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文中记载的现象是( )
A. 太阳黑子B. 太阳耀斑C. 日珥D. 日食
2. 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色球层B. 光球层C. 日晕层D. 日冕层
3.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①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②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④江苏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黑子是太阳大气光球层中磁场聚集之地,温度比周边略低,亮度下降,因此显得较暗一点,好似光亮的太阳上出现黑色斑点,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中的红色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提到太阳中有骏乌,应该是指太阳黑子,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现象指的是太阳黑子,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光球层,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题详解】
黑子剧烈爆发时,即太阳活动较为活跃时,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①③正确;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在江苏不能看到;“南极冰山融化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是地球变暖,②④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大气层从内至外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宽层。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一些现象,比如太阳黑子、耀斑、日耳、太阳风等。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表面颜色较暗(温度较低);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发出强大的短波辐射;太阳风发生在太阳的日宽层,发出带电粒子流。
地震波的速度会因其所通过物体的性质差异而产生变化,科学家主要通过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如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代表纵波B.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C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D. ①层中物体性质均一
5. 图中的X处为( )
A. 莫霍面B. 古登堡面
C. 内核与外核交界D.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震波传播速度大于乙,且甲波速没有中途消失,说明甲是纵波,乙是横波,乙波(横波)可以通过地幔,A正确,B错误;据图中深度和波速变化的大小分析,①位于地下至2900km深度处,是地壳和地幔;②位于2900km深度至5150km深度处,是外核;③位于5150km深度处至地心,是内核,C错误;①层是地壳和地幔,从地震波波速出现变化可知物体性质不是均一的,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由图可知,X处深度约为2900km,由上题可知,该处横波不能通过,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B正确;莫霍面在地下平均17km处(陆地部分平均39~41km,海洋部分平均5~10km),A错误;地球内核与外核交界面,约在地下5150km深度处,C错误;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位于地幔,大概位于地下80~400km处,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A、B、C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7. 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8. B圈层的特点是( )
A. 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 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 连续、规则的圈层D. 不连续、规则的圈层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读图分析可以判断A是生物圈,B是水圈,C是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A圈层为生物圈,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所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这些圈层也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①错误;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核心部分的总厚度为300米,生物圈的厚度是20千米左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②正确,③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B圈层是水圈,水有三态变化,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水循环构成一个动态的圈层,所以水圈是连续的,但各种水体空间分布不均,所以水圈是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水圈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家住海口市(20°N,110°E)的张华随父母去看房,选中面积为120m2的一个方正户型。小张对楼间距和楼层都比较满意。下图为“平面户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张华想在次卧室沐浴落日的余晖,应该选择在( )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
10. 某日北京时间6:30,张华打开客厅窗户时刚好看到日出,则当天日落时刻北京时间约为( )
A. 17:02B. 17:31C. 18:31D. 18:51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海口位于北半球,为了充分接受光照,方正户型一般是坐北朝南,即客厅窗户和主卧室窗户一般朝向正南方。读图可知,次卧室位于房屋西北侧,窗户朝向正北,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可以沐浴落日余晖,B正确;春、秋分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冬至日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日落时阳光无法照进次卧室,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口市的经度为110°E,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比海口早40分钟(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经的经度数越大地方时越早),海口日出的北京时间为6:30,可求得此时海口的地方时为5:50,则海口日落的地方时=12:00+(12:00-5:50)=18:10,转换为北京时间为18:50。D选项最接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当地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
某年的9月24日,北京雨过天晴,一位摄影师记录下了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的美妙时刻(见图),让此刻的黄昏多了一抹沉静感,这一美妙的时刻一年只有两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一年内,这一美妙的时刻还会出现在( )
A. 12月22日B. 3月21日前后C. 6月22日D. 10月1日前后
12. 一周过后,该摄影师计划再次拍摄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其摄影镜头应指向( )
