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七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七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些有益,有些有害。下列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是( )
A.蜜蜂B.蝗虫
C.蛔虫D.华枝睾吸虫
2.(1分)螃蟹是餐桌上的美食,在吃螃蟹时会去掉外面的硬硬的“壳”,从生物学角度来说( )
A.甲B.外骨骼C.贝壳D.鳞片
3.(1分)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B.鸟的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C.昆虫体表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青蛙的幼体蝌蚪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4.(1分)今年,从7月26日开始,河南汝州为了抓到2条鳄雀鳝,对它进行捕捞,这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鳄雀鳝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很强。鳄雀鳝用鳃呼吸,鳞片是菱形硬鳞( )
A.两栖类B.哺乳类C.鱼类D.爬行类
5.(1分)儒艮被人们称为“美人鱼”,原因是其胎生产仔,雌体胸鳍旁边长着一对乳房,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下列与其属于同一类群的生物是( )
A.鲫鱼B.蜗牛C.鲸D.海马
6.(1分)以下动物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其中卵表面都有卵壳的是( )
A.鲫鱼 麻雀B.鳖 袋鼠
C.鸵鸟 尼罗鳄D.金雕 比目鱼
7.(1分)动物一般能通过迅速改变自身的位置产生运动,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生存空间,不利于觅食和逃避敌害
B.水中生活着多种动物,它们在水中的运动形式主要是游泳
C.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D.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8.(1分)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9.(1分)哈氏隼(一种猛禽)一般以家族群的形式狩猎,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每只哈氏隼每天能量的平均摄入值,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哈氏隼群体具有一定的社会行为
B.群体合作有利于提高捕食的成功率
C.合作捕食的隼群越大,每只隼平均摄入的能量越少
D.合作捕食时,群体内需要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10.(1分)肉毒杆菌是罐头类食品中容易出现的细菌,曾经引发过食品安全事故。关于肉毒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B.可能是厌氧菌
C.有细胞壁D.是单细胞生物
11.(1分)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
B.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生物种类越多
C.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2.(1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
B.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非选择题(共6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3分)在学习了动物类群的相关知识后,小林观察分析了下列动物,请你也一起来观察研究这些小动物吧。
(1)小林将图中动物分成ABCDE和FG两类,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2)通过比较,小林发现F、G两种动物的身体都由许多 构成,这种特征在动物进化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小林发现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正在进行 。小林将一滴墨水滴在鱼口的前方,发现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与从口流入的水相比 。
(4)图中生殖发育不受水环境限制的脊椎动物有 (填序号)。
(5)图中所示动物,体温恒定的是 (填序号),这增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4.(3分)如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A、B、C、D所示的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填序号)。
(2)B与C相比,B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 。
(3)图中生殖方式相同的生物是 (填序号),其生殖方式是 。
(4)D的结构由 和 组成。
15.(3分)生态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观察图片并联系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含碳的有机物使碳进入植物体。
(2)动物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植物生产的有机物,碳由此进入动物体内,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图中①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者将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无机物,使碳回归无机环境,进而使碳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
(4)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它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 (弱/强)。
(5)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如果该生态系统中兔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减少/增多),并将趋向一种新的动态的平衡状态。
16.(3分)深蹲起是一种锻炼人体下肢力量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请分析下图
(1)人体的骨骼肌由较粗的[①]肌腹和白色的[②] 两部分构成。
(2)当从图1状态起身时,臀肌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会 (收缩/舒张),牵引着胫骨绕 活动。
(3)图2中,结构[ ] 非常光滑又具有一定弹性,使它既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4)快速起跑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参与外,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以及能量的供应。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 作用。
17.(3分)硬叶檞蕨、(蕨类植物门水龙骨科)、紫花雪山报春(被子植物亚门报春花科)、云南大百合(被子植物亚门百合科)(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贡山龙蜥(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绿孔雀(脊椎动物亚门鸟纲),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云南具有我国50%以上的植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
(2)请尝试将上述生物按如图进行分类:
①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进行分类,此图Ⅰ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Ⅱ处应填写内容是 ;将D和绿孔雀进行区分时,Ⅳ处可填 。
②图中A、B代表的生物分别为 。
(3)请你再写出一种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 。
