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沸点:Li>Na>K>RbB.原子半径:CKOH>RbOHD.酸性:HF>HCl>HBr>HI
2.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A.X、Y、Z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Z和X形成的化合物ZX2能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3.高纯硅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工业上制备高纯硅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②和③中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流程中的和可循环利用
C.步骤③中的不可用焦炭代替
D.由步骤①中的反应可知,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强碱反应: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
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D.工业漂白液的制备:
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B族D.ⅥA族
6.短周期元素X、Y、Z、Q、T的原子序数与其常见化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沸点高低:H2T>H2X
B.离子半径的大小:Z3+>Y+>X2−
C.含氧酸的酸性强弱:H3QO4>H2TO4
D.Z元素形成的氧化物能被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水溶液溶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电离成Na+和Cl-
C.和由相同种类的元素组成,互为同素异形体
D.随着原子序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降低
8.我国科研人员成功攻克了5G通信芯片关键材料氮化镓的研制难题。已知元素镓(Ga)为IIIA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
A.Ga2N3B.GaN2C.GaND.Ga3N2
二、非选择题
9.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碳酸氢钠与偏铝酸钠溶液混合 。
(2)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Ba2+沉淀完成 ,继续滴加NaHSO4溶液 。
(3)足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 。
(4)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 。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
(6)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按要求写,不给分)。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氧化铝沉淀与稀硫酸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1)元素⑦的名称为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碱性最强的化合 物的电子式是 。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和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该化合物属于 (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4)写出一种由元素③和④组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 。
(5)⑥、⑦、⑨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 示)
12.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回答问题:
探究1: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设计实验如图:
(1)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字母),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Na2SO3溶液 B.Na2S溶液 C.Na2SO4溶液
(2)下列不能用于验证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是 (填字母)。
A.HCl比H2S稳定B.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铁与硫反应生成FeS
C.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D.HClO的氧化性比H2SO3的强
探究2:验证同主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进行如下实验:
I.向NaBr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充分反应后,加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II.向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充分反应后,加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III.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滴加几滴溴水。
(3)实验I中的现象是 。
(4)根据I、II、III的实验现象可得Cl、Br、I的得电子能力强弱顺序为 。
(5)实验I、II得到的CCl4层中含有卤素单质,可用NaOH浓溶液反萃取分离回收。以下是反萃取回收I2的操作过程:
①向装有I2的CCl4溶液的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
②振荡至溶液的紫红色消失,静置、分层;
③先将CCl4层从仪器的下口放出,再将含I-、IO的碱溶液从仪器的 (填“上”或“下”)口倒入烧杯中;
④边搅拌边加入几滴45%的H2SO4溶液,溶液立即转为棕黄色,并析出碘晶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W
X
Y
Z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碱金属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熔沸点降低,A正确;
B.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C>N>O,B错误;
C.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所以碱性:LiOH<NaOH<KOH<RbOH,C错误;
D.卤族元素自上而下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所以酸性:HF<HCl<HBr<HI,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D
【分析】根据题给信息知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W为氮元素;结合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X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
解析:A.非金属性:O>Cl>S,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O,A错误;
B.同主族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高氯酸的酸性一定强于硫酸,其它含氧酸则不一定,B错误;
C.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O2-还原性弱于S2-,C错误;
D.Cl与O形成ClO2,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A.反应①②③均有化合价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根据流程可知,和可以循环利用,B正确;
C.步骤③中的用焦炭代替会产生杂质,C正确;
D.由反应①可知,碳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木炭的还原性,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D错误;
故答案为:D。
4.D
解析:A.碳酸氢钠溶液与强碱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故A错误;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B错误;
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硅酸和碳酸钠:,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故C错误;
D.工业漂白液的制备是氯气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A
解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情况是:第一层排满了只能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满了只能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由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所以该元素核外电子只能有两层,所以第一层是2,第二层是4,所以质子数是6,所以是碳元素,处在第二周期ⅣA族,
故选A。
6.D
【分析】由化合价及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为O,Y为Na,Z为Al,Q为P,T为S。
解析: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低:H2O>H2S,故A错误;
B.氧离子、钠离子、铝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O2->Na+>Al3+,故B错误;
C.非金属性S>P,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磷酸Br>I
(5)上 5I-+IO+6H+=3I2+3H2O
解析:(1)A.Cl2可以与Na2SO3溶液反应生成HCl、Na2SO4,但不能判断Cl与S非金属性的强弱,故A错误;
B.Na2S溶液与Cl2发生置换反应Cl2+Na2S=2NaCl+S↓,会看到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可以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S,故B正确;
C.Cl2与Na2SO4溶液不能反应,不能判断C与S非金属性的强弱,故C错误;
故答案为:B;Cl2+Na2S=2NaCl+S↓;
(2)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根据HCl比H2S稳定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Cl>S,故A不选;
B.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铁与硫反应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的强,从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故B不选;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Cl>S,故C不选;
D.HClO的氧化性比H2SO3的强,由于两者都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验证非金属性:C>S,故D选;
故答案为:D;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氯气能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溴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向NaBr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充分反应后,加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现象为溶液分层,下层呈橙色,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呈橙色;
(4)Ⅰ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Br2,Ⅱ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I2,Ⅲ中氧化剂是Br2,氧化产物是I2,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Cl2>Br2>I2,则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Cl>Br>I,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为:氯、溴、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主族,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核外电子层数的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加,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故答案为:Cl>Br>I;
(5)③分层后水溶液位于上层,因此含碘的碱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上;
④NaI、NaI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I-+IO+6H+=3I2↓+3H2O,故答案为:5I-+IO+6H+=3I2↓+3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