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组题人:刘斌审题人:马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炭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业态,促使广播电视受众群体观影习惯发生变化。新媒体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平台、多样的传播渠道,使传统纪录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衍生出了微纪录片。微纪录片以短小精悍而著称,在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叙事特征。
    微纪录片在5~25分钟内,以微观视角,采用小切口阐述单一的主题,简化了微纪录片的内容,精简事件发生的过程,完成对主题的完整叙事。主题是微纪录片制作的核心所在,是微纪录片的思想与灵魂,负责传递微纪录片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等。在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主题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新媒体语境、群体审美特性、受众阅读消费习惯,以及微纪录片本身的轻体量、风格纪实、诉求单一等特点,进而使叙事主题选择呈现出了以下特征。第一,主题单一。微纪录片不仅仅是单集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整部微纪录片也是一个主题。其主要原因是微纪录片的单集时长较短,形成多线性表达的制约,无法良好地承载多主题及多内容,且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阅读时间较短,阅读碎片化,不适合大体量与多主题内容的传播。第二,符合主题审美特性。微纪录片的制作是为了呈现给观众,以获取文化的传播价值与制作的经济价值。在主题选择时应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并对消费群体进行全面、深度的市场调研,获取消费群体的审美特性、阅读习惯、阅读消费需求等,迎合市场需求,制定微纪录片的主题,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内容,使目标消费群体在观看微纪录片后可有所得、有所悟,产生满足感和获得感,以实现微纪录片的传播价值。第三,微中见大。基于微纪录片的平民化、真实化的本质,叙事主题选择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真人真事入手,尽可能贴合受众的生活实际,使微纪录片微中见大,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引发受众的深度思考。
    镜头是微纪录片叙事的基本要素,镜头语言的运用直接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直击受众的心理与情感。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叙事镜头语言着重强调微纪录片中的“微”字,不仅仅是叙事微、体量微,还涵盖了视端微,这使得镜头语言的运用更加注重微处理。微纪录片受到时长压缩的带动,每一帧画面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镜头的处理。通过有效把握镜头画面的细节以及运用小景别镜头,实现微观的精准把控,从而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微纪录片的镜头语言之所以发生“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轻体量的限制。微纪录片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准确、高质量地完成叙事,首先要在微时长下完成内容与情感的表达,通过镜头细节的有效控制,实现微中见大的目的。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镜头语言在人物刻画中的应用来看,全景镜头适用于营造画面的氛围,中景镜头适用于人物交流交际,给人物以近景镜头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特写镜头的运用可充分地展示出人物的情绪。所以在微纪录片镜头语言运用中,大量运用除全景以外的小景别镜头,可从微处更好地细化处理画面,细化情感的表达,更加易于感染及影响受众。从新媒体语境的角度来看,受众使用小屏智能终端较多,采用细化的镜头语言,补齐小屏细节丢失的短板,有利于微纪录片传播效果的提升。
