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第1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第2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共17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用分数表示C.1mol强酸和1mol强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D.热化学方程式中表明的热量是指每摩尔反应物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环氧乙烷( )可用作生产一次性口罩的灭菌剂。工业上常用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其原理是:2CH2=CH2(g)+O2(g)2 (g) ∆H。已知下列两个反应,则为①②A. B. C. D.3.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三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进程Ⅰ是放热反应 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C.生成P的速率:Ⅲ>Ⅱ D.进程Ⅱ中,X没有催化作用4.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则反应P4(白磷)+3O2= P4O6的反应热△H为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C.-126 kJ·mol1 D.+126 kJ·mol15.已知:。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的过程如图所示:过程Ⅰ:过程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Ⅰ中每消耗,转移电子B.过程Ⅱ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过程Ⅰ、Ⅱ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6.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实验可知,Ⅰ、Ⅱ、Ⅲ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将实验Ⅰ中的镁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镁粉后释放出的热量增多C.实验Ⅲ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铜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实验Ⅲ中若用浓硫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则测定的ΔH偏低7.如图是H2和Cl2反应生成HCl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A.反应物的能量总和于生成物的能量B.生成1molHCl(g)需放出92.3kJ的能量C.H2(g) + Cl2(g) → 2HCl(g) - 184.6kJD.H2(g) + Cl2(g) → 2HCl(g) + Q (Q>184.6kJ)8.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友好、能量巨大、可再生。以太阳能为热源,用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的过程如下:(已知:)过程Ⅰ:……过程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Ⅱ中如果是气态水,则过程Ⅱ的B.过程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过程Ⅰ、Ⅱ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热能→化学能、化学能→热能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9.反应A2(g)+B2(g)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b−a)的差值减小C.每生成 2molAB 分子吸收(b−a) kJ 热量D.若反应生成AB 为液态,吸收的热量小于(a−b)kJ10.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C.实验(c)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器,则测定数值偏低D.若用固体代替溶液与盐酸反应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数值不变11.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热kJ/molB.三种物质、、中,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就可以发生D.断裂1mol A-A键和1mol B-B键要释放x kJ的能量12.热值(calorific vlue)又称卡值或发热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已知几种可燃物的燃烧热如下表所示:热值最高的是A. B.C. D.13.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和热化学方程式如下:N2H4(g)+2Cl2(g)=N2(g)+4HCl(g) ΔH,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H(g)+Cl(g)=HCl(g) ΔH= +432 kJ ·mol-1B.断裂 lmolH-Cl键吸收能量比断裂 1mol N≡N键多 514kJC.上述反应中,ΔH=-431 kJ·mol-1D.上述反应中,断裂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只形成极性键14.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木炭燃烧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C.镁条与盐酸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15.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B.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1,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C.已知2SO2(g)+O2(g)2SO3(g)    △H=−Q kJ∙mol−1 (Q>0),若反应中充入1molSO2和足量的氧气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kJD.已知H+(aq)+OH-(aq)=H2O(l)    △H=−57.3 kJ∙mol−1,则向含0.1 mol∙L−1的盐酸中加入4.0gNaOH固体,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二、填空题16.已知下列反应在298K时的反应焓变:计算反应在298K时的焓变__________。17.有一种观点认为:与燃烧化石燃料相比,以乙醇为燃料不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18.