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第1页
    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第2页
    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复习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C衰变反应为C→X+e,其半衰期(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的时间)为57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与X互为同位素
    B.C与X的中子数相同
    C.C和C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D.某考古样品中C的量应为其11460年前的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的第Ⅷ族不属于副族
    B.第Ⅰ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C.第ⅡA族中无非金属元素
    D.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
    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该元素的符号是
    A.LiB.SiC.AlD.K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1个质子,则其质量数为3
    B.钠原子和钠离子质量相差很大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D.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为阳离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2
    C.核外电子数为8
    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C.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质量数也一定不同
    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7.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等人为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C60互为同位素B.15N与14N为同一核素
    C.13C、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
    8.以下关于元素、核素与同位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A.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B.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C.1ml14C原子中含有8NA电子
    D.如图是原子的结构简图,其中表示质子或核外电子,表示中子,这三个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9.(核磁共振)、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等人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B.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为同一种核素D.的质量数为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之和
    10.在周期表中,“相临”元素即同周期左右紧挨,或同主族上下紧挨,下列元素与第三周期第ⅥA族元素不一定相临的是
    A.电子总数是最内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2.5倍的主族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0.5倍的主族元素
    D.质子数为34的元素
    11.已知阳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wgR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l
    A.B.C.D.
    12.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表示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是同种原子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13.下列关于同位素和同种元素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一定不是同位素关系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互为同位素
    C.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可能属于不同种元素
    D.中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4.下列事实不能说明g(Cl元素)的非金属性比f(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将g的单质通入f的气态氢化物形成的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B.化合物fg2中,g的化合价为价
    C.f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2价,g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3价
    D.g的氢化物可以制出f的氢化物
    1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SB.属于短周期元素
    C.氧化性比氯的强D.最高正化合价是+6价
    二、实验题
    16.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实验用品:
    ①仪器: 、 、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②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l·L-1 NaBr溶液、0.1 ml·L-1 NaI溶液、CCl4等。
    (2)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字母和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论: 。
    17.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已检验)。4、5、6是蘸有相应溶液的白纸,U形管上方插入填充有淀粉—KI溶液和NaBr溶液的两团棉花、两头带有弹簧夹的玻璃管。
    实验过程:
    Ⅰ.关闭弹簧夹b,打开仪器a,滴加浓盐酸。
    Ⅱ.当4、5、6白纸发生颜色变化后,打开弹簧夹b。
    Ⅲ.当玻璃管中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团变成红棕色后,关闭弹簧夹b。
    Ⅳ.……
    (1)仪器a的名称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为验证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三、工业流程题
    18.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 。
    (2)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从理论上考虑,,下列物质也能吸收Br2的是 (填标号)。
    A H2O B NaCl溶液C NaSO3溶液 D FeCl3溶液
    (4)查阅资料知,Br2的沸点为58.8℃,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步骤Ⅲ中对蒸馏烧瓶采取的加热方式是 。
    19.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7mg•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1)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化为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 。
    (2)步骤Ⅱ中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Br2的 (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3)步骤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Br2+ CO32-—— BrO3-+ Br-+ CO2。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汽也可先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最后蒸馏,写出Br2与SO2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新制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中,振荡,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后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最后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将溴水滴入Na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后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由C→X+e,可知z=7,X为N,因此C→N+e,z=7,C与X质子数不相同,不互为同位素,A错误;
    B.C与X的中子数分别为14-6=8、14-7=7,中子数不同,B错误;
    C.C和C的核外电子数均为6,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错误;
    D.根据半衰期的定义,某考古样品中C的量应为其5730年前的,为5730×2=11460年前的,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第Ⅷ族属于单独的一个族,属于副族,但族序数后不标B,A错误;
    B.第Ⅰ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B正确;
    C.第ⅡA族是碱土金属元素,其中无非金属元素,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是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D正确;
    故选:A。
    3.B
    【详解】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K层排满2个电子后再排L层,L层需排满8个电子后再排M层,M层的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即M层电子数为4,则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2+8+4=14,即原子序数为14,该元素是Si元素,故选B。
    4.A
    【详解】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正确;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B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例如氕中质子数就不等于中子数,C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例如氕原子中不含有中子,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2+8+8=18,该粒子为阴离子Cl-,A项错误;
    B.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B项错误;
    C.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8=18,C项错误;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已形成相对稳定的8电子结构,D项正确;
    答案选D。
    6.B
    【详解】A.1H的原子核中只含有1个质子,不含有中子,A不正确;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但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离子(如H+、H-)、由不同元素构成的质子数相同的离子(如OH-、F-),其化学性质可能不同,B正确;
    C.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质量数也可能相同,如14C与14N,C不正确;
