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单元检测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单元检测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共9页。
第一二三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图所示日期,代表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的是( )图①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集热板倾角如图②。据此完成2~3题。 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2.该小镇的位置在( )A.124°E,40°NB.118°E,40°NC.116°E,36°34′ND.4°E,36°34′N3.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请你分析该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A.90°B.180°C.23°26′D.47°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4~6题。4.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B.该日昼夜长短C.该地太阳高度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5.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A.12时B.3时或者15时C.15时D.0时或者12时6.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衡水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下图为两地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eq \o(\s\up7(),\s\do5(甲 乙))7.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8.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9.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下列关于该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B.若要修建地铁,甲处比乙处更合适C.若④岩层为含煤地层,甲处可以打到煤层D.甲处顶部岩层缺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10~11题。10.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11.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13题。12.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13.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4~15题。14.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①②B.④⑤⑧C.②④D.③⑥⑦⑨15.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A.②B.③C.⑦D.⑨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读图,完成16~17题。16.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则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A.南半球,气旋B.南半球,反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D.北半球,气旋17.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18~19题。18.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19.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7日洪水水位最高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20~21题。20.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21.有关甲、乙两种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B.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C.甲气候全年温和湿润D.乙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读下图,完成22~23题。22.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季风气候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23.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西欧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非洲D.亚马孙平原地区下图所示为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完成24~25题。24.①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 )A.信风B.西风C.台风D.季风25.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B.雨天少C.气温高D.海拔高[答题区]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1)甲图四地中,全年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________,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4分)(2)乙图中,A、B两线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2分)(3)简述11月中旬③地昼夜长短情况及两月内的变化趋势。(6分)2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填出图中代表的岩石类型: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6分)(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6分)(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_______作用而固结成岩。(4分)(4)用图中数码分别填出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4分)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B.大理岩的形成( )C.含煤岩层的形成( )D.海底火山喷发( )28.读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18分)(1)A、B、C、D四地中,在冷气团控制下的是________。(2分)(2)A、B、C、D四地中,此时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3)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________(填“气旋”或“反气旋”)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4分)(4)若图示天气系统出现在南半球,A、B、C、D四地位置不变,则左右两侧的锋面分别是:左侧为________锋,右侧为________锋。A、B、C、D四地中会有降雨产生的是________。(6分)第一二三章单元检测1.答案:D解析: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A和图C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夜现象,图B的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均为北半球的冬至日。2~3.答案:2.B 3.D解析:第2题,根据夏至日日出时间4:43,日落时间19:33,可知该地昼长为14小时50分,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2:08,即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秋分日时集热板倾角为40°,可计算出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所以当地纬度为40°N,B项正确。第3题,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要保持集热板与阳光垂直,集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40°N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7°,故D项正确。4~6.答案:4.A 5.B 6.D解析:第4题,晨昏线的交点即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该纬度值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为90°。第5题,过该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12时,则北京时间为3时或15时。第6题,当交点位于②点时,为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位于④点时,为冬、夏至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此期间除赤道外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差异在增大。7~8.答案:7.B 8.A解析:第7题,甲图景观为华山,为断块山构造,是在地壳的垂直运动中形成的。第8题,乙图中景观为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经侵蚀而出露地表。9.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岩层新老判断地质构造:岩层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反之为向斜。则甲为背斜,是储油构造,乙为向斜,为储水构造;乙处为向斜,修地铁容易发生透水事故,甲处适合修地铁;④岩层在甲处以下缺失,在甲处不可能打到煤层;甲处顶部岩层缺失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故选B。10~11.答案:10.A 11.A解析:第10题,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岩浆迅速冷却,岩石中可能有气孔。第11题,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该处主要受地壳张力的作用,岩石向两边张裂,使得岩浆从地壳深部涌出,不断形成新的岩石。12~13.答案:12.D 13.B解析:第12题,兰新铁路在天山山脉南麓,吐鲁番附近,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故国外专家选线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地形,故D项正确。第13题,图中显示,吐鲁番距离兰新铁路较远,不利于物资、人员流动。兰新铁路位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一般不会受到洪水威胁。综上分析,故B项正确。14~15.答案:14.A 15.B解析:第14题,读图,根据地质循环的环节分析可知,①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②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了沉积岩,③⑦⑨是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④⑤⑧为地壳抬升隆起裸露地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掩埋在地壳中并经过长期演化过程而形成的,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第15题,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触)变质而成的。16~17.答案:16.D 17.C解析:第16题,首先,图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四周流向中心,判断该天气系统为低气压中心(气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确定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低气压中心)。第17题,北半球气旋东部的风向为东南风。18~19.