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自古以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寄寓了多少有志之士的理想和抱负,今天,我们跟随清代“桐城派”作家姚鼐,走不寻常之路,领略别样之泰山。
1.积累掌握文言知识点,准确翻译重点句子。2.通过了解登山线路理清文章思路。3.体会登山和赏景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4.欣赏作者笔下优美的雪景描写。
乾隆39年(1774年),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12月28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乾隆28年中进士,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 乾隆39年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
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创始人为方苞,经刘大魁、姚鼐等人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阴” 。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 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 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 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铺垫。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此段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至于”蝉联而下,告诉给我们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 “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②表现了旅途的艰苦,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③写出作者登山兴致之高。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文: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临近傍晚,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lǚ )。
译文: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尽头)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起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第4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作用:既增加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泰山的整体风貌和悠久历史。
从第5段中找出泰山自然景观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三多”是:多石 、石多平方、多松;“三少”是:少土、石少圆、少杂树;“三无”是: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作用: 1.泰山之冬的肃杀和静美 2.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
特点:三多、三少、三无
第二课时
冬天是泰山的旅游淡季,当地的旅游公司正为如何在冬天吸引更多的游客而苦恼,读了《登泰山记》以后,请你从登山路线、登山体验和自然景观等方面说一说冬天登泰山的理由。
中国古代文人多喜游览泰山,如孔子、杜甫、曹植等,但他们的诗文中都少有直接在文中叙写登山过程。文中记叙登山过程的是在第二段,请阅读第二段,依据文本内容,以“重走先贤登山路”为专题,画出登山路线图
古人登山多言志抒情,如孔子登泰山之后就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忽如寄”,把泰山看做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那姚鼐在冬天登泰山有怎样的登山体验呢?雪中登泰山能体现出他怎样的情感和品质呢?
任务二:体味先贤登山情 第二段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至于”蝉联而下,告诉给我们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1)山道“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2)“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3)“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4)“大风扬积雪击面”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病归、养双亲”为名,告归故里。当时姚鼐正在北京参加《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他与纪晓岚、戴震有矛盾,于是辞官。“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姚鼐《南园诗存序》“门户难留百年盛,文章要使千秋垂。”——姚鼐《赠钱鲁思》
(1)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2)结合背景,作者辞官之后登泰山,可以说是调节心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安慰;辞官之后开启新生命的信念、信心、决心和希望。
泰山山势雄伟,风景壮丽,历代文人墨客多在春秋佳节,联袂登山,吟哦题咏,姚鼐的《登泰山记》因记述寒冬中的游历,使得其在各类记游文章中犹有特色。请你从文本中找出作者描写的泰山特有的雪中景,分享出来,并加以解说,吸引游客冬天来游览泰山!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峰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的?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五鼓,坐日观亭,待日出。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列者,山也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动静结合 + 拟人比喻
重点赏析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的?
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请你从文本中找出作者描写的泰山特有的雪中景,分享出来,并加以解说,吸引游客冬天来游览泰山!
全文记叙了作者携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雄浑景象。姚鼐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之路如登山之路,纵使路上有艰难险阻,但只要不惧艰险,勇辟新路,就可到达山巅,收获美景。
以“冬天请到泰山来”开头,为旅游公司写一则广告。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可以引用文中词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100字。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山南水北,名作状向西,判断句,通“又”,所说的,形作名雪光,脊背弯曲的样子,文言知识,二通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桐城派,为何不走寻常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完美版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任务,首先选定时间,其三设计路线,其五介绍景观,一泰山夕照图,参考示例,苍山负雪,日照城郭,日出前,日出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