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生石灰和水反应②二氧化碳与炽热的炭反应③氢氧化钠溶于水④炸药爆炸⑤碳酸钙高温分解⑥葡萄糖的缓慢氧化⑦和反应(2)①在如图所示的量热计中,将100mL0.50mol·L-1CH3COOH溶液与100mL0.55mol·L-1NaOH溶液混合,温度从25.0℃升高到27.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A.若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则所测ΔH偏小B.搅拌器一般选用导热性差的玻璃搅拌器C.若选用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则溶液温度将升高至不超过27.7℃D.所加NaOH溶液过量,目的是保证CH3COOH溶液完全被中和②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___________(填“a”或“b”)表示。(3)为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须控制CO2的排放。请写出CO2与C反应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已知:①4CO(g)+Fe3O4(s)=3Fe(s)+4CO2(g) ΔH=-14kJ·mol-1②3Fe(s)+2O2(g)=Fe3O4(s) ΔH=-1118kJ·mol-1③C(s)+O2(g)=CO2(g) ΔH=-394kJ·mol-1(4)当今,世界多国相继规划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因此,研发二氧化碳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研究热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煤、石油及其他含碳化合物的燃烧。已知25℃时,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表:则25℃时H2(g)和C(石墨,s)生成C6H6(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19.已知:在25 oC 101KPa时①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 KJ的热量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③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在相同条件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书写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的燃烧热为ΔH=_____。(3)请写出Na2O2(s)与CO(g)反应生成Na2CO3(s)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计算CO(g)与Na2O2(s)反应放出1018kJ热量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20.(1)已知:试计算N2+3H2=2NH3的∆H是多少?___(2)已知:H2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H=-286KJ/mol和∆H-890KJ/mol,则112L标况下的H2和CH4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液态水时放出3695KJ的热量,则混合气体中H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___21.(1)已知拆开键,键,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则与反应生成所释放的热量为_____。(2)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22.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其中只有f为金属元素,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两倍,d、e同主族,且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a与f的单质可按1∶1化合,试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2)a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有一种称为“绿色氧化剂”。写出酸性条件下该化合物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e2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常见的溶剂,通常条件下1克该物质完全燃烧会释放出7.8 kJ的热,试写出该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4)标准状况下c的氢化物溶解度为700,用c的氢化物做喷泉实验后所形成的溶液密度为ρ g/cm3,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____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此空用数据列出表达式即可)。23.回答下列问题Ⅰ.为了测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在量热计中(见图)。将、溶液与、溶液混合,温度从298.16K升高到300.7K。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每升高1K所需的热量)是150.5J/K,溶液比热容为,溶液的密度为。(1)通过计算,写出中和反应热方程式___________。(2)实验中NaOH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3)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文献值为,你认为(1)中测得的实验值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4)你认为与NaOH中和反应的和HCl与NaOH中和反应的相比,___________(填“”“”或“一样”)大,原因是___________。Ⅱ.探究反应条件对溶液与稀反应速率的影响。其设计与测定结果如表:(5)上述实验①③是探究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表格中“甲”为___________,a为___________;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为___________。 可燃物燃烧热化学键H—NN—NCl—ClN≡NH—Cl键能(kJ∙mol-1)391193243946432物质H2(g)C(石墨,s)C6H6(l)燃烧热ΔH/(kJ·mol-1)-285.8-393.5-3267.5化学键H-HN≡NN-H拆开1mol该键吸收能量KJ/mol436946391编号反应温度/℃溶液/mL甲溶液/mL乙①25℃10.0010.0②25℃5.010.0③45℃10.0010.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A.