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应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应用
1. 按要求填空。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在《赤壁赋》中,苏轼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用良马设喻,从反面论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一组组对应的概念,请填出表格中空缺的概念。
【答案】 ①. 迷花倚石忽已暝 ②. 月明星稀 ③. 乌鹊南飞 ④. 骐骥一跃 ⑤. 不能十步 ⑥. 法理社会
2. 选择题。
(1)选出下列选项中章节排序与《乡土中国》目录一致的一项( )
A.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B. 差序格局 家族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男女有别
C.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差序格局 男女有别
D. 家族 男女有别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2)以下为同一系列的三首小诗,这一系列组诗,最适合作为共同诗题的选项是( )
椅子,独自坐着/我站在它旁边
时间慢慢走过
——《椅子和我》
沉思
芦花/在秋风中/越摇越白
——《芦苇》
熄了灯。我才开始发亮;
因为我想到的每一个字/都成了寒夜里的星星
——《我想到的》
A. 偶然的遭遇B. 凄凉的晚景
C. 孤独的时刻D. 虚掷的光阴
【答案】(1)A (2)C
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3. 由图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4. 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画横线的句子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5. 以下说法与选文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A.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B.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C.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D.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6. 北京和上海垃圾的分类不尽相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分类?请简要说明理由。
北京: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上海: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
7.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3.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占少数。绝大多数的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但几乎一半以上的人都不能够深入了解并落到实处。
4. 不矛盾。垃圾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这一点来说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但是生活垃圾也有污染属性,不按要求投放的话,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这一点上说,就不仅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更是破坏了环境。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递进,而非否定。 5. D
6. 北京的更合理。北京垃圾分类概念内涵和外延界限清晰,上海的“湿垃圾”与“可回收垃圾”概念有交叉,“可回收”与“垃圾”概念的内涵矛盾。
7. (1)民众方面。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增强民众投放垃圾的责任意识;
(2)政府方面。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提高其运行效率;
(3)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
(4)政府还应该做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2)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3)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5)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8. 分析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9. 第3段作者说“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画线句的评议是否多余?为什么?
10. 纵观2到5段,写景很有特色,请任选一种写作手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11. 下面两段文字,你认为哪一段写得好?请任选一处进行比较,说明理由。
原文(第三段):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修改:住在一椽破屋里,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坐在院子里,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答案】8. 总括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故都的秋的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9. 不多余。蓝色、白色为冷色,与作者闲适而稍显悲凉的心态最相吻合。红色呈暖色,表现热烈激情,最不符合作者的心态。下一句中,“秋草”用“疏落”修饰,更显枯黄衰败,用它作陪衬,能恰当地表现出秋的悲凉。
10. 对比衬托;以声衬静;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相结合。
11. 原文更好。
“租”“来住着”——写出了作者不被日常生计所迫,不慌不忙的悠闲。
“浓”——写出了茶的耐人寻味、涩中有甘,正如眼前秋景秋味。
“向院子一坐”——长时间享受、舒服的观赏姿态。
“看得到、听的到”——加上“得”,增加了一种得意的感受。
语句中,带着一种悠闲、玩赏的意趣,字里行间,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有我之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2. 本诗的题材是___________。
13.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的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B. 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使人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呼吸到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
C. 此诗写出了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D. 全诗语言绚烂瑰丽,格调明朗健康,意境清新开阔,融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为一体。