    声音是微纪录片叙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主要包括了人声、现场音、音效、音乐等。声音在微纪录片叙事中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与镜头画面相互配合,使叙事更加生动、饱满,防止单一画面的枯燥无味。画面为视觉体验,声音为听觉体验,通过视觉、听觉的调动,构建微纪录片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通道,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微纪录片的人声简单生动,通常采用个人视点的诉说模式,由人物承担讲解的功能,增强叙事的真实感与亲切感。微纪录片目前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进行叙事,第一人称运用较多。现场音与音效在微纪录片叙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现场的声音能增强代入感与体验感。根据画面选择使用合适的音效,能营造微纪录片的现场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观众的参与度,并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展示出微纪录片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音乐与画面之间高度契合,能够传递与抒发情感,将微纪录片中人物的情绪充分地展示出来。而音乐也可以用来表现事件的剧烈程度,以感染人、影响人。音乐与微纪录片叙事相配合,从而带动叙事的节奏,推动叙事的进度与走向,促使观众情绪跟随叙事节奏而变化。且不同的音乐类型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悲凉的音乐使人感到伤感,轻松活泼的音乐使人感到愉悦。微纪录片叙事声音的运用,能够营造出与画面相匹配的环境与氛围,为主题情感的表达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李春华《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特征》)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纪录片虽时长短、视角微、主题单一、事件发生过程简略,但表达的主题是完整的。
    B.所谓“微纪录片的传播价值”,主要在于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启迪,让观众有所收获。
    C.微纪录片的声画配合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视听感官,有利于人与微纪录片的情感沟通。
    D.微纪录片主要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能使故事真实可感,但这也使其不能进行多线性表达。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纪录片的出现表明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懈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B.小景别镜头语言有利于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这主要表现在它能细化情感表达。
    C.微纪录片中的人声和音效主要分别指人物解说旁白和为营造现场氛围而加入的声音。
    D.从文本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艺术产品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都是为主题服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微纪录片《理想的乡村》聚焦关于乡村的温暖故事,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展现普通人闪光而有趣的精神内核。
    B.微纪录片《插旗》通过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全景镜头,营造出悲伤肃穆的气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颇具感染力。
    C.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微距镜头代替传统长焦镜头呈现文物,以细节体现古人智慧,以便观众欣赏。
    D.微纪录片《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福建土楼篇)》开头用航拍手段展现出青山绿水间的福建土楼建筑群的全貌。
