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章节测试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50411/0-17016067292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章节测试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50411/0-17016067292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章节测试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50411/0-17016067293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章节测试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章节测试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7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NH4Cl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含有极性共价键 B.属于铵态氮肥C.加热分解产物是N2和HCl D.溶于水吸热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一样多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kJ/molD.在强酸强碱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将含1molNaOH的溶液和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3.下列表示化学反应2H2(g)+ O2(g)= 2H2O(g)过程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中,合理的是( )A. B.C. D.4.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长征二号F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火箭发射时用肼(N2H4,液态)作燃料,NO2作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在此条件下1 mol液态肼完全反应放出567.2 kJ的热量,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C.D.5.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 CO2(g)=2CO(g)+2H2(g)。已知:①C(s)+2H2(g)=CH4(g) ΔH=-75 kJ·mol−1②C(s)+O2(g)=CO2(g) ΔH=-394 kJ·mol−1③C(s)+1/2O2(g)=CO(g) ΔH=-111 kJ·mol−1则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等于( ) A.-580 kJ·mol−1 B.+247 kJ·mol−1C.+208 kJ·mol−1 D.-430kJ·mol−16.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反应I中H2O断键生成O原子和H2分子C.反应Ⅱ为:2H2O2 2H2O+O2↑D.总反应为:2H2O 2H2↑+O2↑7.反应A(g)+2B(g)=C(g)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表示加入了催化剂B.图中虚线表示的反应I、反应II均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D.该反应的焓变△H=(E2-E1)kJ/mol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ΔH=-92kJ·mol-1。若断开1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kJ,形成1mol H-N键释放的能量为391kJ,则断开1mol N≡N键须( )A.吸收946kJ能量 B.放出946kJ能量C.放出618kJ能量 D.吸收618kJ能量9.已知在10.8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C(s)+1/2 O2(g)=CO(g),△H=-110 kJ/mol;CO(g)+1/2O2(g)=CO2(g),△H=-280 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39 kJ B.248 kJ C.84 kJ D.326 kJ10.已知在25 ℃、1.01×105 Pa下,1mol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g) ΔH = -490 kJ·mol-1B.乙→丙的过程中若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将小于930 kJC.H2O分解为H2与O2时吸收热量D.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11.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1。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为( )A.369 B.384 C.469 D.49912.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甲烷的燃烧热是890.3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g)+ O2(g)═CO(g)+2H2O(l)△H=﹣890.3kJ•mol﹣1B.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C.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D.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1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反应B.碳与水蒸气高温制取水煤气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14.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B.使用环形玻璃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D.测了酸后的温度计要用水清洗后再测碱的温度15.已知反应: ①2H2(g)+O2(g)═2H2O(g)△H1②2H2(g)+O2(g)═2H2O(l)△H2在相同条件下:2H2O(g)═2H2O(l)的焓变为( )A.△H1﹣△H2 B.△H2﹣△H1C.△H1+△H2 D.2△H1﹣2△H216.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1),△H=﹣571.6kJ•mol﹣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B.1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的热C.2个氢分子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D.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 O2(g)=H2O(1),△H=﹣285.8 kJ•mol﹣117.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02 kJ,但当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19kJ。