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053144/0-17016947811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053144/0-17016947812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053144/0-17016947813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各个地区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古诗文默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先贤总结自己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谆谆教诲、殷切劝慰。孔子总结学习的经验,留下“学而不思则罔,( 1) ______ ”的教诲;子夏总结“求仁”的经验,留下“(2) ______ ,切问而近思”的教诲;诸葛亮总结修身的经验,留下“非淡泊无以明志,(3) ______ ”的教诲;刘禹锡总结赏秋的经验,留下“自古逢秋悲寂寥,(4) ______ ”的教诲;王湾总结时序更替的经验,留下“(5) ______ ,江春入旧年”的教诲;李白听闻友人被贬,将愁心寄与明月,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6) ______ ”的劝慰;李商隐羁旅巴蜀,想象回家团聚的情景,留下“(7) ______ , ______ ”(《夜雨寄北》)的劝慰;陆游闲居孤村,借助风雨梦境,抒发“(8) ______ , 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报国之志。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诗歌素描】
请根据你对下面诗歌的理解,展开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如梦令•春思【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①。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注释]①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②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似伯劳鸟而体小。其鸣声变化多端,因称“百舌”,又称“反舌”。③居士:一般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犹“处士”。苏轼自黄州东坡躬耕田园起,就自号“东坡居士”。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3.读书会上,小文同学想和大家谈谈有关“毅力”的话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参与讨论。
【甲】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 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乙】
一路西来,约行有四十里远近,渐渐酷热蒸人。沙僧只叫:“脚底烙得慌!”八戒又道:“爪子烫得痛!”马比寻常又快,只因地热难停,十分难进。行者道:“师父且请下马,兄弟们莫走,等我息了火,待风雨之后,地土冷些,再过山去。”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搧,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搧,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行者急回,已将两股毫毛烧净,径跑至唐僧面前叫:“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
与八戒、沙僧,复东来有二十余里,方才歇下,三藏道:“悟空,如何了呀!”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扇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烧尽矣!”八戒笑道:“你常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这呆子,全不知事!那时节用心防备,故此不伤;今日只为扇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1) 阅读下面小文同学的读书会心愿单,帮助他完成心愿。
(2) 小文同学发现下面的句子在其他绘本里有不一样的翻译。你喜欢哪一种翻译?请简要说明理由。
(3) 鲁迅说:“驰而不息,纵会落后,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请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两小题。
①结合选文【乙】内容,分析唐僧的“驰而不息”的毅力。
②小文同学觉得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三次离队就是三次“落后”,但是“落后”中有“成长”。请你结合这三次“落后”的情节,阐述悟空的心智成长过程。
(4) 小文阅读了以上文字后,发表了以下的见解。你认可小文同学的看法吗?请结合选文,阐述理由。
小文:布菲老人和取经团队都想通过努力改变环境,而且最后都成功了,只是布菲老人是凡人身躯,取经团队有神魔法术。我觉得布菲老人更有毅力。
我: ______
4.读书会上,小金想和大家谈谈有关“宽容”的话题,请你参与讨论。
失去的兔
郑振铎
①“贼如果来了,他要钱或要衣服,能给的,我都可以给他。”一家人饭后都坐在廊前太阳光中,虽是十月的时候,天气却不觉十分冷。太阳光晒在身上,透进一缕舒适的暖意。微风吹动翠绿的竹,长竿和细碎的叶的影子也跟了在地上动摇着。两只红眼睛的白兔,还有六只小兔,在小小的园中东奔西跑的找寻食物。我心里很高兴,微笑的对着大家忽然谈起贼的问题。
②二妹摇头笑道:“世界上难有这样的好人。”
③我正色的说道:“人到了肚皮饿得叫着时,什么事做不出来。他们饿极了的人,如何能不想法子去偷东西!他们岂是甘心做贼的!”