    4.为了适应微纪录片“时长短”的特点,制作时应采取哪些方法?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4分)
    5.请结合原文第二段的内容,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写一个微纪录片的策划简案,包括标题、集数及时长、拍摄内容和主题。(6分)
    ①宝丰汝瓷大师王君子,反复实践、探索,形成独特技艺特点。
    ②上海旗袍匠人褚宏生,风尚来来去去,不变的是对手艺的历练。
    ③瑞安木活字印刷艺人王超辉,宗师没有捷径,愚公亦见匠心。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棒子酒馆
    郑万隆
    障子里拴着十几匹马,有几个鄂伦春伙计,正在和“一只眼”用皮子、黄芪和飞龙兑换盐、火药和白面。他们明知道找“一只眼”上当,可又不愿意再跑一百五十里路,到下关屯官行去换。西边的天黑上来了,一场大雪就要封山,他们还有好多事干。
    他的爬犁一进来,这些人就像惊了枪的鹿子一样都闪开了,眼珠子要弹出来似的瞪着他。他明白这些人惊的是什么:他陈三脚咋还没死?他们看着他把一只短脸熊从爬犁上拖下来。那家伙有三四百斤重,在泥里砸个坑。
    “脚爷,您打算换点什么吗?”“一只眼”笑得烫脸。陈三脚看也不看他:“找两个人把它给我抬出去。”。
    他把眼皮撩起来,扫了一下障子里的人,好像在看一群傻瓜,目光还是那么犀利。这里没有一个人不认识他、不怕他。他曾三脚踢死过一头狼。大家都背后叫他“黄毛陈三”,但大家谁都说不清楚他多大年纪,是否有过家。他从来不笑,好像他这一辈子没有开心的事。
    老棒子在火旁的案板上切胡萝卜丝。陈三脚每次来都要吃这个。
    “你可有三四个月没来了。”
    “差一点见不着你了。”陈三脚一丝一丝地撕着盘子里的牛肉。
    “你说的是信子沟?”。
    “我下雪那天在呼码尔河口上的船。在饶珠遇上了大风,那浪头比帆还高,把船扔起来,摔在岸上。船老板一家人都死了,他还该着我十二个金儿呢!”。
    “这成了阴间债了。”。
    “我没打算让他还。连他的船都是我帮他买的。我看他是条汉子,初来乍到……”。
    糖拌胡萝卜丝上来了。陈三脚嚼得像牛吃草一样响,和着酒往下咽的时候,布满了红痧的喉结一下一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接着,他就骂酒里掺了水,胡萝卜丝不甜。老棒子立在一旁点头哈腰地听着,一声不吭。他恨这个黄胡子。自打他开业那一天起,陈三脚十几年了,吃他的喝他的,从来没有给过钱。
    陈三脚闷头喝酒,但他能揣测出来老棒子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个绿豆眼刚从关里来的时候,在路上,陈三脚把马横在那里,①手里掂着那把一尺多长弯弯的刀子,眼睛像欣赏一只猎物一样直瞪着绿豆眼;“你是发了一笔大财才跑到这里来的吧?”绿豆眼怔了一下:“这不关你的事!”陈三脚说;“我这把刀子天生爱管闲事!起码有两条人命坏在你手里。”“你别血口喷人。”话音还没落地,头上兔皮毡帽已经被刀挑落了,刀子直逼着他的咽喉:“你这老棒子!在这放老实点,把我惹急了,叫你脑袋和身子分家。”从此陈三脚再也没提这件事,但他的话一直像石头一样压在老棒子的心上。
    老棒子的账可是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的。②这会儿,他要账的话像子弹一样顶在嗓子眼上了,可没说出来。陈三脚把装酒的双耳铜壶“当”的一声撂在他面前:“再来半斤。”。
    “你还喝?”。
    “怕我给不了你的酒钱啊?我这个人活要活得明白,死也要死得清楚。”。
    老棒子往双耳壶里灌了一斤酒,坐在陈三脚对面。他看见陈三脚半敞的衣襟里围着被血迹染黑了的毛巾,一道很大的伤口从脖子上深到里面。他一呼气吸气,那刚刚凝住的伤口就往外渗血水,怪不得他把帽子拉得那么低。老棒子有点惊奇也有些惬意。这事干得好,这也是报应。
    他没有多长时间了。
    老棒子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忘记那些账,不该再恨他了。
    “你看见啥了?”。
    “我啥也没看见。”。
    他感到一股裂骨的寒气。陈三脚为了封他的口,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去把你的账本拿来。”。
    ③“脚爷,我可没让您还账的意思!”。
    “我是让你记上,有哪些人欠我的。”陈三脚合上眼睛慢慢地说,“张疤癞眼欠我十二个金儿;张昭那个混蛋欠我一石麦子、四个金儿……”。
    “你是想用这些来顶你的酒钱?”。
    “我是让他们记着,他们都欠我的,往后少做点恶事。王凤雄死了,他带了三个人,我一个人。他们把张寡妇害得不浅。这也是报应。在纳仁河口那儿撞在我的刀子上了。你把这头熊送到下关屯官行换些白面,还有这口袋钱,都去送给张寡妇。”。
    他从腰间拿出一个狗皮袋子,“嗵”地一下扔到桌上。
    酒馆里面喝酒的人都走了。
    陈三脚把壶里的酒都倒进碗里:“我一辈子吃过喝过玩乐过,也不欠谁的什么,这才叫活一辈子。”。
    他从手上褪下那个金戒指递到老棒子手上说:“到磨棱找刘三泰,把这个戒指给他,跟他要酒钱。”。
