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黄河的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以及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难点: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诗词导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那大家对黄河有什么样认识?
学生举手发言
【新课讲授】
1.黄河概况
(1)读P55图2-53,在图上描画以下内容:干流形状、发源地、入海支流(湟水、汾河、渭河),上游、中游、下游河段分界。
(2)黄河、长江的长度、流量对比分析,得出黄河流量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黄河流经省区,学生指图回答
2.黄河的贡献
(过渡)我们经常把黄河比喻为“母亲河”,为什么?
(1)读图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位置及景观图,思考为什么这里物产富饶?引导得出贡献 = 1 \* GB3 ①提供灌溉水
(2)读黄河水电站分布图,及流经地形区图,思考黄河的贡献?
引导得出贡献 = 2 \* GB3 ②上中游丰富的水能资源
3.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过渡)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有没有存在的问题呢?
(1)读黄河上中下河段河流河水颜色景观图,分析各河段含沙量的变化,引导得出忧患 = 1 \* GB3 ①中游:含沙量大,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动画演示下游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过程,解释“地上河”的危害。②治理“地上河”的综合措施: = 1 \* GB3 ①中游,黄土高原段,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 2 \* GB3 ②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3)凌汛,读图思考凌汛发生的地点及影响,解决措施
【小结】
请学生上台小结
【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黄河
一.概况
二.贡献
灌溉: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水能资源丰富(上、中游):小浪底、三门峡……
三.忧患与治理
忧患
中游:
含沙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
地上河,水患频发
凌汛
治理
中游:黄土高原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炸冰疏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阶梯分界线和我国地势第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 习,探 究,当堂训练,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