
    3. 一般从合肥去乌鲁木齐航班飞行用时和返航用时有明显差异,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去时因白天交通拥堵,用时较长B. 去时受西北季风影响,用时较长
    C. 返程受高空西风影响,用时较短D. 返程受东南季风影响,用时较短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航班前往乌鲁木齐的线路中,祁连山等雪山主要位于左侧,因此宜选左侧靠窗座位,由图可知,31A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故选A。
    【2题详解】
    该航班正点抵达时为北京时间16:55,乌鲁木齐位于西部,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2小时,此时地方时约14:55左右,此时太阳位于西南,D正确,ABC错。故选D。
    【3题详解】
    根据题意,民航飞机一般在对流层顶部或平流层底部飞行,合肥飞往乌鲁木齐主要受高空西风影响。从合肥到乌鲁木齐属于逆风飞行,用时较长;返航属于顺风航行,用时较短,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民航飞机一般在对流层顶部或平流层底部飞行。选择在什么高度飞行,和航线长度有关系。飞行距离较长时在平流层飞行。一些航线较短的航班虽然选择在对流层上部飞行,但其实对流层上部的天气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
    地磁暴是指太阳活动爆发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到达地球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强烈的电磁扰动现象。其强度用全球磁场指数(Kp指数)来衡量,通常,每隔三小时发布一次地球磁场活动情况,用数字0→9表示由弱到强,并分为弱、中、强三级。下图示意2023年4月22日00:00-25日00:00全球磁场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产生这次强地磁暴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太阳的( )
    A. 光球层B. 日冕层C. 色球层D. 内部层
    5. 强地磁暴发生时给地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 )
    A. 破坏大气层中的对流层,造成中高纬度地区旱涝加剧
    B. 危害野生动植物繁衍,直接导致野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C. 毁坏水利工程大坝结构,缩短水利工程大坝使用期限
    D. 干扰地球的短波通信,严重威胁在太空的宇航器安全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磁暴是指太阳活动爆发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到达地球,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现象。这些电磁辐射主要来自太阳日冕层上喷射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干扰,造成地球磁场突然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磁暴对人类危害是多方面的。地磁暴会破坏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并严重威胁在太空的宇航器安全,D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强地磁暴不会破坏大气层中的对流层,A错误;地磁暴对野生动植物繁衍、水利工程大坝结构影响较小,B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孟加拉湾地处印度洋东北部,其东北部海域是北印度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低的海域。孟加拉湾夏季的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海表净得到大量的淡水,但是表层盐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下图示意孟加拉湾位置及其沿7°30'N断面线平均盐度和淡水输运量的时间序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孟加拉湾东北部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低,主要是由于该海域( )
    A. 海岸较为曲折B. 地理纬度较高C. 海水温度较低D. 入海径流较多
    7. 推测导致孟加拉湾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平均气温升高B. 西南季风环流较强
    C. 沿岸径流流量较大D. 湾内海水更新较慢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尤其东北部海域沿岸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有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而且沿岸河流较多,入海径流量较大,因此孟加拉湾东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D正确;相对入海径流的影响,海岸较为曲折对该海域盐度影响较小,A错误;孟加拉湾纬度较低,水温较高,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孟加拉湾位于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之间,而西面与印度半岛相隔的阿拉伯海海水盐度较高,夏季,受强劲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域海面形成了西南季风环流,在其驱动下,来自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通过孟加拉湾湾口向湾内输运高盐度的阿拉伯海海水,导致孟加拉湾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升高,B正确;夏季平均气温升高不是导致海水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A错误;沿岸径流流量较大会稀释海水盐度,使盐度降低,C错误;受强劲的西南季风影响,湾内海水更新较快,D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主要与降水、蒸发有关,沿岸海域海水盐度还与入海径流、洋流、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有关。