    “你就这么走了?”。
    “走了,进磨棱山到小苏沟去。我是从那个金矿来的,我还要回到那里去。”。
    “你在我这儿住两天,养好了伤再走吧。”。
    “养伤?让这儿的人都知道我躺在你家里养伤?!”。
    陈三脚狠狠地瞪了老棒子一眼,坐上爬犁走了。
    西北的天黑上来了。树林像一群黑色的野兽在那里等待着这架爬犁。
    陈三脚好像把老棒子心里的什么东西带走了。他这一辈子呀,④有人说他是条硬汉子,是个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是个“胡子”。可他走了以后,没有一个人不想他。屯子里许多人进小苏沟采他的消息,一无所获。老棒子也去了,带着一木桶酒,几十斤牛肉。回来的路上,他绕道去了一趟磨棱。
    他想不到站在他面前的刘三泰竟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穿着一个空心棉袄敞着怀,露在外面的脸、手和胸脯都像胡萝卜一样红。
    “他让我把这个戒指交给你。”。
    “他临走没说什么吗?”。
    “让你替他还我的酒钱。”。
    “行!等我长大了,一个子也少不了你的,你不就是老棒子吗!”他把那戒指往老棒子手里一拍,“你好好活着等着我,到时候我给了你的酒钱,你得把这个还给我。要是丢了,我可饶不了你!”。
    还没等老棒子纳过闷来,刘三泰已经走了。
    他站在那儿,越琢磨这孩子的话心里越热。他冲那孩子的背影喊起来:“我老棒子的酒钱不用你还啦!”。
    老泪盈满了他的眼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既描绘出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景,又以点带面地表现出当时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为人物的行为提供逻辑依据。
    B.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没有完全展开讲述陈三脚的人生故事,而是将其一生压缩在“退隐”前在酒馆里的最后镜头中,使故事更加紧凑。
    C.“活要活得明白,死也要死得清楚”是陈三脚信守的人生观,“一辈子吃过喝过玩乐过,也不欠谁的什么”则是他对自己人生的集中概括。
    D.在情节呈现方面,作者有意识地用只言片语表现关于陈三脚的其他事迹,既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掂着”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当年陈三脚对老棒子产生的威慑。
    B.句子②运用比喻,刻画出老棒子不满陈三脚喝酒不付账却又不敢表露出来的矛盾心理。
    C.句子③显示出老棒子会错了意,也流露出他的真实想法,表现出他对陈三脚的畏惧。
    D.句子④表明人们对陈三脚的评价褒贬不一,这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8.老棒子对陈三脚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话题“陈三脚的形象特点”,乙组提出一个话题“刘三泰的出场是神来之笔”。请任选一个话题,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秘书监侍讲傅尧俞始召赴资善堂,对迩英阁。尧俞致谢,上遣人宣召答曰:“卿以博学参预经筵,宜尊所闻,以辅不逮。”尧俞讲毕曲谢,上复遣人宣谕:“卿讲义渊博,多所发挥,良嘉深叹。”是日,上读《三朝宝训》,至天禧中,有二人犯罪,法当死,真宗皇帝恻然怜之,曰:“此等安知法,杀之则不忍,舍之无以励众。”乃使人持去,笞而遣之,以斩讫奏。又祀汾阴日,见一羊自掷道左,怪问之,曰:“今日尚食杀其羔。”真宗惨然不乐,自是不杀羊羔。资政殿学士韩维读毕,因奏言:“此特真宗皇帝小善耳,然推其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真宗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十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其源盖出于此。昔孟子论齐王不忍杀觳觫①之牛,以为是心足以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及于百姓,岂不能哉?盖不为耳!外人皆云皇帝陛下仁孝发于天性,每行见昆虫蝼蚁,违而过之,且来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臣愿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则天下幸甚!”轼时为右史,奏曰:“臣今月十五日侍迩英阁,切见资政殿学士韩维因读《三朝宝训》至真宗皇帝好生恶杀,因论皇帝陛下在宫中不忍践履虫蚁其言深切可以推明圣德益增福寿。臣忝备位右史,谨书其事于册,又录一本上进,意望陛下彩览,无忘此心,以广好生之德,臣不胜大愿!”