A. 正西方向B. 正东方向C. 西南方向D. 西北方向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某年的9月24日”可知,秋分日前后的日落时分能拍摄到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的景观。秋分日前后,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春分日前后也符合这一条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出现在9月24日(秋分日前后)日落时分,一周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京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故摄影镜头应指向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当地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北方照射而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方位要根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南北关系进行确定。
读下面经纬网格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C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地位于东半球
B. 自转线速度大于A地
C. 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 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14. 若一架飞机从A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B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 一直向东B. 先东北再东南C. 一直向西D. 先东北再西南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C地位于170°W,位于西半球,A错误;AC两地纬度相等,自转线速度相等,B错误;C地纬度为10°S,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属于热带,C正确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AB两点位于10°N,过AB的大圆的劣弧凸向北极点,所以由A到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位于回归线之间部分属于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部分为温带;极圈以内的属于寒带。
2022年10月31日我国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了“梦天实验舱”,并且顺利实现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完成。下图为“轨道高度400~450km的中国空间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到距地表50km的过程中气温变化规律是( )
A. 持续降低B. 先降低,后升高C. 持续增高D. 先升高,后降低
16. 梦天实验舱在对流层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面辐射减弱B. 太阳辐射减弱C. 太阳辐射增强D. 地面辐射增强
17. 下列地理现象有可能影响中国空间站与地面信息交流的是( )
A. 太阳辐射B. 太阳活动C. 地震D. 寒潮入侵
【答案】15. B 16. A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大气垂直分层由近地面到高空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到50千米,50千米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故气温先下降后上升,B 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随着高度升高,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空间站向地面传送信息是依靠电磁波,而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黑子、日珥、光斑、日冕、谱斑的出没和耀斑的爆发等)会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 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对信息传送造成干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有关。
下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有关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甲地接受热量少B. 乙地接受热量多
C. 在高空,甲地气压高于乙地D. 在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19. 假如图中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发生在近海地区的白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表示海洋B. 乙地表示陆地C. 箭头a表示海风D. 箭头a表示陆风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由图可知,甲地盛行上升气流,乙丙两地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甲地比乙丙两地受热多,AB错误;根据图中的气流方向可知,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丙两地,高空中甲地气压高于乙丙两地,C正确,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海地区白天吹海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甲地为陆地,乙为海洋,AB错误;a表示海风,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在热力环流中,受热的区域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受冷的区域空气冷却下沉,并造成水平方向的气压差,从而驱动空气流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热力环流”现象,比如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就是三种典型的热力环流。“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穿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穿堂风”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 )
A. 热力环流B. 温室效应C. 热岛效应D. 大气受热过程
21. 图示时段与A地相比,B地气温和气压分别( )
A. 高、高B. 高、低C. 低、低D. 低、高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A地是山林,植被覆盖率高,B地是石质地面,A与B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山林吸收太阳辐射升温慢,温度低;石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高。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山林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白天气流从高压的山林流向低压的石质地面,穿堂而过,形成穿堂风。夜晚则由石质地面吹向山林。因此,“穿堂风"形成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正确;温室效应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与穿堂风的形成无关,B错误;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区,与穿堂风的形成无关,C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下垫面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时,大气受热过程导致的温度差异,进而形成的热力环流才是形成穿堂风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图示时段有太阳,说明是白天。与位于山林的A地相比,位于石质地面的B地吸热升温快,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量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多,大气温度较高;大气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相对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的过程可归纳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起大气(空气)的水平运动。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垂直对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较低,空气垂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图1为红海位置图,图2为开罗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红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B. 高温少雨C. 温和多雨D. 寒冷干燥
