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部编版语文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第1页
    部编版语文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第2页
    部编版语文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蹒跚(pán) 凯歌(kǎi) 坍陷(tā) 骇人听闻(hài)
    B.抽噎(yē) 眩晕(xuán) 怂恿(sǒng) 参差不齐(cī)
    C.惩戒(chéng) 羞怯(qiè) 称职(chèn) 畏罪潜逃(qiǎn)
    D.突兀(wù) 感慨(kǎi) 庇护(bì) 怪诞不经(dàn)
    【解析】A.坍(tān);B.眩(xuàn);C.潜(q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喉咙 贮蓄 炫耀 翻来复去
    B.分歧 瘫痪 匍匐 犹然而生
    C.狭隘 温驯 煞白 人迹罕至
    D.栅栏 理志 禁锢 咄咄逼人
    【解析】A.翻来复去—翻来覆去;B.犹然而生—油然而生;D.理志—理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国庆节期间,北京的各大公园都经过了精心装扮,美不胜收。
    B.盛开的紫藤花吸引很多人驻足鉴赏,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C.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作文不能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D.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只关心个人发展的人难以成为适应未来需求的现代公民。
    【解析】“鉴赏”指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
    A.“戏剧进校园”活动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B.有些家长为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C.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进行了交流。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B.偷换主语;C.语序不当,应为“进行了广泛交流”。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诫子书》中“夫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D.惠顾、奉陪、贵庚、大驾等属于敬辞,而家母、鄙人、寒舍、垂爱等则属于谦辞。
    【解析】“垂爱”属于敬辞。
    6.默写填空。(8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
    (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曹操《观沧海》一诗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草木,展现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这首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综合性学习。(12分)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后,班级开展了一次“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加入到活动中来,完成以下任务。
    (1)【鲁迅的“师”】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4分)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他的小学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回忆了在日本仙台遇见的教授,他医学的恩师“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童年的“痛”】下列“下联”,契合“童年的痛”主题,与上联“五猖会突袭背书伤害童心”最匹配的一项是(C)(2分)
    A.仙台校国格受辱弃医从文
    B.三哼经辗转求得最有爱心
    C.遭难父霉遇庸医草菅人命
    D.范爱农醉酒溺水告别人世
    (3)【取经故事】下面是小组同学整理出来的《西游记》部分“取经路线及对应故事”图,请补全空缺处的故事。(2分)
    (4)【悟空成长】李卓吾评点《西游记》:“灵台方寸,心也。一部《西游》,此是宗旨。”西行之路也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请以“真假美猴王”为例,依据孙悟空“被误解”后的表现,分析他的心灵成长历程。(4分)
    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又被误解,于是他先后请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由此可见,孙悟空办事更老练、性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回答思路可以按照“误解——表现——成长”展开)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8—11题。(12分)
    小孩努尔楠
    ①小孩努尔楠的声音属于那种音量不大,穿透力却特别强的类型。娇脆、清晰,像是在一面镜子上挥撒着一把又一把的宝石——碧玺、水晶、玛瑙、猫眼石、石榴石……叮叮当当,晶莹悦目……等你缓过神来,俯首去捡拾的时候,另一把五光十色的又撒了下来,真正的应接不暇。而对我来说,这小孩声音的最大魅力还在于:他的话我一个字也听不懂。
    ②但他才不管这些呢!他只管说,很认真地娓娓道来,以神情的专注来强调自己正说着的这件事必须得到重视。他眼睛黑白分明地望着我,时不时打出一两个手势来加重语气。有时也会停歇两三秒,等我表态。看我不说话,又独自解释或补充了下去。表情越发郑重,内容之严重性直追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最后,我终于迫使自己从这片魅惑力极强的语言氛围中清醒过来,努力地、仔细地辨识着其中似曾相识的哈萨克族语言词汇……终于听懂了——他在反复地说:“……苹果有吗?瓜子有吗?糖有吗?汽水有吗?……”
    ④我说:“钱有吗?”说完这话,立刻后悔得想踢自己一脚!多没水平!多煞风景,多俗气!果然,他听后愣了一下,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微张着鲜艳的小嘴:“钱?钱……”然后神情立刻沮丧下来,一副被伤害得体无完肤的样子。
    ⑤我连忙赔上笑,抓了满满一把杏干,又抓了一把瓜子,通通塞给他。小家伙噙着眼泪微微嘟囔着什么接过去,仔细而小心地装进胸前的小口袋,落在柜台上的也一颗不剩地抹入那个小口袋里。然后仍是一副难过万分的样子,转身一步一步,委委屈屈地走了。我妈说:“这小孩简直比我还贼!”我可不这么认为,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嘛!四岁,还是五岁?
