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检测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素养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二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三课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一课时课后复习题
展开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地质作用
1.下列地质作用不属于内力作用的特点是( )
A.运动速度非常缓慢
B.地球内能引起的
C.对地表的影响最为深刻
D.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知识点二、三、四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2.关于岩浆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来源于下地幔
B.岩浆活动是独立进行的
C.岩浆活动一定喷出地表
D.岩浆活动也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运动
3.有关褶皱的形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
B.是岩层受力发生的一系列弯曲
C.是地貌形成的基础
D.基本形式分为向斜和背斜
2017年8月8日21:19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根据材料,回答4~5题。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后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5.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区域震级不同
B.不同区域烈度不同
C.该季节不会诱发滑坡、泥石流
D.该地区的地震主要为火山地震
6.关于板块构造学说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共分为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B.安第斯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C.海岭处于消亡边界上
D.海沟处于消亡边界上
[答题区]
关键能力综合练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闭合曲线为等高线)。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质构造分析,该地区是( )
A.背斜谷B.背斜山
C.向斜山D.向斜谷
2.图中甲区域所示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岩浆喷发冷却凝固而成山地
B.岩层受挤压隆起而成背斜山地
C.河流堆积而成山地
D.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相对较高而成山地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在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读图,回答第3题。
3.“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一个叫做达尔瓦兹的小镇附近。1974年,地质学家在该地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可燃性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40多年仍未熄灭。下图为“地狱之门”景观及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5.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可能蕴藏着丰富的( )
A.铁矿资源B.石油资源
C.地下水资源D.有色金属资源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甲处是很好的( )
A.储水构造B.储油构造
C.铁矿带D.储气构造
7.(易错题)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第8题。
8.图中( )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年轻
D.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题区]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团队在某山区实地考察后,并通过查阅该地地质资料绘制的地质构造剖面图。
(1)据图分析甲山岭的形成原因。
(2)据图分析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
(3)乙处河流是否适合修建水库大坝?请说明理由。
学科素养升级练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A.①②B.①④
C.②①D.②③
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4.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6.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D.内外力共同作用
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读“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和“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回答7~8题。
7.图中断层的成因是( )
A.挤压抬升B.挤压断裂
C.张裂抬升D.张裂下陷
8.椰枣原产于西亚和北非,为常绿乔木,喜温喜湿又耐旱耐碱。判断图中瓦德地区分布有大量枣椰树的依据是( )
①年均温较高 ②周边多沙漠分布 ③有大量盐沼分布 ④年降水量多 ⑤地处绿洲,有灌溉水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①板块主要位于经度10°W~60°E之间。读图完成9~11题。
9.②板块的名称是( )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菲律宾群岛位于④板块
B.⑤板块是美洲板块
C.①、③两大板块碰撞形成阿尔卑斯山脉
D.④、⑤两大板块碰撞形成落基山脉
11.④板块被海洋覆盖,下列关于该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纵贯南北的“S”形海岭
B.是世界第二大海洋
C.多飓风天气的形成
D.有火山地震带分布
下图为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2.甲地的宏观地形是( )
A.海岭B.海沟
C.地堑D.裂谷
[答题区]
13.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是: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甲、乙两地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上覆岩层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3)如果要寻找油气资源,最好在________处找;如果要寻找地下水,最好在__________处找。
(4)在图中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甲、乙两处应选择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世界的海陆分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多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扩大,印度半岛将消失。这可信吗?为什么?
