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0页。
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B.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40℃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80dB﹣90dB
2.(2分)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3.(2分)下列关于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B.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4.(2分)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5.(2分)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6.(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
7.(2分)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到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8.(2分)校园文艺汇演上,一名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银幕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红光
C.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银幕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9.(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铅笔不动,平面镜旋转至虚线处,铅笔和它的像不可能垂直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10.(2分)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干燥的路面更暗
11.(2分)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12.(2分)以下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
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
⑤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映温度的高低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④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3.(2分)如图(a)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伴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小明听到了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 传入小明的耳中的。小明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当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时,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变大了,说明 。
14.(3分)如图所示的是手机中的一款应用软件,其功能是用来呈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我们在通电话时能辨别出对方是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能量”)。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SenseID)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手机解锁,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至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所用时间为8×10﹣6s,已知超声波在手机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为900m/s,则SenseID系统到指纹的距离为 m。
15.(4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将一块小平面镜粘在音叉叉股上,固定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光被反射到墙面上形成一个光斑。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墙上的光斑,说明光射到墙面发生了 。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墙面上的光斑变成一条短线,该现象说明 。若在月球上敲击音叉后,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听到声音, 看到上述光斑的变化。
16.(3分)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支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所以该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支温度计的读数 ,若将它们移至通风口,则两者示数差值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3分)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即把氯乙烷(通常情况下是气态)采用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对准损伤处喷射,氯乙烷在皮肤上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温度降低。
18.(3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9.(3分)如图甲所示,将海波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海波的温度将 (选填“直接下降”或“先不变,后下降”)。
20.(3分)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光。透明物体能透过跟它颜色相同的光,在摄影时若使用红色滤光镜拍摄白色花朵,照片上该花朵呈 色。如图所示,用红色激光笔照射透明的红色、绿色两个气球,我们观察到 (选填“红色气球”或“绿色气球”)更易被爆破。
21.(2分)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该彩灯的“倒影”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
22.(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反射角为 °;当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3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23.(5分)小雨在进行光的色散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
(1)实验时应选用 色光屏,理由是这种颜色的物体可以 ;
(2)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的范围为AB之间,位于光屏B点处的色光颜色为 色(选填“红”或“紫”);将温度计放在A点 (选填“内侧”或“外侧”)能观察到示数明显上升。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
24.(3分)自制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筒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甲),在内套筒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乙),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丙)。小明使用针孔照相机时,眼睛应对着 (选填“小孔”或“塑料薄膜”)观察窗外的景物,将看到窗外景物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间的距离,看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解答题(共40分)
25.(2分)请在图中根据这两条光线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S(保留作图痕迹)。
26.(2分)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7.(2分)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8.(5分)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1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声源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实验时,如果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声音是 波。
29.(9分)小明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时,下列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
④铁圈B和石棉网;
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小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1乙中 图(选填“C”或“D”);
③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1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由数据和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水的温度 。
(3)当水沸腾后,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可能是 。
(4)如图1丁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漂浮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则小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
(5)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纸盖变潮湿,且温度较高,根据该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一结论。
(6)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2中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30.(4分)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烛蜡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烛蜡的图像是图 (①/②)。
(4)小明认为乙图中可以直接将盛有冰的试管置于室温环境中也能完成探究,其理由是 。
31.(8分)小伟同学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伟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时,该位置记为A′;
(3)移去蜡烛2,将光屏放在A′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1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2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 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6)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用两块相同的手表替代A、A′处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A处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A′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点才能与A处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7)另一小组在做该实验时发现点燃的蜡烛A,同时出现了的两个像,其原因可能是所选的玻璃板较 (填“厚”或“薄”),通过测量发现两像间的距离为1cm,则所选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32.(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部分实验装置。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图甲中,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将沿着 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了 。