    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如H+、H-,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D不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13C是碳元素的一种原子,而C60则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不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15N与14N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不是同一核素,故B错误;
    C.13C的中子数为13-6=7,15N的中子数为15-7=8,二者中子数不同,故C错误;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都是7,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6O2与18O3都是分子,不是原子,A错误;
    B.15N的核外电子数是7,中子数为15-7=8,其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相同,B错误;
    C.1个14C原子中含有6个电子,则1ml14C原子中含有6NA电子,C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表示质子或核外电子,三个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9.A
    【详解】A.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但中子数目不同。和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即中子数不同,两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
    B.是核素,金刚石是单质,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为H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C错误;
    D.的质量数为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之和,D错误;
    故选A。
    10.B
    【分析】第三周期第ⅥA族元素为S,与S元素“相临”的元素为O,P,Cl和Se;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电子总数是最内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为O,与S元素一定“相临”,故A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2.5倍的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5,可以为N元素或P元素,不一定与S元素“相临”,故B符合题意;
    C.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8,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0.5倍的主族元素为Si或Li,与S元素一定不“相临”,故C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为34的元素为Se,与S元素一定“相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1.A
    【详解】原子的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中所含电子数为(m-n-2),wg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电子数为;
    故答案为:A。
    12.A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②为,③为,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
    【详解】A.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A正确;
    B.、、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三种原子,B错误;
    C.同位素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错误;
    D.、、的质量数分别为1、2和3,质量数不同,D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A.质量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一种核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是不同元素,故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一定不是同位素关系,A正确;
    B.质子数相同且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B错误;
    C.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属于同种元素,C错误;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错误;
    故选A。
    14.D
    【详解】A.将g的单质即通入f的气态氢化物即形成的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该反应为,说明的氧化性强于S,则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化合物即中,g的化合价为-1价,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C.f即S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2价,g即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3价,说明的氧化性强于S,则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g的氢化物即HCl可以制出f的氢化物即,说明HCl的酸性强于,但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选D。
    15.C
    【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该元素为硫元素。
    【详解】A.硫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A正确;
    B.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属于短周期元素,B正确;
    C.根据反应Cl2+2H2S=2HCl+2S↓可知氧化性硫比氯的弱,C错误;
    D.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主族序数相等,硫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硫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是+6价,D正确;
    故选C。
    16.(1) 试管 滴管
    (2) D Cl2+2NaBr=2NaCl+Br2 A 2Na+2H2O=2NaOH+H2↑ B Br2+2NaI=2NaBr+I2 C 2K+2H2O=2KOH+H2↑
    (3)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到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
    【分析】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药品的性质判断所需仪器;依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结合物质性质和反应现象进行对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产物和剧烈程度,结合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分析判断,同主族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1)
    该试验涉及滴加溶液,则需胶头滴管,实验过程中离不开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滴管;
    (2)
    ①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振荡后加入CCl4后振荡、静置,观察到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故选D;
    ②将一小块Na投入冷水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观察到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最后消失,故选A;
    ③将溴水滴入NaI溶液中发生反应Br2+2NaI=2NaBr+I2,振荡加入适量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到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故选B;
    ④将一小块K投入冷水中发生反应2K+2H2O=2KOH+H2↑,观察到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故选C。
    (3)
    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到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
    17. 分液漏斗 白纸5变成黄色(或白纸4变蓝) 取下玻璃管,加热2处,棉花团1变蓝(4)反应生成溴单质,并防止氯气干扰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氯气能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白纸4变蓝或白纸5变黄,故答案为:白纸5变成黄色(或白纸4变蓝);
    (3).为验证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应使棉花团2中生成的溴挥发到蘸有淀粉溶液的棉花团1上,实验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棉花团2变为红棕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弹簧夹,否则氯气过量,会干扰后续与氧化性的判断,故答案为:取下玻璃管,加热2处,棉花团1变蓝(4)反应生成溴单质,并防止氯气干扰。
    18. 富集溴元素 C 水浴加热
    【分析】海水经处理后得到NaCl、母液和淡水,电解熔融NaCl获得Cl2;母液中含有大量溴离子,Cl2通入母液中氧化溴离子得到含低浓度Br2的溶液,通入热空气吹出溴,用SO2的水溶液吸收,得到含有HBr等物质的溶液,再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Br2浓度较高的溶液,蒸馏得到工业溴。
    【详解】(1)海水中溴元素的含量较低,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富集溴元素。
    (2)在水溶液里Br2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自身被还原成溴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3)A.H2O和溴单质反应微弱且Br2微溶于水,不能充分吸收溴单质,故A错误;
    B.氯化钠与溴单质不反应,氯化钠溶液不能充分吸收溴单质,故B错误;
    C.NaSO3具有还原性,能吸收溴单质,故C正确;
    D.FeCl3具有氧化性,不能吸收溴单质,故D错误。
    (4)Br2的沸点为58.8℃,步骤Ⅲ中对蒸馏烧瓶采取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
    19. 富集(或浓缩)溴元素 C 3 3 1 5 3 SO2+Br2+2H2O=2HBr+H2SO4
    【分析】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海水晒盐后得到氯化钠和卤水,卤水中通入氯气,可将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得到低浓度的溴溶液,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的是溴单质的易挥发性,利用纯碱溶液吸收溴单质,再用硫酸酸化,使溴酸根离子和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溴单质,据此解答。
    【详解】(1)由于海水中Br-的含量低,步骤Ⅰ获得游离态的溴后,步骤Ⅱ又将其转化为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富集(或浓缩)溴元素,故答案为:富集(或浓缩)溴元素;
    (2)步骤Ⅱ用热空气吹出Br2,主要利用了Br2的挥发性,故答案为:C;
    (3)该反应中Br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5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该离子程式为:3Br2+3CO32− ═ BrO3−+5Br−+3CO2↑,故答案为:3;3;1;5;3;
    (4)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SO2+Br2+2H2O=2HBr+H2SO4。

    相关试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第一节 糖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第一节 糖类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