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调研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相对干旱B. 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 沿岸流影响大D. 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 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 由海向湖B. 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 由湖向海D. 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在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吴淞江河道趋于稳定,并成为太湖主要泄洪河道。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海港港口运输的重要通道。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吴淞江北为杨柳,南为兼(芦苇)的主要原因是( )
A. 坡向不同B. 热量差异C. 淤积状况不同D. 季风风向不同
4. 唐晚期修筑河堤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河堤东侧冲刷加剧B. 吴淞江径流量增大
C. 河堤西侧淤积增强D. 吴淞江含沙量增大
5. 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的主要原因是( )
A. 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B. 上海工商业发展
C. 吴淞江货运量大D. 上海港泊位不足
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该地经历了浅淡水湖—辫状水系—盐湖沙丘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6. 阶段I沙丘的沙粒最有可能来自( )
A. 山地B. 断层C. 湖滩D. 河滩
7. 与阶段I相比,可以推测出阶段Ⅱ( )
A. 盛行风更强B. 降水变率更小C. 降水变率更大D. 水体更新更慢
8. 阶段Ⅱ到阶段Ⅲ的过程中该区域的表现可能为( )
A. 小气候趋于暖湿B. 生物多样性锐减C. 土壤盐碱化减弱D. 地下水位大幅上升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条河流的气候要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小题。
9. 该河可能位于( )
A. 东南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青藏高原地区
10. 有关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汛期短,径流年际变化大B. 下游地区三角洲的面积较小
C. 流程短,水量较小D. 有春汛和夏汛
11. 该河流所在地区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B. 风力侵蚀与堆积C. 流水堆积作用D. 流水搬运作用
读下图“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描述,可信的有
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 乙地狂风暴雨降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13. 锋面过境后,甲地的天气状况是
A. 天气转晴,气温升高B.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
C. 天气转雨,气温下降D. 天气转雨,气温升高
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4. 图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 寒潮B. 泥石流C. 凌汛D. 沙尘暴
15. 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A. 天津B. 昆明C. 新奥尔良D. 加尔各答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 7月的热带季雨林B. 12月的热带季雨林C. 7月的落叶阔叶林D. 12月的落叶阔叶林
17. 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 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B. 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 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D. 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甲丙D. 乙丙甲
19. 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
A. 甲处降水量最多B. 甲处地下水位最高C. 乙处蒸发量最多D. 丙处地表温度最高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和地表水资源地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区域中三个典型地区的位置及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布(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 )
A. I>Ⅱ>ⅢB. Ⅱ>I>>ⅢC. Ⅲ>Ⅱ>ID. Ⅱ>Ⅲ>I
21. 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集水面积大、植被截留强B. 集水面积小、蒸散发较强
C 地表渗漏多、蒸散发较强D. 地表渗漏多、植被截留强
下图为某半球某锋面气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锋面为( )
A. 北半球冷锋B. 北半球暖锋C. 南半球冷锋D. 南半球暖锋
23. 与图示气旋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大致相符的是( )
A. B.
C. D.
24. 此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经向风速大于0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代表东风。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孟加拉湾( )
A. 4~10月盛行东南风B. 西南风持续的时间较长
C. 11~次年3月盛行西南风D. 南北方向风速年变化大
26. 10月~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 )
A. 亚洲高压减弱B.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印度低压增强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我国30°N沿线附近四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甲、乙、丙、丁分别是( )
A. 拉萨、成都、武汉、杭州B. 重庆、杭州、武汉、拉萨
C. 西宁、成都、重庆、拉萨D. 杭州、西宁、重庆、武汉
28. 影响四城市气候舒适度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城夏季气候舒适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B. 乙城冬季气候较舒适主要受地形影响