(3)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出每次光线的径迹,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表格中,然后进行比较,目的是探究 关系。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上半部分无反射光,此现象表明: 。
(5)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一起绕CD向后倾斜,如图丙所示,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仍紧贴EO射到O点,此时与甲图情形对比,不发生改变的有 (选填字母)。
A.入射角度数;
B.法线位置;
C.反射光线方向。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B.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40℃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80dB﹣90dB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的频率在1.2Hz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100℃,故B不符合实际;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不符合实际;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30﹣40dB,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2分)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解答】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及与空气摩擦生热,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发生的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3.(2分)下列关于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B.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科学家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故A错误;
B、汽车上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次声波,故B错误;
C、因为在空气中声速远小于光速,故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若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计时会推迟,使得测量的时间偏短,故C正确;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4.(2分)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解答】解: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
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为 113℃,而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因此,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而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综上,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故选:C。
5.(2分)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解答】解:A、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6.(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变为乙是固体的升华过程,因为若填熔化或汽化,则乙变为丙、丙变为甲将无法进行,升华吸热。乙变为丙是气体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丙变为甲是液体的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2分)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到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解答】解:
A、酒精的沸点是78℃,当温度是80℃时,酒精变成酒精蒸汽,是气态,A错误;
B、气温接近﹣50℃时,水银已经凝固,故不能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故B错误;
C、铅的凝固点是328℃,故C错误;
D、水银的熔点是﹣38.8℃,如果水银在熔化过程中,此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8.(2分)校园文艺汇演上,一名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银幕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红光
C.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银幕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解答】解:A、大银幕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故B错误;
C、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银幕用粗糙的幕布,为了使光射到粗糙的幕布上时发生漫反射,以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9.(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铅笔不动,平面镜旋转至虚线处,铅笔和它的像不可能垂直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不动,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A错误;
B、铅笔不动,平面镜旋转至虚线处,铅笔和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从图中可知,铅笔与镜面的夹角为45°,像与镜面的夹角为45°,故铅笔和它的像不垂直。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的像也转动相同的角度,故铅笔与它的像平行。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也水平向右移动10cm。故D错误。
故选:C。
10.(2分)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干燥的路面更暗
【解答】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不是漫反射,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容易发生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故B错误;
CD、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11.(2分)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解答】解: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可以射中新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小,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变小,则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光斑向右移动,能射中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入射角减小,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会顺时针转动,光斑向右移动,能射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分)以下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
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
⑤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映温度的高低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④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⑤
【解答】解: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采用的是转换法;
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采用的是类比法;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⑤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应温度的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3.(2分)如图(a)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伴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小明听到了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入小明的耳中的。小明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当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时,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变大了,说明 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
【解答】解: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食指上,伸直手臂,敲打衣架,敲打衣架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所以能听到声音。
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发出的响声通过细绳和手指传到小明的耳朵里,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变大了,说明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故答案为:空气;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14.(3分)如图所示的是手机中的一款应用软件,其功能是用来呈现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我们在通电话时能辨别出对方是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能量”)。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SenseID)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手机解锁,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至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所用时间为8×10﹣6s,已知超声波在手机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为900m/s,则SenseID系统到指纹的距离为 3.6×10﹣3 m。