    (节选自《东坡志林·第二卷(官职篇)》)
    材料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②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篇》)
    【注】①觳觫(hú sù):恐惧得发抖。②麀鹿(yōu lù):母鹿。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因论皇帝A陛下在宫中不忍B践履虫蚁C其言深D切E可以推明F圣德G益H增福寿。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俞致谢”中的“谢”与“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谢”含义不同。
    B.“违而过之”中的“过”与“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中的“过”词性和含义均相同。
    C.“忝”与“备位”都是谦辞,前者有“惭愧、有愧”之意,整体为“愧居其位,聊以充数”。
    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与“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两句的“为”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皇上对待讲傅尧俞经讲义的大肆赞扬中可以看出皇上对待贤才谦虚尊崇的态度。
    B.韩维认为,宋真宗近二十年不谈及战事仍能使天下富裕,与他的仁德之术是分不开的。
    C.韩维在讲读《三朝宝训》后,借孟子劝谏齐王不杀牛一事上奏,希望皇上能善待百姓。
    D.孟子指出文王修建灵台、灵沼时,民众很乐于出力,是因为文王能够做到与民众同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特真宗皇帝小善耳,然推其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
    (2)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14.请结合两则材料,比较苏轼和孟子劝谏君主的内容和策略。(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西塞山①下回舟作
    陶岘②
    匡庐③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
    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
    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
    【注】①西塞山:在湖北黄石之东,三国时为吴国要塞。②陶岘(xiàn):陶渊明后裔,开元末移居昆山。③匡庐:指江西九江庐山,九江为陶渊明故乡,据传其隐居在庐山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首联自明其陶渊明后裔身份,“吴越”句有安于此地的意味。
    B.颔联表明诗人暮年尚未能回到故乡,眺望青山,心中涌上思归之意。
    C.颈联与《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景物相似但意境不同。
    D.尾联表明诗人无处可去的心酸悲苦,只能在歌舞饮酒中度过余生。
    16.颈联“诗中有画”,结合诗句简析诗人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点明屈原产生怨恨的原因。
    (2)贾谊在《过秦论》中讲述秦孝公的治理措施,在内修订法令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外则“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阅读诗论时发现时空对举是诗人常用的构思诗歌的方法,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小明不禁由此想起“诗圣”杜甫运用时空对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烙铁一样生疼。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①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②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不知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回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③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④在长毛上。
    18.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固停藏贴
    B.硬滞缩贴
    C.滞停藏挂