18.(3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上大小一致的馒头,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后进行培养。数日后观察馒头发霉情况记录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本探究有 组对照实验。如果选乙装置和丙装置做对照实验,该兴趣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
(2)如果要证明“水分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则应选的装置是 装置和 装置。
(3)该小组通过甲乙丙三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若使该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进行的改进是: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分)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些有益,有些有害。下列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是( )
A.蜜蜂B.蝗虫
C.蛔虫D.华枝睾吸虫
【答案】A
【分析】1、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昆虫在采食花蜜的同时,身上会不知不觉地粘上花粉,飞落在同种植物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就完成了传粉;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2、无脊椎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解答】解:A、蜜蜂对植物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为植物传播花粉;蜜蜂酿造的蜜是人类需要的食品,可以做成各种糕点和营养品,保养皮肤,A符合题意;
B、蝗虫食物范围广、水稻、玉米,因此因为蝗虫的危害主要是破坏作物生产;
C、蛔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食欲减退,C不符合题意;
D、华支睾吸虫进入人体后主要寄生在胆管的位置,使患者发生胆管炎、腹痛等症状。
故选:A。
2.(1分)螃蟹是餐桌上的美食,在吃螃蟹时会去掉外面的硬硬的“壳”,从生物学角度来说( )
A.甲B.外骨骼C.贝壳D.鳞片
【答案】B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解答】解: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壳”指的是螃蟹体表的外骨骼。
故选:B。
3.(1分)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B.鸟的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C.昆虫体表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青蛙的幼体蝌蚪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答案】D
【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解:A、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能减少水的阻力;
B、鸟的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C、昆虫有外骨骼,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
D、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为变态发育,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皮肤辅助呼吸。
故选:D。
4.(1分)今年,从7月26日开始,河南汝州为了抓到2条鳄雀鳝,对它进行捕捞,这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鳄雀鳝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很强。鳄雀鳝用鳃呼吸,鳞片是菱形硬鳞( )
A.两栖类B.哺乳类C.鱼类D.爬行类
【答案】C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解答】解:A、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水陆两栖,鳄雀鳝终生用鳃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哺乳类的主要特征是胎生,鳄雀鳝的生殖为卵生,B不符合题意。
C、鳄雀鳝生活在水中,鳞片是菱形硬鳞,属于鱼类。
D、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属于爬行类。
故选:C。
5.(1分)儒艮被人们称为“美人鱼”,原因是其胎生产仔,雌体胸鳍旁边长着一对乳房,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下列与其属于同一类群的生物是( )
A.鲫鱼B.蜗牛C.鲸D.海马
【答案】C
【分析】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无内外骨骼;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心脏一心房一心室,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AD、鲫鱼,儒艮属于哺乳动物;
B、蜗牛属于软体动物;
C、鲸和儒艮都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C。
6.(1分)以下动物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其中卵表面都有卵壳的是( )
A.鲫鱼 麻雀B.鳖 袋鼠
C.鸵鸟 尼罗鳄D.金雕 比目鱼
【答案】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鸟的主要特征: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能产带坚硬卵壳的大型卵。
【解答】解:鸟类和爬行类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在陆地上产卵。鸵鸟属于鸟类。
故选:C。
7.(1分)动物一般能通过迅速改变自身的位置产生运动,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生存空间,不利于觅食和逃避敌害
B.水中生活着多种动物,它们在水中的运动形式主要是游泳
C.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D.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答案】A
【分析】运动的意义:动物的运动,既能使其找到食物,又有利于躲避敌害,其运动方式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解答即可。
【解答】解:A、动物通过运动,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A错误。
B、水中生活着多种动物,B正确。
C、动物因种类不同,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行走、跳跃等。
D、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D正确。
故选:A。
8.(1分)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答案】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狗辨主客、老马识途都是学习行为;
B、猫捉老鼠,都是由环境决定的;
C、蜘蛛结网,惊弓之鸟是学习行为;
D、蚂蚁搬家、孔雀开屏都是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因此蚂蚁搬家、大雁南飞,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故选:D。
9.(1分)哈氏隼(一种猛禽)一般以家族群的形式狩猎,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每只哈氏隼每天能量的平均摄入值,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哈氏隼群体具有一定的社会行为
B.群体合作有利于提高捕食的成功率
C.合作捕食的隼群越大,每只隼平均摄入的能量越少
D.合作捕食时,群体内需要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答案】C
【分析】(1)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均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解答】解:A、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正确;