    岩画是指在岩穴、崖壁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绘、雕刻的总称,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岩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分为北方岩画、西南岩画和东南岩画。其中北方岩画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贺兰山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岩画区,由于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岩画已部分崩解破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中国岩画分布密切相关的地理要素是( )
    A. 气候B. 地貌C. 土壤D. 水源
    9. 不同地区的岩画内容各有侧重,北方地区岩画常有( )
    A. 人物B. 水波纹C. 动物D. 船
    10. 导致贺兰山岩画崩解破碎的地质作用在其他地区也常见,下列选项中与之相近的是( )
    A. 黄山上的天然球形花岗岩B. 雅鲁藏布江中的丹娘沙丘
    C. 云贵高原上的石林D. 新疆的雅丹地貌
    【答案】8. B 9. C 10. A
    【解析】
    【8题详解】
    岩画是古代先民采用简单的工具,在岩石上磨刻、挖刻或描绘创作的一种艺术,岩画的形成需要在岩石上磨刻、挖刻或描绘创作,说明岩画以岩石为载体,山区地势崎岖,地表多岩石分布,因此与岩画分布密切相关的地理要素是地貌,B正确;气候、土壤、水源与岩画的形成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岩画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人物图案岩画普遍存在;同时岩画内容能反映地方文化差异,北方岩画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即主要分布在游牧、畜牧发展地区,反映游牧民族的文化,多动物图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贺兰山位于干旱、半干旱区交界处,岩画的崩解破碎,主要受风化影响。黄山上的天然球形花岗岩是风化产物,A正确;雅鲁藏布江中的丹娘沙丘属于堆积地貌,B错误;云贵高原上的石林主要是流水侵蚀地貌,C错误;新疆的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花岗岩接近地表或出露地表时,在阳光、空气、流水等因素作用下,会发生风化作用。水分顺着节理面不断地渗入和下蚀,通过风化作用,使得块状岩体棱角处的砂粒率先脱落,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也就是所谓的石蛋。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戈壁是指地表布满石块的荒漠。当地表物质膨胀时,砾石被抬升,表层尘土随之填满下部空隙,因此荒漠砾石层一般呈现“上砾下土”的结构。黑戈壁是戈壁中受干旱气候影响最充分的类型,砾石表面覆盖有黑色物质。下图为新疆某山前黑戈壁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黑戈壁景观中浅色区域的成因是( )
    A. 流水侵蚀B. 流水堆积C. 风力侵蚀D. 风力搬运
    12. 该地荒漠砾石层中砾石抬升明显季节是( )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黑戈壁表层砾石呈黑色,下部有土覆盖颜色较浅,且图中景观位于山前,推测该地收到季节性洪水冲刷地表,黑色砾石被搬运,最终底部土层出露,形成浅色线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砾石被抬升的主要是地表物质膨胀时发生的,夏季气温高,地表物质易受热膨胀,冬季冰冻时地表物质受冻胀作用,此时砾石被抬升最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冻胀是由于土中水的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的作用。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
    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东岸,与香港相连,东南部为莲花山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深圳市所在地区海陆风明显,但季节变化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深圳市某年1月地面测站水平风变化,灰色阴影分别对应陆风时段与海风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区1月近地面初始海风形成时间明显偏晚,其主要原因是( )
    A. 日出较晚,太阳辐射偏弱B. 距海较近,空气湿度偏大
    C. 地形较高,山阻效应较强D. 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强
    14. 该地区1月海风、陆风平均风速差异明显,这是由于该地区( )
    A. 陆风风向复杂多变,风速大B. 海风盛行时间较短,风速小
    C. 冬季风逆向较强,海风风速小D. 夏季风控制较强,陆风风速大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深圳市所在地区为1月份,正值冬季,由于在冬季日出时间较晚,太阳辐射偏弱,启动海风环流的海陆温差所需时间较长,从而造成该地区近地面初始海风形成时间明显偏晚,A正确;距海远近以及地形状况1月与其他月份并无明显差异,BC错误;1月降水较少,云层较少,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陆风风向比较稳定,没有复杂多变,A错误;深圳市所在地区冬季(1月)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其与海风风向近乎相反,而与陆风风向非常接近,这样就阻碍了海风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陆风,从而导致海风的平均风速小于陆风的平均风速。因此该地区1月海风、陆风平均风速差异明显,这是由于该地区冬季风逆向较强,海风风速小,而与海风盛行时间较短关系不大,B错误,C正确;1月为冬季,夏季风控制弱,D错误。故选C。
    【点睛】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海风,冬季盛行陆风;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小明同学有着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每天会把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下图为小明同学2023年8月19日一则太阳和月亮升落日记及月相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小明8月19日看到的是( )
    A. 蛾眉月B. 上弦月C. 满月D. 凸月
    16. 小明8月19日白天能看到的这种月相( )