如果1 mol CH4与一定量O2燃烧生成CO、CO2、H2O,并放出731.25kJ的热量,则一定量O2的质量为( ) A.40 g B.56 g C.60 g D.无法计算18.丙烷的一溴代反应产物有两种: 和 ,部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表示活化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丙烷中有 共价键B. 与 的反应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C.D.比较 和 推测生成速率: 二、综合题19.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1)在25℃、101kPa时,16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90.31kJ,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已知: C(s)+O2(g)═CO2(g);△H=﹣437.3kJ•mol﹣1H2(g)+ O2(g)═H2O(g);△H=﹣285.8kJ•mol﹣1CO(g)+ O2(g)═CO2(g);△H=﹣283.0kJ•mol﹣1则煤的气化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s)+H2O(g)═CO(g)+H2(g);△H= kJ•mol﹣1,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者“放热”)反应,此法相比于传统的直接将煤中提取的C燃烧,你觉得可能的优点是什么? .20.在微电子工业中,作为一种优良的蚀刻气体,在被蚀刻物表面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在芯片制造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已知:键能是指断裂或形成化学键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表,则、和三种气体中,稳定性最强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判断的依据为 ;反应生成时,会 (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2)根据上述数据,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的能量是 (填“a”、“b”或“c”);除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请任写两条)21.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回答有关问题: (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I﹣I、1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mol HI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J的热量. 22.有机物A、B的分子式均为C11H12O5,均能发生如下变化。已知:①A、B、C、 D均能与NaHCO3反应;②只有A、D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③F能使溴水褪色且不含有甲基;④H能发生银镜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⑥的条件是 。 (2)写出F的结构简式 ;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3)E是C的缩聚产物,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关于A~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I的结构简式为b.D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应形成高聚物c.G具有8元环状结构d.等质量的A与B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等量的NaOH(5)写出B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 (6)D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写出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水解;③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2种。23.已知:①N2(g)+3H2(g)═2NH3(g)△H=﹣92.4kJ/mol②2H2(g)+SO2(g)═S(g)+2H2O(g)△H=+90.4kJ/mol③2H2(g)+CO(g)═CH3OH(g)△H=﹣90.8kJ/mol请回答:(1)上述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填序号,下同).(2)4gH2(g)完全反应生成甲醇气体时,△H= kJ/mol.(3)生成1molNH3(g)的放出的热量为 kJ.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A.氯化铵中铵根离子中含有N、氢极性键,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是常见的氮肥,故B不符合题意;C.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故C符合题意;D.氯化铵溶于水,铵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由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B.铵态氮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C.氯化铵受热后会分解为氯化氢气体和氨气;D.氯化铵溶于水后周围的温度降低,说明氯化铵溶于水是吸热反应。2.【答案】D【解析】【解答】解: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则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硫蒸气多,故A错误;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 O2(g)═H2O(l);△H=﹣285.8KJ/mol,故C错误;D、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将含1molNaOH的溶液和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D正确;故选D.【分析】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氢气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3.【答案】A【解析】【解答】2H2(g)+ O2(g)= 2H2O(g)的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高,生成物的能量低,多余的能量就释放出来。正确的图示为A。【分析】 2H2(g)+ O2(g)= 2H2O(g)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据此解答。4.【答案】D【解析】【解答】A.方程式未配平,且未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放热反应的反应热△H<0,A不符合题意;B.发生反应的反应物越多,反应放出的热量也越多,反应热要与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对应,B不符合题意;C.反应是放热反应,△H<0,且反应产生的是水蒸气,不是液体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不同,C不符合题意;D.