    ⑥下次努尔楠再来的时候,仍然是坦然清朗的样子。这回什么也没说,首先递上来一张绿色的纸条。“你看你看!”我接过那张钱在我妈面前晃了晃,然后往这小孩衣兜里满满地塞了糖和瓜子。他欢天喜地地走了。我妈说:“不过两毛钱,看把你高兴的!”我高兴的可不是这个,努尔楠实在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⑦可他总是穿着褴褛宽大的衣服,长长的袖子上打满了补丁,一直垂下来盖住指尖;肩缝上脱了线;鞋子被大拇指各顶出一个洞来。但他并不为此感到些许的难为情。山里不会有因衣着不整而局促不安的小孩,因为所有的小孩都是那副样子。
    ⑧小努尔楠小胳膊小腿儿,那模样像很多动物小时候那样可爱,比如小鸡、小羊羔、小兔子等。可如果这样的小人儿再领个更小的小人儿站在一起,那情景更令人稀罕了。小人儿是他弟弟,小得连名字都问不出来,不过可以摇摇晃晃走路了。我问努尔楠家在什么地方。他向山谷尽头指了指,然后又叮叮咚咚说出一大通来。我拼命猜想,这其中有没有一句是欢迎我去他家作客。
    ⑨沙依横布拉克这一带的毡房十分分散,一个绝不会在另一个的视野之中。我真想知道,像小努尔楠这样的孩子究竟怎样在各自偏远寂寞的童年中成长并快乐着的。他的父母总是很忙;他的弟弟还不会说话,他没有同龄的伙伴;他没有小汽车,没有卡通贴纸和专门“开发智力”的模块图片;他不知道转场之路以外的世界;他甚至不懂些许的汉语——无论他多么认真专注地表达,也只能让我理解这表达本身的“认真专注”,就像他满心明朗的世界,除了令我感觉到其明朗之外,一无所知。(选自《我的阿勒泰》,有改动)
    8.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其表达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孩努尔楠说话时声音的娇脆、清晰、穿透力强、充满魅力,表达了“我”对他的喜爱之情。(3分)
    9.第⑤段写努尔楠“委委屈屈地走了”,他“委委屈屈”是因为他根本没想到柜台后的零食要用钱买,“我”的话伤害了他纯真的童心,而第⑥段写“他欢天喜地地走了”,他“欢天喜地”则是因为他为自己已经付清了上次欠“我”的钱而高兴。(3分)
    10.联系上下文,比较第⑥、⑧两段中两个“可爱”的含义。(4分)
    ①我高兴的可不是这个,努尔楠实在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②小努尔楠小胳膊小腿儿,那模样像很多动物小时候那样可爱。
    ①句的“可爱”是指小努尔楠真诚、淳朴,是内在的(性格品质方面的)。②句的“可爱”是指小努尔楠的样子像小动物那样招人喜欢,是外在的(模样方面)。
    11.关于第⑨段中作者表达的美好愿望,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小努尔楠的成长经历。
    B.希望小努尔楠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C.希望小努尔楠能够学会汉语,变得和汉族的小孩一样。
    D.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偏远地区儿童的成长。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5题。(12分)
    土地的身影
    阎连科
    ①到今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
    ②25个春春秋秋,是那么漫长的一河岁月。在这一河岁月的漂流中,过去许多老旧的事情,总是让我不能忘却,特别是父亲劳作的模样儿和他那留在土地上的身影。
    ③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④我家的自留地土质不好,全是褐黄的礓土,每一锨、每一镐插进土里,都要遇到无角无棱、不方不圆、无形无状的料礓石。每年犁地,打破犁铧是常有的事。
    ⑤为了改造这土地,父亲连续几年冬闲都领着家人,顶着寒风飞雪到自留地里刨刨翻翻,用头挖上一尺深浅,把那些料礓石从土里翻拣出来,以备回家时担回家里,堆到房下,积少成多,到有一日翻盖房子时,垒地基或砌山墙使用。
    ⑥那时的父亲有一米七多的个头儿,这在乡村是少有的高个儿。我看着他把头举过头顶,刺儿对着天空。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
    ⑦这一面山只有我们一家在翻地劳作,四处静得出奇,我听见父亲的头钩断云丝那咯咯叭叭的声响。追着那种声音,我看见头在半空凝寂了片刻,一瞬间,又往下落去,深深地插在了那坚硬的田地里。父亲就这样一一地刨着,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在他的下流去和消失。一个冬日又一个冬日,被他刨碎又重新组合。每天清晨,往山坡上去时,父亲瘦高的身影显得挺拔而有力,像一棵挺直的树。待吃过带去的午饭,那树也就卸了吊着的物件,又重新努力着撑直起来,然而到了日将落山,那棵树也彻底弯下,如挂了两三袋更为沉重的物件,仿佛再也不会直了一般。尽管这样,父亲还是一下一下有力地把头举在半空,用力地让头落在那块料礓地里,直到日头最终沉将下去。
    ⑧我说:“爹,日头落了。”
    ⑨父亲把头举将起来,看着西边,问我道:“落了吗?”
