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柳州铁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44241/0-17013610617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柳州铁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44241/0-17013610618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柳州铁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44241/0-17013610618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柳州铁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柳州铁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是指由志愿者(年轻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为自己成为高龄老人时换取别人的服务做好准备的养老方式。下图为“1998~2020年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时间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性别结构B. 文化素质C. 年龄结构D. 人口总数
2. 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时间银行”最主要的优势是( )
A. 政府支持力度大,增加志愿者经济收益
B. 养老建设水平高,缓解人口老龄化
C. 志愿者数量多,发挥志愿者余热
D. 志愿者的积极性高,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3. 根据时间银行发展情况示意图,可推测( )
A. 快速发展期创立的“时间银行”规模较小
B. 快速发展期从城市为主向城乡共同发展转变
C. 创新增长期主要以东部城市乡村发展主
D. 创新增长期乡村“时间银行”发展更快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向老人提供服务,未来换取别人向自己提供服务,可知时间银行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即老年型的人口年龄结构),C正确;与性别结构、文化素质、人口总数无关,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志愿服务不能增加志愿者的经济收益,A错误;据材料志愿者向老人提供服务,未来换取别人向自己提供服务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发挥志愿者余热,但志愿者数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C错误;该模式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B错误;该模式有助于减轻社会养老压力,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据图无法得知“时间银行”规模大小,A错误;快速发展期,2008~2014年以从城市新增为主,2015-2017年城乡共同发展,B正确;据图无法得知创新增长期主要在东部城市乡村,创新增长期城市“时间银行”新增数量更多,发展更快,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专线物流(又称货运专线)是指物流运输企业在两个特定的城市或区域之间,通过公路、铁路或航空等方式运输货物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专线物流层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全国物流中心城市中的多数城市具有( )
A. 临近的空间距离B. 较高的行政等级C. 相似的空间形态D. 趋同的主导产业
5. 驱动苏州和深圳成为全国物流中心要素分别是( )
①制造业基础②电商集聚③创新能力④地理位置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6. 北京的物流输出度较低,主要受制于( )
A. 人口规模B. 水运条件C. 地理位置D. 产业结构
【答案】4. B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全国物流中心城市中多数为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级别高,B正确;少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相邻,A错误;各城市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空间形态差异较大,C错误;各城市优势资源不同,主导产业也不同,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苏州制造业发达,大量产品出口或销售到全国其他城市,推动物流业发展,成为全国物流中心,①正确;且制造业的发展是电商集聚的前提,故②错误;创新能力与物流规模无直接关联,③错误;深圳市由于临近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出口口岸城市,物流规模大,④正确。综上所述所,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北京第三产业比重高,其工业产品输出量少,所以主要受制于产业结构,D正确;人口规模、水运条件、地理位置影响其输出度,但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ABC错误。故选D。
【点睛】2013年,宁波舟山港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8.09亿吨,超越上海港,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1735万标箱,位居世界第六。2014年度宁波舟山港实现货物总吞吐量8.73亿吨,牢牢占据货物总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的宝座。 集装箱吞吐量1945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五。2015年前11个月, 集装箱吞吐量上升6.38%,达到2053.9万箱, 超过香港码头,位居世界第1二。
碳强度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总体减排方略持续推进,服务业碳强度均值出现明显变化。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市(2005~2019年)服务业碳强度变化(t/万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市2005年-2019年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全国呈现均衡性发展B. 碳强度总体逐步下降
