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反应后液体成分的探究(含答案)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反应后液体成分的探究(含答案)第1页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反应后液体成分的探究(含答案)第2页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反应后液体成分的探究(含答案)第3页
    还剩6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反应后液体成分的探究(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反应后液体成分的探究(含答案),共65页。
    [提出问题】所得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溶质是NaOH、Ca(OH)2
    猜想Ⅱ:溶质是NaOH、Na2CO3
    猜想Ⅲ:溶质是 .你做出猜想Ⅲ的理由是 .
    【实验过程】
    [拓展反思]操作②中通入气体物质 (写化学式)也可得到相同的结论.
    [定量研究]称取20g烧碱固体样品(样品中的杂质四碳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试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2018•淮安模拟)在一次实验中,老师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现象。请你参与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
    经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X。
    同学们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X; 猜想二:有X和HCl; 猜想三:有X和NaOH;
    【实验探究】
    (1)小红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 不成立。
    (2)小君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认为猜想一成立。甲组同学认为小君同学的判断不科学,理由是 。
    (3)小兰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摘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实验现象为 ,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
    【实验拓展】
    请你用与(1)至(3)不同类别的试剂,设计另一种方案验证猜想二成立。
    实验操作: ;现象: 。
    3.(2018•呼伦贝尔)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 进行改良。
    4.(九台区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有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5.(2019•乐至县校级模拟)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第 种猜想是不合理的。那么不合理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6.(2018•临沂模拟)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
    【继续实验】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 .
    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g,设计如图实验: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
    7.(2018•武都区校级模拟)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8.(2017秋•岱岳区校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只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l2与盐酸
    【实验探究】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
    你认为上述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方程式为 .
    9.(2017•日照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甲组猜想中的 不正确.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只有一个方案和操作都正确,请
    大家反思后,写出该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2017春•三亚校级月考)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2)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3)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11.(2017•娄底模拟)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 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
    猜想③Na2SO4、H2SO4、Na2CO3 猜想④Na2SO4、H2SO4
    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填序号).
    【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一点即可).
    12.(乌鲁木齐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13.(2020•张家港市校级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 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 。
    Ⅱ.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g,设计如下实验: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
    14.(2019•柘城县校级模拟)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1)实验时需要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由于忘记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H2SO4、NaOH猜想四: 。
    (2)请将猜想四补充完整。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三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3)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3)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5)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102克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2018•佛山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 性(填“酸”、“中”、“碱”).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溶质为NaCl;
    猜想Ⅱ:溶质为NaCl、BaCl2.
    猜想Ⅲ:溶质为NaCl、Na2SO4.
    【实验探究】
    在实验②结束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
    【交流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化学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
    入 .
    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反应后液体成分的探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15小题)
    1.(2020•汝阳县模拟)为了探究碳酸钠和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其产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所得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溶质是NaOH、Ca(OH)2
    猜想Ⅱ:溶质是NaOH、Na2CO3
    猜想Ⅲ:溶质是 NaOH .你做出猜想Ⅲ的理由是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
    【实验过程】
    [拓展反思]操作②中通入气体物质 CO2 (写化学式)也可得到相同的结论.
    [定量研究]称取20g烧碱固体样品(样品中的杂质四碳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试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作出猜想]对反应后溶液中的物质进行假设,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恰好完全反应,二是有一种反应物过量,不可能两种反应物都过量;
    【实验过程】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根据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存在的方法来分析实验过程;
    [拓展反思]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来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