C. 丙城夏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梅雨影响
D. 丁城冬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海拔影响
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
A. B. C. D.
30. 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二、综合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
(1)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
(2)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
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面积2.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5万(2021年),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3)分析核心保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____。
(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相对干旱B. 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 沿岸流影响大D. 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 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 由海向湖B. 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 由湖向海D. 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才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不会太高,B、C、D错误。故选A。
【点睛】湖泊只有注入的河流,没有流出的河流,一般为咸水湖;湖泊既有流入的河流,又有流出的河流,一般为淡水湖。
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在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吴淞江河道趋于稳定,并成为太湖主要泄洪河道。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海港港口运输的重要通道。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吴淞江北为杨柳,南为兼(芦苇)的主要原因是( )
A. 坡向不同B. 热量差异C. 淤积状况不同D. 季风风向不同
4. 唐晚期修筑河堤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河堤东侧冲刷加剧B. 吴淞江径流量增大
C. 河堤西侧淤积增强D. 吴淞江含沙量增大
5. 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的主要原因是( )
A. 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B. 上海工商业发展
C. 吴淞江货运量大D. 上海港泊位不足
【答案】3. C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淞江沿岸以平原为主,没有形成明显的坡向,即没有明显的阴阳坡,热量无明显的差异,AB错误;吴淞江沿岸季风风向相同,D错误,吴淞江两岸由于地转偏向力导致两岸淤积状况有明显的差异,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BD错误;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说明当时太湖的补给水源主要位于江提的东侧,受江提的阻挡,江提东侧流水冲刷加剧,西侧由于水源减少,泥沙来源也随之减少,江提西侧淤积减弱,A正确C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太湖萎缩,水量减少,吴淞江水量减少,吴淞江航运条件变差,A错误;上海工商业发展,农业用地少,粮食需求大,而太湖平原为该区域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因而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B正确;吴淞江货运量大与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无直接关系,C错误;吴淞江是太湖平原通往上海较短的路径,与上海港泊位不足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B。
【点睛】吴淞江原为长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长江入海口也被称作"吴淞口"。明代"黄浦夺淞"以后吴淞江成为黄浦的支流,但长江入海口仍被叫作吴淞口 。
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该地经历了浅淡水湖—辫状水系—盐湖沙丘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6. 阶段I沙丘的沙粒最有可能来自( )
A. 山地B. 断层C. 湖滩D. 河滩
7. 与阶段I相比,可以推测出阶段Ⅱ( )
A. 盛行风更强B. 降水变率更小C. 降水变率更大D. 水体更新更慢
8. 阶段Ⅱ到阶段Ⅲ的过程中该区域的表现可能为( )
A. 小气候趋于暖湿B. 生物多样性锐减C. 土壤盐碱化减弱D. 地下水位大幅上升
【答案】6. D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判断该地区盛行风为偏西风。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河滩出露面积增大,风从沙丘西侧的河滩搬运沙粒在此堆积形成沙丘,D正确;该区域并无山地,断层和湖泊在偏东侧,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阶段Ⅱ出现了辫状水系,沙洲广布,河道游移,这是因为该阶段降水变率较大,导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洪峰切穿原有沙洲,形成新的水道,在水流缓慢处泥沙堆积形成新的沙洲,枯水期沙洲裸露,由此形成辫状水系,C正确,B错误;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盛行风变化和水体更新速度,A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据图可知,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区域地表径流减少,沙丘、盐湖的面积大幅度增加,这说明该区域小气候趋于干旱,蒸发加剧,这会加剧土壤盐碱化,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B正确,A、C错误;由于地表水量减少,水分下渗减少,因此地下水位应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D错误。故选B。
【点睛】沙丘属于典型的风力沉积地貌,其特征为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条河流的气候要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小题。
9. 该河可能位于( )
A. 东南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青藏高原地区
10. 有关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汛期短,径流年际变化大B. 下游地区三角洲的面积较小
C. 流程短,水量较小D. 有春汛和夏汛
11. 该河流所在地区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B. 风力侵蚀与堆积C. 流水堆积作用D. 流水搬运作用
【答案】9. B 10. C 11.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流域夏季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选B。
【10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冰雪融水和部分降水影响,汛期短,径流年际变化小,A错。由于西北地区河流含沙量大,三角洲面积较大,B错。流出短,水量较小,C对。春汛和夏汛明显的河流一般在我国东北地区,D错。故选C。
【11题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流水作用微弱,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主要是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明显,形成沙丘、沙垄及风蚀洼地等地貌,故选B。
【点睛】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读下图“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 乙地狂风暴雨降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13. 锋面过境后,甲地的天气状况是
A. 天气转晴,气温升高B.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