肼与NO2反应产生N2和水蒸气,反应方程式为:2N2H4(l)+2NO2(g)=3N2(g)+4H2O(g),物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也与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已知:每有1 mol液态肼完全反应放出567.2 kJ的热量,则2 mol肼发生上述反应放出热量是Q=567.2 kJ×2=1134.4 kJ,故其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l)+2NO2=3N2(g)+4H2O(g) △H=-1134.4 kJ/mol,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方程式中不用写反应条件,产物中沉淀气体不用箭头标注。 2.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标明物质的状态,可以用g、l、s、aq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溶液等。 3.在方程式后写出△H,其单位一般为kJ·mol-1。△H的值与参加反应的量有关5.【答案】B【解析】【解答】已知:①C(s)+2H2(g)=CH4(g) ΔH=-75 kJ·mol−1②C(s)+O2(g)=CO2(g) ΔH=-394 kJ·mol−1③C(s)+1/2O2(g)=CO(g) ΔH=-111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2×③-①-②得CH4(g)+ CO2(g)=2CO(g)+2H2(g),△H=2×(-111 kJ·mol−1)-(-75 kJ·mol−1)-(-394 kJ·mol−1)=+247 kJ·mol−1,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焓变的相关计算。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值,注意要对化学方程式系数进行适当的调节。6.【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该过程是利用太阳能实现高效分解水,在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不符合题意;B.反应I中,H2O反应生成H2和H2O2,H2O断键生成H2分子和H2O2分子,B项符合题意;C.反应Ⅱ中,H2O2反应生成O2和H2O,反应过程可表示为2H2O2 2H2O+O2↑,C项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整个过程是将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图示即可判断能量的转化 B.根据图示I的反应过程即可判断 C.根据反应流程即可写出方程式 D.根据反应流程即可写出方程式7.【答案】D【解析】【解答】A.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因此图中虚线表示加入了催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像,图中虚线表示的反应I、反应II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都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均为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 根据图像,加入催化剂,原来的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反应,改变了反应历程,故C不符合题意;D. 反应热=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E1-E2) kJ/mol,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分析】A、观察图像,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但结果反应热未变,原因加入催化剂;B、图像中,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属于放热反应;C、图中虚线分为两段,说明加入催化剂,反应历程改变了;D、根据焓变=生成物焓值-反应物焓值即可解答。8.【答案】A【解析】【解答】焓变=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设断开1mol N≡N键吸收x kJ能量,则有x+3×436-2×3×391kJ=-92,解得x=945.6,即断开1mol N≡N键吸收945.6kJ能量;故答案为A。【分析】反应热的计算方法:1.根据化学键键能计算:△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计算:△H=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9.【答案】C【解析】【解答】10.8g碳的物质的量为n=10.8g÷12g/mol=0.9mol,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三分之一体积,根据碳原子守恒,求得CO的物质的量为0.9mol×1/3=0.3mol,根据CO(g)+1/2O2(g)=CO2(g),ΔH=-280 kJ/mol,所以10.8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0.3molCO损失的热量为280 kJ/mol×0.3mol=84kJ。故答案为:C。【分析】先计算碳完全燃生成为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然后再算出 不完全燃烧,即 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 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后二者差值即为热量损失。10.【答案】B【解析】【解答】A.根据能量变化关系可知,H2(g)和 O2(g)反应共释放(930-436-249)=245kJ的能量,则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g) ΔH = -490 kJ·mol-1,A不符合题意;B.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将释放热量,故乙→丙的过程中若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将大于930 kJ,B符合题意;C.O2和H2化合生成H2O时释放热量,因此H2O分解为H2与O2时吸收热量,C不符合题意;D.甲→乙吸收热量,乙→丙释放能量,甲→丙释放能量,因此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B.气态水比液态水的能量高;C.燃烧为放热反应,则水分解吸热;D.由图中吸收、放出的能量判断。11.【答案】B【解析】【解答】该反应的反应热ΔH=436kJ/mol+30kJ/mol+230kJ/mol-2a=-72kJ/mol,解得a=384kJ/mol,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H-Br的键能。12.【答案】D【解析】【解答】解: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此时可燃物的计量数必须为1,C必须转化为CO2,H元素转化为液态水,故甲烷的燃烧热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故选D. 【分析】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此时可燃物的计量数必须为1,C必须转化为CO2,H元素转化为液态水,据此分析.13.