    ⑩我说:“你看——落了呢。”
    ⑪每次我这样说完,父亲都似乎不相信日头已真的落山,他要把目光盯着西边看上许久,待认定日头确实落了,黄昏确实来了,把头狠命地往地上刨一下,翻起一大块硬土之后,才最终把头丢下,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几下特别舒服的嘎巴嘎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坷垃仰躺上去,让那坷垃正顶着他的腰骨。他一边均匀地呼吸,一边用手抓着那湿漉漉的碎土,将它们在手里捏成团儿,再揉成碎末儿,这样反复几下,再起身看看他翻过的土地,迈着匀称的脚步,东西走走,南北行行,丈量一番。父亲那满是红土的脸上,有了粲然的笑容。
    ⑫我问:“有多少地?”
    ⑬父亲说:“种豆子够咱们一家吃半年豆面,种红薯得再挖一个窑洞。”
    ⑭然后,父亲就挑起一担我捡出来的料礓石,下山回家去。那料礓石虽然不似鹅卵石那么沉重,可毕竟也是石头,挑起时父亲是拄着柄才站起来的。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荚窝似的小坑。
    ⑮到了家里,父亲把那一担料礓石放在山墙下边,似乎是彻底用完了自己的气力。随着那两筐落地的料礓石,他也把自己扔坐在料礓石堆上。如果黄昏不是太深,如果天气不是太冷,他就坐在那儿不再起来,让我姐姐们把饭碗端出去,直到吃完了夜饭,才会起身回屋。这个时候,我就怀疑回屋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得来床。然而,来日一早,他又如前一日一样,领着家人,天不亮就上山翻地去了。
    ⑯这样过了三年,我们家的那块土地彻底地被翻拣完了。家里山墙下堆的黄色的料礓石,足够砌三间房的两面山墙,我简直不敢相信一块地里会有这么多的料礓石,我也终于知道那块比原来大了许多的自留地,其实都是从料礓石的缝中翻拣出来的。
    ⑰总之,那块田地对几岁的我来说,犹如一片广场,平整、松软,散发着香甜的土腥,就是我在田地里翻筋斗、打滚儿,也不会有一点坚硬划破我的一丝皮儿。因此,我似乎懂得了一些劳作的意义,懂得了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文章讲述了父亲带领一家人改造自留地的故事,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B.文章塑造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并借此表达了对天下所有辛勤付出的父亲的赞美。
    C.文章的对话富有形象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冲击力,两组对话虽简单日常,读来却令人泪目。
    D.文章开篇倒叙,引出对父亲的回忆;中间叙述有详有略;结尾收束全文,将文意引向深刻。
    【解析】本文讲述了父亲带领一家人改造自留地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天下所有辛勤付出的父亲的赞美”这一说法属无中生有。
    13.文章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①点题;②自然引出下文;③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14.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荚窝似的小坑。
    “砸”字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滴落的汗珠之大、之重;写出父亲肩上的担子之沉;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的劳累。
    15.品读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劳作”和“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4分)
    劳作:辛勤的“劳作”能改造贫瘠的土地,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①父亲用自己的勤劳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欣慰和幸福。②父亲身上的勤劳、负责、坚韧、奉献的品质深深感染了“我”,熏陶了“我”。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19题。(12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①夔②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夔有一足》)
    【注释】①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②夔(kuí):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2)闻之于宋君 闻:使听到
    (3)重黎又欲益求人 欲:想要
    (4)得失之节也 节:关键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所以说“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足够了”,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
    18.甲文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2分)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19.甲、乙两文虽然都使人产生了误解,可是原因不一样。请分析产生这两种误解的原因。(4分)
    甲文“穿井得一人”错在“得一人”的解释,“得一人”应理解为“得到一个人使唤”,却被误解为“挖到了一个人”;乙文“夔一足”主要错在“足”字的解释,“足”应理解为“足够”,却被误解为“脚”的意思。
    【乙参考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舜的)乐正夔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把教化传布到天下,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推荐给君主,舜任命(他)为乐正。于是夔正定六律,和谐五声,用来调和八风,因而天下完全归服。重黎还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政治得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使音乐和谐,以此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0—2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C.颔联中的“潮平”“风正”尽现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畅。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2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从蕴含的哲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2分)
    示例: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说明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
    三、作文(50分)
    22.“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之一。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试卷

    部编版语文4.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4.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这是一份部编版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8.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8.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