【解答】解:图中40dB指的是声音的强弱等级,即呈现声音的响度。
我们在通电话时能辨别出对方是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从发出超声波至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间为8×10﹣6s,所以超声波到指纹的时间t=×8×10﹣6s=4×10﹣6s,
超声波的速度900m/s,则SenseID系统到指纹的距离s=vt=900m/s×4×10﹣6s=3.6×10﹣3m。
故答案为:响度;信息;3.6×10﹣3。
15.(4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将一块小平面镜粘在音叉叉股上,固定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光被反射到墙面上形成一个光斑。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墙上的光斑,说明光射到墙面发生了 漫反射 。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墙面上的光斑变成一条短线,该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若在月球上敲击音叉后,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听到声音, 能 看到上述光斑的变化。
【解答】解: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墙上的光斑,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响音叉,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墙面上的光斑变成一条短线,则叉股发生了振动,引起平面镜发生晃动,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月球表面真空,所以若在月球上敲击音叉后,不能听到声音,能看到上述光斑的变化。
故答案为:漫反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能。
16.(3分)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支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所以该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支温度计的读数 小 ,若将它们移至通风口,则两者示数差值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所以蒸发时要吸热。
干湿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干温度计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另一支温度计玻璃泡上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低。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多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少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所以将它们移至通风口,则两者示数差值将变大。
故答案为:吸热;小;变大。
17.(3分)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即把氯乙烷(通常情况下是气态)采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对准损伤处喷射,氯乙烷在皮肤上会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吸收 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温度降低。
【解答】解:气态的氯乙烷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氯乙烷储存在容器内;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18.(3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凝固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解答】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水蒸气在凝华的过程中要放热;
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凝固。
19.(3分)如图甲所示,将海波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停止 (选填“继续”或“停止”),海波的温度将 先不变,后下降 (选填“直接下降”或“先不变,后下降”)。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第8min时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2)由图乙可知,第10min时,热水和海波的温度相同,海波不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停止熔化;
(3)第10min后,海波放出热量开始凝固,海波凝固时温度不变,完全凝固后,温度继续下降。
故答案为:固液共存;停止;先不变,后下降。
20.(3分)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绿 光。透明物体能透过跟它颜色相同的光,在摄影时若使用红色滤光镜拍摄白色花朵,照片上该花朵呈 红 色。如图所示,用红色激光笔照射透明的红色、绿色两个气球,我们观察到 绿色气球 (选填“红色气球”或“绿色气球”)更易被爆破。
【解答】解: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透明物体能透过跟它颜色相同的光,白色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在摄影时若使用红色滤光镜拍摄白色花朵,红色滤光镜能通过红光,其他的光被吸收,所以镜照片上该花朵呈红色。
红色激光笔照射红色透明气球,红色透明气球会透过红光,不会吸收红光;而绿色透明气球只能透过绿光,会吸收红光,使得绿色气球内的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所以绿色透明气球更易爆破,而红色透明气球不会爆破。
故答案为:绿;红;绿色气球。
21.(2分)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该彩灯的“倒影”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反射 ,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3 m。
【解答】解:彩灯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已知彩灯距离水面(物距)3m,所以彩灯的“倒影”距离水面(像距)也为3m。
故答案为:反射;3。
22.(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反射角为 60 °;当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3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60 °。
【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
当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30°角时,则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30°,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30°,即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30°,此时入射角减小30°,入射角为60°﹣3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
故答案为:60;60。
23.(5分)小雨在进行光的色散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
(1)实验时应选用 白 色光屏,理由是这种颜色的物体可以 反射所有色光 ;
(2)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的范围为AB之间,位于光屏B点处的色光颜色为 紫 色(选填“红”或“紫”);将温度计放在A点 外侧 (选填“内侧”或“外侧”)能观察到示数明显上升。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红外线 。
【解答】解:(1)白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色光,因此实验时应选用白色光屏;
(2)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说明太阳光由多种色光组成,因此太阳光是复色光;因为紫光的波长最短,最容易偏折,故位于光屏B点处的色光颜色为紫光;位于光屏A点处的色光颜色为红光,红光外侧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因此将温度计放在A点外侧能观察到示数明显上升。
故答案为:(1)白;反射所有色光 (2)紫;外侧;红外线。
24.(3分)自制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筒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甲),在内套筒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乙),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丙)。小明使用针孔照相机时,眼睛应对着 塑料薄膜 (选填“小孔”或“塑料薄膜”)观察窗外的景物,将看到窗外景物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间的距离,看到的像将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解: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明亮的室外,塑料薄膜在暗室内,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因此使用针孔照相机时,眼睛应对着塑料薄膜观察窗外的景物;
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间的距离,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
故答案为:塑料薄膜;倒立;变大。
三、解答题(共40分)
25.(2分)请在图中根据这两条光线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S(保留作图痕迹)。
【解答】解: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每条光线通过小洞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所示:
。
26.(2分)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27.(2分)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由图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28.(5分)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1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C ,(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声源的 振幅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钢尺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实验时,如果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声音是 次声 波。
【解答】解:
(1)A、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符合题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人的脸部,脸会感觉到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
D、改变敲鼓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团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3)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1)C;频率;(2)振幅;(3)钢尺;次声。