    D.固滞缩挂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空落着的石凳儿,不存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亦有天气太热,①。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朝代、各个地区的风俗不尽相同。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凉饮料避暑,另一方面又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如“饮酒避恶”等,久而久之,②。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杭州有“头伏火腿,二伏鸡”的传统:北方民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则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北方三伏天的饮食习惯。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季节,民间常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很多人会出现身体乏力、精神不振。怎样才能舒适健康地度过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首先要防暑气。户外活动应避免太阳直接暴晒,导致皮肤灼伤、中暑,下午1点到3点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③。其次要防寒气。夏季不应贪凉,无论是开空调还是吹电扇,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
    20.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和原文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它是一种能够自然地放射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的放射性物质。
    B.根据相关部门验收,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都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C.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D.她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石榴图,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书信。(60分)
    成熟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自己“想开了”!这幅图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有启示意义。
    请就此给自己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曲靖一中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四)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D项。“这也使其不能进行多线性表达”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中的“其主要原因是微纪录片的单集时长较短,形成多线性表达的制约”,可知微纪录片不能进行多线性表达的主要原因是“单集时长较短”,而非“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
    2.B项。“这主要表现在它能细化情感表达”曲解文意,原文第3段结尾处说的是“从新媒体语境的角度来看,受众使用小屏智能终端较多,采用细化的镜头语言补齐小屏细节丢失的短板,有利于微纪录片传播效果的提升”,“小景别镜头语言有利于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表现在可以补齐小屏细节丢失的短板,并未表明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3.C项。原文第3段的观点是微纪录片强调镜头语言的微处理,注重镜头画面的细节及小景别镜头的运用A项,强调的是微纪录片叙事主题的选择,与第3段的观点不符;B项,既强调全景镜头,又强调“微处理”中的特写镜头,与第3段观点不符;C项,强调“用微距镜头代替传统长焦镜头”,强调镜头语言的“微处理”,与第3段观点相符;D项,“航拍手段”“福建土楼建筑群的全貌”强调的是全景镜头,与第3段观点不符。故选B项。
    4.①精简事件发生的过程;②设置单一的主题;③立足现实生活,选择小切口折射大主题;④有效控制镜头的细节。(每点1分)
    5.示例:
    ①标题:发扬匠人精神,弘扬传统文化(2分)
    ②素材及时长:题干所给三个人物的事迹(1分)
    ③拍摄内容:以制作过程为切入点,展现匠人钻研过程(1分)
    ④主题:让观众了解传统工艺之美,感悟匠人精神的时代意义,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2分)
    (二)
    6.B项。“而是将其一生压缩在“退隐”前在酒馆里的最后镜头中”错误,小说并没有将陈三脚的一生压缩在酒馆里的最后镜头中,而是选取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镜头切入。此外,陈三归隐后的人生尚未可知。
    7.D项。“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社会价值观的扭曲”错误,应是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陈三脚评价时的价值观标准是不同的。扭曲表达不当。
    8.①初来乍到时害怕陈三脚:陈三脚知道他的底细并以此威胁他,他害怕陈三脚公开他的秘密也害怕得罪他会对自己不利;②后来表面恭敬,却心怀恨意:陈三脚在他这里白吃白喝十几年,但他因为畏惧陈三脚不敢要账,内心不满也不敢公开表现出来;③看到陈三脚受重伤,一开始感到高兴,多年的恨意也释怀了:他觉得陈三脚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感觉不应该再恨他;④后来又关心他,担心他的安危:让陈三脚在自己这儿养伤,带着酒肉去找他。(每点1分)
    9.选择甲组话题:①精明自傲,强悍有力。在他眼里,众人好像一群傻瓜,他能一眼看穿老棒子的心里想法;即使自己受了伤,也不愿意让人看到;同时又有力气,能一个人把短脸熊从爬犁上拖下来,也曾三脚踢死过一头狼。②有侠义心肠,惩强扶弱。对杀人越货的老棒子一直采取高压态势,防止他作乱;对初来乍到的船老板,他无私相助;他杀死欺负弱者的王凤雄,同时又帮助弱者张寡妇。③坚韧顽强,重视信誉。身负重伤,默默承受;“退隐”前嘱咐老棒子去找刘三泰要钱。
