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过关检测卷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过关检测卷课件,共44页。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1.小强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了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B。B2.下列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解析: 阳光下的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小猫在镜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水中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笔的虚像,比笔的实际位置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笔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一束光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则( ) 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60° D.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 A4.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 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 cm,现铅笔以2 cm/s的速度 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 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 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A错误;若铅笔以2 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 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笔尖的像和笔尾的像移动速度相同,故B错误;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铅笔长6 cm,所以铅笔的像也长6 cm,即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 cm,故C正确;将M逆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下,故D错误。故选C。C5.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 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解析: 当光线从a点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P点形成一个光斑,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B6.透过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课本封面的“物理”两个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看到的字变小 C.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虚像解析: 装水的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物距变大了,像距会变小,看到的字变小,故B正确;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D错误。B7.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 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 远处的物体,应该戴(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凹面镜 D.凸面镜解析: 由题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延迟会聚,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A8.以下是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像的一 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有些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B.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 C.实像不是放大的就是缩小的 D.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解析: 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但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无关,故B错误。凸透镜成的实像有放大的、缩小的、也有等大的,故C错误。实像一定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故D正确。D9.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 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木棒经凸透镜所成的像A′B′与木棒AB比较,呈现的特 点是( ) A. A′端变细,B′端变细 B. A′端变粗,B′端变粗 C. A′端变细,B′端变粗 D. A′端变粗,B′端变细解析: 因为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B端所成的像B′是倒立、放大的;因为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A端所成的像A′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B′端变粗,A′端变细。C10.周末,小科一家到瓯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解析: 妈妈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A正确;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正确;水中的鱼“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错误;小科的身“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正确。C11.下列有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会发生漫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 C.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程度不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奇观 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解析: 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说法正确。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故B说法错误。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程度不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奇观,故C说法正确。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故D说法正确。B12.(20-21·保定涿州期末)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v,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应用,故A正确。由图可知,u=50.0 cm-20.0 cm=30.0 cm,v=65.0 cm-50.0 cm=15.0 cm,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u>2f,f2f,f<15.0 cm<2f,解得7.5 cm2f;当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变小19.(20-21·唐山丰南区期末)一位同学用类似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 2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10 cm 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此时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或“变小”)。靠近20.如图甲所示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 距离透镜 (选填“1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或“2倍焦距 以外”)的位置,白色银幕是为了 (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坐 在电影院的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银幕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 射”或“漫反射”)。在电影放映机镜头前放一个红色滤 色镜,则银幕上会出现的颜色是 。解析: 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此时2f>u>f,即胶片应放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被反射向四面八方,故发生了漫反射;在电影放映机镜头前放一个红色滤色镜,红色滤色镜只能透过红光,会吸收其他色光,所以银幕上会出现的颜色是红色。红色反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漫反射21.如图所示是一台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 (选填“照相机”“投 影仪”或“放大镜”),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载玻片及物体顺时针旋转,则在目 镜中看到的像的旋转方向是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于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就是旋转180°得到的像,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载玻片及物体顺时针旋转,则在目镜中看到的像的旋转方向也是顺时针的。顺时针投影仪22.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射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动。解析: 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该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水面下降,折射点向右移动,因此折射光线逐渐向右移动。折射左右 23.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所示)。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 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 (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25 cm,这样能看到正立的 (选填“实”或 “虚”)像,若想让字变大,应该将放大镜 (选填“远离”或“靠 近”)书。解析: 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满足u30 cm>fB,所以,30 cm>fB>15 cm,故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 cm刻线处,将点燃 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 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 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 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 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 (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解析:(2)在题图甲中,保持凸透镜不动,原来蜡烛距离凸透镜30 cm,蜡烛右移5 cm后,物距变为25 cm,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应向右移动,像距比原来更大,所以像将变大。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 cm刻线处,将点燃 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 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 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 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 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解析:(3)由题图丙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幻灯机;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远视眼看物体时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用远视眼镜时,会将像向凸透镜靠近,故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1.小强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了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B。B2.下列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解析: 阳光下的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小猫在镜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水中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笔的虚像,比笔的实际位置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笔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一束光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则( ) 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60° D.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 A4.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 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 cm,现铅笔以2 cm/s的速度 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 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 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A错误;若铅笔以2 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 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笔尖的像和笔尾的像移动速度相同,故B错误;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铅笔长6 cm,所以铅笔的像也长6 cm,即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 cm,故C正确;将M逆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下,故D错误。故选C。C5.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 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解析: 当光线从a点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P点形成一个光斑,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B6.透过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课本封面的“物理”两个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看到的字变小 C.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虚像解析: 装水的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物距变大了,像距会变小,看到的字变小,故B正确;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D错误。B7.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 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 远处的物体,应该戴(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凹面镜 D.凸面镜解析: 由题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延迟会聚,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A8.以下是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像的一 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有些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B.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 C.实像不是放大的就是缩小的 D.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解析: 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但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无关,故B错误。凸透镜成的实像有放大的、缩小的、也有等大的,故C错误。实像一定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故D正确。D9.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 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木棒经凸透镜所成的像A′B′与木棒AB比较,呈现的特 点是( ) A. A′端变细,B′端变细 B. A′端变粗,B′端变粗 C. A′端变细,B′端变粗 D. A′端变粗,B′端变细解析: 因为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B端所成的像B′是倒立、放大的;因为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A端所成的像A′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B′端变粗,A′端变细。C10.周末,小科一家到瓯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解析: 妈妈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A正确;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正确;水中的鱼“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错误;小科的身“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正确。C11.下列有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会发生漫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 C.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程度不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奇观 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解析: 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说法正确。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故B说法错误。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程度不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奇观,故C说法正确。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故D说法正确。B12.(20-21·保定涿州期末)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