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组成下列多聚体的单体的种类最多的是( )
A. 血红蛋白
B. DNA
C. 淀粉
D. 纤维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详解】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约有20种;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所以单体种类最多的是血红蛋白,故选A。
2. 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 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
(1)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自由水: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⑤提供化学反应介质,⑥维持细胞形态;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可直接参与生化反应,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细胞的有氧呼吸等,A错误;
B、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B正确;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如磷酸二氢钠等;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Mg2+参与构成叶绿素等,C错误;
D、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形式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而液泡中的水主要属于自由水,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蔗糖
B. 胆固醇是人体所需的物质
C.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D. 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除脂质外,有许多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以万计,甚至百万,因此称为生物大分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都存在一定差异。
【详解】A、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A错误;
B、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是人体所需的物质,B正确;
C、糖类和油脂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C错误;
D、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 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 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详解】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糖类中的单糖、二糖和脂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
C、细胞中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单体)脱水缩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如许多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后通过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C正确;
D、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一般需要酶催化,D正确。
故选B。
5. 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中能够合成纤维素
B. 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
C. 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D. 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中能够合成纤维素,A正确;
B、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能够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因此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B正确;
C、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单层膜包被的小泡,C错误;
D、酶的活性会受到pH的影响,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6. 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 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D. 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D
【解析】
【分析】低倍镜换作高倍镜的步骤: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先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换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详解】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
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
C、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C错误;
D、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需要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故选D。
7. 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乳酸菌是通过无丝分裂增殖的
B. 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
C. 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
D.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详解】A、乳酸菌是细菌,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B正确;
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拟核,C正确;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故都能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A。
8. 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A. 核仁B. 核基质
C. 核被膜D. 核孔复合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和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rRNA由细胞核中的核仁负责产生。
【详解】核仁是细胞核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选项正确;核基质是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包括核液与核骨架两部分。核液含水、离子和酶等无形成分。核骨架是由多种蛋白质形成的三维纤维网架,对核的结构具有支持作用,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B选项错误;核被膜是指包被细胞核的双层膜,其外层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是控制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核糖体的形成无关,C、D选项错误。
9.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3、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的主要场所,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能够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B正确;
C、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D正确。
故选C。
10. 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B. 叶绿体C. 液泡D. 中心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家兔肌肉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具有中心体,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菠菜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不具有中心体。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11. 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的内膜上有酶的分布
B. 细胞核中含有DNA和蛋白质
C. 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
D. 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详解】A、线粒体的内膜上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有酶,A正确;
B、真核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膜不含纤维素,C错误;
D、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故选C
12. 为研究酶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
B. 加入各组反应小室中含有酶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应一致
C. 比较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判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
D. 此实验中pH为因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所处环境的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通过相同时间内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释放的气体量反应,其他条件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A、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且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则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A正确;
B、各组的滤纸片大小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B正确;
C、比较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以反映在不同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从而判断过氧化氢酶的适宜pH范围,C正确;
D、此实验中pH为自变量,即人为改变的量,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A.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
D.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生理活动的相关知识。细胞中蛋白质、淀粉和多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无需消耗能量;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不需要消耗ATP;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CO2或乳酸,都不消耗能量。
【详解】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麦芽糖,不消耗能量,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在幼嫩组织中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需要光能,不需要ATP供能,C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变成乳酸,不需要ATP供能,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细胞中不同的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来判断是否需要ATP功能。
14. 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 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 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0.9%的生理盐水与人和哺乳动物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相同,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因此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在低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皱缩。
【详解】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红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选项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而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选项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甚至导致涨破,C选项正确;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扩散,D选项错误。
【点睛】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达到平衡时,水分子的扩散不会停止。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即使细胞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水分子依旧会不断进出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15. 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B. 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
C. 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 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是通过与二氧化锰比较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以探究酶的高效性。试管A与试管B为平行对照实验组。
【详解】实验中的可改变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A选项正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作为判断反应速率的指标,B选项正确;该实验通过比较酶的催化速率和二氧化锰的催化速率来验证酶的高效性,C选项正确;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均含有过氧化氢酶,均可用作过氧化氢酶的性质的探究实验,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
16.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
17.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的相关知识。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详解】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要注意静息状态时,即使钾离子外流,膜内钾离子的浓度依然高于膜外。