【答案】C【解析】【解答】解:A、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误; B、碳与水蒸气高温制取水煤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氢氧化钾和硫酸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C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14.【答案】C【解析】【解答】解:A.因泡沫塑料能隔热,则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正确; B.环形玻璃棒能上下搅拌液体,且不导热,所以使用环形玻璃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故B正确;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应迅速,减少热量的散失,故C错误;D.测了酸后的温度计用水清洗后,不会发生酸碱反应,然后测定碱的温度,较准确,故D正确;故选C.【分析】A.泡沫塑料能隔热;B.环形玻璃棒能上下搅拌液体,且不导热;C.加碱应迅速,减少热量的散失;D.酸、碱混合会放出热量.15.【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①2H2(g)+O2(g)═2H2O(g)△H1②2H2(g)+O2(g)═2H2O(l)△H2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得到2H2O(g)═2H2O(l),则2H2O(g)═2H2O(l)的焓变为△H2﹣△H1,故选B. 【分析】由①2H2(g)+O2(g)═2H2O(g)△H1②2H2(g)+O2(g)═2H2O(l)△H2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得到2H2O(g)═2H2O(l),以此来解答.16.【答案】C【解析】【解答】A.△H为“﹣”表示放热反应,由2H2(g)+O2(g)═2H2O(l),△H=﹣571.6kJ•mol﹣1知,2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故A不符合题意;B.1mol氢气燃烧放热是2mol氢气燃烧放热的 ,故B不符合题意;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指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C符合题意;D.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571.6kJ•mol﹣1,化学计量数除以2可得H2(g)+ O2(g)=H2O(l)△H=﹣285.8 kJ•mol﹣1,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H为“-”表示放热反应,ΔH为“+”表示吸热反应。△H的单位一般为kJ·mol-1(kJ/mol);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注意ΔH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的统一。17.【答案】C【解析】【解答】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1molCO2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802KJ,1molCH4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CO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519KJ,故1molCO燃烧生成1molCO2,放出的热量为802kJ-519kJ=283kJ,1molCH4与一定量氧气燃烧生成CO,CO2,H2O(l),并放出731.25KJ的热量,减少的热量为802KJ-731.25KJ=70.75kJ,1mol甲烷不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相比,减少的热量为生成的CO燃烧放出的热量,故生成n(CO)=70.75kJ/283kJ×1mol=0.25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n(CO2)=1mol-0.25mol=0.75mol,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n(H2O)=1mol×4/2=2mol,利用氧原子守恒由n(O)=0.25mol+0.75mol×2+2mol=3.75mol,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3.75mol×16g/mol=60g,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由CH4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计算CO燃烧放出的热量,再结合原子守恒进行计算。18.【答案】D【解析】【解答】A.丙烷的结构式为 ,1个丙烷分子中有10条共价键,故 丙烷中有 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C3H8与Br2发生取代反应,丙烷断C-H键,是极性键,Br2断Br-Br键,是非极性键,B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CH3CH2CH3和 的能量低于 和HBr,所以反应吸热, ,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生成 的活化能 小于生成 的活化能 ,活化能越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故生成速率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B、C-H为极性键,C-C,Br-Br为非极性键,非极性键为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C、成键放出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故D符合题意19.【答案】(1)CH4(g)+2O2(g)═CO2(g)+2H2O(l)△H=﹣890.31kJ/mol(2)+131.5;吸热;固体煤经处理变成气体燃料后,不仅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运输【解析】【解答】解:(1)16g即1mol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89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1KJ/mol,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1KJ/mol;(2)①C(s)+O2(g)═CO2(g)△H1=﹣437.3kJ•mol﹣1②H2(g)+ O2(g)═H2O(g)△H3=﹣285.8kJ•mol﹣1③CO(g)+ O2(g)═CO2(g)△H=﹣283.0kJ•mol﹣1依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到:C(s)+H2O(g)═CO(g)+H2(g) n△H=+131.5kJ•mol﹣1,反应为吸热反应,此法是煤的气化,相比于传统的直接将煤中提取的C燃烧可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增大燃烧效率,便于运输和储存,故答案为:+131.5;吸热;固体煤经处理变成气体燃料后,不仅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运输.【分析】(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并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来解答;(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焓变为负值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为正值则反应为吸热反应.20.