④“哥哥在替贼打抱不平呢。”三妹道。
⑤大家都默默无语。太阳光还暖暖的晒着,竹影却已经长了不少。
⑥“看那小兔,多有趣!”妻指着墙角引我去看。
⑦约略只有大老鼠大小,长长的两只耳朵,时时耸直起来,好像在听什么,浑身的毛。白得没有一点污瑕,不像它们父母那样已有些淡黄毛间杂着,两只眼睛红得如小火点一样,正如大地为大雪所掩盖时,雪白的水平线上只露出血红的半轮夕阳。
⑧“看小兔,看小兔,在吃菜呢。”几个邻居的孩子立在铁栅门外望着,带着好奇心。
⑨妻道:“天天有许多人在门外望着,如不小心,恐怕要有人来偷我们的兔子。”
⑩“不会的,不会的,他们爬不进门来。”我这样的慰着妻,但心里也怕有失,便叫道:“根才,根才,晚上把铁笼子拿出来,把兔子都赶进笼里去。散在园里怕有人要偷。”根才答应了。
⑪第二天早晨,我下了楼,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兔子,但是园里不见一只兔子的影子,兔笼子也不见了。
⑫“根才,根才,你把兔笼放在哪里去了?”我吃惊的叫着。“根才不在家,买小菜去了。”张婶说。“该死,该死!一定被什么贼连笼偷走了。”我开始有些愤急了。
⑬我躺在书房中的沙发上,想念着: 大兔们还不大可惜,小兔们太可爱了,刚刚是最有趣的时期,却被偷走了。贼呀!该死!该死!为什么不偷别的,却偷了兔去!能卖得多少钱?
⑭我失了衣服,失了钱,都不恨,但这一次把可爱的小兔提走了,我却痛痛的恨怒了他!这个损失不是金钱的损失!
⑮“小兔子!是第二胎的小兔子,还很小呢,只生了两只。”是来喜的声音,在园中喊着,我和妻立刻跳起来奔出去看。
⑯墙角的瓦堆中,不知几时又被大兔做了一个窝,底下是用稻草垫着,草上铺了许多从母兔身上落下的柔毛,上面也是柔毛,做成了一个弯形的顶盖,很精巧,很暖和,两只极小的小兔,大约只有小白鼠大小,眼睛还没有睁开,浑身的毛极薄极细,红的肉色显露在外,柔弱的样子,使人一见就难过。
⑰又加了一层的难忍的痛苦与悲悯!
⑱母兔去了,谁给它们乳吃呢?该死的贼,该杀的贼,这简直是犯了万恶不可赦的谋杀罪!
⑲根才在大家忙乱中提了一大盘小菜回来。“根才,兔子连笼子都不见了!”妻道。
⑳根才惶感的说道:“我把它放在廊前的,怎么会被偷了?”我怒责道:“为什么放在廊前?为什么不取来放在客厅上?现在,你看,”我手指着那两个未睁开眼睛的小兔说,“这两只小兔怎么办?都是你害了它们!”
㉑根才无话可答,只摇摇头。半晌,才说道:“平日放在园中都不会失去,太小心了,反倒不好了。”
㉒我走进书房,取了一张名片,写上几个字,叫根才去报巡警,请他们立刻去找……
㉓到了第三天了,竹篮里挣爬的声音略低了些,我晓得这两个小小的可怜的生物,临命之期不远了。但我不敢揭开报纸的盖去望望它们。
㉔妻掩了脸不敢看,我坐在沙发上叹息。
㉕“贼,可诅咒的贼!唉,生生的饿死了这两只可怜的生物,真是万死不足以蔽事!只要我能捉住你呀……”我紧紧的握着双拳,这样想着。如果贼真的到了我的面前,我一定会毫不踌躇的拳打下去。
㉖“哥哥失了兔子,比失了什么都痛心些。他现在很恨贼,大概不肯再替贼打抱不平了。”仿佛是三妹在窗外对着什么人说道。
㉗我心里充满了痛苦,悲悯,愤怒与诅咒,抱了头默默的坐在书房中。
(选自郑振铎《家庭的故事》,有删改)
【情节梳理】
(1) 根据文章内容,填补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设计台词】
(2) 请告诉小金同学如何朗读表格中的人物台词。
【选择角色】
(3) 小金同学很想参与微话剧的表演,请根据她的自荐情况和人物言行,为她选择一个角色并说明理由。
【探究宽容】
(4) 小金同学在读书会留言板上提问:“作者为什么不能像之前说的那样宽容偷兔贼呢?”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回复,80字左右。
【链接1】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郁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选自郑振铎《猫》)
【链接2】
郑振铎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主张文学为人生,“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提倡作家应该有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同时关注人的真实想法,注重自我反省。
(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5.课外文言文阅读。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①,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 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②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③,又当如何?”语未竟④,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⑤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趼人《俏皮话》)
【注释】①衣被苍生:能给天下百姓做衣服,即造福百姓。②贸贸然:莽莽撞撞的样子。③长:长处。④竟:完。⑤合:应该。
(1)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2) 请结合文意,为下面句子中的“牺牲”一词选择合适的义项。
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______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4) 文中多次出现了“笑”字,请结合文意,分析“笑”的含义。
①孤笑猪曰:“汝蠢然一物,能及我?”
