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测试题 (1)(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043501/0-17013427233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测试题 (1)(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043501/0-17013427234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测试题 (1)(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043501/0-17013427234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测某一次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声音传播的速度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A. 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 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C. 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D. 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2.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 1.5亿千米B. 150亿千米C. 15×108mD. 1.5×1011km
3.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测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4.在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的活动中,小明准备了如图所示的一张带孔卡片(孔的尺寸约为1厘米)、一张大小相同的无孔卡片、一张白纸.首先把白纸铺在地面上,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 将图示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
B. 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图示卡片左边的三个孔,并慢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
C. 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图示卡片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慢慢靠近白纸
D. 另一张卡片覆盖在图示卡片由下向上慢慢移动,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
5.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距地表高度为36000km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后,合成的微信启动页。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 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D. 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运动的
6.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A. 立竿见影B. 手影游戏C. 太阳发光D.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7.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 太阳、月亮、舞台的灯光B. 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
C. 火焰、灯光、发光的萤火虫D. 太阳、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
8.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 光的传播路径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到理想模型法
D.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9.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
B. 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
C.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 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
10.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会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A. 甲B. 乙C. 丙D. 丁
11.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l米/秒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路灯距离地面8.5米B. 路灯距离地面约为4.8米
C. 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D. 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越来越大
12.路灯高度为6.8米,人的高度为1.7米,当人从路灯正下方开始行走时,头顶的影子在地面上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则
( )
A. 人不可能匀速行走B. 人以0.7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
C. 人以4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D. 人以0.2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
13.如图所示是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 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
D. 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
14.如图所示表示人们在地球上观看日食的情况。假如一名宇航员来到月球上,要想在月球上观看到月球上的日全食,则太阳、地球、月球在空中呈现的位置关系应为图中( )
A. B.
C. D.
15.如图所示,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茂密的树林下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
A. 太阳的像B. 树叶间隙的形状C. 太阳的影D. 树叶间隙的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6.在进行4×100m接力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运动员的成绩将比实际成绩______(填“偏好”或“偏差”),比赛过程中要想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棒人和接棒人在接力区内要处于相对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某队跑完全程的成绩刚好为40s,则该队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17.阳光明媚的夏天,在茂密的树下常常看到一个个小亮斑,这些小亮斑其实是太阳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因为光在空气中沿______传播。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可以看到______(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18.小明同学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电影院里座无虚席。电影银幕 (填“是”或“不是”)光源,如图是影片中刘培强驾驶宇宙飞船撞向木星时的一段感人情节,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19.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越靠近地面越稠密,所以,阳光穿大气层时,传播路线是________(填“直的”或“弯曲的”).木工师傅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棱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是利用了________原理.
20.如图所示,汽车前方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填光学原理名称);汽车尾部安装的倒车雷达利用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工作的。
21.如图,有一路灯杆AB(底部B不能直接到达),在灯光下可以看到人影,影子的形成原理是_____________,影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是_____(仅举一例)。小明在点D处测得自己的影长DF=3m,沿BD方向到达点G处再测得自己的影长GH=4m,如果小明的身高为1.6m,GF=2m.则AB的高度为_______m.
22.日食是月亮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遮挡住射向地球的光线所形成的.如图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则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区时会看到日全食.
23.《墨经》中记载:“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这是世界上首次对小孔成像的描述。文中描述的像是__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24.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华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请你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25.成语“凿壁偷光”,是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家之烛光读书一事(如图甲所示).其原理可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模型:S为邻家烛焰,ABCD是在厚墙壁上凿穿的方形孔洞,请作出邻家烛焰S在匡衡家照亮的范围(用阴影线表示),完成相应光路图.
2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含有光学知识.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看不到的范围.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7.如图,小兰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填“实像”或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焰的正立像 D.蜡焰的倒立像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晴天正午,小兰走在公园的树林下,她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_____(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填“树叶间缝隙的大小不同”或“树叶缝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28.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
(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______,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A.食用油或牛奶 B.牛奶或咖啡 C.咖啡或食用油
(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______中传播的实验。
A.酒精 B.玻璃砖 C.木块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9.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相当于5.4×104km),1s可以翻一个跟斗,可他却想与光比比谁快,请你做裁判。
(1)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谁更快,请通过计算说明原因?
(3)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11m,那么光跑一趟要多久?
