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济源洛阳四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45351/0-17014014331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济源洛阳四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45351/0-17014014332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济源洛阳四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45351/0-17014014332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济源洛阳四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对应位置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中学地理小组暑假研学骑行路线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3题。
1.研学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 a、b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200米
B. bc 段可见多条瀑布
C. cd段路程约20千米
D.da段视线好可通视
2.骑行过程中最省力的路段是
A. ab B. bc
C. cd D. da
3.关于该地所在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D.山脉走向大致为南北方向
某地(34°N,113°E)晨跑爱好者李先生某月连续三日环湖跑步期间,北京时间5:30 经过同一地点时,均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 图2为“李先生所见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3为“李先生跑步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该月可能为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5.李先生观日时的位置为
A.甲 B.乙 C.丙 D.丁
6.这几日该地夜长约为
A.10 小时 B.11 小时 C.13 小时 D.14小时
台风“杜苏芮”于2023年7月21 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7 月28 日在福建沿海登陆。 图4为台风“杜苏芮”移动路径图,据此完成7~9题。
7.最可能影响台风“杜苏芮”路径的因素主要有
①西北季风 ②太平洋赤道低压
③东南季风 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关于台风“杜苏芮”登陆前后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登陆前一直增强
B.登陆前一直减弱
C.登陆后一直减弱
D.登陆后一直增强
9.目前减轻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B.加强海岸建设控制入侵
C.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植树造林减弱海陆热力差异
图5中曲线示意某区域某季节沿经线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时甲地的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11.图示季节里,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黄河某段发生凌汛
B.南非好望角温和多雨
C.开封菊展现场人头攒动
D.长城内外,山舞银蛇
2023年7月27日上午7时38分9秒,在日本东京以南海域约460公里处发生了4.8级地震,震源深度达354公里,地震发生时东京地区没有明显震感。据此完成12~13题。
12.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3.东京地区震感不明显的原因不包括
A.震源较深 B.距震中的距离较远
C.震级较低 D.建筑物抗震等级高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雷打雪是指某个区域降雪过程中伴随着打雷的天气现象,非常罕见。2023年3月,河南多地出现暴雪天气,并伴有雷电活动,属于典型的雷打雪。 据此完成14~15题。
14.造成雷打雪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5.产生雷打雪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近地面气温升高 B.大气水平运动显著
C.近地面气压降低 D.大气垂直运动显著
我国长江流域梅雨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以北5~8个纬度。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称为“暴力梅”。 图6为近几十年长江流域入梅时间次数统计图,图7为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据图6可知,大多年份长江流域入梅时间为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17.据图7可知,2020年高压脊线
①持续北移 ②与多年平均相比,6月初偏北
③波动北移 ④与多年平均相比,7月初偏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据图文信息推测,2020年北京及周边地区雨季开始的时间是
A.6月下旬 B.7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
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流向会定期改变的河流,与其相连通的洞里萨湖和湄公河出现季节性互补。 图8为洞里萨湖及其周边区域图,图9为洞里萨河波雷格丹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变化曲线(正、负值代表流向不同),据此完成19~20题。
19.关于洞里萨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6月至9月由东南流向西北 B.年内不同流向的流量相同
C.8月流量最小、河流水位最低 D.10月流量最大、河流水位最高
20.导致图9中出现负值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形阻挡 ②地球公转 ③地球自转 ④季风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及海陆分布等影响,温跃层上下两水团性质存在季节性差异,并抑制海水的上下对流。 图10 为温跃层温度和盐度季节变化图,图11为太平洋海域某经线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完成21 ~23 题。
21.图10所示海域上下层海水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2.导致图11中水温垂直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D.海陆位置
A.洋流 B.盐度 C.太阳辐射
23.结合两图信息可知
A.①观测站为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 B.温跃层中海水温度和盐度成正相关