答案:18.B 19.D解析:第18题,由图示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为暖锋过境。第19题,7、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20~21.答案:20.B 21.C解析:第20题,甲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位于40°N~50°N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1题,甲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乙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2~23.答案:22.B 23.A解析:第22题,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可知,①地最低气温为20℃,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在750mm~1500mm之间,是热带草原气候,不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不足400mm),A错误;②地最低气温大于20℃,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是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③地最低气温是15℃,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小于500mm,是热带沙漠气候,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于800mm),C错误;④地最低气温大于0℃,小于15℃,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高气温为20℃(较低),降水量在300mm~1000mm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是热带草原气候(最低气温大于15℃),D错误。第23题,结合上题分析,④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大的分布区在西欧,答案选A。24~25.答案:24.D 25.B解析:第24题,①地的最低气温大于0℃,小于15℃,降水集中在夏季,7月气温高,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主要受夏季风(东南季风)的影响,答案选D。第25题,③地最低气温大于15℃,年降水量极少,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小,①②两地降水量较大,云量大,所以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答案选B。26.答案:(1)② ④ ① ④①③②(2)④ ②(3)昼短夜长;昼先变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后变短。解析:第(1)题,从甲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在春秋分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其太阳高度角是45°且夏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可以判断其纬度是南纬45°;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太阳高度角是90°,所以②一定是赤道;③地在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是90°,是北回归线;根据④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0°,说明其是南极圈,所以昼夜平分的是②,昼夜变化最大的是④,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①,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④①③②。第(2)题,从乙图的昼夜长短变化图可以看出,B线是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所以这个地方一定是赤道;而A线是在冬至时出现极昼,在夏至日时出现极夜,所以是南极圈,是对应的④。第(3)题,11月中旬,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由第(1)题可知,③地是北回归线,所以此时是昼短夜长,两个月内昼继续变短,到12月22日时变得最短,随后又开始变长,夜是继续变长,到12月22日变得最长,随后又开始变短。27.答案:(1)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2)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3)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4)③ ⑤ ④ 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循环过程和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C为岩浆岩,①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岩浆岩等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沉积物沉积而形成沉积岩(A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已经生成的岩石被掩埋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B为变质岩,⑤为变质作用)。28.答案:(1)B(2)A A处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力最大。(3)气旋 阴雨(4)冷 暖 A、C、D解析:第(1)题,冷锋后、暖锋前的地点处在冷气团控制下。第(2)题,风力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第(3)题,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气旋控制下为阴雨天气。第(4)题,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在西侧槽线部位形成冷锋,东侧槽线部位为暖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可判断出锋面附近冷气团控制下的A、C、D三地位于雨区。夏至日日出:4:43夏至日日落:19:33夏至日集热板倾角:16.5°秋分日集热板倾角:40°题号123456789答案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
第一二三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图所示日期,代表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的是( )图①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集热板倾角如图②。据此完成2~3题。 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2.该小镇的位置在( )A.124°E,40°NB.118°E,40°NC.116°E,36°34′ND.4°E,36°34′N3.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请你分析该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A.90°B.180°C.23°26′D.47°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4~6题。4.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B.该日昼夜长短C.该地太阳高度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5.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A.12时B.3时或者15时C.15时D.0时或者12时6.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衡水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下图为两地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eq \o(\s\up7(),\s\do5(甲 乙))7.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8.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9.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下列关于该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B.若要修建地铁,甲处比乙处更合适C.若④岩层为含煤地层,甲处可以打到煤层D.甲处顶部岩层缺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10~11题。10.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11.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13题。12.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13.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4~15题。14.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①②B.④⑤⑧C.②④D.③⑥⑦⑨15.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A.②B.③C.⑦D.⑨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读图,完成16~17题。16.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则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A.南半球,气旋B.南半球,反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D.北半球,气旋17.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18~19题。18.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19.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7日洪水水位最高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20~21题。20.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21.有关甲、乙两种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B.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C.甲气候全年温和湿润D.乙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读下图,完成22~23题。22.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季风气候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23.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西欧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非洲D.亚马孙平原地区下图所示为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完成24~25题。24.①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 )A.信风B.西风C.台风D.季风25.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B.雨天少C.气温高D.海拔高[答题区]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1)甲图四地中,全年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________,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4分)(2)乙图中,A、B两线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2分)(3)简述11月中旬③地昼夜长短情况及两月内的变化趋势。(6分)2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填出图中代表的岩石类型: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6分)(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6分)(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_______作用而固结成岩。