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课件,共45页。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1. 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描述与生命现象搭配不当的是( )A.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人体排汗 B.能适应环境——兔吃草,猫吃老鼠C.能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飞蛾扑火B解析:兔吃草,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秋风落叶满空山”,秋天大多数的树木落叶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自由运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解析:植物落叶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落叶能带走植物体内的废物,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3.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河水中有一些绿色颗粒。下列特征不能作为这些绿色颗粒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A.身体呈绿色 B.能排出废物C.需要营养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析:身体呈绿色不是生物的特征,不能作为判断这些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4.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跑,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可以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D.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解析:羚羊躲避敌害的过程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C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农作物种植中要“中耕松土”具有相同原理的是( )A.玉米的蒸腾作用 B.葵花向阳生长C.鲸浮出水面喷出水柱 D.猎豹追捕羚羊C解析:农作物种植中进行“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鲸浮出水面喷出水柱也是鲸呼吸的过程。7.下列生物归类方法正确的是( )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C.小麦、玉米、水稻为作物 D.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解析:小麦、玉米和水稻都是常见的作物。C8.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不包括生命现象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对环境的描写,不包含生命现象。D9.我们对森林中的某种植物的数量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则最好采用下列哪种调查方法?( )A.大体估算 B.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C.分成几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 D.全部逐一计数C解析: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全部调查时,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0.校园内的树木四季常青,绿荫如盖,种类繁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开,日日有花香。为了对这些植物有一个真正的了解,同学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其中属于调查法的是( )A.观察校园中每种生物的生活习性B.用尺子测量植物之间的株距C.将叶子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D.翻看书籍了解每种植物对人类的益处解析:观察校园中每种生物的生活习性采用的是观察法,用尺子测量植物之间的株距采用的是测量法,将叶子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属于观察法。D11.在调查公园中的生物种类时,必须有的步骤是( )A.采摘植物 B.品尝野果 C.写调查记录 D.让别人替自己观察解析:采摘植物和品尝野果可能会对调查的对象和调查者产生不利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护生物,不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在调查时,应亲自实践,不可让别人替自己观察;写调查记录是调查活动必须有的步骤。C12.要获得下列信息,需要用调查法完成的是( )①人口数量 ②中学生早餐种类 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解析: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采用的是实验法。B13.越靠近山顶植物越稀少,影响山上植物分布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空气解析: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左右,因此越靠近山顶植物越稀少。B14.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解析: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15.成语或诗句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解析:豆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16.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影响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四种绿藻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C.绿藻W更适应在光线较弱的水环境生活D.池塘中的四种绿藻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四种绿藻中,绿藻W主要分布于池塘的最上层,说明其最适应强光环境;绿藻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说明其最适应弱光环境。题图表明影响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A17.下列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C.可以用一只鼠妇完成实验 D.在一个盒子里进行,不用设置对照实验解析: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项错误。一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可能导致实验误差,因此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完成实验,C项错误。该实验在一个盒子里进行,并设置对照,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D项错误。A18.如图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A.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与大气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说明丙为分解者;甲的箭头指向乙,说明甲被乙捕食,乙为消费者。D19.生态系统大可以是生物圈,小可以是一个小花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与分解者C.空气、水、阳光和适宜的温度D.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阳光、水分、土壤等。D20.右图是某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C.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无分解者也能保持相对稳定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解析:青蛙既能捕食蜘蛛,又能捕食蝗虫,而蜘蛛也以蝗虫为食,所以青蛙和蜘蛛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分解者仅属于生物部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蝗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A21.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列各项中扮演分解者角色的是( )A.淡水中的衣藻 B.泥土中的细菌C.土壤中的枯叶 D.树上的毛毛虫解析:泥土中的细菌大都是靠分解地面上植物的落叶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等来维持生活的,属于分解者。B22.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具有的食物链条数为( )A. 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计数食物链条数时一定要从生产者到最高级别的消费者。D23.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里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C.比较法 D.文献法A24.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25. 20世纪50到70年代,人们常用农药DDT杀虫。到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从未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了DDT的存在。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DDT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C. DDT可沿食物链传递 D.生物都可跨越不同的生态系统运动解析: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DT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但生物圈中的生物并不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生态系统中运动。D26.