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放出的热量是碳的燃烧热,但1mol碳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小于燃烧热,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所以可用分数表示,故B正确;C.在稀溶液中,稀的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水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1mol强酸和1mol强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等于中和热,如1mol硫酸与1mol氢氧化钡反应生成2mol水,此时的反应热不是中和热,故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不一定为1,热化学方程式中表明的热量不是指每摩尔反应物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将反应看成一个整体即1mol,指的是1mol“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B。2.B解析: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2-②×2得到反应:2CH2=CH2(g)+O2(g)2 (g),则其焓变为(-1323kJ /mol)×2-(-1218kJ /mol)×2=;故选B。3.A【分析】根据反应物和产物能量的相对高低判断反应的吸放热;反应Ⅱ和反应Ⅰ放出能量一样多;反应活化能越低,反应则越快;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量不变;据此分析解题。解析:A.进程Ⅰ反应物的能量大于产物能量,故进程Ⅰ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Ⅱ和反应Ⅰ放出能量一样多,故产生P的量一样多,故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故B错误;C.反应活化能越低,反应则越快,反应Ⅲ的活化能高于反应Ⅱ的活化能,故生成P的速率:Ⅲ<Ⅱ,故C错误;D.由图可知,X是起始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终态反应的生成物,改变了反应途径,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其在反应前后总质量和物质类型没变,则X为反应Ⅱ的催化剂,故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分子的结构以及活化过程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4.A解析:根据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则反应的,故选A。5.C解析:A.过程Ⅰ:,当有分解时,生成,而的物质的量为,故生成,氧元素由价变为0价,故每消耗转移电子,选项A正确;B.已知反应①和反应②,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过程Ⅱ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选项B正确;C.过程Ⅰ和过程Ⅱ中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故不存在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选项C错误;D.反应中,为气体,而为固体,故铁氧化合物循环制的产物易分离,且由于利用太阳能,故成本低,选项D正确;答案选C。6.D解析:A.Ⅰ中为镁与盐酸反应置换氢气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Ⅱ为与NH4Cl反应的过程,属于吸热反应,Ⅲ涉及的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错误;B.将实验Ⅰ中的镁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镁粉,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会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增大反应生成氢气的量,所以不会改变反应放出的热量,B错误;C.铜导热性好,所以实验Ⅲ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铜质搅拌器会使放出的热量有损失,C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实验Ⅲ中若用浓硫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则测定的ΔH数值会变大,对应ΔH会偏低,D正确;故选D。7.B解析:A.根据图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为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1molHCl(g)放出92.3kJ的能量,选项B正确;C.根据图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生成2molHCl(g)放出184.6kJ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H=-184.6 kJ•mol-1,选项C错误;D.根据图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H2(g) + Cl2(g) → 2HCl(g) + Q (Q=84.6kJ/mol),故D错误;故选B。8.C解析:A.过程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吸热,所以,根据盖斯定律,过程Ⅱ中如果是气态水,则过程Ⅱ的,故A正确;B.已知反应①和反应②,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有,故B正确;C.过程I和过程II均为吸热反应,故不存在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D.反应的产物中,氢气为气体,而Fe3O4为固体,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的产物易分离,且由于利用太阳能,成本低,故D正确,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适中,注意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很关键。9.D解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因此(a − b)的差值减小,故B错误;C.每生成 2molAB分子吸收(a − b) kJ 热量,故C错误;D.若反应生成AB为液态,相同物质液态的能量低于气态的热量,因此吸收的热量小于(a−b)kJ,故D正确;答案为D。10.C解析:A.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即(a)、(c)所涉及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相同质量的铝片和铝粉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B错误;C.铁制搅拌器导热效果好,会损失部分热量,导致测定的放出的热量数值偏小,C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测定的数值偏大,D错误;故选C。