C.②观测站表层水温对应图 10 中春季 D.上层较下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幅度大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图12为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24 ~25 题。
24.河流阶地成为早期人类主要聚居地是因为
①地形平坦 ②便于狩猎 ③土壤肥沃 ④便于防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正确的是
A.图中阶地形成的时间顺序为Ⅲ、Ⅱ、】 B.阶地堆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无分选性
C.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两次间歇性抬升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日语中的“亲潮”和“黑潮”为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两支洋流。 由于二者所含杂质和营养盐不同,故海水颜色不同。2023年8 月24 日,日本正式向海洋排放核废水,可能对全球环境及人类生存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图13为亲潮、黑潮分布图。
(1)比较亲潮与黑潮海水性质的差异。(4分)
(2)简述亲潮与黑潮交汇对人类生产的主要影响。(4分)
(3)推测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可能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危害。(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倒木是死亡木的形态之一,被称作植物界的“鲸落”。 森林中超过八成的树木幼苗,是从倒木上繁育起来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大约位于北纬 41°41'-43°30',海拔2749米,是中国最大的活火山之一,也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长白山森林中常年可以见到大面积倒木。图 14 为长白山位置示意图,图15 为倒木景观图。
(1)分析造就长白山大片倒木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倒木为树木幼苗的生长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6分)
(3)有学者建议要及时清理倒木,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河南省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西北部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处,历史上黄河在此多次改道,地势西高东低,黄河的泛滥,造成了兰考境内风沙、内涝、盐碱肆虐。1962 年冬,焦裕禄同志调任兰考县任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采用农桐间作、深翻地等方法,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治好了灾害,走上了日渐富裕的道路。
材料二 兰考泡桐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树冠高达10米以上,5月中下旬花落之后长出大叶,叶子密而大,具有很好的隔光效果,是优良的绿化和行道树木。其吸收根主要集中在40 厘米以下的土层内,适于农桐间作。
图16 为黄河故道示意图。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肆虐的原因。 (6分)
(2)简要说明农桐间作模式的优势。(8分)
(3)分析兰考农业采取深翻地方法的原因。(4分)
平许济洛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地 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题 (共50分)
26. 【答案】(共14分)
(1)水温:亲潮低于黑潮(2分)。盐度:亲潮低于黑潮(2分)。
(2)寒暖流交汇,利于形成渔场,可增加渔民收入(2分);海雾较多,影响航海安全(2分)。
(3)核废水进入海洋食物链,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2分);核废水随着洋流运动,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危害(2分);随着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对陆地环境造成危害(2分);随着食物链和水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2分)。(任答3条即可得6分)
27. 【答案】(共18分)
(1)长白山区冬季风显著,易刮倒树木(2分);地处山区,土层薄,树木根系较浅(2分);高纬度、高海拔形成多年冻土,根系难以深入(2分)。(共6分)
(2)倒木易腐烂,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加快微生物对动植物残骸的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2分);截留地表水分,阻挡水土流失,为林下植物及幼苗等提供生活环境(2分);木质残体质地较软,木质间有较大裂缝,能够吸收水分,持水性强(2分); 树木倒下可以增加地面光照和热量,促进幼苗生长(2分)。(任答3条即可得6分)
(3)赞同。理由:清理出的倒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2分);倒木长时间腐烂,容易引起火灾,及时清理倒木可以有效降低火灾风险(2分);倒木是病虫害的寄生场所,及时清理倒木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分)。
反对(不赞同)。理由:清理倒木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森林的自然更替(2分);机械作业会人为干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2分);少数不法分子借机盗伐树木(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表明观点、不阐明理由的不给分。理由与观点一致,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答出三条理由即可得满6分)
28. 【答案】(共18分)
(1)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河道淤塞,表层土壤以沙土为主;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多大风天气,干燥缺乏植被保护的沙土易出现风沙,打毁麦苗,掩埋农田(2分);位于豫东平原,地势低平,夏季易出现强降水,由于河沟不通,导致积水无法排出引发内涝(2分);洪水泛滥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季节,地表蒸发强烈,盐碱易在地表聚集,积累形成盐碱地(2分)。(答出风沙内涝盐碱三方面原因共6分,其中风沙原因任答1条即可)
(2)泡桐根系较深,不和一般农作物争夺肥料(2分); 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农作物成熟前不争夺光照水肥(2分);泡桐叶片较大,能减小风速,减轻风沙对农作物的危害(2分);泡桐根系吸收土壤下层水分,降低土壤湿度,减轻盐碱化程度(2分);枯枝落叶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2分)。(任答4条即可得满8分)