18.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 Na+B. 二氧化碳C. RNAD. 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被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也需要能量。
【详解】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所以选B。
【点睛】RNA虽然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属于自由扩散。
19.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 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 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 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
C.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
D.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20. 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 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 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 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功能和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详解】A、Mg2+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A错误;
B、MgSO4 必须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
C、Mg 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
D、降低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则对 Mg2+ 的吸收也会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A。
【点睛】关键要明确植物吸收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以及无机盐的功能。
21. 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
B. 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
C. 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
D. 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详解】A、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A错误;
B、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即细胞凋亡实现的,B正确;
C、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呼吸变慢,C错误;
D、凋亡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活跃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凋亡,不是坏死,D错误。
故选B。
22.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 小肠上皮细胞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见的类型有: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细胞凋亡的意义: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详解】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故选B。
23. 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下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B. 由图可以证明MSC表现出了全能性
C. 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
D. 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中的相同,由于组织细胞和MSC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组织细胞和MSC中RNA不同,A错误;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该图不能说明MSC表现出了全能性,B错误;
C、MSC中与凋亡有关基因表达时,细胞开始凋亡,C错误;
D、MSC在不同诱导因素下,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24.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 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析】依题意可知:本题是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癌细胞特点的考查。理清相应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
【详解】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只要相关的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引发细胞癌变;事实上,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本题的难点在于对C 选项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的理解;如果能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存在平行关系”,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A正确;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普遍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培养时无接触抑制特征,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要求学生理解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理解细胞衰老的特点,理解细胞凋亡的意义。
26. 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 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C. 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
【详解】A、该患者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吸进的氧气减少,也导致体内CO2不能及时排出,含量升高,A正确;
B、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促进水进入组织液,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B正确;
C、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更多的水留在尿液中,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27.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
【详解】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关键要熟悉水平衡调节过程:
28.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不会影响血浆的PH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A、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乳酸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pH略有会下降,A错误;
B、肝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因此其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
C、组织液中O2浓度大于组织细胞,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
D、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组织液,并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D正确。
故选A。
29.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 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 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单细胞动物是单个细胞构成的生命体,即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选项正确;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B选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C选项正确;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
30. 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 淋巴管内的液体B. 输尿管内的液体C.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 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成分的有关知识。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内的液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C、D错误。故选A。
【点睛】学生容易将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内液体也认为是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答案】 ①. 高尔基体 ②. 叶绿体类囊体膜 ③. 参与信息传递 ④.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⑤. 脂质和蛋白质
【解析】
【分析】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具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能上紧密联系。
【详解】(1)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中,高尔基体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说明突触可以参与信息传递;
(4)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5)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2. 9月20日宁夏中宁县突发疫情,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引发本轮疫情的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和BA.2.76两种进化分支,具有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都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因此叫做______免疫。
(2)当同种抗原第二次入侵人体时,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
(3)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机制有所不同,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通常为______(胞吞/主动运输),病毒必须在_______内增殖。
(4)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______(核酸/蛋白质)。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
【答案】(1)非特异性 (2)记忆B细胞
(3) ①. 胞吞 ②. 活细胞 (4)核酸
(5)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
【解析】
【分析】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小问1详解】
前两道防线人人都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小问2详解】
当同种抗原第二次入侵人体时,记忆B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进而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
【小问3详解】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属于大分子结构,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通常为胞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小问4详解】
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
小问5详解】
应对流感措施: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
33. 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答案】 ①.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②. 增加 ③. 葡萄糖 ④. 下丘脑
【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来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理清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注意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外界条件,再结合题干信息,就能准确回答各个小题。
【详解】(1)b中注射的是垂体提取液,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
(2)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水平,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 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实验兔出现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丢失,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
【点睛】解答第(2)小题,要注意一次性糖含量过高会引起血浆葡萄糖浓度增大,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而不能直接根据血浆渗透压增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而做出错误判断,误认为会导致尿量减少。
34. 人体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增加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_____,_____;运动后甲状腺激素分泌也减少,从而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答案】(1) ①. 受体 ②. 神经
(2) ①. 抗利尿激素 ②. 神经-体液
(3) ①. 出汗 ②. 血管舒张
【解析】
【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小问1详解】
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为神经调节。
【小问2详解】
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小问3详解】步骤
基本过程
试管A
试管B
1
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
3mL
3mL
2
加入马铃薯匀浆
少许
-
3
加入二氧化锰
-
少许
4
检测
结构名称
突触
(1)_____
细胞膜
(2)_____
功能
(3)_____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4)____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所
膜的主要成分
(5)_____
功能举例
在缩手反射中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