11.A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从键能角度计算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和生成物总键能的差值,即该反应热kJ/mol,故A选;B.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知和的总能量高于的能量,但不知和单独物质的能量大小,所以无法确定谁最稳定,故B不选;C.反应放热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故C不选;D.断裂1 moL A-A 键和1mol B-B键要吸收x kJ的能量,故D不选;故选A。12.A解析:根据燃料的热值以及燃烧热的定级,计算1g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甲烷的热值为,同理,液态甲醇的热值,液态乙醇的热值,丙烷的热值;热值最大的是甲烷;选项A符合题意;答案为A。13.C解析:A.H(g)+Cl(g)=HCl(g)是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H=-432kJ/mol,故A错误;B.断裂1molCl—Cl键吸收能量为243 kJ,断裂1molN≡N键吸收能量为946 kJ,因此断裂1molCl—Cl键吸收能量比断裂1molN≡N键少703kJ,故B错误;C.焓变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4×(391 kJ/mol)+(193 kJ/mol)+2×(243 kJ/mol)-(946 kJ/mol)-4×(432 kJ/mol)=-431kJ/mol,故C正确;D.上述反应中,断裂了N-H极性键和Cl-Cl、N-N非极性键,形成了H-Cl极性键和N≡N非极性键,故D错误;故选C。14.B【分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吸热反应。解析:A.木炭燃烧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意;C.镁条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D.氧化钙溶于水后与水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15.B解析:A.等质量的硫蒸气比等质量的硫固体所含的能量高,因此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少,故A错误;B.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1,说明石墨能量低,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正确;C.已知2SO2(g)+O2(g)2SO3(g)    △H=−Q kJ∙mol−1 (Q>0),若反应中充入1molSO2和足量的氧气反应时,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测地反应,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kJ,故C错误;D.已知H+(aq)+OH-(aq)=H2O(l)    △H=−57.3 kJ∙mol−1,则向含0.1 mol∙L−1的盐酸中加入4.0gNaOH固体,由于NaOH固体溶于水要放出热量,因此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二、填空题16.-628.8kJ/mol解析:已知方程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目标方程式的焓变△H=②+③+2×①=-628.8kJ/mol,故答案为-628.8kJ/mol17. 正确 乙醇为生物质燃料,燃烧乙醇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植物吸收转化再转化为乙醇,实现平衡,燃烧乙醇并不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解析: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水转化为有机物,有机物发酵生成乙醇,燃烧乙醇产生的二氧化碳还会重新进入这个碳循环,并不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个过程相当于我们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利用。18.(1)①④⑥(2) AC b(3)CO2(g)+C(s)=2CO(g) ΔH=+172(4)3H2(g)+ 6C(石墨,s)= C6H6(l) ΔH=+49.1解析:(1)常见的放热反应为氧化反应、中和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等,则放热反应为①④⑥。(2)①A.若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则所测定的热量值偏小,所测ΔH偏大,故A错误;B.为防止热量散失,搅拌器一般选用导热性差的玻璃搅拌器,故B正确;C.若选用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则无电离吸热过程,放出热量更多,溶液温度将升高至超过27.7℃,故C错误;D.所加NaOH溶液过量,目的是保证CH3COOH溶液完全被中和,反应放热充分,故D正确;故答案为:AC。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能量更低,故应选择b图像;(3)CO2与C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C(s)=2CO(g),反应焓变ΔH=ΔH(①) +ΔH(②) +ΔH(③)==+172,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C(s)=2CO(g) ΔH=+172。(4)H2(g)、C(石墨,s)、C6H6(l)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g)+ O2(g)= H2O(l) ΔH1=-285.8;C(石墨,s) +O2(g)=CO2(g) ΔH2=-393.5kJ·mol-1;C6H6(l) +O2(g)=6CO2(g)+ 3H2O(l) ΔH3=-3267.5。25℃时H2(g)和C(石墨,s)生成C6H6(l)的化学方程式为3H2(g)+ 6C(石墨,s)= C6H6(l),对应的ΔH=3ΔH1+6ΔH2-ΔH3==+49.1。19. 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 -283 kJ/mol 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 4 mol【分析】(1)根据“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的热量”计算出2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据此计算出一氧化碳的燃烧热;(3)根据盖斯定律及题中热化学方程式写出Na2O2(s)与CO(g)反应生成Na2CO3(s)的热化学方程式;(4)根据放出的热量计算出消耗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化合价变化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解析:(1)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的热量,4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83.6kJ,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1,故答案为: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1;(2)1 molCO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时所放出的热量为:×566kJ=283kJ,△H= -283 kJ/mol,故答案为:-283 kJ/mol;(3)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③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③+②÷2可得: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故答案为: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4)CO(g)与Na2O2(s)反应放出1018kJ热量,消耗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mol,CO转化成二氧化碳,化合价升高2价,所以反应消耗2mol一氧化碳失去了2mol×2=4mol电子,故答案为:4 mol。