    ①在农历廿六或廿七②位于太阳东面③亮面朝向西方④大约只有3个小时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日记里记录的“05:42一轮红日从东北冉冉升起,大约2小时20分钟后的月亮从东偏北露出地平线”信息可知,月出时间大约为08:0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大约为45°,由此可判断8月19日看的月相应为上半月的蛾眉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该月相为上蛾眉月,应为农历初三或初四,①错;该日白天这种月相出现方位应位于太阳之后的东方,所以月亮的亮面应该朝西,②③对;根据日记里记录的时间信息可知,该日白天能看到蛾眉月的时间应该在月出后,日落前,该日的月出时间大约为08:02,日落时间大约为19:09,所以该日白天能看到的这种蛾眉月的时间大约为19.09—08:02=11小时07分钟,④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月球绕地球旋转,又随地球绕太阳旋转,在地球上可看月面的明亮部分和黯黑部分的形象,随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变化,形成月面上明亮部分的盈亏圆缺的形状,称其为月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道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热带和温带地区常见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雷暴发生时可伴随有雷击、闪电、强风和强降水。每年全球因雷暴灾害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中西部为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邯郸市平均年雷暴日达28.8天,因雷灾导致的损失在逐年上升。左图示意20多年来邯郸市雷暴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右图为雷暴日数月变化曲线图。
    (1)描述20多年来邯郸市雷暴天气年平均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邯郸市雷暴天气集中在夏半年,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述雷暴灾害损失逐年上升的原因,并指出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答案】17. 整体上空间分布不均,从西向东递减或从东向西递增;中西部山区年雷暴日较多,东部平原地区雷暴日较少。
    18. 夏半年气温高,近地面和高空大气之间对流旺盛;季风气候区,夏半年水汽充足,水汽上升过程中凝结释放潜热,加剧对流;区域内地形复杂,局部地区增温明显,对流旺盛。
    19. 原因:该地随着城市化发展,人口密度增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雷暴造成的损失增加;全球气候变化,雷暴天气频次增加,损失增加。
    手段: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多年来邯郸市雷暴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图及雷暴日数月变化曲线图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20多年来邯郸市雷暴天气年平均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雷暴天气集中在夏半年的自然原因、雷暴灾害损失逐年上升的原因和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描述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从宏观分布是不是均匀,哪边多哪边少,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来描述。依据20多年来邯郸市雷暴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图可知,区域内等值线分布较多,故整体上雷暴天气空间分布不均;大多数等值线呈现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故雷暴天气从西向东递减或从东向西递增;由材料“中西部为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可推知,中西部山区年雷暴日较多,东部平原地区雷暴日较少。
    【小问2详解】
    雷暴的形成主要受气流运动、地形等的影响。由材料“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可知,夏半年气温高,近地面和高空大气之间对流旺盛;由材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可知,夏半年水汽充足,水汽上升过程中凝结释放潜热,加剧对流;由材料“中西部为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可知,局部地区增温明显,对流旺盛。
    小问3详解】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故雷暴灾害损失逐年上升的原因有致灾因子增强,全球气候变化,雷暴天气频次增加,损失增加;还有受灾体发生变化,该地随着城市化发展,人口密度增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雷暴造成的损失增加。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某研究团队,对1984~2021年间阿尔卑斯山卫星图像研究发现,高山冰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由“白”变“绿”。并推断未来随着高山冰雪由“白”变“绿”,会进一步加剧变暖的趋势,形成恶性循环。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1)简述阿尔卑斯山高山积雪冰川带的主要生态意义。
    (2)分析阿尔卑斯山由“白”变“绿”的主要原因。
    (3)未来随着阿尔卑斯山由“白”变“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变暖的趋势,形成恶性循环。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和整体性原理说明这一推断。
    【答案】(1)高山冰雪能够反射太阳辐射,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为河流补给水源,具有调节河川流量的作用;高山冰雪融水是雪线以下山地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满足山地植被生长需要,维护生物多样性(山地生态系统)等。
    (2)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高海拔冰雪区满足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热量;高海拔地区大量冰雪消融,水分条件改善,满足了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雪线上移,原冰雪覆盖地区因水热条件变好,促进土壤发育,利于植被生长。