14. 颈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田园诗 13. D
14. 选字准确:上句:白/明;下句:碧/出。
翻译诗句(也可出现在赏析中):田野外面,溪水与河水闪烁着粼粼银光;近山背后,一座座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
赏析:上句的“明”或“白”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河流溪涧比平时显得明亮夺目;下句的“碧”或“出”字,十分逼真地描绘了雨洗远山,格外碧绿,雨后空气清新,山背峰峦得以叠现。这两个字紧扣着雨后新晴的特点,因而生动、具体、逼真,在总体的静态中富于动感,清幽明丽,生机勃勃,决非泛泛写景。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而耻学于师”中的“耻”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 非能水也
C. 舞幽壑之潜蛟D. 侣鱼虾而友麋鹿
17. 下列加点词与“不拘于时”中“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于余B. 走数十里,困于雨
C. 月出于东山之上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8. 翻译文中划线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9. 文章第二段,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批判了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进而指明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答案】15. ①. 哪里、怎么 ②. 赞许、夸奖 16. D 17. B
18.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19. 分别从当今众人不愿从师,即便从师也是“小学而大遗”,当时“士大夫之族”因门第观念轻视师道这三个方面,揭示并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尽吐不平之气,也指明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20. 第2段横线处适合填写的虚词是( )
A. 焉B. 哉C. 也D. 耳
21.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相者一定是聪明秀出的人,但未必是胆力过人的人。
B. 为将者一定是胆力过人的人,但未必是聪明秀出的人。
C. 为将者兼有了为相者的智慧就可以成为英雄。
D. 为相者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2. 根据文意,项羽和刘邦虽同为“英雄”,其结局却不同,是因为项羽______;刘邦______。
23. 本文论辩很有特色,请从结构思路的角度简要评析。
【答案】20. C 21. D
22. ①. 英分少; ②. 英分多
23. 论证的结构:层层推进论证,严谨而有条理,既具思辨性又能重点突出。
三、写作
24. 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家乡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每个人丰富的记忆与情感。
请以《家乡,我为你自豪》为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答案】例文:
家乡,我为你自豪
泰戈尔曾经说过:“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广东,这儿虽比不上山清水秀的广西,比不上雄伟壮丽的北京,比不上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但这儿是我生长的地方,是我梦想的摇篮,是我心灵的港湾。是什么让我为这片土地如此自豪?请听我娓娓道来。
悠久的人文历史
家乡,是一首岭南史诗。你可别小瞧了我这偏远“南蛮之地”,早在宋朝时期,广东地区就已经有闻名世界的商港了,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海和非洲东南岸,对我国的文化与经济的对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历史上,广东人也有着“闯世界”的眼光和气魄。他们漂洋过海,拼搏创业,在异国他乡开拓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不仅如此,在这“蛮夷之地”,还名人辈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当中,孙中山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敢于冲破封建主义的牢笼,勇于斗争,他们的一生只有革命,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
历史长河里我读懂了:我的家乡,是冲破牢笼的勇气;我的家乡,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我的家乡,是救国救民的道路。
可口的舌尖美食
家乡,是一碗人间烟火。一提到广东的美食,你是否立马想到苏东坡之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呢?其实,广东的美食远远不止这小小的荔枝这么简单。广东之美食,或香味浓郁,或五颜六色,或卖相好味道更好,或相貌平平却令人垂涎三尺。正所谓“食在广东,厨出凤城”,顺德的鱼生,晶莹剔透,脆嫩可口;陈村粉如棉布般柔韧,让你体验薄、爽、滑、软的口感;双皮奶口感细腻,满口浓香;姜撞奶甜中带有一丝微辣,将体内的一切湿气扫至身外。除此之外,广州的炸鱼皮香脆可口;及第粥则承载着长辈对青年学子“榜上有名”的希望……一粥一饭,一粉一面,都融入了浓浓的乡情,温柔了岁月。
人间烟火里我读懂了:我的家乡,是三餐四季的餐桌;我的家乡,是一粥一饭的守候;我的家乡,是一颦一笑的温暖。
威武的雄狮表演
家乡,是一段精彩的舞狮采青。提到广东,自然少不了“舞狮”。广东的醒狮是一种集武术、舞蹈和音乐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舞狮源于汉代,在唐朝时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五代十国时传入岭南地区,分为南狮和北狮。广东的醒狮就属于南狮的一种,造型威武,舞动起来鼓乐激昂,雄壮威武,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自古以来,广东人认为醒狮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物,每至逢年过节,都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在我的故乡,每逢正月初一开始,民间自发的雄狮队伍就会敲锣打鼓、身披盛装、舞着狮子、举着彩旗,走街串户去表演舞狮采青,后面常常跟着一条长长的人龙,前来围观。那是我儿时春节最喜欢看的节目了。只见狮子时而飞跃,时而站立,时而摇头摆尾,动作威猛刚劲。在紧密的锣鼓声中,雄狮通过一系列套路动作把生菜和“利是”吞入口中,“采青”表演赢得阵阵喝彩……
童年回忆里我读懂了:我的家乡,是敲锣打鼓的热闹;我的家乡,是欢声笑语的爽朗;我的家乡,是美好生活的期盼。
我的家乡,犹如一本百读不倦的教科书。故乡悠久的人文历史,教会我一腔热爱生命的真情;故乡可口的美食温暖我的脾胃,让我能坚挺岁月的风雨沧桑;故乡威武的雄狮,激励我向着美好未来不懈地追求。
家乡,我为你自豪!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
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
小家族
家庭
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
礼俗社会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应用20分,阅读,写作4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15分,阅读65分,写作7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填空, 按要求选择,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