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检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检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检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检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检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检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共8页。
    第五章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盐角草(如图)是世界上最耐盐的植物之一,植株高度大多在30~40cm,叶子高度退化呈鳞片状,肉质化的茎表皮富含蜡质,气孔小而下陷,茎中含有特殊的储水细胞,能够储存根系吸收进来的盐分。江苏盐城的广阔滩涂上分布有大量的盐角草。据此完成1~2题。1.盐城盐角草(  )①叶子高度退化,生长在干旱地区 ②茎的表皮富含蜡质减少水分蒸腾 ③植株高度小适应水热条件不足 ④储水细胞储存盐分适应滩涂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盐城滩涂上的盐角草是当地重要的抗盐先锋,当地土壤中盐分主要来源是(  )A.成土母质B.海水C.大气D.生物残体为了探究土壤颗粒与透水性的关系,森特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4个漏斗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甲、乙、丙、丁土壤样品(下表),再倒入等量的纯净水;静置3分钟后,观察滴入锥形瓶中的水量。实验装置与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A.砂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B.粉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C.黏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D.土壤透水性的高低与颗粒关系不大4.乙土壤样品取自天然草坪。该草坪在一般的降水条件下不会积水,后被开发作足球场。若干年后,即使降水量不大,这里也会产生积水。以下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草坪日常维护,雨水不易下渗B.地下水位升高,积水难以下渗C.频繁踩踏导致土壤紧实,下渗减少D.草坪生长茂盛,将雨水蓄积在地表土壤入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热带原始季雨林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近50年来橡胶产业的发展致使大面积结构复杂的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读热带原始季雨林和橡胶林的土壤入渗率比较图,完成5~6题。5.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与橡胶林比较(  )A.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季节差异更大B.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大于热带原始季雨林C.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小于橡胶林D.橡胶林内生物种类比热带原始季雨林丰富6.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会导致(  )A.地震灾害增多B.水土流失加剧C.大气湿度增加D.全球气候变暖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N~70°N的寒温带地区,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读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示意图(右图),完成7~9题。7.林火过后土壤肥力最高时(  )A.物种最丰富B.植被生产力最高C.土壤酸性最强D.气温最低8.林火过后初期林内大气环境的变化为(  )A.土壤结构疏松B.湿度增加C.光照增强D.风速减小9.林火过后林内苔藓、喜阴及喜阳植被的演替顺序依次为(  )A.喜阴植被、喜阳植物、苔藓B.喜阳植物、喜阴植被、苔藓C.喜阳植物、苔藓、喜阴植被D.喜阴植被、苔藓、喜阳植物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读图,完成10~11题。10.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  )A.平原面积广大B.长期与大陆隔绝C.火山活动频繁D.居民细心培育11.龙血树的奇特形态有利于(  )A.抵御低温冻害B.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C.进行光合作用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完成12~14题。12.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13.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14.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凋萎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分的最低值。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据此完成15~16题。15.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B.土质颗粒C.基岩性质D.降水多少16.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弱的是(  )A.富士苹果B.山丁子C.久保桃D.山桃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6分)(4)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18.裸地指自然界没有土壤、没有植被的裸露地面。图甲是某森林植被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著名景点煎饼岩及侵蚀裂缝中生长的绿色先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6分)(1)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生长出一些植物,即先锋植物。根据图文信息中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推测先锋植物的特点。(6分)(2)天然植被的形成过程是(  )(2分)①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植被 ②先锋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条件 ③裸地被侵蚀等形成裂缝 ④更多植物生长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3)天然植被的形成经历不同的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分)A.植被形成各个阶段的顺序是可以随意改变的B.后期阶段的植被不可能有早期阶段的植物种类C.每个阶段占据优势地位的植物种类是相同的D.随着时间推移,植被中植物的种类愈发复杂多样(4)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达到稳定的状态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说明该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启发。(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绿肥作物是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栽培绿肥以豆科作物为主,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樨(见下图)等。绿肥作物经过一定时间生长之后,将其绿色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可以节省人力,减少运输费用,也可沤制土肥施用。绿肥作物一般与主产作物轮作,多数可兼作饲料。(1)从植被形成的角度看,图片中绿肥作物所属植被都为__________植被。(2分)(2)简述将绿肥作物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的好处。(6分)(3)绿肥作物一般与主产作物轮作,指出这种耕作方式的优点。(6分)(4)多数绿肥作物可兼作饲料,说明这种做法的好处。(6分)第五章章末检测1~2.答案:1.D 2.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城盐角草分布于江苏盐城,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气候湿润,①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叶子高度退化呈鳞片状,肉质化的茎表皮富含蜡质”可知,茎的表皮富含蜡质,可以减少水分蒸腾,②正确;该地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充足,③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茎中含有特殊的储水细胞,能够储存根系吸收进来的盐分”可知,盐角草生活在滩涂上,储水细胞储存盐分适应滩涂环境,④正确。所以选D。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角草生长在沿海滩涂上,盐分主要来自海水,B正确;成土母质、大气、生物残体都不是土壤中盐分的主要来源,A、C、D错误。所以选B。3~4.答案:3.A 4.C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和图片可知,锥形瓶中的水量越多,说明土壤透水性越好。锥形瓶中水量由多到少分别为甲、乙、丙、丁,故甲瓶土壤透水性最好。甲瓶砂粒占比占90%,说明砂粒含量越多,透水性越好,A项正确。丙瓶粉粒占比高,但是水少,说明土壤透水性不好,B错误。丁瓶黏粒占比最高,但是水最少,说明土壤透水性最差,C、D错误。故选A。第4题,草坪日常维护,会有利于雨水下渗,A项错误。根据材料,该草坪在一般降水条件下不会积水,改造成足球场,降水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不会升高,B项错误。因改造成足球场,土壤被频繁踩踏紧实,土壤间隙变小,下渗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C项正确。