30.某同学郊游时,遇到大雷阵雨,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
(2)声速与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0.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请估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利用这个知识测距离的方法,注重了知识应用的考查。
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长,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记下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符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不合题意;
C.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计算三次的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D.B选项的方案是不正确的,因此按照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计算三次的平均值也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所以选A。
2.答案:A
解析:8.333333分钟≈500s,
因为v=st,
所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s=vt=3×108m/s×500s=1.5×1011m=1.5亿千米。
所以选: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已知光的传播速度和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可以得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此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科学记数法的正确应用。
3.答案:A
解析:
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结合了成语,是一道好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进井里;二是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
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图是正确的;
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
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
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
所以选A。
4.答案:A
解析:
(1)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屏和孔之间的距离有关,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
(2)认真审题,分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然后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小孔成像原因分析,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获取所需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A将有孔的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由于孔的形状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观察白纸上光斑是否相同,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故A选项正确;
B保持卡片到白纸的距离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左边的三个孔,并慢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小孔的形状发生改变,故我们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改变,故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大小有关,故B选项错误;
C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慢慢靠近白纸,孔到纸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故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变化即可,故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故C选项错误;
D.另一张卡片覆盖在图示卡片由下向上慢慢移动,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故D选项错误。
所以选:A。
5.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传播速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A正确;
B、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因为地球可以反射太阳光,所以我们在太空中能看到地球,而地球本身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C错误;
D、以地球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风云四号”卫星是静止的,故D错误;
所以选:A。
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立竿见影、手影游戏、激光引导掘进方向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发光是一种自然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7.答案:C
解析:A、太阳、月亮、舞台的灯光中,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镜子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火焰、灯光、发光的萤火虫,自身都能发光,都是光源,故C正确;
D、太阳、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波光粼粼的水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
所以选:C。
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源概念的掌握,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是看它本身是否能够发光。
8.答案:C
解析:
知道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但难以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这种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
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模型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
因为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线表示,即光线,所以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故C正确,D错误.
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所以能发光,但不是射出光线,故A错误,
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故B错误。
所以选C。
9.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光线的知识,要注意熟练掌握各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光线的了解,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根据对模型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常用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可对题干中的实例逐一做出判断;
(2)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是假想出来的,是不存在的。
AB.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故AB正确;
CD.光线是我们为了研究光的方便假想出的物理模型,是不存在的,故C错误,D正确。
所以选C。
10.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
“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很少见,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
由图可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如图,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图金星的位置在丁。故D正确,ABC错误。
所以选D。
11.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综合应用的掌握情况,根据数学中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分别将两次人的身高、路灯距地面的高度、影子长、影子末端距路灯正下方的距离列出比例式,组成方程即可解出路灯的高度;根据人运动的距离和人头顶的影运动的距离判断头顶影的移动速度情况。
据题意,可得到以下示意图:
如图,人的身高CG=EH=1.7m,路灯高为AB,第一次影子长为CD=1.3m,第二次影子长为EF=1.8m,2s内人前进的距离CE=1m/s×2s=2m,根据题意得:
(1)因为△GCD∽△ABD,所以CG AB = CD BC+CD,代入数据得:1.7m AB = 1.3mBC+1.3m
(2)因为△HEF∽△ABF,所以HE AB = EFBC+CE+EF,代入数据得: 1.7mAB = 1.8m BC+2m+1.8m;
(1)(2)两式联立解得:BC=5.2m,AB=8.5m;故A正确,B错误。
设人从图中B点开始向右以v1速度匀速右移,移动时间为t,则人头影子也从B点开始,移动速度为v2,BD=v2t,BC=v1t,因为△GCD∽△ABD,所以BD−BC BD = CG AB;
所以v2t−v1tv2t = CG AB,变形后得,v2=CGAB−CGv1,因AB为路灯高,CG为人高,v1为人运动速度,在本题中均为定值,故v2为定值,即人头影子为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错误。
(2)另设经任意时间t,影子移动到D点,再经时间t影子移动到F点(图依然可用第一问的图),人速度为1m/s,则BC=CE=t因为△GCD∽△ABD,所以CDBD=CGAB,由已知得(BD一t)BD=1.78.5,解得BD=8.5t6.8,又因为△HEF∽△ABF,所以EFBF=HEAB,由已知得(DF一DE)(BD+DF)=HEAB,继续代入已知得(DF−(2t−BD))(BD+DF)=1.78.5,将BD=8.5t6.8代入该式解得DF=8.5t6.8,即BD=DF,由设知BD,DF为两个住意时间间隔t影子所走距离,同样时间,距离相同,即影子速度相同,证明影子匀速运动,故CD错误。
所以选A。
12.答案:B
解析:
此题结合数学知识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应用,有一定难度。
当人在路灯正下方时,人的影子在人的脚下,当人远离路灯时,人头顶的影子也在以同样的方向移动,人移动时,如图,△CA'B'∽△CDB,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人移动的距离、头顶影子移动的距离,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人移动的速度。
如分析中的图,当人在路灯的正下方时,人的影子在B点,当人从B向B'移动时,人头顶的影子从B点向C点移动,人和影子移动的时间是相同的,设人和影子移动的时间是t,人移动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公式得BB'=vt,BC=1m/s·t,所以B'C=BC−BB'=1m/s·t−vt,人移动时ΔCA'B'∽ΔCDB,所以A'B'DB=B'CBC,所以·t−vt1m/s·t,解得,v=0.75m/s。故B正确、ACD错误。
所以选B。
13.答案:B
解析:
A、杆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由于地球会自转,所以一天内杆影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移动,故B错误;
C、一天内,正午时,阳光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最大,杆影最短,故C正确;
D、简易计时模型是根据杆影的方位计时的,故D正确。
所以选:B。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4.答案:C
