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专题复习之课内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通关宝典
展开(13分)(2023·湖南常德·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分)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涧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2.(2分)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至 于 夏 水 襄 陵
3.(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3分)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 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 ”和“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5.(4分)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14分)(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来共谈 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B.实是欲界之仙都 解衣欲睡(《记承天寺夜游》)
C.四时俱备 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7.(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4分)选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9.(4分)选文和课文《三峡》中都提到了“猿鸣”,请你分别说明“猿鸣”在这两篇文章中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6分)(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期末)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4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户: (2)欣然: (3)念: (4)空明:
11.(6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2分)文中表达作者感情微妙而复杂的句子是:
13.(4分)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以其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16分)(2023秋·新疆阿克苏·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文《与朱元思书》,完成后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天山共色:
(2)任意东西:
(3)互相轩邈:
(4)窥谷忘反:
15.(4分)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6.(4分)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17.(4分)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17分)(2023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期末)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8.(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9.(4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兵革: (2)委: (3)畔: (4)君子:
20.(6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5分)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从文中看出孟子在治国上的主张是 。
(12分)(2023秋·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2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天下之大道/独行其道B.戒之曰/必敬必戒
C.岂不诚大丈夫哉/帝感其诚D.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3.(2分)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4.(4分)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25.(4分)请联系选文内容,说说下面链接材料中的马援能否被称作“大丈夫”。
【链接材料】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①,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②。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③也,否则守钱虏④耳!”乃尽散于亲旧⑤。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况:马况,马援哥哥。②田牧:种田放牧。③赈施:赈济施舍。④守钱虏:守财奴。⑤亲旧:亲友故旧。
(19分)(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6.(3分)本文选自《孟子》;孟轲是我国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后世并称 。
27.(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空乏: 拂: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喻:
28.(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9.(4分)本文第一段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共同特点是什么?
30.(4分)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16分)(2023秋·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1.(4分)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2)杂然相许 ;
(3)汝之不惠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32.(2分)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一处)
惩 山 北 之 塞
33.(2分)翻译下面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4.(4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支持的依据。
35.(4分)请你想一想:文章采用神话故事结尾有什么好处?
(20分)(2022秋·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36.(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军士吏被甲( )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3)军霸上( )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37.(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38.(4分)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9.(4分)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40.(4分)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
参考答案
(13分)(2023·湖南常德·统考三模)
【答案】1.C 2.至于/夏水襄陵 3.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 水流湍急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5.【示例】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
【解析】1.考查词语释义。
C.①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②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
故选C。
2.考查断句。
句意: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夏水襄陵”是“至于”的宾语;
故断句为:至于/夏水襄陵。
3.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由第②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知,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里是说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写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
(2)第③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
5.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分析,引渔歌为证。写渔歌也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揭示三峡一带渔民的艰苦生活,对他们表示同情。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分)(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中)
【答案】6.C 7.(1)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意思对即可) 8.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9.“猿鸣”在选文中渲染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在《三峡》中渲染了秋季萧瑟凄清的气氛。
【解析】6.考查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
A.共同,一起/同样的;
B.七情六欲/想要;
C.两个词意思相同,都是“全,都”的意思;
D.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一起。
故选C。
7.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重点词: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句意: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2)句重点词: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相。句意: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8.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可知,作者笔下高峻的山峰直插云天,河流清澈见底;结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可知,河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景物色彩斑斓。结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动物充满生机与活力。可据此作答。
9.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答谢中书书》中,结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答谢中书书》主要表现山川之自然美,文中写猿啼也是为了表现作者心情的愉悦,表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三峡》中,结合“林寒涧肃”“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可知,这里的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6分)(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期末)
【答案】10.(1)户:门(2)欣然:高兴的样子(3)念:考虑,想到(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1.(1)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荐交错纵横。
(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示例:例句一: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例句二: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例句三: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例句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解析】10.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1)“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透过门洒入屋内。户:门;
(2)“欣然起行”意思是: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欣然:高兴的样子;
(3)“念无与为乐者”意思是: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4)“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清澈透明。
11.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重点词语解释:
(1)亦:也。相与:一起,共同。步:散步。
(2)如:像。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叉错杂。
(3)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12.考查内容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夜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此外,这种“闲人”心态还表现出作者达观的生活态度。
13.考查文章情感。
结合“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据此可知,两人的友情深厚,一想到同乐之人,便想起张怀民;
结合“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再加上张怀民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心境相同,欣赏趣味也相同,关系十分亲近,故知两人友谊相当笃厚。
结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据此可知,两人志同道合,命运相同,故可见两人友情深厚。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门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6分)(2023秋·新疆阿克苏·八年级统考期末)
【答案】14. 同样的颜色 向东或向西 高 同“返”,返回 15.(1)湍急的水流比飞箭还要迅疾,汹涌的大浪势如奔马。
(2)那些像鹞鹰一样冲天直上的人,见到这些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的内心。 16.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意思相符即可) 17.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及退隐避世的高洁志趣。
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意思相符即可)
【解析】14.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2)句意为: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名词动用,向东或向西;
(3)句意为: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
(4)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15.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湍:急流。甚:超过。若:好像。奔:飞奔的马。
(2)重点词语: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16.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①段“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可概括为: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根据②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可概括为:水静处,千丈见底:
根据②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可概括为:水急处,如箭如奔马;
根据③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概括为: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
根据③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可概括为: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17.考查内容及情感理解。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其中流露出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
