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39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0页。
章末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2022年10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夸父一号”卫星即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太阳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和地球磁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天体中,和“夸父一号”天体类型相同的是( )A.月球 B.火星C.太阳 D.流星体2.“夸父一号”卫星主要观测太阳活动,关于太阳活动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A.黑子出现在太阳色球层,与降水有相关性B.耀斑出现在太阳日冕层,易产生磁暴现象C.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明显增加D.太阳活动发射的强烈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出现极光现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22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八)发布公告,国际永久编号为529729号的小行星以西北大学命名,称为“Xida”星。该行星轨道半径约为3.044 447 8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大致相当于日地平均距离),绕日运行周期约为5.3年。下图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Xida”星轨道可能位于( )A.① B.②C.③ D.④4.天文学家推测“Xida”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根本原因是该行星( )A.质量体积较小 B.距离太阳太远 C.公转周期太长 D.不存在大气层5.当晚天气晴朗,在夜空中看到的月相最可能是(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6~7题。6.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7.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C.地势高 D.云雨少“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8~9题。8.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9.“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水体温度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太阳活动周期有着明显的高峰和低谷,被称为太阳极大值和太阳极小值,它是科学家们根据太阳黑子的数量计算出来的(下图)。太阳活动极小值是指太阳黑子活动最小的时期。最近的一次太阳活动极小值发生在2019年12月。目前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10~11题。10.图示相邻两个波谷时间间隔( )A.一样长 B.具有规律性C.无规律性 D.差异巨大11.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黑子数最大值可能出现在( )A.2026年前后 B.2030年前后C.2035年前后 D.2042年前后1962年,我国几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安徽省淮南市考察时,偶然发现一些奇怪的小虫类化石和长条形虫类化石。经测定,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始祖”。“淮南虫”出现之后,动物逐渐从无脊椎形态进化为有脊椎形态,它们先是在海里生长,后来爬上了岸。据此完成12~13题。12.“淮南虫”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A.侏罗纪 B.第四纪C.元古宙 D.太古宙13.“淮南虫”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该化石( )①保存数量多 ②所在地层极为古老 ③能反映出当时的地理环境 ④只保留在海洋中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新华社长春2017年6月9日电 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至少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骼等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14~15题。14.白垩纪属于(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晚期15.白垩纪繁盛的植物是( )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2022年4月6日7时50分左右,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仙峰苗族乡,全县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震感。地震后,地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破坏程度通常用烈度来衡量。如图是地震发生时①②两地观测站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据此完成16~17题。1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17.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B.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震级越来越大C.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D.a线表示纵波的走时曲线,b线表示横波的走时曲线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印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碰撞形成。下图示意西昆仑造山带附近岩石圈构造图。据此完成18~19题。18.图中代表莫霍界面的是( )A.界线① B.界线②C.界线③ D.界线④19.西昆仑造山带处( )A.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B.岩石圈厚度分布均匀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和地幔之间D.地势越高地壳越厚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20.图中四个圈层中,可能与地球磁场形成有关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1.图中四个圈层中,与地球外部圈层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读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完成22~23题。22.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大气圈 B.岩石圈C.生物圈 D.水圈23.“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反映的圈层作用是( )A.① B.②C.③ D.④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五星连珠是指从地球上看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五颗行星排列得非常相近,就像一条美丽的珠链。2021年8月19日晚,夜空上演了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奇观,天气晴好时,全国各地均可欣赏,预计下一次五星连珠将在2040年出现。下图为五星连珠示意图。(1)指出五星连珠中五颗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6分)(2)推测五星连珠现象出现频率较低的原因。(6分)(3)据图说明相对于乙行星和己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独特优势条件。(6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柴达木盆地中的格尔木市太阳能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1)和柴达木盆地降水、积温分布图(图2)。图1图2(1)简述图1中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6分)(2)分析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3)分析格尔木市开发光伏发电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在距今两亿多年左右,河北平原生长着巨大的食肉恐龙和华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下图中①~④代表地球发展史的四个地质年代。(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4分)(2)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________,华美金凤鸟生长的地质年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描述③地质时代的生物演化特征。(8分)章末检测(一) 宇宙中的地球1~2.答案:1.A 2.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夸父一号”天体类型属于人造卫星,天体类型为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属于卫星,A正确。火星属于行星,太阳属于恒星,流星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属于天体,但并不属于卫星,B、C、D错误。故选A。第2题,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A、B错误。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增加,C正确。