【答案】(1);键的键能远大于F−F键和N−F键的键能,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放出;145.95(2)c;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压强【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键能越大,键越难断裂,则物质越稳定,在、和三种气体中,稳定性最强的物质为,判断的依据为键的键能远大于F−F键和N−F键的键能,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反应,断裂吸收的热量为941.7kJ+154.8kJ×3=1406.1kJ,成键释放的热量为283.0kJ×6=1698kJ,释放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整个反应是放热,因此生成时,会放出(1698kJ−1406.1kJ)÷2=145.95kJ能量;故答案为:;;键的键能远大于F−F键和N−F键的键能,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145.95。(2)根据上述数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因此图中表示的能量是c;除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从浓度、温度,压强来分析即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压强;故答案为:c;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压强。【分析】(1)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有:升高温度、增加浓度、加压等。21.【答案】(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2)放出;5.5【解析】【解答】解:(1)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要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吸收能量;放出能量;(2)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要释放能量,当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氢气和碘反应生成2molHI,旧键断裂吸收能量的值为:436kJ+151kJ=587KJ,新键生成释放能量为:299kJ×2=598KJ,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则由氢气和碘单质反应生成1mol HI需要: ×(598KJ﹣587KJ)=5.5KJ,故答案为:放出;5.5.【分析】(1)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要释放能量;(2)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要释放能量,当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据此计算.22.【答案】(1)消去;Cu、加热(2)CH2=CHCH2COOH;羟基和羧基(3)nHO(CH2)3COOH +(n-1)H2O(4)bd(5) +3NaOH HOCH2CH2CH2COONa+ +2H2O(6) 或 【解析】【解答】A、B、C、D均能与NaHCO3反应,说明都含有羧基-COOH,F能使溴水褪色且不含有甲基,结合分子式可知为CH2=CHCH2COOH,H能发生银镜反应,应含有醛基,则C应为HOCH2CH2CH2COOH,H为OHCCH2CH2COOH.只有A、D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且A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结构应对称,且含有2个取代基,A应为 ,B为 ,D为 ,(1)C为HOCH2CH2CH2CO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C含有羟基,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故答案为:消去;Cu、加热;(2)由以上分析可知F为CH2=CHCH2COOH,D为 ,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和羟基,故答案为:CH2=CHCH2COOH;羟基和羧基;(3)反应②为缩聚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O(CH2)3COOH +(n-1)H2O,故答案为:nHO(CH2)3COOH +(n-1)H2O;(4)a、F为CH2=CHCH2COO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I,I为 ,故a不正确;b、D为 ,可以通过酯化反应进行的缩聚反应形成高聚物,故b正确;c、生成G脱去2分子水,应为10元环状结构,故c不正确;d、A为 ,B为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等质量的A与B,物质的量相等,每摩尔物质都消耗3molNaOH,故d正确;故答案为:bd;(5)B为 ,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3NaOH HOCH2CH2CH2COONa+ +2H2O,故答案为: +3NaOH HOCH2CH2CH2COONa+ +2H2O;(6)D为 ,对应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2种,说明苯环结构中只含有两种性质不同的氢原子,②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③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水解,应含有醛基,不含酯基,符合条件的有: ,故答案为: 。【分析】A、B、C、D均能与NaHCO3反应,说明都含有羧基-COOH,F能使溴水褪色且不含有甲基,结合分子式可知为CH2=CHCH2COOH,H能发生银镜反应,应含有醛基,则C应为HOCH2CH2CH2COOH,H为OHCCH2CH2COOH.只有A、D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且A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结构应对称,且含有2个取代基,A应为 ,B为 ,D为 ,结合对应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23.【答案】(1)①③(2)﹣90.8(3)46.2【解析】【解答】解:(1)①N2(g)+3H2(g)⇌2NH3(g)△H=﹣92.4kJ/mol,焓变小于0,反应是放热反应;②2H2(g)+SO2(g)⇌S(g)+2H2O(g)△H=90.4kJ/mol,焓变大于0,反应是吸热反应;③2H2(g)+CO(g)⇌CH3OH(g)△H=﹣90.8kJ/mol,焓变小于0,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①③;(2)2H2(g)+CO(g)⇌CH3OH(g)△H=﹣90.8kJ/mol,4gH2(g)完全反应生成甲醇气体时放热90.8kJ;故答案为:﹣90.8;(3)N2(g)+3H2(g)⇌2NH3(g)△H=﹣92.4kJ/mol生成1molNH3 (g)的反应热为﹣46.2KJ/mol,放出热量为:46.2KJ,故答案为:46.2.【分析】(1)依据反应的焓变分析,焓变小于0 反应放热,焓变大于0反应是吸热反应;(2)依据热化学方程式③计算得到;(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①的定量关系计算. H2(g)Br2(g)HBr(g)1mol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230a化学键F−FN−F键能/941.7154.8283.0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