B、哈氏隼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故群体合作有利于提高捕食的成功率;
C、由题干图可知,每只隼平均摄入的能量最少;
D、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群体内需要有传递信息的“语言”、声音等。
故选:C。
10.(1分)肉毒杆菌是罐头类食品中容易出现的细菌,曾经引发过食品安全事故。关于肉毒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B.可能是厌氧菌
C.有细胞壁D.是单细胞生物
【答案】A
【分析】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肉毒杆菌属于细菌。
【解答】解:A、肉毒杆菌无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B、肉毒杆菌是罐头类食品中容易出现的细菌,所以肉毒杆菌可能是厌氧菌。
C、肉毒杆菌属于细菌,C正确。
D、肉毒杆菌属于细菌,D正确。
故选:A。
11.(1分)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
B.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生物种类越多
C.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答】解:A、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B错误。
C、亲缘关系越近,亲缘关系越近。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亲缘故选最近。
故选:B。
12.(1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
B.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我国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类仅次于巴
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的鱼,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都
位于世界前列。
(2)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我国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4)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主要的形式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解:A、生物不断的进化,才有了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
D、就地保护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3分)在学习了动物类群的相关知识后,小林观察分析了下列动物,请你也一起来观察研究这些小动物吧。
(1)小林将图中动物分成ABCDE和FG两类,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体内是否有脊柱 。
(2)通过比较,小林发现F、G两种动物的身体都由许多 体节 构成,这种特征在动物进化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小林发现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正在进行 呼吸 。小林将一滴墨水滴在鱼口的前方,发现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与从口流入的水相比 氧气 。
(4)图中生殖发育不受水环境限制的脊椎动物有 ABE (填序号)。
(5)图中所示动物,体温恒定的是 AE (填序号),这增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答案】(1)体内是否有脊柱;
(2)体节;
(3)呼吸;氧气;
(4)ABE;
(5)AE。
【分析】图中A兔子,属于哺乳动物;B蜥蜴,属于爬行动物;C鱼,属于鱼类;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E小鸟,属于鸟类;F瓢虫,属于节肢动物;G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解答】解:(1)A兔子,属于哺乳动物,属于爬行动物,属于鱼类,属于两栖动物,属于鸟类,属于节肢动物,属于环节动物,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
(2)F瓢虫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因此,这种特征在动物进化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小林发现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正在进行呼吸,发现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鱼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与从口流入的水相比。
(4)A兔子、B蜥蜴,生殖发育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5)图中所示动物,A兔子,体温不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为:(1)体内是否有脊柱;
(2)体节;
(3)呼吸;氧气;
(4)ABE;
(5)AE。
14.(3分)如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A、B、C、D所示的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BC (填序号)。
(2)B与C相比,B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3)图中生殖方式相同的生物是 AC (填序号),其生殖方式是 孢子生殖 。
(4)D的结构由 蛋白质外壳 和 遗传物质 组成。
【答案】(1)C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AC;孢子生殖
(4)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分析】图中的A青霉菌、B细菌、C酵母菌、D病毒。
【解答】解:(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B细菌、D病毒中。
(2)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属于真核生物,B细菌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青霉菌和酵母菌属于真菌,一般靠孢子繁殖后代,其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故答案为:(1)C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AC;孢子生殖
(4)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15.(3分)生态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观察图片并联系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植物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含碳的有机物使碳进入植物体。
(2)动物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植物生产的有机物,碳由此进入动物体内,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消费 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图中①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细菌、真菌 ,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 者将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无机物,使碳回归无机环境,进而使碳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
(4)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它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 强 (弱/强)。
(5)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如果该生态系统中兔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增多 (减少/增多),并将趋向一种新的动态的平衡状态。
【答案】(1)植物
(2)消费
(3)细菌、真菌;分解
(4)强