C. 天气转雨,气温下降D. 天气转雨,气温升高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状况,甲地受冷锋影响,且在锋后,形成阴雨天气(冷锋雨区在锋后),A正确;乙地受暖锋影响,形成连续性的降水,但降水强度较小,排除B;丙地为高压(反气旋),形成晴朗天气,C错;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少,不存在强风,排除D。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甲地受冷锋影响,且在锋后,过境后,完全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B正确,ACD错。综上故选B。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所在的位置。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所以当冷气团移动时,就会形成冷气团主动楔入暖气团下面而构成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
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4. 图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 寒潮B. 泥石流C. 凌汛D. 沙尘暴
15. 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A. 天津B. 昆明C. 新奥尔良D. 加尔各答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分析气温最低在0°C以上不具备凌汛条件,一般少受寒潮影响,AC错误;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雨水比较充足,少受沙尘暴影响,D错误;当地降水集中,强度大,最容易诱发的是泥石流,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以温定带:最低月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锁定昆明和新奥尔良(天津市温带季风,加尔各答是热带季风气候),两城市不同的是潜水位线。图示潜水位在5米左右,昆明在云贵高原,新奥尔良在墨西哥湾沿岸,潜水位浅说明只能是新奥尔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 7月的热带季雨林B. 12月的热带季雨林C. 7月的落叶阔叶林D. 12月的落叶阔叶林
17. 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是( )
A. 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B. 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 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D. 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利用效率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要使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也就是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较小,而蒸散发量较大。我国7月的热带季雨林,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大,故A错误;7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夏季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量较大,因此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故C错误;12月的热带季雨林,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小,且由于气候干旱,蒸散发量较大,因此比值较小,而12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12月属于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已经掉落,没有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分利用率最低,故D正确。答案选择D。
【17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属于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其高山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量,使其水分增加,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合成有机质总量增加,故C错误;高山草甸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说明气温降低,而气温降低,将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合成的有机质总量减少,故AD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会减少蒸发量和蒸腾量,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故B正确。答案选择B。
【点睛】高寒草甸是祁连山区的优势植被类型,不但是当地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科学的放牧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草地的生产力、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够促进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
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甲丙D. 乙丙甲
19. 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
A. 甲处降水量最多B. 甲处地下水位最高C. 乙处蒸发量最多D. 丙处地表温度最高
【答案】18. B 19. C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可知,盐壳是地下水的盐分在地表析出形成的,盐壳形成过程中大量的地下水通过蒸发散失到大气中,导致地下水埋深加大,故地下水埋深越深,说明其盐壳形成越早,根据图示地下水埋深可知,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9题详解】
无法判断甲乙丙三处降水的多少,A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处盐壳已形成,说明甲地下水通过蒸发散失较多,地下水位已较低,B错误;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乙处还是湖泊,蒸发量大,C正确;无法判断三地温度的高低,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在坡地和低洼地的风化壳中,因地表水和地下水溶液集中,也会沉积大量碳酸盐、形成堆积碳酸盐风化壳。该风化壳主要出现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故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与黄土高原发育很好,因生物气候条件、地形部位、岩石性质和风化时间等因素差异,这种风化壳在各地区的成分与厚度很不相同。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和地表水资源地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区域中三个典型地区的位置及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布(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 )
A. I>Ⅱ>ⅢB. Ⅱ>I>>ⅢC. Ⅲ>Ⅱ>ID. Ⅱ>Ⅲ>I
21. 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集水面积大、植被截留强B. 集水面积小、蒸散发较强
C. 地表渗漏多、蒸散发较强D. 地表渗漏多、植被截留强
【答案】20. D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Ⅱ地区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最大,Ⅲ地区位于河谷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大,I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距西南季风远,且位于背风坡,降水最少,故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是Ⅱ>Ⅲ>I,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据材料“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断裂构造发育,地表渗漏多,海拔低,气温高,蒸散发较强,C正确;根据径流深的定义,集水面积对径流深的影响较小,Ⅲ区地表水资源相对较少,说明植被截留作用并不比其他两个区域强,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下图为某半球某锋面气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锋面为( )
A. 北半球冷锋B. 北半球暖锋C. 南半球冷锋D. 南半球暖锋
23. 与图示气旋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大致相符的是( )