C 贵州省先升高后降低D. 上海比湖南变化明显
8. 为降低我国服务业碳强度,以下建议合理的有( )
①大幅增加公共服务设施②能源利用技术转换升级
③减少生产性服务业数量④加大节能技术政策扶持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我国部分省市服务业不同年份碳强度变化图可以看出,2005~2019年我国服务业碳强度全国呈现不均衡性发展,A错误;时间变化:2005-2019年中国服务业碳强度均值大部分城市先升后降,B错误;贵州省碳强度持续升高,C错误;上海比湖南的变化明显,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为有效降低我国服务业碳强度,应大力推进能源利用技术转换升级,加大对企业节能技术的政策扶持力度,②④正确;应集约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减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碳排放,①错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减少生产性服务业的数量会对生产和商务活动产生影响,③错误。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减小碳强度、碳排放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开源方面,要促进低碳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节流方面,从各方面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0. 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 CO2量减少B. 空气温度降低
C. 大气越稀薄D. 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日照长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也就越强。
某区域地下水水位平均为445米,主要采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该区域土壤盐碱化加剧。下图示意该区域2001年11月20日~2002年4月3日气温和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土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代表该区域气温和深度30厘米、150厘米土温的折线依次是( )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②③①D. ③②①
12.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准噶尔盆地D. 柴达木盆地
13. 与90~150厘米土层相比,该区域0~30厘米土层春季含盐量明显较低,主要因为0~30厘米土层( )
A. 积雪融水淋溶较强B. 土壤温度回升较慢C. 作物根系吸水较多D. 受地下水影响较小
【答案】11. D 12. C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时段为冬半年,气温较低。越接近地表,土温受大气温度影响越大,土温越低。图中③曲线温度最低,应为区域气温,①温度最高,说明属于较深层土壤的温度,为深度150cm土温,②温度高于趋于气温但低于深层土壤温度,为深度30cm土温。综上所述,故 D 正确, ABC 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势较低,与材料中的“地下水水位445米”不符,A、B选项错误;柴达木盆地海拔高,生态脆弱,水热条件恶劣,不适宜种植业发展,D错误;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且地处西北,水资源短缺,多采用地下水灌溉,与题意相符,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该地纬度较高,春季,积雪融水多,有利于表层盐分的淋洗,A正确;结合材料折线可知,春季回温快,B错误;春末是作物初播期,幼苗植株小,需水量小,C错误;土壤盐碱变化与地下水有关,但不是盐碱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盐碱化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强;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排水不畅等。(2)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
涎流冰是寒冷地区特有的水文地质现象,是指居间不冻层地下水从地表裂缝溢流后,受低温影响冻结而成的积冰体。居间不冻层是永久冻土上方冬季也不会冻结的含水层。西伯利亚东部某地是涎流冰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地水文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根据图文材料推断,涎流冰多出现在( )
A. 高纬度地区的平原B. 高纬度地区的山前斜地
C. 高海拔地区的平地D. 高海拔地区的陡峻坡地
15. 关于地表积雪对涎流冰形成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 暖季积雪融化下渗,为涎流冰提供水源
B. 冷季积雪覆盖较厚,涎流冰不易形成
C. 暖季积雪较少,利于不冻层吸收太阳辐射
D. 冷季气温较低,不冻层难以维系
16.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导致涎流冰面积扩大,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使得( )
A. 气温升高,碳酸岩盐强风化带扩大B. 降水增加,不冻层地下水量增加
C. 气温升高,居间不冻层的范围扩大D. 降水增加,地表积雪覆盖量增加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涎流冰是寒冷地区特有的水文地质现象,故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结合图示可知,涎流冰是在边坡底部,地下水顺流而出,因气温较低而结冰的现象,故多出现在山前斜地或山谷,B正确;平原和平地,缺少边坡,不易形成涎流冰,AC错误;陡峻坡地上水流速度快,不易结冰,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暖季,地表积雪融化,下渗补给地下水,为涎流冰的形成提供水源,A正确;不冻层吸收太阳辐射会使温度升高,不利于涎流冰形成,C错误;冷季气温低,积雪厚,积雪保温作用利于居间不冻层维持,B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年均温升高,加剧了多年冻土融化,释放出更多的地下水,为次年涎流冰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涎流冰面积的扩大,C正确;气温升高,有利于碳酸盐岩的风化,改变地下储水条件,但岩石风化速度慢,不是涎流冰扩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全球变暖,导致降水不稳定,降水量不一定增加,BD错误。故选C。