    选择乙组话题:①从情节发展上看,小说写到陈三脚离开隐入小苏沟时,主要情节本来可以结束,而刘三泰的出场呼应了前文“到磨棱找刘三泰,把这个戒指给他,跟他要酒钱”,使故事情节更加严密完整;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刘三泰的出场,呼应了陈三脚的话,也印证了他言而有信的形象特点;③从主题表达上看,一个具有正义感和侠义精神的人的离去,让人若有所失,念念不忘,而刘三泰的出场,又让人感到陈三脚的精神传承有望,满足了人们的期盼,从而补足了主题;从阅读效果上看,这一情节留下了悬念,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10.CEG三处。
    第一步:理解画线句大意。画波浪线句的大意是:趁机说到皇帝陛下在宫中行走不忍心践踏虫蚁的事情,他的言辞真挚恳切,可以将皇上的圣德推行昭显开来,增加福寿。
    第二步:根据语境,合理句读。根据前文中的“外人皆云皇帝陛下仁孝发于天性”,可知“皇帝陛下”指的是皇帝中间不应断开;而“践履虫蚁”做“不忍”的宾语,其间不应断开;“皇帝陛下在宫中不忍践履虫蚁”主谓宾句子结构完整;故应在“虫蚁”后断开。“深”与“切”都用来修饰“其言”,意为“他的言辞真挚恳切”,句意完整,“深切”之间不应断开;“圣德”做“推明”的宾语,其间不应断开;而“可以推明”承前省略主语“其言”,故应在“可以推明”前断开;“益增福寿”与“推明圣德”句子结构相同,都是“可以”的宾语,故应在“益增福寿”前断开。
    11.B项。A项,前者意为感恩、感谢,后者意为道歉B项,前者是动词,意为绕过、经过;后者是副词,意为过分、过于。C项,解释恰当且符合语境意义。D项,前者是动词,意为“做、干”,后者是介词,意为“跟、同”。
    12.C项。“借孟子劝谏齐王不杀牛一事上奏”错误,该处对应材料一中的“昔孟子论齐王不忍杀觳觫之牛,以为是心足以王”,意思是“从前孟子说齐王不忍心杀死因恐惧而颤抖的牛,认为怀有这样善心的人足以为王”,由此可知孟子并没有劝谏齐王不杀牛,是齐王自己不忍心杀牛。
    13.(1)这不过是真宗皇帝的小善举罢了,但推行这种善心而遍及天下,那么就是把仁德做到了极致。
    (2)成为贤人之后才能够以此为乐,成不了贤人,即使有这些也不会快乐。
    得分点:(1)关键词“特”“以及”“胜用”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贤者”名词作动词、“乐”(第一个)意动用法、“虽”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内容上:劝谏时都表达了希望君主能够将圣德之心推及百姓。(1分)
    ②策略上:苏轼先是借助韩维的奏请进行阐释,而后才进一步劝谏:(1分)
    ③孟子则就地取譬,引用相关典故,通过对比贤者与不贤者进行劝谏。(1分)
    (二)
    15.D项。“从此舍舟何所诣”是在说诗人打算舍弃船只,不再浪迹于江湖,但不知去往何处,但这里并无“心酸悲苦”之意,因为后面紧接着又说看到“酒旗歌扇”正在迎接自己,这是一种放达的心绪。
    此题C项需回到部编版必修上册《琵琶行》,联系上下句分析“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前句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表明诗人在江边送别客人,再结合后句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可推断此时诗人的心境是惆怅悲凉的。而本诗颈联描绘的是一幅秋日晚景图,根据“秋水明”可以判断此处的景象之明丽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释然与开阔。
    16.①选取鸦、枫叶、夕阳、鹭、芦花、秋水一系列典型意象绘成一幅秋日晚景图,营造了清幽的意境,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②使用“翻”“动”“立”等动词,赋予景物动态感,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动态的画卷,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③描绘了枫叶之红、鹭与芦花之白、夕阳之橙红,色彩鲜明,景致优美,通过对色彩的渲染达到“诗中有画”的效果。(每点2分)
    17.(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教材上就是这个“衡”,已经核查。)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五、六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
    18.D项。第①空,由前文“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中的“不再悠悠晃动”,可以推知此处是说河水冰冻将柳枝固定,故此处应选“固”。第②空,由前文“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中的“若续若断”一词,以及后文“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的描述,可以推知此处是说箫管乐声在寒冷的环境中听起来凝滞不畅,故此处选“滞”更好。第③空,根据语境可知描述的对象是主人的脖子,与“藏”相比,此处用“缩”更能描绘出主人因为寒冷,取暖时把脑袋埋在衣领里,脖子缩得很短的样子。第④空,由语境可知此处表达的是驴鼻孔中喷出的热气化成水珠,附着在驴身的长毛上的情景,与“贴”相比,此处用“挂”更能描绘出水珠悬在驴身长毛上的情景。综上所述,应选D项。
