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时练习(含答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合计45分)
    1.[中考·江西] 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4.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 (中考·青岛)西安市东部有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6000年。这一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安阳殷墟
    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9.[中考·山西]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
    10.[史料实证]小明在参观历史博物馆的某一项主题展览时,看见了以下三件物品。据此推测,该展览的主题可能是( )
    A.丰富多彩的农作物 B.远古人民的生产工具
    C.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 D.和平富足的定居生活
    11.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A.农作物种植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D.打制石器的出现
    12.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的距今约6 000年,种植粟的农耕文化遗存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3.[北京西城区期末]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下列文物最能直接说明河姆渡人已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种植的是( )
    A.玉琮 B.骨耜 C.白陶鬶 D.人面鱼纹彩陶盆
    14.“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5.右面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主要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二、判断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3题,合计9分)
    16.【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黑陶。
    改正:
    17.【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改正:
    18.【 】河姆渡居民会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改正:
    三、简答题(共3题,合计45分)
    19.[历史解释]解读邮票,探究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使命;走进古遗址,感悟历史空间的恒远和生命传承的意义。观察下列纪念邮票和古人类遗址图片,回答问题。
    (1)将四枚纪念邮票和对应的古人类遗址进行正确的搭配。(填字母即可)
    E-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
    (2)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分别生活在哪里?这些先民会随意迁徙吗?为什么?
    (3)根据上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不同点。
    (4)请用一句俗语解释两处居民生活各不相同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采集到种植】
    材料一
    (1)图1、图2的发现分别说明了什么?(2分)
    【从穴居到定居】
    材料二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3、图4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房子,以及分别是哪一居民的住所。
    (3)这两种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请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点。
    (4)综上所述,你认为人类从“穴居”到“定居”有何重大意义?
    21.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的祖先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某种土地上人工栽种,又发现捕获的小动物可以关在家里饲养,让它们繁殖。年深日久,一再改进,人类终于进入了可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这样,人类可以自己生产食物,不再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赐,在农闲的时候就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发明创造,改进工具,逐渐跨入文明的大门。所以,农业是文明之母,任何民族不经过农业时代,就不能进入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进入农业时代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原始的农业生产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3)为什么说农业是文明之母?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B 7.B 8.A 9.【分析】
    题干“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这句话要求我们结合图片下面的文字来观察出土文物,通过文字和观察,发现有“猪纹”“鱼鸟纹彩陶”“舞蹈纹彩陶”字样,这说明当时的居民在制作生活用具时不仅考虑实用性而且开始具有朴素审美观念,B符合题意。
    10.【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中的物品是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当时处于原始农耕社会,C正确。骨耜不属于农作物,排除A;炭化稻粒不是生产工具,排除B;从材料看不出和平富足,排除D。
    11.D 12.D 13.B 14.C 15.B
    二、判断题
    16.【分析】错误
    “黑陶”改为“彩陶”
    17.【分析】错误
    :“长江流域”改为“黄河流域”
    18.正确
    三、简答题
    19.(1)C A、B、D
    (2)河姆渡人:长江中下游地区(或浙江余姚)。半坡居民:黄河流域(或陕西西安)。不会。原因:种下稻、粟等农作物后,必须等待收割,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不能随意耕种,这就要求人们定居下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衣食来源比较稳定,也为定居提供了条件。(言之有理即可)
    (3)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两者居住的房屋样式也不同,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也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0.(1)图1:说明半坡居民种植粟。图2:说明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2)图3:干栏式建筑,河姆渡居民。图4: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
    (3)干栏式房屋能够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
    (4)改善了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 (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
    (2)适当的人群,简单的劳动工具,良好的自然环境。
    (3)人类可以自己生产食物,不再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赐,可以发明创造,改进工具等。(言之有理即可)

    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堂检测,共3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