(8分)仔细观察下图所示的生物学现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的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2)B图所示的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请你举出植物具有此项特征的一个实例: 。(3)人体出汗(C图所示)、排尿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27.(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3)蛙所产的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后再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能够 的特征。②长大后的青蛙各个体间形态特征不同,这又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27.(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解析:(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7.(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解析:(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属于遗传现象。遗传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7.(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3)蛙所产的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后再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能够 的特征。②长大后的青蛙各个体间形态特征不同,这又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解析:(3)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生长变异遗传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②长大后的青蛙不同个体间形态特征不同,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28.(8分)某校学生在学习了血型与输血的知识后,想了解全校4种血型的人所占比例的情况。于是,他们利用一次全校学生体检的机会,统计了全校1 776名学生的血型,并计算出各种血型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为A型血的人有503人,B型血的人有420人,AB型血的人有214人,O型血的人有639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学生在了解4种血型的人所占比例的活动中,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为 法。(2)由题干所述的数据可知,4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趋向于 ;A型血的人数与B型血的人数差距较 。(3)请将题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用扇形图表示出来。调查1∶1∶1∶1小29.(4分)某校学生连续两年对本地某公园的蝴蝶进行监测,获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为了全面、科学地了解蝴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气候等的关系,在明确了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还要制订合理的 。调查法调查方案29.(4分)某校学生连续两年对本地某公园的蝴蝶进行监测,获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3)下图是2021年3-5月蝴蝶种类数的柱形图,请绘出4月份的图形。30. (5分)下面是有关珊瑚虫的介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珊瑚虫体内生活着一种叫作虫黄藻的海藻。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1)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2)珊瑚虫的生长发育受 的影响。(3)珊瑚礁、珊瑚岛上生活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看作是一个 。下图为珊瑚礁发展过程中,不同年份珊瑚礁体积、生物种类数、生物个体数的变化。由曲线可知,三者变化规律为 ,本图可以反映出 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30. (5分)下面是有关珊瑚虫的介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珊瑚虫体内生活着一种叫作虫黄藻的海藻。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1)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解析:(1)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和氧气作为营养物质,珊瑚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可以作为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等的原料,因此珊瑚虫和虫黄藻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共生30. (5分)下面是有关珊瑚虫的介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珊瑚虫体内生活着一种叫作虫黄藻的海藻。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2)珊瑚虫的生长发育受 的影响。解析:(2)由“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可知,珊瑚虫的生长发育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光照和温度(3)珊瑚礁、珊瑚岛上生活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看作是一个 。如图为珊瑚礁发展过程中,不同年份珊瑚礁体积、生物种类数、生物个体数的变化。由曲线可知,三者变化规律为 ,本图可以反映出 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30. (5分)下面是有关珊瑚虫的介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珊瑚虫体内生活着一种叫作虫黄藻的海藻。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解析:(3)题中珊瑚礁区域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据题图可见,在前4年,珊瑚礁体积、生物种类数、生物个体数变化都是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的,之后趋于稳定。由此可见环境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生态系统在前4年均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环境与生物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因为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图中兔等动物是 者,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是 者。(2)图中的不同生物之间主要是 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3)此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4)人们为了保护牧草而大量捕杀鼠,这样做会给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因为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图中兔等动物是 者,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是 者。解析:(1)在此生态系统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是生产者。图中的兔等动物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等获取营养物质,大多是分解者。草有机物消费分解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的不同生物之间主要是 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解析:(2)不同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网)。捕食食物链(网)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此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解析:(3)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别的消费者结束。题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5草→鼠→蛇→鹰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人们为了保护牧草而大量捕杀鼠,这样做会给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解析:(4)大量捕杀鼠会使蛇因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狐、鹰的数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32. (8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中,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若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若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则分类的依据是 。分解者物质和能量b体温是否恒定32. (8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丙中,A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又可以体现C?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该生态系统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共生鹰、蛇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物影响环境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1. 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描述与生命现象搭配不当的是( )A.