(5)增多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图中①是分解者。
【解答】解:(1)图中的植物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3)图中①是分解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腐生的细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二氧化碳,释放到环境中。
(4)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层次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强。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对草的捕食量减少。
故答案为:
(1)植物
(2)消费
(3)细菌、真菌
(4)强
(5)增多
16.(3分)深蹲起是一种锻炼人体下肢力量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请分析下图
(1)人体的骨骼肌由较粗的[①]肌腹和白色的[②] 肌腱 两部分构成。
(2)当从图1状态起身时,臀肌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会 收缩 (收缩/舒张),牵引着胫骨绕 膝关节 活动。
(3)图2中,结构[ A ] 关节软骨 非常光滑又具有一定弹性,使它既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4)快速起跑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参与外,还需要 神经 系统的调节以及能量的供应。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 呼吸 作用。
【答案】(1)肌腹
(2)收缩;膝关节
(3)A关节软骨
(4)神经;呼吸
【分析】运动的产生是由于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绕着活动而形成的。图中①肌腹,②肌腱,A关节软骨,B关节腔。
【解答】解:(1)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由中间较粗的分①肌腹和两端白色的②肌腱组成。
(2)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共同完成的,臀肌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会收缩。
(3)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图2中A关节软骨非常光滑又具有一定弹性,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减小摩擦。
(4)快速起跑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参与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支配做出一定的反应,在运动过程当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以及氧气,呼吸系统提供氧气。营养物质,同时将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肌腹
(2)收缩;膝关节
(3)A关节软骨
(4)神经;呼吸
17.(3分)硬叶檞蕨、(蕨类植物门水龙骨科)、紫花雪山报春(被子植物亚门报春花科)、云南大百合(被子植物亚门百合科)(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贡山龙蜥(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绿孔雀(脊椎动物亚门鸟纲),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云南具有我国50%以上的植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基因(遗传) 的多样性。
(2)请尝试将上述生物按如图进行分类:
①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进行分类,此图Ⅰ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能制造有机物 ;Ⅱ处应填写内容是 孢子 ;将D和绿孔雀进行区分时,Ⅳ处可填 鸟类 。
②图中A、B代表的生物分别为 硬叶榭蕨和云南大百合 。
(3)请你再写出一种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 大熊猫 。
【答案】(1)基因(遗传)
(2)能制造有机物;孢子;鸟类;硬叶榭蕨和云南大百合
(3)大熊猫
【分析】(1)图中的Ⅰ能制造有机物、Ⅱ孢子、Ⅲ爬行动物、Ⅳ鸟类、A硬叶榭蕨、B云南大百合、C网蝽、D贡山龙蜥。
(2)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答】解:(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2)经分析图中信息可知:①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进行分类,此图Ⅰ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与不能制造有机物相对应的能制造有机物;将D和绿孔雀进行区分时,绿孔雀属于鸟类。②图中A应该是具有根的孢子植物;B代表的生物应该是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单子叶植物,B为云南大百合。
(3)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1)基因(遗传)
(2)能制造有机物;孢子;硬叶榭蕨和云南大百合
(3)大熊猫
18.(3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上大小一致的馒头,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后进行培养。数日后观察馒头发霉情况记录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本探究有 2 组对照实验。如果选乙装置和丙装置做对照实验,该兴趣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温度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吗 ?
(2)如果要证明“水分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则应选的装置是 甲 装置和 乙 装置。
(3)该小组通过甲乙丙三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 。
(4)若使该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进行的改进是: 应该设置重复实验 。
【答案】(1)2;温度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吗;
(2)甲;乙;
(3)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
(4)应该设置重复实验。
【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解:(1)对比乙和丙两个实验装置,不同点在于两个装置设计的温度不同,所以,提出探究的问题:温度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吗?
(2)要证明“水分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水分”是实验的变量,置于25℃的室内设置实验的变量,置于25℃的室内,所以。
(3)甲和乙可以证明“水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乙和丙可以证明“温度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潮湿的环境生长。
(4)设置重复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
(1)2;温度是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吗;
(2)甲;乙;
(3)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
(4)应该设置重复实验。装置
处理方法及培养环境
实验现象
甲
不给馒头洒水,置于25℃的室内
馒头没有发霉
乙
将馒头洒水湿润,置于25℃的室内
馒头上长满了霉
丙
将馒头洒水湿润,置于冰箱冷藏室(4℃)
馒头没有发霉
装置
处理方法及培养环境
实验现象
甲
不给馒头洒水,置于25℃的室内
馒头没有发霉
乙
将馒头洒水湿润,置于25℃的室内
馒头上长满了霉
丙
将馒头洒水湿润,置于冰箱冷藏室(4℃)
馒头没有发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南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四 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