(3)黄河常年泛滥,兰考土层深厚(2分);表层土壤盐碱化严重,深翻后把下层盐碱含量低的土壤翻到表层,农作物才能生长(2分)。(共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选择题详细解析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第1题, 骑行线路中, a 点为(1800~2000米), b点为(1600~1800米), 相对高度0~400米,故A正确;bc段沿山谷,没有瀑布;cd段图上距离约5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 实际距离约为10千米;da段之间有山脊遮挡, 不可通视。
第2题,根据等高线规律,四段中 bc段为下坡,骑行最省力。
第3题,根据经度纬度可判断该地所在山脉为秦岭,据此得出C正确。
【答案】4. B 5. C 6. A
【解析】第4题, 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5:30, 该地113°E, 经度相差7°, 时间差28分钟,该地日出当地时间为5:02,昼长夜短,直射点应该在北半球,排除A、D;连续三天, 日出时太阳贴近地平线, 高度角逐渐变大,说明直射点向北移动,排除C,故选B。
第5题,当地时间5:02,日出东北,题中太阳位于李先生正前方,根据方向标可知,C正确。第6题, 该地昼长(12:00-5:02) ×2=13小时56分, 则夜长24小时-13小时56分=10 小时04分, 约10小时, 故A正确。
【答案】7. D 8. C 9. A
【解析】第7题,西北季风出现在冬季,对台风路径影响小,①错误;太平洋赤道低压距离这一海区太远,影响比较小,②错误;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 台风向西北移动,③正确; 西北太平洋夏季存在副热带高压,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向西移动,④正确。故选D。第8题,认真读图可知,C正确。
第9题, 目前减轻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工作,A正确;加强海岸建设不能控制台风入侵,B错误;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台风影响小,C错误;植树造林对减弱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小, D错误。故选A。
【答案】 10. B 11. B
【解析】第10题, 甲地位于35°N~40°N之间, 此处的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 B正确。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最大之处大约位于35°N,说明此时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北,因此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黄河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与题意不符,A错误;南非好望角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B正确;开封菊展是在秋季,与题意不符,C错误;长城内外山舞银蛇是冬季的景象,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
【答案】12. B 13. D
【解析】第12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震源深度354公里位于上地幔, 故B正确。第13题,建筑物抗震等级与震感是否明显无关,故选D。
【答案】14. C 15. D
【解析】第14题,根据雷打雪的形成判断是冷锋,故选C。
第15题,发生“雷打雪”时,冷气团移动至此,近地面气温降低, 故A错; 近地面气压升高,故C错;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大气垂直运动为主,故D正确,B错误。
【答案】16. B 17. C 18. D
【解析】第16题据图6可知,6月上旬入梅次数最多,故B正确。
第17题,据图7可知,2020年高压脊线波动北移, 与多年平均相比,6月初偏北,7月初偏南。 故选C。
第18题,据图7可知,7月底高压脊线大致位于30°N。阅读材料可知,雨带位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根据北京纬度(约40°N)可推测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雨季开始时间是8
月上旬,故选D。
【答案】19. A 20. B
【解析】第19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分明。6月至9月波雷格丹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负值,该时间该区域受湿润的西南风影响,降水量较多,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洞里萨河由东南流向西北,故A正确;洞里萨湖流域和湄公河流域降水量及面积不同,二者补给的流量不同,故B错; 由图可知,8月为雨季,整个地区降水多, 水位高,河流补给湖泊的水量大,流量最大,故C错;10月雨季结束整体水位下降, 故D错。
第20题,正负值代表流向不同,由于受地球自转、公转等因素的影响,波雷格丹水文站流向发生变化,和地形阻挡、季风洋流均无关。
【答案】21. D 22. C 23. D
【解析】第21 题,由图10可知,下层盐度高于上层盐度,二者差异最小的季节在冬季。第22题,对比不同季节上层水温,夏季太阳辐射强,水温高,且下层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弱,水温下降,故C正确。
第23题,中高纬度海域上层水温较低,图中①观测站表层水温较高,故A错。水温和盐度不成正相关,故B错。 图10春季上层水温大约为10°C,②观测站表层温度约16°C,故C错。 由图10可知, 上层水温曲线的变化幅度较大,故D正确。
【答案】24. C 25. A
【解析】第24题,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在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方便,便于农耕,故选C。狩猎和防御不是主要原因。
第25题, 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所以Ⅰ阶地形成时间最晚、 Ⅲ阶地形成时间最早,A正确; 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黏土,分选性较好,B错误;河流上游为陡而深的V形谷,图中的河谷较宽,且有河漫滩,与上游的河谷不符,C错误; 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地壳经历了三次间歇性抬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B
C
A
D
C
A
B
B
B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D
A
B
D
C
D
C
A
2021济源、平顶山、许昌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济源、平顶山、许昌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1许昌济源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许昌济源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含答案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济源市2021-2022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济源市2021-2022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