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人体排汗 B.能适应环境——兔吃草,猫吃老鼠C.能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飞蛾扑火B解析:兔吃草,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秋风落叶满空山”,秋天大多数的树木落叶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自由运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解析:植物落叶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落叶能带走植物体内的废物,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3.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河水中有一些绿色颗粒。下列特征不能作为这些绿色颗粒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A.身体呈绿色 B.能排出废物C.需要营养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析:身体呈绿色不是生物的特征,不能作为判断这些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4.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跑,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可以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D.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解析:羚羊躲避敌害的过程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C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农作物种植中要“中耕松土”具有相同原理的是( )A.玉米的蒸腾作用 B.葵花向阳生长C.鲸浮出水面喷出水柱 D.猎豹追捕羚羊C解析:农作物种植中进行“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鲸浮出水面喷出水柱也是鲸呼吸的过程。7.下列生物归类方法正确的是( )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C.小麦、玉米、水稻为作物 D.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解析:小麦、玉米和水稻都是常见的作物。C8.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不包括生命现象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对环境的描写,不包含生命现象。D9.我们对森林中的某种植物的数量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则最好采用下列哪种调查方法?( )A.大体估算 B.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C.分成几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 D.全部逐一计数C解析: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全部调查时,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0.校园内的树木四季常青,绿荫如盖,种类繁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开,日日有花香。为了对这些植物有一个真正的了解,同学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其中属于调查法的是( )A.观察校园中每种生物的生活习性B.用尺子测量植物之间的株距C.将叶子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D.翻看书籍了解每种植物对人类的益处解析:观察校园中每种生物的生活习性采用的是观察法,用尺子测量植物之间的株距采用的是测量法,将叶子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属于观察法。D11.在调查公园中的生物种类时,必须有的步骤是( )A.采摘植物 B.品尝野果 C.写调查记录 D.让别人替自己观察解析:采摘植物和品尝野果可能会对调查的对象和调查者产生不利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护生物,不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在调查时,应亲自实践,不可让别人替自己观察;写调查记录是调查活动必须有的步骤。C12.要获得下列信息,需要用调查法完成的是( )①人口数量 ②中学生早餐种类 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解析: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采用的是实验法。B13.越靠近山顶植物越稀少,影响山上植物分布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空气解析: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左右,因此越靠近山顶植物越稀少。B14.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解析: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15.成语或诗句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解析:豆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16.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影响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四种绿藻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C.绿藻W更适应在光线较弱的水环境生活D.池塘中的四种绿藻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四种绿藻中,绿藻W主要分布于池塘的最上层,说明其最适应强光环境;绿藻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说明其最适应弱光环境。题图表明影响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A17.下列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C.可以用一只鼠妇完成实验 D.在一个盒子里进行,不用设置对照实验解析: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项错误。一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可能导致实验误差,因此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完成实验,C项错误。该实验在一个盒子里进行,并设置对照,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D项错误。A18.如图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A.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与大气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说明丙为分解者;甲的箭头指向乙,说明甲被乙捕食,乙为消费者。D19.生态系统大可以是生物圈,小可以是一个小花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与分解者C.空气、水、阳光和适宜的温度D.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阳光、水分、土壤等。D20.右图是某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C.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无分解者也能保持相对稳定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解析:青蛙既能捕食蜘蛛,又能捕食蝗虫,而蜘蛛也以蝗虫为食,所以青蛙和蜘蛛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分解者仅属于生物部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蝗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A21.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列各项中扮演分解者角色的是( )A.淡水中的衣藻 B.泥土中的细菌C.土壤中的枯叶 D.树上的毛毛虫解析:泥土中的细菌大都是靠分解地面上植物的落叶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等来维持生活的,属于分解者。B22.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具有的食物链条数为( )A. 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计数食物链条数时一定要从生产者到最高级别的消费者。D23.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里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C.比较法 D.文献法A24.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25. 20世纪50到70年代,人们常用农药DDT杀虫。到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从未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了DDT的存在。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DDT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C. DDT可沿食物链传递 D.生物都可跨越不同的生态系统运动解析: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DT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但生物圈中的生物并不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生态系统中运动。D26.(8分)仔细观察下图所示的生物学现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的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2)B图所示的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请你举出植物具有此项特征的一个实例: 。(3)人体出汗(C图所示)、排尿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27.