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并不是出现极光现象,前后无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C。3~5.答案:3.D 4.A 5.C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Xida”星是小行星,因此应位于小行星带,可能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地球之后依次是火星和木星,④属于小行星带,因此“Xida”星轨道可能位于④。第4题,“Xida”星是小行星,小行星质量体积较小,不大可能有生命,因此天文学家推测“Xida”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该行星质量体积较小。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公转周期太长、不存在大气层不是“Xida”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第5题,由材料“农历八月十八”可知,此时刚过农历十五、十六,农历十五、十六为满月,农历八月十八月亮应该开始出现由盈到亏的现象,此时人们见到月亮明大于暗;农历八月十八为农历下半月,应该在下半夜出现下弦月,且出现在东半天空,亮面朝东,亮面朝向左侧。6~7.答案:6.D 7.D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数值最大,若仅考虑PAR,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7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数值较小;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数值较大。8~9.答案:8.B 9.A解析:第8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应建在水域多、热量丰富并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区域,四个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太湖平原。第9题,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会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水面、地面和大气温度。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慢浮游植物生长速度。10~11.答案:10.B 11.A解析:第10题,图示相邻两个波谷时间间隔或相邻两个波峰时间间隔有一定的规律性,时间间隔大约为11年左右。第11题,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2019年12月为低值区,则2025年为太阳黑子数最大值,距离2026年前后最接近。12~13.答案:12.C 13.C解析:第1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淮南虫”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始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古宙时,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增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太古宙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侏罗纪是爬行动物的时代;第四纪出现人类。第13题,由于“淮南虫”所在地层极为古老,且能反映出当时的地理环境,所以其化石在国际地质学界被高度重视。材料中并无“淮南虫”数量的信息;由材料信息“‘淮南虫’出现之后,动物逐渐从无脊椎形态进化为有脊椎形态,它们先是在海里生长,后来爬上了岸”可知,“淮南虫”化石不只保留在海洋中。14~15.答案:14.D 15.C解析:第14题,中生代主要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第15题,白垩纪在中生代晚期,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16~17.答案:16.A 17.C解析:第16题,震源深度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其中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地壳位于岩石圈内。第17题,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图中横坐标向右增大,表示离震中越来越远,烈度越来越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a线表示横波的走时曲线,b线表示纵波的走时曲线。18~19.答案:18.C 19.D解析:第18题,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根据图中信息,界线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第19题,西昆仑造山带位于大陆,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A错误;岩石圈厚度分布不均匀,B错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C错误;海拔越高,地壳越厚,D正确。20~21.答案:20.C 21.A解析:第20题,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第21题,地壳与地球的三大外部圈层形成相互渗透的整体。22~23.答案:22.A 23.B解析:第22题,大气圈的厚度约2000~3000千米,在图示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第23题,“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体现了大气圈中形成的降水对岩石圈的作用。24.答案:(1)五颗行星接近在同一平面上运行;公转方向相同,均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均为近似圆形的椭圆轨道。(2)地球与五颗行星轨道大小不同;五颗行星公转周期不同,但公转方向相同,使得短时间内难以在地球上观看到五颗行星近似位于同一直线上。(3)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适宜,温度适宜;乙行星距离太阳过近,表面温度过高,表面难有液态水的存在;己行星距离太阳过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过少,表面温度过低。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五星连珠是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五颗行星排列得非常相近的现象,这五颗行星与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共同构成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其围绕太阳公转时具有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同向性,其公转轨道接近正圆的近圆性,且公转轨道平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的共面性的特点。第(2)题,地球与五颗行星公转轨道大小不同;五颗行星公转周期时间不同;五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出现五星连珠的几率很小,使得短时间内难以在地球上观看到五星近似位于同一直线上。第(3)题,乙行星为水星,距离地球近,表面温度高,难以有液态水的存在;己行星是土星,距离地球过远,得到太阳辐射少,表面温度低;地球距离太阳远近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能够满足液态水的存在。25.答案:(1)分布不均匀;西北多,东南少,四川盆地最少。(2)四川盆地的太阳能资源较柴达木盆地的贫乏。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柴达木盆地处于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晴天多,光照充足,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3)格尔木市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荒漠化土地广,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来描述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整体来看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是东南少,西北多,四川盆地最少。第(2)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地形地势、天气状况及昼夜长短等因素。结合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可知,两地存在地形地势和天气状况的差异。第(3)题,结合材料“格尔木市太阳能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可知,格尔木市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还有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26.答案:(1)冥古宙元古宙中生代新生代(2)联合古陆 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3)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包括恐龙)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位于太古宙之前,因此为冥古宙;②位于太古宙之后,古生代之前,因此为元古宙;③位于古生代之后,因此为中生代;④是中生代之后,因此为新生代。第(2)题,根据所学可知,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根据材料可知,华美金凤鸟是一种伤齿龙科恐龙,根据所学可知,恐龙是在中生代盛行,因此推测此时为中生代,根据所学,地球上的海陆状况是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第(3)题,由上面分析可知,③地质时代是中生代,其生物演化应该从植物和动物两个角度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