20. -92kJ/mol 1:3解析:(1)由∆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得:∆H=946kJ/mol+3×436kJ/mol-6×391kJ/mol=-92kJ/mol,故答案为:-92kJ/mol;(2)设H2和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mol,则286x+890y=3695,22.4×(x+y)=112,联立两个方程解得x=,y=,所以H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151:453=1:3,故答案为:1:3。21.2H2(g)+O2(g)=2H2O(g) △H=—484kJ/mol解析:(1)1mol氧气与2mol氢气反应生成2mol气态水时,断裂1molO=O键和2molH—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96kJ+2×436kJ)= 1368kJ,形成4molH—O键能放出4×463kJ=1852kJ,反应中放出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则反应释放的热量为(1852kJ—1368kJ)= 484kJ,故答案为:484;(2) 1mol氧气与2mol氢气反应生成2mol气态水放出484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H=—484kJ/mol,故答案为:2H2(g)+O2(g)=2H2O(g) △H=—484kJ/mol。22.(1) (2)2H++2Fe2++H2O2=2Fe3++2H2O(3) S=C=S CS2(l)+3O2(g)=CO2(g) + 2SO2(g) △H =-592.8 kJ·mol-1(4) 0.0446 mol /L 【分析】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氢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两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e同主族,则d为氧元素、b为碳元素,e为硫元素;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其中只有f为金属元素,可知c为氮元素,f为钾或钙元素,据此分析解题。解析:(1)a的单质为H2,f是金属元素,则f的单质是单原子,H2和f的单质可按1∶1化合,则化合物中f为+2价,说明f为Ca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CaH2,属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形成过程为 ;(2)a与d形成的化合物有H2O和H2O2,其中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FeSO4溶液中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Fe2++H2O2=2Fe3++2H2O;(3)CS2和CO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含有S=C键,则其结构式为S=C=S;1gCS2的物质的量为mol,则1mo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8kJ×76=592.8kJ,故表示CS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l)+3O2(g)=CO2(g) + 2SO2(g) △H =-592.8 kJ·mol-1;(4)用NH3做喷泉实验后所形成的溶液密度为ρ g/cm3,设容器的体积为VL,则溶液的体积也为V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0.0446mol/L;溶质质量分数=。23.(1)(2)保证CH3COOH溶液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度(3)①量热计的保温瓶效果不好,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③测温不准等(4) CH3COOH是弱电解质,反应过程中醋酸电离吸热(5) 温度 V (蒸馏水)/mL 5.0 出现浑浊的时间/ min【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公式Q=-来计算;为了确保CH3COOH溶液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所用NaOH稍过量;根据中和热的测定中能够导致放出的热量偏低的因素进行解答; CH3COOH是弱电解质,反应过程中醋酸电离吸热;解析:(1)298.16K升高到300.7K , =300.7K-298.16K= 2.54K ,,0.05mol醋酸反应放热 , 1mol醋酸反应放热23631+0.05=47.3 KJ,中和反应热方程式是;(2)酸和碱反应测中和热时,为了保证一方全部反应 ,往往需要另一试剂稍稍过量,减少实验误差,所以实验中NaOH过量,为了能保证CH3COOH溶液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度;(3)(3) CH3COOH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6.1kJ/mol ,实际上测定数值偏低,可能原因有:①量热计的保温瓶效果不好,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③测温不准等;(4)CH3COOH是弱电解质,反应过程中醋酸电离吸热,CH3COOH与NaOH中和反应的和HCI与NaOH中和反应的相比,大。(5)当探究某一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通过比较实验①③的反应条件可知,实验①③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②中的Na2 S2O3溶液的加入体积不同,故要探究Na2 S2O3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反应体积溶液的总体积需相同,故应加入蒸馏水来确保溶液的总体积相同,故甲应为V(蒸馏水)/mL,a的值为5.0;要准确描述反应速率的快慢,必须准确测得溶液褪色时间的长短,故乙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出现浑浊的时间/min;故答案为:温度; V (蒸馏水)/mL;;5.0;出现浑浊的时间/ min。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