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阅读 练习《朝花夕拾》(含答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阅读 练习《朝花夕拾》(含答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阅读 练习《朝花夕拾》(含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名著阅读提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阅读时,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B.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C.《二十四孝图》中,写“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出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阿长与》中,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将一位淳朴善良,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2.《朝花夕拾》里的有关描写中,下列事物哪样不是陈莲河给“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 )
    A.败鼓皮丸B.一对原配的蟋蟀
    C.平地木D.经霜三年的甘蔗
    3.根据《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爱与憎”,选出下图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说明:图示人物所在区域关联的坐标轴表示鲁迅对人物的态度。如图示“藤野先生”,表示鲁迅对藤野先生既敬又爱。
    A.AB.BC.CD.D
    4.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狗·猫·鼠》是鲁迅为了悼念自己的宠物小隐鼠而写的,他仇猫的主要原因是猫吃了他的隐鼠。
    B.《无常》一文中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二、填空题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体裁),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 、 、 。
    6.《朝花夕拾》全书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填写下表。
    7.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带给他温暖记忆的人。“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是鲁迅对 的评价,请你举出书中体现了鲁迅对此人这一评价的一个事例。
    8.《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 ”,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 ”的动因。
    9.“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的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
    10.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朝花夕拾》是 (作者)的一部回忆性 (体裁)集。文字富有生活情趣,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其中一篇,名叫 (书名)。在这篇散文中我们了解到幼年时期的鲁迅同我们一样,有自由自在的童年,也有上学的烦恼。在私塾,鲁迅遇到了一位严厉又和蔼,刻板却爱读书的 (人名)先生。
    三、名著阅读提升训练
    ①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⑦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1.选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该选文主要描述了 一事。
    12.请简要分析第①自然段,并说说其作用。
    13.文段③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4.文段⑥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15.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做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啦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选自《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1)我幼小时对孝顺的理解和看了《二十四孝图》后对孝顺的理解有哪些不同?
    (2)作者描绘《二十四孝图》上“子路负米”、“哭竹生笋”等细节,你认为作者对封建孝道持有怎样的态度?
    (3)上文是鲁迅小时候对“孝”的认识,请你结合下面材料及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孝的认识。
    【链接材料】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⑥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⑦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⑧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⑨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⑩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⑪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⑫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⑬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⑭“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6.选文选自 写的回忆性散文《 》。
    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选文分析其表达作用。
    18.结合选文,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寿镜吾

    父亲

    长妈妈

    答案核对
    1.B 2.D 3.A 4.A
    5. 散文 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6.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衍太太
    7. 范爱农 范爱农反对给北京发电报,同乡会争执;酒楼叙旧;报馆案风波,认为革命令人失望。
    8. 幻灯事件 弃医从文
    9. 朝花夕拾 阿长(长妈妈)
    10. 鲁迅 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寿怀鉴)
    11. 朝花夕抬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12.内容上写出了我渴求得到《山海经》的急切心情,结构上为后文写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后的感激之情作铺垫。 13.采用了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传神地写出阿长为“我”买来新书的高兴和洋洋自得心情。
    14.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对阿长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15.(1)“我”幼小时以为孝顺无非就是“听话”“从命”,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自从得了这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十几百倍,甚至“有性命之虞”。
    (2)揭露和批判斥责的(意对即可,比如反对、不赞成的等)。
    (3)示例:上文讲小时时候的孝是孝顺,长大的孝是赡养;而链接材料指出孝不仅应养更应是怀着敬爱之心的。如果没有敬爱,孝就只是一种物质上的义务。尤其是在父母老去之后,若只能养父母,却无敬爱之心,不关心父母的精神、情感需求,这样的“孝”是有缺憾的
    16. 鲁迅 朝花夕拾 17.心理描写传神地描绘了“我”在父亲的“逼迫”下显得不安,但又无可奈何,着急难过的心理,担心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18.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选文略,答两点即可)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综合训练题,共11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