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第一课时 熔化和凝固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第一课时 熔化和凝固课件,共27页。
第五章 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C解析: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橡胶、松香等。故选C。。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橡胶 B.松香 C.冰块 D.石蜡2.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B解析: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雪花是晶体。只有B的说法正确。3. 在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中, 、 、 在熔化时有一定 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这类物质叫 体,它们在凝固时要 ,但温 度 。不变解析:由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可知,题目中石英、雪花、岩盐是晶体,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不变。雪花石英放热晶岩盐4.(21-22•唐山滦州期中)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5-2-2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凝固过程 B.只有熔化过程 C.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 D.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D解析: 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即蜡从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过程;滴下来的蜡油冷却后又变成了蜡块,即蜡油从液态变为了固态,因此这是蜡油的凝固过程。故选D。5.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 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C解析: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给烧杯中的冰块加热时,烧杯中的冰块会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块能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C正确。6.(21-22•邢台信都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在第8 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D.该曲线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C解析: 从题图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A错误;在第8 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而不是已全部熔化,故B错误;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松香是非晶体,该曲线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该曲线不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D错误。7.浓度75%免洗酒精消毒凝胶挤到手上后为固态凝胶状,如图所示,搓开后手上会湿湿的,是因为固态凝胶在手上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手会有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熔化吸热8.将光滑细嫩的豆腐放入冰箱冰冻,豆腐里的水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体积变大;再将豆腐从冰箱取出,豆腐里的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就做成了“冻豆腐”。吸收凝固熔化9.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 ℃。459.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晶体不变9.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3)第3 min时,海波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固液共存态10.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min,第15 min时,此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1010固液共存态10.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2)从图像中得到,盐水在凝固过程中 (选填“吸收”“放出”或“不吸收也不放出”)热量;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变放出10.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3)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了。低-211. (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质量相等,加热过程中,相同时间内 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解析: 题中图像反映了固体吸热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甲、丙两物质表现出一段时间内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征,可推断,甲、丙是晶体;由题图知甲的熔点t1比丙的熔点t2高。乙熔化时温度一直在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故A、D符合题意。AD12. 在图中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此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 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图中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温度计内液体 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解析: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温度计内液体体积的变化,反映了温度的变化,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与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变化情况是一致的。一开始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 ℃,与温度计内测温物质之间存在温度差,所以温度计和冰水混合物之间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从温度计传递给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随着冰不断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开始熔化,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当冰完全熔化之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最后等于环境温度,所以A符合题意。A13.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每隔5 min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所示 的图像。(1)根据此图像,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 (选填“有”或“没有”)熔点。解析:(1)由题图可知,图线没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 没有13.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每隔5 min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所示 的图像。(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则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是 。解析:(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而实验中却没有体现晶体的特点,原因可能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X物质的质量太小)。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X物质的质量太小)1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 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 数为 ℃。-2解析:(1)由题图可知,温度在0 ℃以下,分度值为1 ℃,故示数为-2 ℃。1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 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 可知,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 7 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 (选填“能” 或“不能”)熔化。不能解析:(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烧杯中的碎冰先熔化,通过分析图像可知,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4 min烧杯中的碎冰开始熔化,第10 min碎冰完全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第7 min烧杯内的碎冰处于熔化状态,固液共存态,此时温度为0 ℃,没有温度差,试管内的碎冰无法继续吸热,不能熔化。固液共存虚1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 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解析:(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解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感温泡要全部浸没到被测固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安装实验装置时,小明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自下而上解析:(2)将装有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质受热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2)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使物质受热均匀解析:(3)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液柱在0 ℃以上,所以此时的示数是36 ℃。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36解析:(4)由题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由图像可知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属于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CD段是 态。液保持不变晶体解析:(5)萘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可能是实验时所用萘的质量较小温度上升较快。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5)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丁所示。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时所用萘的质量较小
第五章 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C解析: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橡胶、松香等。故选C。。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橡胶 B.松香 C.冰块 D.石蜡2.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B解析: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雪花是晶体。只有B的说法正确。3. 在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中, 、 、 在熔化时有一定 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这类物质叫 体,它们在凝固时要 ,但温 度 。不变解析:由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可知,题目中石英、雪花、岩盐是晶体,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不变。雪花石英放热晶岩盐4.(21-22•唐山滦州期中)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5-2-2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凝固过程 B.只有熔化过程 C.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 D.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D解析: 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即蜡从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过程;滴下来的蜡油冷却后又变成了蜡块,即蜡油从液态变为了固态,因此这是蜡油的凝固过程。故选D。5.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 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C解析: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给烧杯中的冰块加热时,烧杯中的冰块会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块能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C正确。6.(21-22•邢台信都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在第8 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D.该曲线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C解析: 从题图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A错误;在第8 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而不是已全部熔化,故B错误;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松香是非晶体,该曲线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该曲线不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D错误。7.浓度75%免洗酒精消毒凝胶挤到手上后为固态凝胶状,如图所示,搓开后手上会湿湿的,是因为固态凝胶在手上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手会有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熔化吸热8.将光滑细嫩的豆腐放入冰箱冰冻,豆腐里的水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体积变大;再将豆腐从冰箱取出,豆腐里的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就做成了“冻豆腐”。吸收凝固熔化9.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 ℃。459.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晶体不变9.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3)第3 min时,海波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固液共存态10.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min,第15 min时,此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1010固液共存态10.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2)从图像中得到,盐水在凝固过程中 (选填“吸收”“放出”或“不吸收也不放出”)热量;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变放出10.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3)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了。低-211. (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质量相等,加热过程中,相同时间内 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解析: 题中图像反映了固体吸热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甲、丙两物质表现出一段时间内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征,可推断,甲、丙是晶体;由题图知甲的熔点t1比丙的熔点t2高。乙熔化时温度一直在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故A、D符合题意。AD12. 在图中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此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 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图中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温度计内液体 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解析: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温度计内液体体积的变化,反映了温度的变化,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与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变化情况是一致的。一开始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 ℃,与温度计内测温物质之间存在温度差,所以温度计和冰水混合物之间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从温度计传递给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随着冰不断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开始熔化,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当冰完全熔化之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最后等于环境温度,所以A符合题意。A13.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每隔5 min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所示 的图像。(1)根据此图像,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 (选填“有”或“没有”)熔点。解析:(1)由题图可知,图线没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 没有13.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每隔5 min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所示 的图像。(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则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是 。解析:(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而实验中却没有体现晶体的特点,原因可能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X物质的质量太小)。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X物质的质量太小)1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 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 数为 ℃。-2解析:(1)由题图可知,温度在0 ℃以下,分度值为1 ℃,故示数为-2 ℃。1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 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 可知,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 7 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 (选填“能” 或“不能”)熔化。不能解析:(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烧杯中的碎冰先熔化,通过分析图像可知,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4 min烧杯中的碎冰开始熔化,第10 min碎冰完全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第7 min烧杯内的碎冰处于熔化状态,固液共存态,此时温度为0 ℃,没有温度差,试管内的碎冰无法继续吸热,不能熔化。固液共存虚1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 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解析:(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解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感温泡要全部浸没到被测固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安装实验装置时,小明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自下而上解析:(2)将装有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质受热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2)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使物质受热均匀解析:(3)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液柱在0 ℃以上,所以此时的示数是36 ℃。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36解析:(4)由题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由图像可知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属于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CD段是 态。液保持不变晶体解析:(5)萘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可能是实验时所用萘的质量较小温度上升较快。1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5)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丁所示。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时所用萘的质量较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