A. B.
C. D.
24. 此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答案】22. C 23. A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图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在山脉处向南弯曲,说明该区域纬度越向北,线速度越大,而总体而言,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说明图中北方纬度较低,因此该图表示南半球,无论南北半球,在锋面气旋的左侧低压槽附近均为冷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气旋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呈顺时针方向运动,由四周流向中心,图中A表示南半球气旋,A正确。B气流顺时旋转针辐散,表示北半球反气旋;C气流逆时针旋转辐合,表示北半球气旋;D气流逆时针旋转辐散,表示南半球反气旋,BC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经分析可知,该锋面为冷锋,且向北移动,甲,乙处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AB错误。丙地处于冷锋锋后,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错误。丁地此时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正确。故选D。
【点睛】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降温、雨雪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经向风速大于0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代表东风。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孟加拉湾( )
A. 4~10月盛行东南风B. 西南风持续的时间较长
C. 11~次年3月盛行西南风D. 南北方向风速年变化大
26. 10月~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 )
A. 亚洲高压减弱B.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印度低压增强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答案】25 B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经向风还是纬向风,其风速数值大部分时候都大于0,故表明西风和南风的持续时间较长,B正确;纬向风的风速和变化频率显然大于经向风,即东西向风速变化大于南北向风速,D错误;由图可知4~10月经纬向风都为正值,因而盛行西南风,A错误;11~次年3月盛行经纬向风都为负值,盛行东北风,C错误。故答案选B。
【26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10月到次年3月孟加拉湾的经纬向风为东北风,属于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正确;10月到次年3月亚洲较为寒冷,亚洲高压增强,印度低压减弱,A、C错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而不是冬季东北季风的主要成因,故B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南亚季风是指亚洲南部即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等地区的季风。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我国30°N沿线附近四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甲、乙、丙、丁分别是( )
A. 拉萨、成都、武汉、杭州B. 重庆、杭州、武汉、拉萨
C. 西宁、成都、重庆、拉萨D. 杭州、西宁、重庆、武汉
28. 影响四城市气候舒适度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城夏季气候舒适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B. 乙城冬季气候较舒适主要受地形影响
C. 丙城夏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梅雨影响
D. 丁城冬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海拔影响
【答案】27. A 28. B
【解析】
【分析】考查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影响气候的因素。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甲地舒适期在夏季,说明夏季不热,最可能是青藏高原上的拉萨。其它城市夏季炎热,较不舒适。春秋时期气温较适宜,是舒适期,结合选项可知,A对。B、C、D错。故选A。
【2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城是拉萨,夏季气候舒适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海拔高,气温低,夏季不热,A错。乙城是成都,冬季气候较舒适主要受地形影响,北部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风难以进入,气温较高,B对。丙城是武汉,夏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伏旱影响,C错。丁城是杭州,冬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冬季风影响,D错。故选B。
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
A. B. C. D.
30. 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9. D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1000米之下有两个热泡,相同气压系统控制说明甲地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②的偏西风,根据图示的等压线数值大小关系,A图中的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既不是西北风也不是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B错误;C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而在热泡1时风向需要是西北风,C错误;D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热泡1时,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应是西北风(偏西风),在热泡2时远离地面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西南风,西南风属于偏西风,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云层底部更接近地面辐射,受海面辐射的影响,降温慢,①正确;云顶远离地面,大气的长波辐射散热快,冷却剧烈,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说明下垫面气温低,对流运动微弱,不符合题意,③错误;云顶海拔高,气温低,水汽不易蒸发,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近地面风向在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在地面摩擦力增大而其他力大小变化相对不明显的情况下,平衡时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但是如果越到高空,近地面摩擦力就可以忽略不记,平衡时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二、综合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答案】(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高压(脊)。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
(3)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降水影响因素、常见天气系统以及气候特点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碍,沿地形抬升;盛行西风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辐合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小问2详解】
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炎热干燥。
【小问3详解】
乙地1月份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辐合作用较弱,且没有地形雨,降水较少,甲地1月份降水较多,所以1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少;乙地7月份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甲地7月份降水较少,所以7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距离海洋更远,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更小,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冬夏温差更大,气温年较差更大。
【点睛】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
(1)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
(2)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
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面积2.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5万(2021年),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3)分析核心保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
【答案】(1)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全年气温低,降水少,大风多。
(2)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等注入,黄河依次汇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在扎陵湖乡流出。
(3)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基本无种植业和工业,核心区受严格保护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黄河源园区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黄河源园区的植被类型 、气候特征、湖泊类型、人类活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黄河源园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全年气温低,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在高寒的气候条件下,孕育了高寒草原、高寒草地和低地草甸为主的植被类型。
【小问2详解】
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处青藏高原的山间盆地,周围高山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汇入较多;黄河依次流经扎陵湖和鄂陵湖,湖水有河流流入和流出,故形成淡水湖。
【小问3详解】
核心保育区地处青藏高原的玛多县,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不适宜人类活动;人口密度小,经济活动以畜牧业为主,对环境影响小;交通不便,到达人口少;受政策严格保护等。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____。
(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 ①. 南深北浅
②. 生产生活用水
(2)太行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作用,属于迎风坡的位置,降水量较多;而黄土高原受边缘海拔阻挡的影响,导致内部降水量少,且距海较远,气候加干旱,降水量较少。
(3)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有利于区域内的种植业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降水的因素、水循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区域支流较多且落差较大,因此径流深度较深,而北部区域支流较少,水量较小,落差相对较小,因此径流深度较浅。两个时期对比下,主要影响其径流深度变化的人类活动是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导致径流的水量减少,因此深度变浅。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的水汽,会形成再次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太行山西侧处于迎风坡上,且太行山地势较高,地形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四周相对陡峭,将会阻挡中上游水汽的进入,导致其降水量较少,且距离海洋更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难度相对较大。
【小问3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使得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的水分吸收。同时区域内的雨水灌溉增多,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点睛】
浙江省百校调研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百校调研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客机飞行方向最可能是, 2021年, 地方时6点的太阳高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调研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调研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