    [定量研究]含碳酸钠杂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加入稀盐酸,首先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其次才发生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并进一步得出其中氢氧化钠的含量.
    【解答】解:[作出猜想]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故填:NaOH;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过程】①加入稀盐酸后,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碳酸钠的存在;故猜想Ⅱ不成立;
    ②检验是否是氢氧化钙过量,可以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故填:Na2CO3;有沉淀生成;Na2CO3+Ca(OH)2═CaCO3↓+2NaOH;
    [拓展反思]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还可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来检验;故填:CO2;
    【定量研究】解:设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x=10.6g
    则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7%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7%.
    【点评】此题是有关反应后溶液中成分的探究题,其中又有根据方程式的计算题,步骤较多,做题过程比较繁琐,属于较难题型.
    2.(2018•淮安模拟)在一次实验中,老师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现象。请你参与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
    经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X。
    同学们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X; 猜想二:有X和HCl; 猜想三:有X和NaOH;
    【实验探究】
    (1)小红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 三 不成立。
    (2)小君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认为猜想一成立。甲组同学认为小君同学的判断不科学,理由是 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稀盐酸时,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3)小兰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摘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实验现象为 产生气泡 ,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
    【实验拓展】
    请你用与(1)至(3)不同类别的试剂,设计另一种方案验证猜想二成立。
    实验操作: 取烧杯中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 ;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显中性和显酸性的溶液不能是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氧化铜不能和氯化钠反应,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解答】解:【实验探究】
    (1)小红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进一步说明猜想三不成立。
    故填:三。
    (2)因为显中性和显酸性的溶液不能是酚酞试液变色,所以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稀盐酸时,酚酞试液不能变色,因此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
    不能说明猜想一成立。
    故填: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稀盐酸时,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小兰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观察到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
    故填:产生气泡。
    【实验拓展】
    验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操作是:取烧杯中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
    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是: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稀盐酸。
    故填:取烧杯中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2018•呼伦贝尔)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溶液变红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二 不合理,其理由是 此时溶液呈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设计实验】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 熟石灰 进行改良。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溶液变红,HCl+NaOH═NaCl+H2O;
    实验二: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此时溶液是无色的,故一定不会有氢氧化钠剩余,故填:二,此时溶液呈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设计实验:猜想三中含有盐酸,要证明盐酸的存在,可以加入石蕊试液,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填:
    拓展应用: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进行改良,故填:熟石灰。
    【点评】本题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4.(九台区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有 Na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三 ,理由是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氢氧化钠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硫酸钠也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学生板演】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假设猜想】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1)根据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评价反思】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处理后的废水,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根据稀硫酸、硫酸钠都能够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学生板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因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猜想四应为:有Na2SO4和NaOH;
    因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因此猜想三不合理;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硫酸钠也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稀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Na2SO4和NaOH;
    三,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1)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硫酸钠也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5.(2019•乐至县校级模拟)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第 四 种猜想是不合理的。那么不合理的理由是 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 +2H2O;
    【假设猜想】酸碱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NaOH;(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6.(2018•临沂模拟)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猜想四;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
    【继续实验】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g,设计如图实验: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II.定量探究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II.定量探究
    解:设反应后溶液中H2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O4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80 142
    20g×10% x