【点睛】寒冷地区的冬季,随着气温的降低,地表向下冻结,季节冻融层发生变化,使原来的冻结层上潜水变成承压水。承压水随着上部冻结层的加厚和过水断面的减小,其压力逐渐增大,在地表盖层薄弱处被挤出或在水头压力下破坏盖层,形成冰椎,使地下水流出,漫流在路面上,冻结成高低起伏的冰壳,即为涎流冰。涎流冰分为山坡涎流冰和河谷涎流冰,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和高寒地区。山坡涎流冰由山坡或路基挖方边坡出露的地下水冻结而成。河谷涎流冰则是沿沟谷漫流的泉水和冻雪融水冻结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甘肃省景泰县位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县域内盐碱危害、干旱和风沙共存,水资源缺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典型生态脆弱区。20世纪70年代,人工引水工程建成投运,戈壁荒滩变成了百里米粮川。20世纪90年代开始,因工程设计缺陷,昔日的良田沃土变成了“夏季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盐碱地。2016年,景泰县挖地成塘,堆泥成台,台上种植农作物,利用盐碱水在池塘发展水产养殖。左图示意景泰县位置,右图示意该县的“鱼塘—台田”模式。
(1)简述脆弱生态环境对景泰县农业发展的影响。
(2)试分析景泰县推广“鱼塘—台田”模式的好处。
【答案】(1)多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耕地面积狭小,生态系统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风沙灾害会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
(2)推广“鱼塘-台田”模式有利于台田土壤盐分下降,可以治理盐碱化;盐碱化减轻有利于植被恢复,改善气候,减少风沙危害;台上种植农作物,利用盐碱水在池塘发展水产养殖,种植业和养殖业共同发展,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鱼塘-台田”模式,丰富了农产品种类,提高了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解析】
【分析】本题以景泰县推广“鱼塘—台田”模式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景泰县位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多山地、丘陵等生态脆弱区,耕地面积狭小,生态系统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县域内盐碱危害重,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土壤生产力低下,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县域内干旱和风沙共存,水资源缺乏,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风沙灾害会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
【小问2详解】
景泰县挖地成塘,堆泥成台,台上种植农作物,利用盐碱水在池塘发展水产养殖,因此推广“鱼塘-台田”模式有利于台田土壤盐分下降,可以治理盐碱化;盐碱化减轻,土壤费力提高,有利于植被恢复,而植被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可以改善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风沙危害;台上种植农作物,利用盐碱水在池塘发展水产养殖,种植业和养殖业共同发展,实施多种经营,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推广“鱼塘-台田”模式,丰富了农产品种类,提高了农民收入,可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油气、水利、森林、渔业资源丰富,工业发达,96%的电力供应都来自水力发电,是世界上水电比重最高的国家。挪威与西欧进行电网互联,夏季向西欧输出水电,冬季从西欧输入风电,实现电能“削峰补谷”,一度被称为欧洲的“蓄电池”。下图示意挪威的位置和地形,下表为挪威不同时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1)分析挪威在本国资源基础上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
(2)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说明挪威电能“削峰补谷”的过程。
(3)简述挪威能源发展政策对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启示。
【答案】(1)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和造纸业;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电力工业;利用优质石油资源和众多水电站发展采掘业、石油工业,促进机械工业发展;利用渔业资源,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2)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挪威降水量丰富;水库水位高,水电富余,向西欧输出电能为主;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西欧受强劲西风影响,风力发电量大且有盈余;挪威降水量较少,河流水位低,发电量较夏季偏少,以从西欧输入电能为主。
(3)加强清洁能源开发,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供应的互补性;注重可再生能源盈利化发展,确保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解析】
