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课件
展开1. 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
2.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3. 抓一鳞而弃全鱼
4. 抓现象而弃本质
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写作的作文形式。近年来,它改良换装,重出江湖,既发挥了原有的优势——必须摄取材料的灵魂作为立章的主旨,又吸取话题作文开放的长处——可以“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行文中对材料的使用与否不再限制。
一、整体把握
立足全局,阅读材料,从整体上理解它的内容,抓住其中主要对象,弄清其特征及与相关人或物之间的关系,并体察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倾向,然后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全面整合,抽象概括,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生活故事型的材料多用此法。
例1、《种玉米》
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农民,听说有人试验成功了一种改良的玉米种子,于是千方百计找了一些来种。收成时,果然又大又甜又多,这个农民着实高兴了一番。 四周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个个羡慕不已,纷纷前来请求这个农民卖一些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民担心人人都种上这种新式玉米,会使他丧失优势,便断然拒绝了。 第二年,收成时农民发现玉米产量降低了,而且不如第一年那么甜那么大。第三年,收成的玉米更小更少更加不甜。这个农民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他的玉米接受了四周村民的劣等玉米的花粉。
主要对象:渴望有所成就的农民材料内容:他担心丧失优势,拒绝村民买他的改良玉米种子的请求,反而导致他的玉米接受四周村民田地的劣等玉米的花粉而一年年减产。材料意蕴:对他的狭隘思想持贬斥态度。立 意:团结协作,才能互利共赢,获取成功。
有些材料,特别是叙议结合型或对话型的材料,往往“一词立骨”,也就是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点明中心。阅读时如果能锁定它们,仔细揣摩,深入开掘,或者直接引用,或者引申拓展,就能锻造出所写文章的主旨。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起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全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雕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关键句: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立意:做事一定要分清主次,顾全大局,切不可执着于眼前或一己的得失。
一则材料,往往蕴涵十分丰富,如果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地对它审视,就能够得出不同的判断,然后将它们集中到一起,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甄别,根据自己的实情去遴选,小中取大,平中猎奇,同中求异,陈中拔新,比较容易找到独特深刻的立意。
鲁国有个拿着长杆进城的人。开始他反长杆竖着拿起,可是由于长杆比城门高而不得进去;然后他反长杆横着拿起,可是由于长杆比城门宽,仍然不得进去。他十分为难。不久,来了一个老翁,满有把握地对他说:“我不是圣人,但经的事也很多了,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长杆再拿着它进去呢?”于是那个人听从老翁的话立即把长杆截断了。
1、从拿长杆的人来看,他将长杆竖拿横拿都不能进城,却没有继续想下去:顺着城门的方向拿,能否解决问题。——启示:多角度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他听了老翁的错误建议,不加思考就付诸实践。——启示:听取他人的意见千万不可盲从。2、从老翁的角度看,他自诩见识很多,却向人提出糊涂办法,使人办错事。——启示:经验主义往往误事。
有些材料,常常对立统一地存在,着两种矛盾的思想内容。如果能够抓住这种联系,对它们作辩证分析,从对立方面提出主张,就能使文章标新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从实际出发
不自量力
敢于实践
见贤思齐
有些材料,特别是童话和寓言型材料,其含义常常深藏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对此,应善于类比,抓住事与意的相似点;善于生发,挖掘物与旨的着意点;善于引申,捕捉情与理的触发点。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想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材料内容涉及两个对象:火花和浪花。表面看,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立意,但实际上,火花的论说肤浅,浪花的阐述深刻,二者对比十分强烈。故浪花的话应是提炼观点 的重要信息:植根于波浪,才花开不败;突出个人,就一闪即逝——这中间熠熠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关键在给“波浪”这一喻体找到一个合适的本体。波浪是水滴的集合,与之相似的应是一个群体,可以理解为民族、社会、家庭乃至文化、习俗等;浪花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个体。由是可以联想到一句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涸。进一步推演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或集体),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
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 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立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某大城市,中程公交车的始发站,每天天未亮,就有许多老人排着长队,早早地为乘车上中学或大学的儿孙占个座位。
判断下列立意属哪一种:切题,偏题或者离题
有一只狗习惯吃鸡蛋,看见一个海螺,以为是鸡蛋,张大了嘴,一大口就把它吞了下去,后来觉得肚里很沉重,很是痛苦,说道:“我真是活该,以为一切圆的都是蛋.”
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一个驼子,一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然而这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老大眼瞎,让他按摩;老二背驼,让他搓绳;老三足跛,让他纺线;老四愚笨,让他务农;老五浪荡,让他经商。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从家长的角度——合理使用人才
从儿子的角度——扬长避短
立意: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看问题要一分为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则材料多则材料,只见现象不见本质,断章取义因小失大,忽视要求抛却材料,提取中心,注重四清原则,关系型材料作文,多元关系,图画漫画类,审题立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 课件,共30页。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专项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专项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试题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