改造成足球场后,草坪生长不会茂盛,其次草坪生长茂盛会有利于雨水下渗,D项错误。故选C。5~6.答案:5.A 6.B解析:第5题,由土壤入渗率概念可知,渗透系数越大,土壤的入渗水量越多,土壤含水量越多。读图可知,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入渗系数季节变化比橡胶林的大,即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季节差异更大,故A正确;由图可知,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渗透系数大于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大于橡胶林,故B错误;由图可知,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渗透系数大于橡胶林,得知热带原始季雨林的土壤含水量大于橡胶林,故C错误;热带原始季雨林的结构复杂,橡胶林的结构单一,故热带原始季雨林内生物种类比橡胶林丰富,故D错误。所以选A。第6题,地震灾害主要跟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有关,橡胶林取代热带原始季雨林不会导致地震灾害增多,故A错误;热带原始季雨林下土壤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是因为雨林复杂的群落结构和良好的地表植被截留大部分降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地表径流的侵蚀,但在橡胶林下,林下土壤无植被保护,且经常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会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故B正确;热带原始季雨林拥有复杂的群落结构和良好的地表植被,大气湿度比单一的橡胶林大,故C错误;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可能略有减少,但当地森林面积有限,不足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故D错误。所以选B。7~9.答案:7.B 8.C 9.B解析:第7题,植被生产力与土壤肥力呈正相关,土壤肥力最高时,植被生产力也最高,B正确;读图可知,物种丰富度最高时要晚于土壤肥力最高时,A错误;土壤酸性最强时,土壤肥力不高,C错误;土壤肥力最高时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气温不会最低,D错误。第8题,由于林火过后初期,植被较少,因此湿度会减小,风速增大,光照增强。第9题,林火过后,由于林内间隙增大,光照增强,首先恢复的应为喜阳植物,随着喜阳植物的增加,林内遮阴处增多,为喜阴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随着林内湿度增加,为苔藓等对湿度要求高的植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0~11.答案:10.B 11.D解析:第10题,读图可以看到,索科特拉岛四面临海,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绝,B对。岛屿面积小,平原面积小,A错。火山活动频繁、居民细心培育与物种具有独特性无关,C、D错。故选B。第11题,根据右图地表特征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有利于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D对。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与抵御低温冻害无关,A错。伞形不利于抗击狂风暴雨,B错。伞形态与进行光合作用无关,C错。故选D。12~14.答案:12.A 13.B 14.A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土壤发育越差,越不利于作物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四种土壤中,松嫩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最肥沃,因此土壤容量最小。故选B。第14题,结合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分析可知,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16.答案:15.C 16.C解析:第15题,气温高低影响水分蒸发,土质颗粒影响蓄水量,降水多少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湿度影响大。基岩不是土壤组成,因此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基岩性质。故选C。第16题,结合材料土壤凋萎湿度的含义可知,凋萎湿度越大,植物抗旱能力越差。从图中看出,久保桃凋萎湿度最大,因此抗旱能力最差。故选C。17.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2)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3)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4)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解析:第(1)题,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内蒙古自治区位于长城以北,年降水量小于400mm,降水自东向西减少,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第(3)题,据材料可知,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据图中等高线弯曲状况及文字信息可推知,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则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因此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第(4)题,树冠特点可以指示风向。据旗形树冠可知,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18.答案:(1)为了适应裸地、没有土壤等条件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先锋植物的植株多矮小,耐贫瘠、繁殖力强。(合理即可)(2)C (3)D(4)天然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难度大,时间长;保护天然植被很重要。(合理即可)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特点。地衣、苔藓是植物界的先锋植物,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特点有所差异,图文中呈现的是在裸岩中生长的先锋植物,具有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中生长的能力,所以植物植株矮小、耐贫瘠、繁殖力强。第(2)题,考查从裸地到稳定植被的形成过程。结合某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和新西兰的岩石裂缝图,可以分析出形成的过程:裸地被侵蚀等形成裂缝→先锋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条件→更多植物生长→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植被。故选C。第(3)题,从裸地到稳定的森林的形成过程,是有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此各个阶段形成的顺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A错。从早期阶段到中期、后期稳定阶段,土壤等环境条件越来越适合植物的生长,植被中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D正确。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植物种类,而占据优势地位的植物种类是不同的,形成稳定的森林后,乔木就占据了优势,取代了之前草本、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阶段仍可以看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因此后期阶段的植被中是可能有早期阶段的植物种类的,B、C错。故选D。第(4)题,基于前面的思考,进一步设问天然植被形成的漫长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启发,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天然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难度大,时间长,所以保护天然植被很重要。19.答案:(1)人工(2)减少运费,节省人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加速土壤的形成过程(熟化)等。(3)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增加收入等。(4)充分发挥绿肥作物的优势,一种作物,多种用途,在强化其环境效益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解析:第(1)题,基于植被形成的角度(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判断绿肥作物的植被类型为人工植被。第(2)题,由材料可知,将绿肥作物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的好处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个角度是就地翻入土中,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减少运费;另外,这些翻入土中的茎叶给土壤带来的好处(生态改良作用),即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加速土壤的形成过程(熟化)等。第(3)题,轮作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增加收入等。第(4)题,绿肥作物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具有环境效应,同时能作为饲料,利于畜牧业发展,可以增加收入,获得经济效益。 土壤样品砂粒占比(%)粉粒占比(%)黏粒占比(%)甲9055乙801010丙353530丁5590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