②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
③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5) 著名作家严文并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读了这则寓言,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6.写作。
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都有一些重要的时刻,这些时刻发生的事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请回顾往事,把你人生的重要时刻记录下来。以《生命中的 ______时刻》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地名。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如“闪光”“至暗”“幸福”“难熬”等。(2)要注意中心明确、突出,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8分)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
(4)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言秋日胜春朝,海日生残夜,随君直到夜郎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 (注意“殆”的书写)
(2)博学而笃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我言秋日胜春朝
(5)海日生残夜
(6)随君直到夜郎西
(7)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8)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注意“阑”的书写)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这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诗意: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我从睡梦中搅醒。作者不禁自呼自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想为指此。
答案:
示例: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帘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扩写能力。语句扩展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如梦令•春思如梦令•春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回忆了雪堂生活,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和向往,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
3.【答案】【小题1】从嗅觉和听觉的感官角度,结合比喻的修辞,渲染出荒原的美丽风景,烘托“我”内心的愉快和赞叹,表现布菲老人的“了不起”,通过植树成功改变了荒原的环境
【小题2】①
【小题3】这个句子更准确说明连锁效应来自“老人种树”的行动,“最了不起的奇迹”比“印象深刻的一幕”的抒情更直接,更能表达赞叹的心情,与后文“天知道有多难”形成呼应
【小题4】我认可小文同学的看法,布菲老人通过植树改变地理环境,取经团队借助芭蕉扇改变火焰山的环境。但是布菲老人是凡人身躯,却做着像上天一样的创造;取经团队有神魔法术,借助法宝改变环境。相比之下布菲老人用时更长,更艰难,意志更坚定,更有毅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和“飘着香气的微风”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在布菲老人的努力下荒原变化之大;这句景物描写,“飘着香气”是从嗅觉角度,“流水般的声音”“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是从听觉角度,烘托“我”内心的愉悦之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比作流水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荒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布菲老人通过植树成功改变了荒原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布菲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有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喜欢第①种翻译,“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个句子强调“老人种树”这个行为,更准确说明连锁反应源于“老人种树”,“最了不起的奇迹”在文中指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此句直抒胸臆,突出表现了作者的赞叹之情,比“印象深刻的一幕”效果更强烈,与后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示例二:选择第②种翻译,因为“这是连锁效应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意思是老人的功绩不仅如此,还有其他方面的改变,如荒原变绿洲,只不过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最令人印象深刻,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荒原旧貌换新颜的赞叹之情和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大纲要求必读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①唐僧西天取经意志坚定,一路上克服了无数困难,但他“驰而不息”,坚定地一路向西。