第1课时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D
解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
2.答案:D
解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岩浆活动也伴随着其他地壳运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时,上覆岩层外压力大于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另一种是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3.答案:A
解析:褶皱是岩层受水平挤压,使岩层弯曲变形。
4~5.答案:4.A 5.B
解析:第4题,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A正确;地球的外部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B错误;地震发生后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因为纵波速度快,C错误;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极易引发海啸,对人类产生危害巨大,D错误。第5题,不同区域震级是相同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A错;不同区域烈度不同,距震源越近,烈度越大,B正确;该季节是夏季,降水多,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C错误;该地区的地震主要为构造地震,D错误。
6.答案:D
解析: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安第斯山脉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海岭为生长边界,海沟为消亡边界上。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年龄,该地区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从地质构造分析,是向斜构造。根据海拔高度,地貌状况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岭。故该地区是向斜山,C正确。第2题,图中甲区域所示地貌是向斜山,主要成因是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相对较高而成山地,D正确。
3.答案:C
解析:从地质构造看,渭河平原南部为秦岭,且渭河的南部支流多,这些支流多发源于秦岭北坡。秦岭属于断块山,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该断裂带的一部分,地质结构是断层中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C正确。
4~5.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断层向外泄漏。故选D。第5题,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可燃性气体密度小,在最上层,石油在下层,再下层为密度更大的沉积物。故选B。
6~7.答案:6.A 7.C
解析:第6题,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岩层下凹,而水会往低处流,因此会流到向斜的凹槽构造,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透水,所以说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故A正确;油气主要在背斜,铁矿主要在向斜地下,但不一定会形成铁矿“带”,故B、C、D排除。第7题,乙处是背斜,岩层上拱,排除B、D;海拔比两翼低,形成谷地,排除A,选C。
8.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据图可知,F处为板块的张裂地带,岩浆喷出往往形成海岭,A错误;E处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较F处活跃,B错误;F处岩石年龄较E处年轻,C错误;E处为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D正确。
9.答案:(1)甲地为向斜构造,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加之又处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因此形成山岭。
(2)乙处位于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河谷。
(3)不适合。理由: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建设水库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引起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还可能引起渗漏。
解析:第(1)题,甲地岩层向下凹,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根据断层处箭头方向,甲地处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因此形成山岭。第(2)题,乙处位于断层线处,岩石破碎,地势较低,水流汇集,形成河流,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河谷。第(3)题,乙处河流不适合修建水库大坝。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建设水库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引起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还可能引起渗漏、溃坝等危害。
学科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甲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地位于非洲属于非洲板块。第2题,M位于红海属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N属于消亡边界。
3~4.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相同,同一种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是槽部延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的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B正确。第4题,XY方向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海拔高度相同,故A正确。
5~6.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由地质构造示意图可以看出库区所在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C正确。第6题,该地区地质构造主要是褶皱和断层,岩层弯曲和断层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挤压,故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地壳运动,A正确。
7~8.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断层成因分析从地壳运动着手,岩层水平运动、挤压、断裂,位移,从而形成了断层。该区域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附近,岩层受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形成断层,B正确。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椰枣树喜温喜湿又耐旱耐碱。瓦德地区位于北非,多为热带沙漠气候,总体年均温较高,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瓦德地区还分布有河流,可以满足枣椰树生长的水源灌溉条件。据此分析选C。
9~11.答案:9.B 10.C 11.D
解析:第9题,从题意可判断出,①为非洲板块,②为印度洋板块,③为亚欧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⑤为南极洲板块,⑥为美洲板块。故选B。第10题,菲律宾群岛位于③亚欧板块上;⑤为南极洲板块;④、⑥两大板块碰撞形成落基山脉;而①非洲板块、③亚欧板块两大板块碰撞形成阿尔卑斯山脉。故选C。第11题,④板块覆盖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有纵贯南北的“S”形海岭,A项错;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海洋,B项错;太平洋多台风天气的形成,飓风发生在大西洋,C项错;太平洋中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选D。
12.答案:B
解析:甲处在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交界带上,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形成的海沟;海岭是海底火山;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岩层下降形成的凹陷带;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凹陷带。故选B。
13.答案:(1)背斜 向斜 (2)外力侵蚀 沉积 (3)甲 乙 (4)甲 甲地是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透,使隧道较干燥
解析: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褶皱构造,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储水构造。
14.答案:(1)长期以来因地壳运动引起大陆不断漂移和板块不断运动的结果
(2)受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相会合的地区,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也多火山地震活动
(4)可信。由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使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北端的印度半岛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的下面俯冲,使红海不断地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半岛不断地北移,最终将逐渐消失。
解析:地壳运动引起大陆不断漂移和板块不断运动往往形成宏观地貌。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和火山。板块张裂,形成海洋。板块挤压,形成海沟、岛弧、山脉。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观测点
海拔(米)
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
出露岩层
a
b
c
d
c
b
c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三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三课时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二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二课时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蓝窗的形成过程中,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3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3课时课后作业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