作者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意谓大自然的美丽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作者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他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流露出避世归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是写给朱元思的,所以,一方面其是对朱元思的一种劝说,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自己的志向,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鄙视。
【点睛】参考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7分)(2023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期末)
【答案】18.C 19.兵革:武器装备 委:放弃 畔:通“叛”背叛 君子: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20.(1)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3)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1.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施行仁政
【解析】18.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A.句意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天时”是主语,“不如”是谓语,“地利”是宾语,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天时/不如/地利。
B.句意为: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者矣”是语气助词连用,与前面的“得天时”不能分开,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必有/得天时者矣。
D.句意为: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域”是动词,与后文“民”构成动宾短语,故中间不能停,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故选C。
1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兵革:武器装备。
(2)句意为: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
(3)句意为: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 畔:通“叛”背叛。
(4)句意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君子: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20.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池,护城河。
(2)句重点词语: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3)句重点词语: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
21.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二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意思是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论证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三空,“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意思是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道的意思为施行仁政)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据此可知,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第四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孟子的散文作品。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比较,层层递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
【点睛】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2分)(2023秋·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
【答案】22.A 23.得志(能实现理想)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不能实现理想)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4.①连用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运用排比(反复)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25.马援能被称作“大丈夫”。因为他穷困时志向更加坚定,做到了“贫贱不能移”;有钱时视金钱如粪土,把财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做到了“富贵不能淫”。
【解析】22.考查一词多义。
A.道路/道路;
B.告诫/谨慎;
C.真正、确实/诚意、诚心;
D.叫做、称作/认为;
故选A。
23.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由,遵从;独,独自;道,道路。
24.考查修辞方法。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连用连个反问句,增强了语气,用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不能算作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连用三个相同句式“……不能……”,运用排比修辞,使说理排山倒海而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阐明大丈夫的精神的特点和内涵,“大丈夫”应是不被财富左右,不因贫贱改变,不受武力胁迫的,极具说服力。
25.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选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阐明“大丈夫”的精神的特点;
根据链接材料“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可知,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认为穷困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做到了“贫贱不能移”;根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可知,马援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富有)时视金钱如粪土,把财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做到了“富贵不能淫”。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链接材料】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因,辞别哥哥马况,想要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对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
(19分)(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
【答案】26. 战国 孔子 孔孟 27. 空乏:使……资财缺乏(或资财缺乏) 拂:违背,了解 征:征验,表现 喻:明白 28.①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②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29.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 30.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解析】26.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阅读文段可知,该文选自《孟子》,孟子,名轲,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7.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句意: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因此①空中空乏的意思是:使……资财缺乏(或资财缺乏);②空中拂的意思是:违背,了解;
②句句意: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因此③空中征的意思是:征验,表现;④空中喻的意思是:明白。
28.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①句重点词有:衡:同“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②句重点词有:入:在国内;出:在国外;拂士:辅佐皇帝的贤士。
29.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其意思是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一句,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这六个人我们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有共同点,首先从环境来说,他们都出身于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的艰苦环境;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他们都经历了磨炼,并最终有所成就。据此理解作答。
30.考查知识拓展。
根据文段可知,我们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等方面,紧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回答即可。
示例: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因此我们要具有忧患意识,保持竞争。
【点睛】参考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16分)(2023秋·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
【答案】31. 将要、快要 纷纷的样子 同“慧”,聪明 名词活用做动词,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32.惩/山北之塞 33.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孤儿。 34.(1)众人杂然相许,纷纷献计献策。
(2)邻居七、八岁的孩子也来跑帮忙。 35.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表达我国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解析】31.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且:将要、快要。
(2)句意为: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的样子。
(3)句意为:你真的太愚蠢了!惠:同“慧”,聪明。
(4)句意为: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箕畚:名词活用做动词,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32.考查句子停顿。
本句句意为: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此句为动宾结构,“惩”为动词,作谓语,“山北之塞”为宾语,故可停顿为:惩/山北之塞。
33.考查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本句中的关键字词有:
固,顽固;彻,改变;孀妻弱子:寡妇和孤儿。
34.考查内容概括。
(1)根据“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杂曰”等可知:众人杂然相许,纷纷献计献策。
(2)根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可知:邻居七、八岁的孩子也来跑帮忙。
35.考查结尾作用。
首先,本文为寓言故事,意在说理而非故事;其次,本文中愚公移山一事,单单凭借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但是愚公的精神值得学习,所以可以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这一宏伟抱负;最后,本文写作的目的,不是鼓励大家去向愚公一样用这样的办法克服困难,而是表达我国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分)(2022秋·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
【答案】36. 同“披”,穿着 营垒 驻军、驻扎。 必,一定 37.(1)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
(2)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38.目的是对比,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39.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借助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40.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惊”;为文帝礼仪周至而“惊”。(任答两点即可)
【分析】3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
(2)句意为: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壁:营垒。
(3)句意为:驻军在霸上。军:驻军、驻扎。
(4)句意为: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固:必,一定。
37.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上,皇上;使使,派使者;诏,告诉。
(2)约,规定;驱驰,纵马奔驰。
38.考查对比的写法。从文中的描述可知,亚夫的回话,简洁有力、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形象地勾勒出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结合“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可知,与前文棘门与霸上唯天子是从的军事统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与众不同“真将军”的人格。
39.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通过将士的言行,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周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又与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40.考点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此文写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表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不拜”,文帝不但不恼怒,还发出“此真将军矣!”的感叹。结合“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知,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结合“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到家,有损天子之威而惊恐;结合“嗟乎,此真将军矣!”“称善者久之”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还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恼怒。可见“惊”字含义之丰富。
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08 专题复习之课外诗歌鉴赏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通关宝典: 这是一份08 专题复习之课外诗歌鉴赏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通关宝典,共18页。
07 专题复习之课内诗歌鉴赏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通关宝典: 这是一份07 专题复习之课内诗歌鉴赏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通关宝典,共15页。
06 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通关宝典: 这是一份06 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通关宝典,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