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中考第一次语文调研试题(图片版)

    2022年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中考第一次语文调研试题(图片版)第1页
    2022年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中考第一次语文调研试题(图片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中考第一次语文调研试题(图片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中考第一次语文调研试题(图片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是海南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一个丰富多彩、① 的“绿色王
    国”。它位于海南省保亭自治县,海榆中线三亚至保亭方向 18 公里处,距三亚市区仅 35 公里,距凤凰机场 52 公里,是②的三亚后花园。景区北与五指山、七仙岭比肩相连;东 tià( )南海万倾波涛,美丽的海棠湾近在 zhǐ( )尺;与南中国第一温泉南田温泉仅一水之隔。经石峡峡谷两岸山体高耸,峭壁悬
    崖,巨岩林立,林深静mì(),树木 cōng()茏,是典型的峡谷景观区。“呀诺达”雨林谷遮天蔽日,流泉叠瀑,倾泻而下,年平均温度 24 度。朋友,欢迎你来到“呀诺达”景区:“ 呀诺达”景区空气
    清新,是您自由呼吸的大氧吧!……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①东 tià( ) ②zhǐ( )尺 ③静mì( ) ④cōng( )茏 2.文中①②两处,一词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人声鼎沸 名过其实 B.人声鼎沸 名副其实C.人迹罕至 名副其实 D.人迹罕至 名过其实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下见小潭, 。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 中 军 置 酒 饮 归 客 , 。( 岑 参 《 》)
    ④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 ,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 不 应 有 恨 , ?( 苏 轼 《 水 调 歌 头 》)
    ⑧《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与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是 : , ?
    学校组织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7 分)
    【活动一:发表读书感言】
    小林: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读书能够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读书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而且让我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豁达。
    小东:读书可以净化心灵。我们可以凭借书本跨越时空,在人类的精神殿堂内寻找到财富,用最美好的东西培养我们的情操。
    小华: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我变得更加快乐了, 我不再心浮气躁,能渐渐地在阅读中体味到至纯的快乐。
    4、读书周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时可将“提升”改为“提高”。B.加粗词语“睿智”“净化”“改变”的词性各不相同。
    “跨越时空”“精神殿堂”“心浮气躁”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画框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但小华在发表感言时引用这一名言不恰当。
    【活动二:分享读书收获】
    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将《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分成了四类:“A.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B.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C.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D.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赏读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上面一段话,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请结合对《儒林外史》的了解,补全下面对话。(3 分)
    小恒:我觉得① 绝对是 A 类人物的代表。他先是为了结交权贵盗用牛布衣的名号,后来为巴结牛
    玉圃,甘愿与牛玉圃以祖孙相称,可谓媚态毕现。
    小晗:说起 B 类人物,我想到了② 。他刚到南昌府时,不肯就任,直到蘧太守和蘧公子将一些银子和物资送与他,他才愿意接任;上任后,他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戥,问明余利,让大家把钱财归 公,为自己赢得名声。
    小雅:景兰江之流属于C 类人物。他们自命风雅,但正如杜慎卿所言,他们的风雅“雅的这样俗”。小筱:王冕是 D 类人物的代表。由③ 一事可以看出。
    【活动三:整理读书对联】
    珍珍同学有搜集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下面是她整理的有关读书的对联,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于此类, 请你帮她找出来。()(2 分)
    A.挑灯春秋明大义,常饮翰墨儒胸襟。B.开卷神交天下士,著书学立一家言。C.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D.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7、下列对漫画《跳绳》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长处或许正是短处。 B.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自己。C.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D.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才能砥砺自己成长。