(4分)(4)用图中数码分别填出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4分)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B.大理岩的形成( )C.含煤岩层的形成( )D.海底火山喷发( )28.读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18分)(1)A、B、C、D四地中,在冷气团控制下的是________。(2分)(2)A、B、C、D四地中,此时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3)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________(填“气旋”或“反气旋”)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4分)(4)若图示天气系统出现在南半球,A、B、C、D四地位置不变,则左右两侧的锋面分别是:左侧为________锋,右侧为________锋。A、B、C、D四地中会有降雨产生的是________。(6分)第一二三章单元检测1.答案:D解析: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A和图C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夜现象,图B的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均为北半球的冬至日。2~3.答案:2.B 3.D解析:第2题,根据夏至日日出时间4:43,日落时间19:33,可知该地昼长为14小时50分,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2:08,即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秋分日时集热板倾角为40°,可计算出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所以当地纬度为40°N,B项正确。第3题,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要保持集热板与阳光垂直,集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40°N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7°,故D项正确。4~6.答案:4.A 5.B 6.D解析:第4题,晨昏线的交点即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该纬度值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为90°。第5题,过该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12时,则北京时间为3时或15时。第6题,当交点位于②点时,为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位于④点时,为冬、夏至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此期间除赤道外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差异在增大。7~8.答案:7.B 8.A解析:第7题,甲图景观为华山,为断块山构造,是在地壳的垂直运动中形成的。第8题,乙图中景观为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经侵蚀而出露地表。9.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岩层新老判断地质构造:岩层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反之为向斜。则甲为背斜,是储油构造,乙为向斜,为储水构造;乙处为向斜,修地铁容易发生透水事故,甲处适合修地铁;④岩层在甲处以下缺失,在甲处不可能打到煤层;甲处顶部岩层缺失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故选B。10~11.答案:10.A 11.A解析:第10题,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岩浆迅速冷却,岩石中可能有气孔。第11题,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该处主要受地壳张力的作用,岩石向两边张裂,使得岩浆从地壳深部涌出,不断形成新的岩石。12~13.答案:12.D 13.B解析:第12题,兰新铁路在天山山脉南麓,吐鲁番附近,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故国外专家选线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地形,故D项正确。第13题,图中显示,吐鲁番距离兰新铁路较远,不利于物资、人员流动。兰新铁路位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一般不会受到洪水威胁。综上分析,故B项正确。14~15.答案:14.A 15.B解析:第14题,读图,根据地质循环的环节分析可知,①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②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了沉积岩,③⑦⑨是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④⑤⑧为地壳抬升隆起裸露地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掩埋在地壳中并经过长期演化过程而形成的,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第15题,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触)变质而成的。16~17.答案:16.D 17.C解析:第16题,首先,图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四周流向中心,判断该天气系统为低气压中心(气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确定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低气压中心)。第17题,北半球气旋东部的风向为东南风。18~19.答案:18.B 19.D解析:第18题,由图示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为暖锋过境。第19题,7、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20~21.答案:20.B 21.C解析:第20题,甲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位于40°N~50°N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1题,甲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乙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2~23.答案:22.B 23.A解析:第22题,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可知,①地最低气温为20℃,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在750mm~1500mm之间,是热带草原气候,不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不足400mm),A错误;②地最低气温大于20℃,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是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③地最低气温是15℃,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小于500mm,是热带沙漠气候,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于800mm),C错误;④地最低气温大于0℃,小于15℃,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高气温为20℃(较低),降水量在300mm~1000mm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是热带草原气候(最低气温大于15℃),D错误。第23题,结合上题分析,④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大的分布区在西欧,答案选A。24~25.答案:24.D 25.B解析:第24题,①地的最低气温大于0℃,小于15℃,降水集中在夏季,7月气温高,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主要受夏季风(东南季风)的影响,答案选D。第25题,③地最低气温大于15℃,年降水量极少,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小,①②两地降水量较大,云量大,所以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答案选B。26.答案:(1)② ④ ① ④①③②(2)④ ②(3)昼短夜长;昼先变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后变短。解析:第(1)题,从甲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在春秋分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其太阳高度角是45°且夏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可以判断其纬度是南纬45°;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太阳高度角是90°,所以②一定是赤道;③地在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是90°,是北回归线;根据④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0°,说明其是南极圈,所以昼夜平分的是②,昼夜变化最大的是④,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①,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④①③②。第(2)题,从乙图的昼夜长短变化图可以看出,B线是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所以这个地方一定是赤道;而A线是在冬至时出现极昼,在夏至日时出现极夜,所以是南极圈,是对应的④。第(3)题,11月中旬,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由第(1)题可知,③地是北回归线,所以此时是昼短夜长,两个月内昼继续变短,到12月22日时变得最短,随后又开始变长,夜是继续变长,到12月22日变得最长,随后又开始变短。27.答案:(1)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2)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3)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4)③ ⑤ ④ 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循环过程和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C为岩浆岩,①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岩浆岩等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沉积物沉积而形成沉积岩(A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已经生成的岩石被掩埋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B为变质岩,⑤为变质作用)。28.答案:(1)B(2)A A处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力最大。(3)气旋 阴雨(4)冷 暖 A、C、D解析:第(1)题,冷锋后、暖锋前的地点处在冷气团控制下。第(2)题,风力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第(3)题,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气旋控制下为阴雨天气。第(4)题,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在西侧槽线部位形成冷锋,东侧槽线部位为暖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可判断出锋面附近冷气团控制下的A、C、D三地位于雨区。夏至日日出:4:43夏至日日落:19:33夏至日集热板倾角:16.5°秋分日集热板倾角:40°题号123456789答案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