【乙】文讲的是,师徒四人经过火焰山,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欺骗,借到一把假扇,越扇火越大。沙僧觉得进退两难,八戒想“只拣无火处”走,远离取经路,但是唐僧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表现了他意志坚定,不畏艰险,毅力非凡。
②本题考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队伍并回到唐僧身边的情节,概述完整,最后还要能够简述悟空的成长变化。
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取经团队又回归是在第十四回,悟空将强盗乱棒打死,唐僧很生气,责怪他,悟空受不住,一怒之下离开唐僧,后被观音劝返。这时的悟空性格急躁,且随性而为;第二次离开取经团队又回归是在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大怒,屡念紧箍咒,逐走悟空,悟空再三恳求无果,流泪下拜告别,并嘱咐沙师弟好生看管师傅。这时的悟空已经慢慢变得成熟,重视师徒情谊;第三次离开取经团队又回归是在第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回,唐僧被一伙强盗吊在树上,悟空救下唐僧,打死二人。当晚,投宿一老者家,老者之子与强盗发现悟空,便欲谋财报仇。老者报信,师徒走脱,强盗追来,被悟空打得死伤,唐僧认为悟空凶残,又赶走了悟空。后悟空求助观音,并打死六耳猕猴,师徒和好。这时的悟空遭到师傅的驱逐已经不再是任性而为,而是会去寻求帮助,能够理性地处理问题。悟空经过三次离队,心智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有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认可小文同学的看法,布菲老人通过植树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他是凡人身躯,30多年的日子里,一个年迈的生命以一己之力与自然抗衡,改变了一个地区的生态,使荒漠变成绿洲,这是非凡的创造。取经团队有神魔法术,借助芭蕉扇改变火焰山的环境,虽然也历尽磨难,但相比之下布菲老人用时更长,处境更艰难,意志更坚定,更有毅力。
示例二:我不认可小文同学的看法,取经团队经过火焰山,但是因为铁扇公主之子红孩儿和悟空结了仇,铁扇公主不肯借扇,将孙悟空扇到了万里之外。第二次,孙悟空含了定风丹去借扇,铁扇公主闭门不出,悟空就变成小虫子,飞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最后借到一把假扇。第三次,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借到了真扇,扇灭山火,才得以继续西行取经。孙悟空和铁扇公主及牛魔王斗智斗勇,经过多次磨难才借到芭蕉扇,他们面对的困难不只是火焰山的环境,还有妖魔阻挠,遭遇的困难和危险更大,但是他们一直不退缩,不放弃,更有毅力。
答案:
(1)小文同学,这个句子从嗅觉和听觉的感官角度,结合比喻的修辞,渲染出荒原的美丽风景,烘托“我”内心的愉快和赞叹,表现布菲老人的“了不起”,通过植树成功改变了荒原的环境。
(2)示例1:我喜欢第①种翻译,因为这个句子更准确说明连锁效应来自“老人种树”的行动,“最了不起的奇迹”比“印象深刻的一幕”的抒情更直接,更能表达赞叹的心情,与后文“天知道有多难”形成呼应。
示例2:选择第②种翻译,因为“在连锁反应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体现出老人的功绩不仅在此,还有其他方面的环境改变,只不过让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更能表达出赞叹的心情。
(3)①唐僧取经意志坚定,路遇火焰山毫不放弃,当悟空一调芭蕉扇时,被罗刹女哄骗,搧出更大的火,此时八戒想走“无火处”而远离取经路,但是唐僧直言“欲往有经处去”,可见意志坚定,毅力非凡。
②悟空的经过三次离队,心智越来越成熟稳重。第一次离队,因为悟空过激打死了打劫的强盗,受到唐僧埋怨,主动赌气离开,这时候的悟空倔强任性,不考虑后果;第二次离队,是悟空三打白骨精,受唐僧误会而赶走,悟空没有赌气,而是苦苦恳求,洒泪而别。这时候的悟空是有情有义的孙行者;第三次离队,因为悟空失手打死了两个抢劫的强盗,又打死前来追杀的强盗同伙,受到唐僧愤怒的念起紧箍咒,悟空飞走,却不知何去何从,到东海找观音菩萨帮忙,灵活处理矛盾问题,心智更理性。
(4)示例一:我认可小文同学的看法,布菲老人通过植树改变地理环境,取经团队借助芭蕉扇改变火焰山的环境。虽然布菲老人是凡人身躯,却做着像上天才能创造出的事情;取经团队有神魔法术,借助法宝改变环境。相比之下布菲老人用时更长,更艰难,意志更坚定,更有毅力。
示例二:我不认可小文同学的看法,取经团队经过多次磨难才借到芭蕉扇,他们面对的困难不只是环境,还有妖魔阻挠,遭遇的危险会更大,但是他们一直没有退缩放弃,这更有毅力。
甲文出自《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顺叙的叙事方法,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一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瘠荒原顽强地种树,最后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出牧羊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大爱。