解析:要想在月球上观看到月球上的日全食,则地球应该处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所以选C。
15.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掌握,熟悉生活中的光现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树下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属于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是由发光体发出的实际的光会聚而成,是发光体的实像,所以像的形状与发光体相同,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其它选项都是错误的;
A.小孔成像成的是发光体的实像,所以圆形的光斑就是太阳的像,故A正确;
B.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形状,不是树叶间隙的形状,故B错误;
CD.光被不透明的物体遮挡,才会形成影;而圆形的光斑是阳光照射形成的,故CD错误;
所以选A。
16.答案:偏好 静止 10
解析:(1)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故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若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好;
(2)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就要让两同学同向同速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3)已知:s=4×100m=400m,t=40s;那么v=st=400m40s10m/s。
所以答案为:偏好;静止;10。
(1)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
(2)当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行驶时,这两个物体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时,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
(3)利用公式v=st求得速度。
本题考查声速、光速、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公式的运用,是一道综合题。
17.答案:倒立 实 直线 圆形
解析: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太阳通过“△”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所以答案为:倒立;实;直线;圆形。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经小孔会聚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时像跟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跟成像物体有关。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18.答案:不是;介质;小于。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以及声的传播条件和光速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透明固体中最慢,液体中其次,气体中较快,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1)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都不能自行发光,而只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2)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23,即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所以答案为:不是;介质;小于。
19.答案:弯曲的;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和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木匠在检查木板是否直时,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线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故路径是弯曲的;
检查一块木板的棱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梭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所以答案为:弯曲的;光的直线传播。
20.答案:直线传播;超声波
解析:
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超声波的利用,是识记性题目。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盲区的形成是光由于车前框的遮挡进入不了驾驶员的眼睛;
(2)倒车雷达利用反射的超声波来区分障碍物的距离,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所以答案为:直线传播;超声波。
21.答案:光的直线传播;皮影戏;9.6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题目,要结合三角形相似解决。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月食、皮影戏、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利用三角形相似计算AB的高度。
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皮影戏也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由题意可得:△ABF∽△CDF,△ABH∽△MGH
所以;ABCD=BD+DFDF,ABMG=BHGH
因为DF=3m,GH=4m,MG=CD=1.6m,GF=2m
则BD+DFDF=BHGH
BD+3m3m=BD+3m+2m+4m4m
解得:BD=15m
AB1.6m=15m+3m3m
解得AB=9.6m。
22.答案: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
(1)B区是太阳光完全照射不到的区域,因此在B区域会看到日全食;
(2)太阳的部分区域发出的光能照射到A区,因此在A区域内会看到日偏食;
(3)在C区域内看不到太阳的中间部分,但可以观察到太阳的边缘部分,因此在C区会看到日环食.
所以答案为:B.
①当不发光的月球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是日食;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②太阳被月球完全遮住形成的日食叫日全食,在太阳光完全照不到的区域(本影区)可以观察到日全食;
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在部分太阳光照射到的区域(半影区)可以观察到日偏食;
月球只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好象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
③这三种不同的日食现象与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判断歌曲的是哪种日食.
本题考查了观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区域,知道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倒 实 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要求掌握小孔成像的特点。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所以答案为:倒;实;光沿直线传播。
24.答案:
解析:解 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将小明和小华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点S就是路灯灯泡的位置,如答案图所示。
25.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沿孔洞边缘作出两条光线,墙壁外两条光线间的范围即为邻家烛焰S在匡衡家照亮的范围.
26.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光沿直线传播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光传播的特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明光线不会拐弯传到人眼里。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明光线不会拐弯传到人眼里,据此可以得出人眼看不到的范围,图示如下:
27.答案:(1)实像
(2)D
(3)变小
(4)太阳;像;树叶缝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解析: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可能比物体小,也可能与物体相等。
(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3)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4)结合小孔成像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
(1)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蜡烛的火焰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焰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即蜡烛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是蜡焰的倒立像,所以选D;
(3)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有关,将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像距减小了,像也会变小;
(4)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所成太阳的像,由于树叶缝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使得光斑大小不同。
28.答案:B B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解析:
(1)由于食用油和水是不相溶的,所以不能加入食用油;将激光射入混有少量牛奶或咖啡并搅拌均匀的水中,可利用光的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所以选B;
(2)前面已经用气体和液体做了实验,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还需要研究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路径,由于玻璃砖是透明的,故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实验;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适合再实验,而木块不是透明的介质,无法进行实验;所以选B;
(3)当向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时,玻璃缸内的液体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形成如图所示的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玻璃缸内的液体就会变得均匀了,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所以答案为:(1)B;(2)B;(3)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1)水是透明的,不容易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在水中加入一些物质,利用光的漫反射能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2)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测量;
(3)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
29.答案:
(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2)孙悟空翻跟头的速度为
v=st=5.4×107m1s=5.4×107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课后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2节 光的反射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测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