(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3)蛙所产的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后再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能够 的特征。②长大后的青蛙各个体间形态特征不同,这又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27.(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解析:(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7.(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解析:(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属于遗传现象。遗传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7.(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春末夏初,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3)蛙所产的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后再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能够 的特征。②长大后的青蛙各个体间形态特征不同,这又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解析:(3)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生长变异遗传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②长大后的青蛙不同个体间形态特征不同,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28.(8分)某校学生在学习了血型与输血的知识后,想了解全校4种血型的人所占比例的情况。于是,他们利用一次全校学生体检的机会,统计了全校1 776名学生的血型,并计算出各种血型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为A型血的人有503人,B型血的人有420人,AB型血的人有214人,O型血的人有639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学生在了解4种血型的人所占比例的活动中,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为 法。(2)由题干所述的数据可知,4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趋向于 ;A型血的人数与B型血的人数差距较 。(3)请将题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用扇形图表示出来。调查1∶1∶1∶1小29.(4分)某校学生连续两年对本地某公园的蝴蝶进行监测,获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为了全面、科学地了解蝴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气候等的关系,在明确了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还要制订合理的 。调查法调查方案29.(4分)某校学生连续两年对本地某公园的蝴蝶进行监测,获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3)下图是2021年3-5月蝴蝶种类数的柱形图,请绘出4月份的图形。30. (5分)下面是有关珊瑚虫的介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珊瑚虫体内生活着一种叫作虫黄藻的海藻。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1)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2)珊瑚虫的生长发育受 的影响。(3)珊瑚礁、珊瑚岛上生活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看作是一个 。下图为珊瑚礁发展过程中,不同年份珊瑚礁体积、生物种类数、生物个体数的变化。由曲线可知,三者变化规律为 ,本图可以反映出 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30. (5分)下面是有关珊瑚虫的介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珊瑚虫体内生活着一种叫作虫黄藻的海藻。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1)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解析:(1)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和氧气作为营养物质,珊瑚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可以作为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等的原料,因此珊瑚虫和虫黄藻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共生30. (5分)下面是有关珊瑚虫的介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珊瑚虫体内生活着一种叫作虫黄藻的海藻。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2)珊瑚虫的生长发育受 的影响。解析:(2)由“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可知,珊瑚虫的生长发育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光照和温度(3)珊瑚礁、珊瑚岛上生活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看作是一个 。如图为珊瑚礁发展过程中,不同年份珊瑚礁体积、生物种类数、生物个体数的变化。由曲线可知,三者变化规律为 ,本图可以反映出 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30. (5分)下面是有关珊瑚虫的介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珊瑚虫体内生活着一种叫作虫黄藻的海藻。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各种珊瑚虫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背光面发育。通常在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会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解析:(3)题中珊瑚礁区域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据题图可见,在前4年,珊瑚礁体积、生物种类数、生物个体数变化都是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的,之后趋于稳定。由此可见环境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生态系统在前4年均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环境与生物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因为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图中兔等动物是 者,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是 者。(2)图中的不同生物之间主要是 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3)此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4)人们为了保护牧草而大量捕杀鼠,这样做会给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因为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图中兔等动物是 者,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是 者。解析:(1)在此生态系统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是生产者。图中的兔等动物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等获取营养物质,大多是分解者。草有机物消费分解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的不同生物之间主要是 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解析:(2)不同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网)。捕食食物链(网)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此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解析:(3)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别的消费者结束。题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5草→鼠→蛇→鹰31.(9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人们为了保护牧草而大量捕杀鼠,这样做会给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解析:(4)大量捕杀鼠会使蛇因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狐、鹰的数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32. (8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中,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若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若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则分类的依据是 。分解者物质和能量b体温是否恒定32. (8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丙中,A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又可以体现C?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该生态系统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共生鹰、蛇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物影响环境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