    第二部分(4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6 分)
    送人游吴① 杜荀鹤
    君到姑苏②见,人家尽枕河③。古宫④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⑤。遥知未眠月⑥,乡思在渔歌。
    【注释】①吴:苏州,春秋时为吴国都城。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枕河:临河。④古宫:指姑苏。⑤ 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一说此处是贵妇、美女的代称。⑥未眠月:月未眠。
    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首联是诗人对眼前所看到的姑苏城城中景物的全貌概写,点明了其房屋沿河而建的特点。
    颔联从局部入手,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姑苏城民居多,空地少,河渠密布,小桥众多的特点。 C.颈联对仗工整,尤其是“卖”和“载”两个动词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吴地繁荣、富足的特点。D.这首诗中诗人先写了吴地的人文历史和秀美风光,尾联借月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请简要赏析首联“人家尽枕河”一句中“枕”字的表达效果。(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3 分)
    儿时跨苍头颈,犹及见王新建灯①。灯皆贵重华美,珠灯、料丝无论,即羊角灯亦描金细画,缨络罩之。悬灯百盏,尚须秉烛而行,大是闷人。余见《水浒传》“灯景诗”有云:“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已尽灯理。余谓灯不在多,总求一亮。余每放灯,必用如椽大烛,专令数人剪卸烬煤,故光迸重垣,无微不见。
    十年前,里人有李某者,为闽中二尹,抚台委其造灯,选雕佛匠,穷工极巧,造灯十架,凡两年。灯成,而抚台己物故,携归藏椟中。又十年许,知余好灯,举以相赠,余酬之五十金,十不当一,是为主灯。遂以烧珠、料丝、羊角、剔纱诸灯辅之。
    而友人有夏耳金者,剪彩为花,巧夺天工,罩以冰纱,有烟笼芍药之致。更用粗铁线界画规矩,匠意 出样,剔纱为蜀锦,墁②其界地,鲜艳出人。耳金岁供镇神,必造灯一盏。灯后,余每以善价购之。余一小徯③善收藏,虽纸灯亦十年不得坏,故灯日富。又从南京得赵士元夹纱屏及灯带数副,皆属鬼工,决非
    人力。灯宵,出其所有,便称胜事。
    (节选自张岱《世美堂灯》)
    【注释】①苍头:年纪较大的奴仆:王新建:明末收藏家,②墁(mán):蒙而包之。③小徯:侍童。 10.下面哪一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3 分)
    A. 鲜 艳 出.人 出.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B.穷.工极巧,造灯十架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皆属.鬼工,决非人力。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灯宵,出其所有,便称胜.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
    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哪一处与其他三处不.同.?( )(3 分) A.即羊角灯亦描金细画,缨.络.罩之 B.畚.箕.运于渤海之尾C.其一犬.坐于前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而友人有夏耳金者,剪彩为花,巧夺天工,罩以冰纱,有烟笼芍药之致。

    ②又从南京得赵士元夹纱屏及灯带数副,皆属鬼工,决非人力。
    13.“我”的灯与王新建的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14-16 题。(10 分) 材料一:
    ①理直气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气势足一点呢?别忘了。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呢——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如果是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现实中,这样深仇大恨的对立毕竟很少。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气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够体现出批评者的涵养和气度。
    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亲眼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 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
    也该结束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陶行知先生不愧为人民教育家,在批评这件事上,没有理直气壮、盛气凌人,技术含量相当的高。
    ③理直不必气壮,这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需要有一种自律和自我控制的修养。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
    (节选自《理直何必气壮》,有删改)
    材料二: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 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 你,岂不更好?
    ②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 460 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
    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 300 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
    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③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以理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 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节选自《理直不必气壮》,有删改)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材料一第①段提出论题,并引用洪应明的话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短攻短,以顽济顽, 而要理直气和,方能够体现涵养和气度。
    材料一第②段举陶行知批评教育学生的例子,为了说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陶行知不愧为人民教育家的观点。
    材料二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据说”,意思是根据别人说,表明文中所举的周作人事例的真实性并不确定,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理直气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符合人们的认知,然而两则材料却说“理直不必气壮”,这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议论性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有时会使用某些词语,如关联词,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试从材料二第① 段中找出一个这类的词语,并具体分析其作用。(3 分)
    16.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正反两方面说说为什么“理直不必气壮”。(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15 分)
    ①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活着的手艺
    ②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成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过了一年, 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找他来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③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手艺很快就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 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木料上的一道裂痕转眼间就画作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就成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
    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④我在老家的时候,常常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但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⑤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 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⑥有一年,我回家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 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⑦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他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⑧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⑨我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⑩春节回家,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儿打工?”他说: “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 8000 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其实,好的手艺终究会有用武之地!”
    第③段画线句中,“以另一种形式活了”是指 。(2 分)
    作者说“他是木匠里的天才”,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木工活感兴趣。
    B.他能把丑陋的木头掏成精致的木碗。C.他能准确估算一棵树能打多少家具。D.他能巧妙弥补木材本身存在的不足。19.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4 分)
    20.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3 分)
    21.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木匠的手艺或对待手艺的态度
    木匠对“我”写作上的启示
    (1)
    写作语言要去除浮华,直击文章要害
    只愿打家具,不愿为了赚钱去干零杂的木工活
    (2)

    相关试卷

    2022年江苏盐城射阳外国语学校八上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盐城射阳外国语学校八上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江苏沭阳广宇学校七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度江苏沭阳广宇学校七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图片版有标答):

    这是一份2023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图片版有标答),共8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