【分析】本题以挪威能源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能源安全、工业、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挪威油气、水利、森林、渔业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可以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和造纸业;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电力工业;利用优质石油资源和众多水电站发展采掘业、石油工业,促进机械工业发展;利用渔业资源,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夏季,挪威向西欧输出水电,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挪威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降水量丰富,水库水位高,发电量大,水电富余,能够向西欧输出电能。冬季挪威从西欧输入风电,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西欧受强劲西风影响,风力发电量大且有盈余;此时,挪威降水量较少,河流水位低,发电量较夏季偏少,以从西欧输入电能为主。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挪威不同时期的能源发展政策有,寻求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大力发展水电;多元化可再生能源的来源,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不单一地发展水电、风电等不易转移、不易远距离交易的能源,布局氢能战略,注重实现可再生能源盈利化发展。借鉴挪威能源发展政策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以加强清洁能源开发,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供应的互补性;注重可再生能源盈利化发展,确保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从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原断裂带和黄河交汇区域,断裂带附近强烈挤压抬升,形成老虎山,山地北侧地势较陡,南侧较缓。老虎山南北两侧均发育了平行状水系,并通过黄河支流R1、R2汇入黄河,R1、R2源头处海拔相近。受地势差异和外力作用影响,部分水系发生重组,老虎山东段南侧支流R3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下图示意老虎山附近部分水系分布图。
(1)据右图指出支流R1、R2的纵向河床坡度差异,并说明理由。
(2)对老虎山东段南侧支流R3转向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R1纵向河床坡度比R2大,因R1、R2源头高度相近,但R1注入黄河的海拔较R2低,且R1的流程较短,故R1的纵向河床坡度大。
(2)老虎山北侧坡度大,注入R1的支流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能力强;东北侧支流向南溯源侵蚀切穿了分水岭,袭夺老虎山南侧的R3支流,导致R3河流转向汇入R1河。
【解析】
【分析】本题以老虎山支流水系变化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R1、R2源头处海拔相近,且R1、R2均为黄河支流,汇入黄河。读图可知,R1汇入黄河的位置在R2汇入黄河位置的下游方向,因此R1注入黄河的海拔较R2低,可知R1落差大于R2。读图还可以看出,R1比R2流短,因此R1的纵向河床坡度比R2大。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受地势差异和外力作用影响,部分水系发生重组,老虎山东段南侧支流R3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可知本题应主要从地势差异和外力作用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上题分析R1的纵向河床坡度比R2大可知,老虎山北侧坡度大,注入R1的支流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能力强;在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下,东北侧支流不断加深,向南不断延长,溯源侵蚀切穿了分水岭,与老虎山南侧的R3河连接,袭夺了R3支流,导致R3河流转向汇入R1河。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低涡(高原涡)属于对流层中层气旋,具有与台风类似的结构特征,其移动受高空西风急流引导。2017年7月2日-3日,受近地面强盛东南季风和高原涡影响,云南中、东部地区发生强降水。下图为高原涡在强降水发生时段内的移动路径。
(1)指出该次强降水时段内高原涡移动的方向及依据____,并在下图的①②③小短线上用箭头表示高原涡气流的运动方向____。
(2)分析此次云南强降水现象的形成过程。
【答案】(1) ①. 受高空西风急流影响,高原涡向东/东南方向移动。 ②.
(2)近地面东南风带来暖湿气流,地形抬升,在云南省东部(山区)成云致雨;高原涡加剧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增加降水强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低涡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移动受高空西风急流引导”可知,该次强降水时段内高原涡移动的方向与高空西(北)风的吹拂方向相同,高原涡向东/东南方向移动。青藏高原低涡(高原涡)属于对流层中层气旋,具有与台风类似的结构特征,因此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辐合,中心类似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如图: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受近地面强盛东南季风和高原涡影响,云南中、东部地区发生强降水”可知,此次云南强降水现象的形成过程与东南季风和高原涡有关。近地面东南风从海洋方向吹来,带来暖湿气流,在云贵高原受地形抬升遇冷,在云南省东部(山区)成云致雨;高原涡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方向辐合,加剧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增加降水强度。
时期
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第一阶段(1992年—2004年)
寻求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大力发展水电
第二阶段(2005年—2015年)
多元化可再生能源的来源,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
不单一地发展水电、风电等不易转移、不易远距离交易的能源,布局氢能战略,注重实现可再生能源盈利化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城所在河心洲的成因是, 长江口悬沙锋的位置最接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图中四处,水患威胁相对较小的是,决定某地植被类型最主要的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二中、柳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地理-试卷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