    x=3.55g
    设反应后溶液中H2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O4与反应后溶液中原有Na2SO4的质量共为y
    Na2SO4+BaCl2=2NaCl+BaSO4↓
    142 233
    y 23.3g

    y=14.2g
    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100%=10.65%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 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NaOH或氢氧化钠
    (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
    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II.定量探究10.65%(过程见解析).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方案的评价以及计算,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7.(2018•武都区校级模拟)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 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酸碱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NaOH;猜想四;
    【实验探究】(1)NaOH;(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8.(2017秋•岱岳区校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只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l2与盐酸
    【实验探究】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现不变红,所以溶质不可能含氢氧化钙 .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
    你认为上述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下水道 .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碳酸钙 ,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
    (2)【实验探究】①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是酸性溶液不变色进行分析;
    ②根据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反思与拓展】根据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2)【实验探究】①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是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现不变红,所以溶质不可能含氢氧化钙;
    ②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反思与拓展】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Ca(OH)2+2HCl═CaCl2+2H2O;
    (2)【实验探究】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现不变红,所以溶质不可能含氢氧化钙;


    【反思与拓展】腐蚀下水道,碳酸钙,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及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程度探究,其中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和碳酸钙是解此类题目的易混点.
    9.(2017•日照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或四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甲组猜想中的 NaOH或氢氧化钠 不正确.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只有一个方案和操作都正确,请
    大家反思后,写出该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①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②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3)由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4)由于溶液显酸性,伸入pH试纸后会变色,对比比色卡,pH<7;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看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评价反思】①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②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该方案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故答案为:
    【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或四;
    【实验探究】
    (1)NaOH或氢氧化钠;
    (2)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10.(2017春•三亚校级月考)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2)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 .
    【实验探究】(3)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可能恰好反应,也可能酸或碱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
    【实验探究】(1)NaOH;(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11.(2017•娄底模拟)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 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
    猜想③Na2SO4、H2SO4、Na2CO3 猜想④Na2SO4、H2SO4
    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③ (填序号).
    【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④Na2SO4、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④ (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减少水的污染 (答一点即可).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猜想假设】
    根据碳酸钠和硫酸能反应,不能共存解答;
    【实验探究】
    (1)根据硫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解答;
    (2)稀硫酸的溶液显酸性,能和氧化铜反应,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硫酸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稀硫酸的溶液显酸性,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排除①②,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排除⑤;
    【拓展应用】根据酸碱反应解答.
    【解答】解:
    【猜想假设】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反应时,如果稀硫酸滴加过快,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开始也会产生气泡,有二氧化碳生成,有可能没把氢氧化钠消耗完,稀硫酸已经没有了,故②合理;碳酸钠和硫酸能反应,不能共存,故③不合理;
    【实验探究】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中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④⑤都符合,因此小鹏的结论是不合理,理由是④Na2SO4、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实验结论】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稀硫酸的溶液显酸性,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排除①②,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排除⑤;故④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可以减少水的污染.
    答案:
    【猜想假设】③
    【实验探究】
    (1)不合理 ④Na2SO4、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CuO+H2SO4═CuSO4+H2O
    【实验结论】④
    【拓展应用】减少水的污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学会运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实验问题.
    12.(乌鲁木齐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学生板演】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1)根据“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进行推测无氢氧根,故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2)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当H2SO4过量时,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合理;
    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合理;而猜想四为有Na2SO4、H2SO4和NaOH,酸碱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
    H2SO4+2NaOH═Na2SO4+2H2O;猜想四或四;NaOH或氢氧化钠;
    有气泡产生;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13.(2020•张家港市校级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 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猜想四 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或氢氧化钠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Ⅱ.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g,设计如下实验: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II.定量探究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II.定量探究
    解:设反应后溶液中H2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O4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80 142
    20g×10% x

    x=3.55g
    设反应后溶液中H2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O4与反应后溶液中原有Na2SO4的质量共为y
    Na2SO4+BaCl2=2NaCl+BaSO4↓
    142 233
    y 23.3g

    y=14.2g
    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10.65%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 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NaOH或氢氧化钠
    (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
    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II.定量探究10.65%(过程见解析)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方案的评价以及计算,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14.(2019•柘城县校级模拟)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1)实验时需要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由于忘记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H2SO4、NaOH猜想四: 有Na2SO4和NaOH 。
    (2)请将猜想四补充完整。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三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 H2SO4和NaOH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3)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3)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5)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102克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生成物和过量的反应物进行分析;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3)根据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进行分析;
    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评价反思】①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②根据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1)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当氢氧化钠有剩余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当硫酸有剩余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和硫酸钠;故猜想四为:有Na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三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硫酸能够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3)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会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往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冒出,说明溶液中硫酸;
    【评价反思】①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溶液,所以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5)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142
    98gx20% x