23. 红海盐度高的原因包括( )
①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②两岸流入径流少
③海区封闭,不利于海水交换 ④纬度高,海水反复结冰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开罗位于红海附近,由图2可知,开罗降水少,气温高,从而推测红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B项正确。
【23题详解】
红海海区高温少雨,两岸几乎无河流注入,且海区封闭,不利于海水交换,故盐度高,①②③正确。该海区纬度较低,海水不会结冰,④错误。故选A项。
【点睛】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若图中甲地常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则该地可能位于( )
A. 大洋洲B. 南美洲C. 欧洲D. 北美洲
25. 若图中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乙地( )
A. 春季升温快,水热条件好B. 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
C. 秋季正值春小麦收获季节D. 冬季寒潮使农业减产严重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常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若甲地常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其应位于40°S~60°S的大陆西岸,则该地可能位于南美洲,B正确;大洋洲在此纬度范围内没有大面积陆地,欧洲和北美洲位于北半球,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若图中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乙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40°N附近,是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升温快,但雨季没有到来,降水少,A错误;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B正确;该地种植冬小麦,秋季正值冬小麦播种季节,C错误;深秋和初春农作物易受寒潮影响,使农业减产严重,D错误。故选B。
【点睛】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 甲风7月最为盛行
B. 乙风1月最为盛行
C. 甲为西北季风,主要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D. 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27. 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 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B. 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 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D. 蒙古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26. D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读图,甲盛行风位于澳大利亚北部,为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左偏转形成的,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可能是1月,D正确,A、C错误;乙盛行风是东南信风,乙处1月盛行西北季风,B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风盛行季节,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冬季,北半球苔原地带的驯鹿向南迁徙,A错误;新疆位于北半球,冬季草原一片枯黄,B错误;阿尔卑斯山冬季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气温低,积雪下限较低,C错误;冬季亚欧大陆为高压中心,即蒙古高压,此时势力强盛,D正确。故选D。
【点睛】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28. 下列关于北京(40°N)和广州(23.5°N)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B.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 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均相等,为15°/h,因此北京和广州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而线速度的分布特点是赤道处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广州地球线速度大于北京,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的特点是:除南北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约为15°/小时,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9. 2020年8月30日,家住北京的小王乘坐飞机前往新疆喀什(75°E)旅行,飞机于北京时间14:00起飞,即将降落喀什机场时,坐在靠窗位置的小王观赏到了当地壮阔的落日景观。此次航班的飞行时间大约是( )
A. 3小时50分钟B. 5小时30分钟
C. 7小时30分钟D. 9小时20分钟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疆喀什(75°E)位于120°E(该经线地方时是北京时间)以西45°,地方时晚3个小时。飞机起飞时为北京时间14:00,喀什地方时为11:00;飞机降落时,喀什正值日落,且该日为8月30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喀什日落时间晚于当地时间18:00,故航班的飞行时间应大于7个小时,AB错误;若航班飞行时间是7小时30分钟,抵达喀什时是当地时间18:30,当日喀什正值日落,C正确;如果航班飞行时间为9小时20分钟,则抵达喀什时是当地时间20:20,此时喀什已经日落,D错误。故选C。
30. 读“最有爱心的地球日照图”(投影方法:彭纳投影),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
图中表现的北半球节气是(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位于昼半球(白昼)中,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节气中的夏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1. 如图是“某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
晴朗天气,逆温发生至结束的一般顺序为( )
A. t1-t2-t4-t3-t5B. t4-t3-t2-t1-t5
C. t1-t2-t3-t4-t5D. t2-t3-t4-t1-t5
【答案】C
【解析】
【详解】辐射逆温主要发生在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出现空气下冷上热的现象。夜晚地面辐射散失热量,近地面气温降低,逆温层从地面开始,厚度逐渐增加,日出前逆温层厚度达到最大值,即t1-t2-t3;日出之后,地面增温,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层自下而上逐渐消失,依次为t4-t5。因此,晴朗天气,逆温发生至结束的一般顺序为t1-t2-t3-t4-t5,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2. 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图1);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2)。
图2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 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 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 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烟雾对增加大气温度的作用有限,A错误;烟雾不会增加水汽含量,也无法增强太阳辐射,B错误;茶树受冻主要是因为近地面气温低,烟雾对增加地面温度的作用有限,C错误;烟雾可以增加龙井茶树区域上空大气中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可减轻霜冻对龙井茶树的影响,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36分)
3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
(2)B点在东、西半球中的____半球。
(3)飞机由C点经B点到A点,飞机的飞行方向是____。
(4)若某人从C点出发,分别向东、向南、向西、向北走200千米,终点位于出发点的什么方向?