乙文出自《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著。书中讲述了唐僧在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武艺的孙悟空以及好吃懒做但力气满身的猪八戒和诚厚老实、忠心耿耿的沙悟净的保护下,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4.【答案】【小题1】愤急,失兔,叹息,愤怒诅咒
【小题2】既要读出对兔子的思念,又有对贼的愤急。因为兔子被贼偷了,我内心焦急,所以“太可爱了”“却”要读重音,语速稍缓,显示出对兔子的思念和惋惜。三个感叹号要读重音,读急切,表现出内心的愤急,“能卖多少钱?”要读出质问的语气,语速紧迫,如贼在眼前一般,咄咄逼人
【小题3】妻,因为文中的妻子不仅很喜欢小动物,而且非常细心。妻子认为小兔子“多有趣”,之后提醒大家“恐怕要有人来偷我们的兔子”,来喜找到两只幼兔,妻是立刻跳起来奔出去看,从动作和语言中都反映出她喜爱小动物,关心小兔子
【小题4】作者失去了三只猫,又遗失了兔,同时还目睹两只幼兔的夭折,内心悲痛,反省自己的遭遇和做法,发现人总是只顾自己的欲望,忽视动物的生命,悲痛于没有做到生命的平等。之前作者想宽容偷衣贼,是因为偷衣贼为了存活而偷,现在偷兔贼为了自己而损害了其他的生命,这是作者不能容许的,所以内心更悲痛于生命的脆弱,对生命的感同身受使得他无法宽容偷兔贼。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⑫段“‘根才,根才,你把兔笼放在哪里去了?’我吃惊的叫着。‘根才不在家,买小菜去了。’张婶说。‘该死,该死!一定被什么贼连笼偷走了。’我开始有些愤急了”可得:愤急。
结合第⑭段“我失了衣服,失了钱,都不恨,但这一次把可爱的小兔提走了,我却痛痛的恨怒了他!这个损失不是金钱的损失!”可得:失兔。
结合第㉔段“妻掩了脸不敢看,我坐在沙发上叹息”可得:叹息。
结合第㉗段“我心里充满了痛苦,悲悯,愤怒与诅咒,抱了头默默的坐在书房中”可得:愤怒诅咒。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情感上,结合“小兔们太可爱了,刚刚是最有趣的时期”可知,要读出对兔子的思念,结合“贼呀!该死!该死!”可知,要读出对贼的愤急。
重音上,“小兔们太可爱了,刚刚是最有趣的时期,却被偷走了”是一个转折复句,表现了对兔子的思念和惋惜,所以“太可爱了”“却”要读重音。感叹号表示情绪的强烈,要重读。
语速上,“太可爱了”“却”的语速稍缓,显示出对兔子的思念和惋惜。“能卖多少钱?”的语速要快而急切,表示对贼的质问。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我很想演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物”可知,推荐的角色应是妻。
结合第⑥段“‘看那小兔,多有趣!’妻指着墙角引我去看”,第⑮段“‘小兔子!是第二胎的小兔子,还很小呢,只生了两只。’是来喜的声音,在园中喊着,我和妻立刻跳起来奔出去看”可知,妻子非常喜欢小兔子;结合第⑨段“天天有许多人在门外望着,如不小心,恐怕要有人来偷我们的兔子”可知,妻子而且非常细心。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③段“人到了肚皮饿得叫着时,什么事做不出来。他们饿极了的人,如何能不想法子去偷东西!他们岂是甘心做贼的!”可知,之前作者想宽容偷衣贼,是因为偷衣贼为了存活而偷;结合第⑱段“母兔去了,谁给它们乳吃呢?该死的贼,该杀的贼,这简直是犯了万恶不可赦的谋杀罪!”可知,现在偷兔贼为了自己而损害了其他的生命,这是作者不能容许的。《猫》中作者失去了三只猫,本文中作者又遗失了兔,同时还目睹两只幼兔的夭折,对生命的感同身受使得他无法宽容偷兔贼。
答案:
(1)①愤急 ②失兔 ③叹息 ④愤怒诅咒
(2)既要读出对兔子的思念,又有对贼的愤急。因为兔子被贼偷了,我内心焦急,所以“太可爱了”“却”要读重音,语速稍缓,显示出对兔子的思念和惋惜。三个感叹号要读重音,读急切,表现出内心的愤急,“能卖多少钱?”要读出质问的语气,语速紧迫,如贼在眼前一般,咄咄逼人。
(3)①小金,我推荐你演“妻”这个角色 ②因为文中的妻子不仅很喜欢小动物,而且非常细心。妻子认为小兔子“多有趣”,之后提醒大家“恐怕要有人来偷我们的兔子”,来喜找到两只幼兔,妻是立刻跳起来奔出去看,从动作和语言中都反映出她喜爱小动物,关心小兔子。
(4)示例:作者失去了三只猫,又遗失了兔,同时还目睹两只幼兔的夭折,内心悲痛,反省自己的遭遇和做法,发现人总是只顾自己的欲望,忽视动物的生命,悲痛于没有做到生命的平等。之前作者想宽容偷衣贼,是因为偷衣贼为了存活而偷,现在偷兔贼为了自己而损害了其他的生命,这是作者不能容许的,所以内心更悲痛于生命的脆弱,对生命的感同身受使得他无法宽容偷兔贼。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失去了三只猫,又遗失了兔,同时还目睹两只幼兔的夭折,内心悲痛,反省自己的遭遇和做法,发现人总是只顾自己的欲望,忽视动物的生命,悲痛于没有做到生命的平等。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5.【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比得上/等到;
B.也/也;
C.吃/食物;
D.如果/你;