29.(9分)小明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时,下列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②④①③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
④铁圈B和石棉网;
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小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1乙中 C 图(选填“C”或“D”);
③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1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由数据和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水的温度 不变 。
(3)当水沸腾后,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可能是 水还能从石棉网上吸热 。
(4)如图1丁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漂浮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则小试管中的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吸热 。
(5)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纸盖变潮湿,且温度较高,根据该现象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一结论。
(6)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2中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C 。
【解答】解:(1)①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器材安装,因此安装顺序是②④①③;
②C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D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图像如下:
(2)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可能是水仍能从石棉网吸热;
(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大烧杯中水能达到沸点,小试管中的水也能达到沸点,小试管中的水和大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因此小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收热量,不能沸腾;
(5)纸盖变潮湿,说明发生了液化,烧杯中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但是,做实验加热时间较长,纸盖温度较高有可能是水蒸气直接传递给纸盖热量使纸盖的温度升高,故不能通过纸盖变潮湿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一结论;
(6)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迅速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
A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
C图象符合题意;
D图象中锅内水的温度是慢慢降低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①③;②、C;③、见解答图;
(2)不变;
(3)水还能从石棉网上吸热;
(4)不能;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吸热;
(5)不能;
(6)C。
30.(4分)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烛蜡 受热均匀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4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烛蜡的图像是图 ② (①/②)。
(4)小明认为乙图中可以直接将盛有冰的试管置于室温环境中也能完成探究,其理由是 冰可以从周围空气中吸热 。
【解答】解:(1)水浴法是指将待加热物体放入试管中,再浸入水中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物质受热均匀;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液柱在0℃以下,因此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3)蜡烛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也不断升高,因此蜡烛的图像是图②;
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室温在20℃左右,此温度大于冰的熔点,该实验可以直接将盛有冰的试管置于室温环境中完成。
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2)﹣4;(3)吸收;(4)冰可以从周围空气中吸热。
31.(8分)小伟同学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伟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时,该位置记为A′;
(3)移去蜡烛2,将光屏放在A′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1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 ;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2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 8 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不变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6)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用两块相同的手表替代A、A′处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A处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A′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3 点才能与A处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7)另一小组在做该实验时发现点燃的蜡烛A,同时出现了的两个像,其原因可能是所选的玻璃板较 厚 (填“厚”或“薄”),通过测量发现两像间的距离为1cm,则所选玻璃板的厚度为 0.5 cm。
【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观察到蜡烛A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将光屏放在A'位置,光屏能承接到的像为实像,承接不到的像为虚像,任意转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
(4)观察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5)移动前,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是6cm,向玻璃板方向移动2cm后,距玻璃板为4cm,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与蜡烛的距离为8cm,像的大小等于物体大小,所以在移动过程中像大小不变。
(6)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因此当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A'手表的指针应调至3点才能与A处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7)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像,其原因可能是所选的玻璃板较厚,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反射,出现了两个像。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0.5cm。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4)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8;不变;(6)3;(7)厚;0.5。
32.(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部分实验装置。
(1)实验前,应将纸板 垂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逆 时针方向转动。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图甲中,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将沿着 OE 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了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3)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出每次光线的径迹,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表格中,然后进行比较,目的是探究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关系。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上半部分无反射光,此现象表明: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5)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一起绕CD向后倾斜,如图丙所示,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仍紧贴EO射到O点,此时与甲图情形对比,不发生改变的有 B (选填字母)。
A.入射角度数;
B.法线位置;
C.反射光线方向。
【解答】解:(1)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激光笔发出的光贴着纸板射向O点;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逆时针转动;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所以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在图甲中,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将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了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多次测量发现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可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由图乙可知: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上半部分无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但与原来相比,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法线方向不变(垂直于镜面),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反射光线方向改变,则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而入射角度数改变,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竖直;逆;暗;(2)OE;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B。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时间/min
0
1
2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时间/min
0
1
2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一架天平无法调节横梁平衡,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片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