【答案】(1)15°E,20°S
(2)东 (3)自西向东
(4)正西方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局部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经纬网判读、飞机飞行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极点俯视图。读经纬网图可知,0°经线与90°经线间平分六份,一份相差15°,所以A点的经度为15°E,纬度为20°S,即经纬度为15°E,20°S。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点经度是15°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所以B点在东半球。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BC在同一纬线上,纬线指示东西,根据箭头的指示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飞机由C点经B点到A点飞机的飞行方向是一直自西向东飞。
【小问4详解】
根据纬线的长度变化,纬度越高,长度越短,因此向东、向南、向西、向北走 200千米终点位于出发点的正西方向。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气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往往是使用收集的大量数据(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等),结合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天气变化。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2019年冬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贝加尔湖西南侧高压区的气流运动状况。
(2)预报日本北海道西部未来几天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
(3)说明我国北方即将遭受的气象灾害。
【答案】(1)水平方向上,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上,气流做下沉运动。
(2)①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雨雪天气。②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3)寒潮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洲部分地区2019年冬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常见的天气系统,气象灾害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高压区的气流运动状况应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别进行描述。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的气压梯度力由中心指向四周,气流呈辐散状态。当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形成顺时针旋转的气流。垂直方向上,高空气流向地面下沉补充(或气流做下沉运动)。
【小问2详解】
图中显示,日本北海道位于低压槽,即将经历冷锋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时,北海道西部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随后冷锋东移,北海道西部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小问3详解】
图中显示,贝加尔湖西南侧形成了势力强大的蒙古高压,高压会迫使冷气团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我国北方即将遭受大风、降温的寒潮天气。
3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常绿乔木,素有“干果之王”美誉,其生长最适宜的气温为15~30℃,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种植,结果较好;在降雨量1000mm以下地区种植,则生长慢,果实变小,发育不良,落果严重。美国夏威夷州引种澳洲坚果后,迅速成为当地著名的经济作物和重要食材,称为夏威夷果。下图示意夏威夷岛地理位置及该岛月平均气温、降水逐月累计情况。
(1)指出夏威夷岛的地形地势及气候特征。
(2)分析夏威夷岛引种澳洲坚果的区位因素。
【答案】(1)地形地势特征:以山地为主,多火山;中间高,四周低,相对高差较大。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冬半年(10月-次年3月)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差异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夏威夷岛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澳洲坚果生长;山地丘陵广布,排水条件好;夏威夷岛地理位置好,位于太平洋重要航线上,交通便利;夏威夷果营养价值高,市场认可度高;美国商人有冒险创新精神。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洲坚果和夏威夷岛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地形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的描述、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形地势特征:由左图可知,夏威夷岛等高线闭合,大部分地区数值大于1000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为火山岛,多火山;中间等高线数值较大,海拔高,四周低,相对高差较大。
气候特征:由右图可知,夏威夷岛月平均气温都在23℃以上,全年高温;冬半年即10月或次年3月的降水逐月累积量大,夏半年4月到9月,降水逐月累积量小,说明冬半年降水较多,夏半年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差异较大;结合左图可知夏威夷岛山地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澳洲坚果“其生长最适宜的气温为15~30℃,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种植,结果较好”可知,夏威夷岛地处热带,全年高温,降水量较多,水热条件能满足澳洲坚果生长;据等高线图可知,地形以山地为主,排水条件较好;读经纬网可知,地处太平洋重要航线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素来享有“干果之王”的誉称,营养价值高,市场认可度高;美国商人引进澳洲坚果到夏威夷群岛,迅速成为当地著名的经济作物和重要食材,由此说明美国商人富有冒险创新精神等。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docx、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