故选:B。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只合做我的牺牲也”句意为:也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牺牲: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故选①。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我之肉”是主语,“能供人果腹”是谓语,“如何”是反问语气词,其前面应断开,因此断句为: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汝蠢然一物,能及我?”意思是你是这么愚蠢的动物,哪能和我相比呢?可见第一处是狐狸嘲笑猪是个蠢物;“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意思是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可知第二处是猪反驳狐狸不必嘲笑它;“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意思是这是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总是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也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可知第三处是狼把狐狸、猪、羊一起吃掉,嘲笑它们只配做自己的食物罢了。因此,文中的三处“笑”,都可理解为“讥笑”。
(5)本题考查谈启示。“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写狐狸和猪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却不知羊“能兼汝二者之长”,告诉我们,不要总以为自己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猪和羊炫耀自己却落了个被吃掉的下场,告诉我们应谦虚低调做人。
答案:
(1)B
(2)①
(3)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4)文中的三处“笑”,都可理解为“讥笑”。第一处是狐狸嘲笑猪是个蠢物,第二处是猪反驳狐狸不必嘲笑它,第三处是狼把狐狸、猪、羊一起吃掉,嘲笑它们只配做自己的食物罢了。
(5)不要总以为自己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谦虚低调做人。
参考译文:
狐狸笑猪说:“你是这么愚蠢的动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上做了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做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就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跑过来,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都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狼突然起身,将它们全部杀了,然后把他们全都吃掉了,笑着说:“这是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总是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也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答案】
生命中的感动时刻
不知为何,我的心情最近很低落。妈妈看出我的状态不佳,便邀我周日同她去逛市场。我欣然同意了。
周日清晨,天空中弥散着鹅黄色的暖阳,将美好倾泻在我的心头,让我得到了些许慰藉。市场里可真热闹,各色蔬果、各种肉类,应有尽有。妈妈来到一处地摊前,为她的菜单购置食材,我站在一旁,欣赏着周围的风景。正当我如一只飞鸟俯瞰着斑斓大地时,目光却扫到了一处别样的景观:在人来人往的市场中,一对年老的夫妇正相互搀扶着蹒跚而来,他们走得是那样慢,像极了两位观赏景致的看客。不过,他们走得实在太慢了,风儿催促着他们,可他们却不为所动,非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
他们也来到了这个摊前,摊主热情地招待着:“大妈,大爷,又来买菜啦!”他们站在我身旁,老奶奶的耳朵可能不怎么好使,眉头挤在一起,用力抻着脖子,嘴张得大大的,喊了几声:“你说啥?”老爷爷见此情形,立马贴心地为老奶奶翻译着:“问你好呢!”“哦,好,好,我和老头子又来烦你了。”老奶奶笑着,眼角那岁月的修饰又浓了几分,“想吃啥?”“嗯……我想吃你炒的蒜薹”。老奶奶垂着头,话语中温情脉脉。老爷爷的目光如一个钉,牢牢地盯着老奶奶的身边,“好吧。”老爷爷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阳光都比这笑声逊色几分。老爷爷有些艰难地蹲下身子,挑拣着最好、最鲜嫩的一把,他那架势,好像是要让手中的蒜苔选美似的。
老爷爷仔细筛选完后,将那把精心挑选的蒜薹郑重地递给摊主,微微一撇头,发现了老奶奶脚上的运动鞋鞋带散了。老奶奶好像也注意到了,正打算弯腰系上时,老爷爷仰着头,说:“你不方便,还是我来吧”。声音还是那样洪亮。老奶奶小声嗫嚅着:“好吧。”神情如少女般娇羞,颊上也染了丝丝红晕。老爷爷半蹲在地上,头发花白,鬓角处也有了几点若隐若现的老年斑,老奶奶也是这般模样。老爷爷打上最后一个结,付了钱,接过菜,又扶着老奶奶离开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那一刻,我的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总以为,年老了,疲倦了,情淡了,谁曾想,这份长久而坚贞的情感历久弥新,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融进风雨与磨难中。
那一刻,那对背影,颤着我的心,动着我的情。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从题目上看,可以写的内容很宽泛,选择比较自由,但是作为一个偏正短语,笔墨重点必须放在关键词“时刻”上,要求写成记叙文。“时刻”,这应该写一个给自己留下较大震撼的场面,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如果把所发生的事情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外,甚至今天之内,那么审题就会出现差错。