    x=28.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哦14.2%。
    故答案为:
    (1)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有Na2SO4和NaOH;
    (2)H2SO4和NaOH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3)NaOH(或氢氧化钠);产生气泡;
    (4)①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5)14.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2018•佛山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Cl2+2NaOH=Cu(OH)2↓+2NaCl .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 中 性(填“酸”、“中”、“碱”).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溶质为NaCl;
    猜想Ⅱ:溶质为NaCl、BaCl2.
    猜想Ⅲ:溶质为NaCl、Na2SO4.
    【实验探究】
    在实验②结束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
    【交流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化学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
    入 足量的锌粒(或镁条、铝片等)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碱、盐,盐、盐反应时反应物均须可溶,第一个反应: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第二个反应: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后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铜,废液混合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说明第一个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将氯化铜反应消耗完;
    【实验探究】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无现象,说明滤液中无钡离子,则猜想Ⅱ是NaCl、BaCl2;
    加入某物质能产生白色沉淀且最后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是加入的碱性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硫酸钠,所以猜想Ⅲ是NaCl、Na2SO4,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据此分析解答;
    【交流拓展】据前面的金属可将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回答.
    【解答】解:(1)第一个反应: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第二个反应: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后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铜和硫酸钠,废液混合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说明第一个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是CuCl2+2NaOH=Cu(OH)2↓+2 NaCl;
    (2)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实验②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
    【交流拓展】锌排在铜前面,且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故可选锌,铝、镁也可;
    答案:
    (1)CuCl2+2NaOH=Cu(OH)2↓+2NaCl;
    (2)中;
    【实验探究】
    【反思拓展】足量的锌粒(或镁条、铝片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以及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要依据物质间的反应细心分析解答.
    考点卡片
    1.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得出酸碱的主要性质而进行的实验探究.探究的内容包括常见酸碱(即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酸碱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和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的潮解和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及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酸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是:酸碱都具有腐蚀性,酸碱都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氧化物和盐反应,酸碱相互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并且,酸还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浓硫酸还有脱水性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常见酸碱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其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大多数以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身份出现.考试重点是常见酸碱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中考时重点考查常见酸碱的物理特性、化学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以及实验方案设计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这类题目主要是结合问题情景,通过分析、提炼常见酸碱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来补全实验设计中的空白,或者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进行简单计算等等.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根据所学认真、规范地填写(或者解答)好每一个小题.特别是猜想、操作、现象的描述要准确、精炼,绝不可出现错别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都要严格按照步骤正确的进行书写和计算,切不可丢三落四.
    2.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兼计算题的综合题型.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计算所要用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该成分的质量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而推算出其它成分的含量.
    3.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知识点的认识】浓硫酸的性质主要是指无色、黏稠、油状液体,不挥发,但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腐蚀性(或强氧化性),它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溶于水放热等等.
    而浓硫酸的稀释从理论上来说,是指将浓硫酸加水变成稀硫酸的过程,但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可以简记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解性及其放热和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命题方式是:有时以实验图的形式出现,有时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还有时图文并茂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吸水性及用途(干燥气体)、溶解时放热和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浓硫酸的性质,特别是其特性和稀释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但要注意如果要表达填空时,切记要准确、简练、无错别字.
    4.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就是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测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pH值<7为酸性,pH值=7为中性,pH值>7为碱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就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直接询问出题),来考查学生对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如误差分析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对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pH试纸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其应用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测定结果(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断pH试纸的名称、pH值的大小或错误以及实验误差分析等等.值得注意的还有以下两点:
    1.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溶液被稀释了,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不准确了.此时,如果待测的是酸性溶液,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会偏大;如果待测的是碱性溶液,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会偏小.所以,在使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酸碱度时,一定要保证测定用品都是干燥的才可.否则,就会产生误差.
    2.使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酸碱度应该个整数值,而不可能是小数.当然,如果使用pH测量计来测定的话,才有可能会是小数.并且,要注意每次测定过后要用蒸馏水浸洗,晾干备用.由于pH测量计在初中阶段涉及的很少,所以在此就不再深讲了.
    5.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公式有如下3种:
    1.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2.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
    3.变形公式有: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
    1.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只要将已知的质量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2.已知(暗知)某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求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首先要确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并制定该物质的溶解度(有时从溶解的曲线上或括号内的补充说明中寻找),如果将溶解度代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特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3.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或溶质)的质量,求算溶质(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此时,可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注意:溶剂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差).
    4.已知某温度时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算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可以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
    5.溶液稀释前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此时,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等式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
    6.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特别是,在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要注意的是:①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②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与溶解度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2.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3.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6.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红酚无”.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位于氢后的金属却不能.例如,常见的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具体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示.
    4.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四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于金属除锈的用途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反过来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7.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
    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H2O.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Na2CO3=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蓝色沉淀)+Na2SO4、FeCl3+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3NaCl.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
    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8.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₂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
    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
    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9.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0.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知识点的认识】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氯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氯化钠和硝酸银在同一溶液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常用的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常用的、特殊的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可以联系着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的条件与实质来思考推断它们是否共存.
    2.当考虑离子或物质之间是否能够结合生成沉淀时,可以联想着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及其导记口诀来分析探究之.
    3.一般的技巧是:当组成物质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相同时,这样的物质是能够共存的(因为将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时,还是原来的组合,并不会产生新的特殊物质).
    11.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1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 不成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猜想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三成立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1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无色气泡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

    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 Ⅱ 不成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Na2CO3 溶液
    有沉淀生成
    猜想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三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三成立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1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直接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B)正确
    先产生气体后产生沉淀
    猜想(C)正确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直接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B)正确
    先产生气体后产生沉淀
    猜想(C)正确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直接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B)正确
    先产生气体后产生沉淀
    猜想(C)正确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无色气泡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Ba(OH)2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Ba(OH)2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标签受损成分的探究(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标签受损成分的探究(含答案),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溶液中的一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化学反应类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化学反应类型(含答案),共27页。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探究(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探究(含答案),共7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