    (3)由“白”变“绿”,冰雪面积的不断缩小,造成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减少;植被增加,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增强,水汽增加,保温作用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尔卑斯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为背景,涉及高山积雪冰川带的生态意义、影响雪线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山积雪冰川的生态意义可以从其对气候、河流和当地的土壤、生物等角度展开描述。高山积雪冰川带所覆盖的冰雪可以有效反射太阳辐射,减缓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同时高山冰雪融水作为河流的重要水源地,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随着积雪冰川的融化,其对雪线附近 的山地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满足了山地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条件,随着山地植被的生长,当地一些其他相关的生物也逐渐丰富起来,维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白”主要是冰雪,“绿”主要是植被,阿尔卑斯山由“白”变“绿”主要是冰雪融化,植被丰富起来的一个过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海拔地区的热量条件不断改善;同时冰雪融水也会不断增加,在高海拔地区的水分条件也得到改善,随着高海拔地区水热条件的改善,当地植被不断增多,最终阿尔卑斯山逐渐由“白”变“绿”;随着植被的生长发育和水热条件的变好,该地土壤有机质也在不断增加,土壤肥力不断提高,为植被的进一步生长发育提供条件。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高海拔地区冰川面积不断缩小,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量不断减少,地表温度不断升高;随着植被的增加,地表相较原来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不断加强,气温升高;随着植被蒸腾作用的增加,空气湿度也不断增加,水汽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会随之升高;最终导致气温不断升高,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并形成恶性循环。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格措纳湖,原名托索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青海省布青山、布尔汗布达山之间的断陷盆地内。冬格措纳湖面积232.2km2,湖面平均海拔4090m,虽然湖区年降水量仅有300mm,年蒸发量高达1000mm,但冬格措纳湖水量常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300万年前托索河与香日德河发源于两河间的分水岭,300万年后该地区多次发生较大的地壳断裂活动,如今托索河已经成为香日德河的一个支流。下图示意冬格措纳湖水系(图中断层构造线上的双短线所在的地块代表该地块下降)
    (1)推测图中300万年前后托索河与香日德河的流向变迁。
    (2)解释托索河流向变迁的原因。
    (3)冬格措纳湖水量常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说明其原因。
    【答案】(1)300万年前托索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托索湖(冬格措纳湖);300万年前香日德河自东南流向西北。300万年后托索河与香日德河流向相同,均由东南流向西北。
    (2)300万年前托索河与香日德河均发源于两河之间的分水岭,托索河自西北流向东南,香日德河自东南流向西北;300万年后地壳构造活动频繁,分水岭破碎;香日德河和托索河均沿断裂带不断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香日德河袭夺了托索河,托索河由东南流向西北,托索河成为香日德河支流。
    (3)该湖的补给类型多,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补给,流域面积广,补给量大;流域内以山地为主,水流的汇集速度快,蒸发较少,所以使得湖水水量常年基本保持着动态平衡。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冬格措纳湖水系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水系的演化、河流水文特征、内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300万年前托索河与香日德河发源于两河间的分水岭,托索河与香日德河分别从分水岭两侧往低处流动,流向相反。托索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托索湖(冬格措纳湖)、香日德河自东南流向西北;300万年后该地区多次发生较大的地壳断裂活动,如今托索河已经成为香日德河的一个支流,因此托索河与香日德河流向相同,均由东南流向西北。
    【小问2详解】
    300万年前托索河与香日德河均发源于两河之间的分水岭,托索河自西北流向东南,香日德河自东南流向西北,香日德河和托索河均因溯源侵蚀是河流往源头方向延长;300万年后地壳构造活动频繁,分水岭破碎,使河流的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作用更加强烈,香日德河和托索河均沿断裂带不断溯源侵蚀,最终切穿分水岭;处于低位的香日德河袭夺了托索河,使托索河的流向发生逆转,由东南流向西北,成为香日德河支流。
    【小问3详解】
    该湖的补给类型多,有大气降水(年降水量有300mm)、冰雪融水(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和地下水(位于断陷盆地,地势较低)等补给,流域面积广,补给量大;流域内以山地为主,发育众多河流入湖,且河流流速较快,水流的汇集速度快,蒸发较少,所以使得湖水水量常年基本保持着动态平衡。

    相关试卷

    安徽省皖豫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豫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裕廊岛不适合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7~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