第二,选材构思。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可以是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的时刻”“走上领奖台的时刻”“掌声响起来的时刻”等;可以是表瞬间的动作或者某种情感的词语,如“难忘”“幸福”“怦然心动”“尴尬”等。写作时,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对自己在那一刻的心情要细致深入的描写刻画,文章首尾尽量要出现题目中所填的表示心情或动作的词语。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那一时刻”发生了什么事——运用记叙;“那一时刻”内心想到了什么——运用心理描写;“那一时刻”周围的人是什么情况——运用记叙或描写来烘托;“那一时刻”的天地万物有什么特点——抓住自然环境推进故事情节或烘托人物心情;“那一时刻”你有怎样的收获和感悟——运用恰当的抒情和议论,画龙点睛。
小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捕捉到感人细节:年迈的夫妇搀扶着上街买菜,丈夫替耳背的妻子当翻译,为妻子选爱吃的蒜薹,给妻子弯腰系鞋带的感人画面。习作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们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7.【答案】B,漫,负,忱
【解析】答案:
①B 漫
②负 忱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8.【答案】【小题1】约定到
【小题2】同“悦”,愉快
【小题3】同“悦”,愉快
【小题4】睡觉
【解析】 (1)句意为: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期:约定。至:到。
(2)句意为: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3)句意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好:喜爱、爱好。
(4)句意为:(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寐:睡觉。
答案:
(1)约定 (2)同“悦”,愉快 (3)喜爱、爱好 (4)睡觉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不能硬译,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读书心愿单填写人:小文
心愿:好喜欢这个句子,感觉很美,似乎用了特别的手法,有特别的妙处,有同学能为我赏析一下吗?
句子摘录: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留言:小文同学,这个句子 ______ 。
①课文
②其他绘本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连锁效应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我喜欢第 ______ 种的翻译,因为 ______ 。
相关回目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台词脚本
我:(躺在沙发上,眼盯天花板,手扶额头)大兔们还不大可惜,小兔们太可爱了,刚刚是最有趣的时期,却被偷走了。贼呀!该死!该死!为什么不偷别的。却偷了兔去!能卖得多少钱?
台词指导
小金,这段话是“我”的内心独白, ______ 。
(指导支架:把握好重音、停连、语气、节奏,体会人物的情感。)
自荐演员:小金
自荐情况:我非常喜欢演话剧,也很喜欢小动物,我很想演一个喜欢小动物时人物,请为我推荐一个吧。
可推荐角色:根才妻来喜
小金,我推荐你演 ______ 这个角色,因为 ______
读书会留言板
作者为什么不能像之前说的那样宽容偷兔贼呢?
回复: ______
A.焉能及我
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B.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C.尽扑杀而食之
饭疏食,饮水(《论语》)
D.若汝则无功耳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
词典义项:牺牲:①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②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③放弃或损害自己的某些利益。
榜样人物
榜样的“经验”
史铁生
①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______ (A.bō B.pō),秋风中正开得烂màn ______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白求恩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fù ______ 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chén ______ 。
(《纪念白求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回答问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情景默写,翻译,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