    19.①原句灵活运用长短句,“空落着”单独成句,句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突出了石凳儿空落的状态,增强了抒情效果。②原句“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强调了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在寒冬清晨的消散之快,更能突出环境之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A项。原文括号内文字是对前文“庚日”的注解,括号标示注释内容。A项中括号内的字是对“正电子”的注解,括号标示注释内容;B项中括号标示补加的文字C项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充听众对讲话的反应,括号标示补充说明;D项中括号内的文字表明她知道“配乐诗朗诵”这几个字的原因,括号标示补充说明。故选A。
    21.①宜伏不宜动之意;③形成了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③首先要防暑降温。(或者,“应尽量减少外出。”)(每处2分,意对即可)
    22.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常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很多人会出现身体乏力、精神不振等情况。(4分)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三伏天是……的季节”搭配不当,应将“季节”改为“日子”;二是成分残缺,应在“精神不振”后加上“等情况”之类的宾语中心语。
    四、写作
    23.材料解读:本题材料由图片与文字组成。图片中是两个石榴的对比,上面的石榴未开口,表明未成熟,下面石榴裂开了口露出了果实,表明成熟了。图片旁边的文字“成熟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自己“想开了”是理解材料内容的关键,要求我们思考为什么说“成熟”的表现是“想开了”,即要探讨“成熟”与“想开了”之间的关系。结合图文我们不难得知,“成熟”是指有了成果,有了可以展示的“资本”,而“想开了”就是面对现状开朗乐观、豁达释然,面对困难不纠结、不困扰,能学会取舍,做好心理建设。再结合导写部分的“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有启示意义”可知,本题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和心灵的角度去分析“成熟”与“想开了”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这里的“想开了”不是躺平、摆烂,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谈对我们青少年来说能包容缺陷,接纳现实,悦纳自我是心理成熟与心灵成长的标志,也可以从如何“想开”的角度谈青少年应怎么做。
    如仅仅围绕“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成长”“成功”等构思行文,且没有谈到成熟的具体表现则属于偏离题意。
    立意指导:①想开之际,成熟之时;②待到想开时,成熟恰自来;③悟想开之道,做成熟青年;④拥想开智慧,铸成熟人生等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秘书监侍讲傅尧俞刚被召到资善堂赴任时,在迩英阁回答皇上的问题。傅尧俞(为此上书)致以感谢,皇上派人宣读圣谕回复说:“爱卿因博学而参与经筵,我)应当重视所听到的,来辅助(我的)不足之处。”傅尧俞讲完课躬身告谢,皇上又派人宣读圣谕:“爱卿的讲义精深而广博,发表了很多独特的见解,非常深刻,令人赞叹。”这天,皇上阅读《三朝宝训》,读到天禧年间,曾有两个人犯了罪,按照当时的律法应当处死,真宗皇帝显露出悲伤的样子,可怜他们,说:“这些人怎么懂得法律呢?杀了他们又不忍心,不杀他们(放过他们)就无法劝勉其他的百姓。”于是叫人押送出去,行了鞭笞(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惩罚后,驱遣了他们,奏章上说是已经杀了他们。祭祀汾阴那天,真宗皇帝见到一只羊被单独扔在路边,奇怪地询问其中原因,下人禀奏说:“今天尚食局要宰杀它的小羊。”真宗(听了以后)心中悲痛不高兴,从此以后不允许宰杀小羊。资政殿学士韩维听说以后,据此上奏说:“这不过是真宗皇帝的小善举罢了,但推行这种善心而遍及天下,那么就是把仁德做到了极致。真宗从澶渊之战击退北狄以后,十九年不谈及战事但能使天下富足,其中的根源大概就出自这里。从前孟子说齐王不忍心杀死因恐惧而颤抖的牛,认为怀有这样善心的人足以为王,如今(您的)恩惠足以推及禽兽却不能将功德送达给百姓,难道是不能做到吗?大概是不去做罢了!外人都说皇帝陛下的仁德孝顺发自天性,每每走路见到昆虫蝼蚁,都会避开绕行,并告诫身边的人不要践踏它们,这也是仁道。臣希望陛下能推行这种善心而遍及百姓,那么将是天下很值得庆幸的事啊!”我当时担任右史,上奏说:“臣本月十五日在迩英阁侍讲,亲耳听见资政殿学士韩维因讲读到《三朝宝训》中真宗皇帝爱惜生灵、厌恶滥杀的事,趁机说到皇帝陛下在宫中行走不忍心践踏虫蚁的事情,他的言辞真挚恳切,可以将皇上的德行推行昭显开,增加福寿。臣愧居右史一职,谨慎地把这件事记录在典册上,又抄录一份呈上,希望陛下采择观览之后,不要忘记这种善心,以便广泛彰显圣上爱惜生灵的品德,这是臣下最大的心愿!”。
    材料二:
    【注释】(1)沼(zhǎ):水池。(2)《诗》:即《诗经》。以下引诗出自《诗经·大雅·灵台》,写周文王兴建灵台、灵囿而庶民相助的盛况。(3)经:测量。灵台:台名。(4)亟(jí):急。(5)子来:像儿子为父母效劳那样来帮忙。(6)囿(yòu):圈养鸟兽的园林。(7)麀(yōu):母鹿。鹿:指公鹿。攸:助词,用法相当于“所”。(8)濯濯(zhuó):肥硕而有光泽的样子。(9)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10)於(wū):语气词,表示叹美。牣(rèn):满。(11)《汤誓》:《尚书》的篇名,记载商汤伐夏桀的誓师之词。(12)时日:这个太阳,指夏桀。时,这。害(hé):通“曷”,即“何”,这里指“何时”。(材料二的原文和翻译源自:中华书局《孟子》)
    【译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站在池塘边,看鸿雁麋鹿,说:“贤者也享受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成为贤人之后才能够以此为乐,成不了贤人,即使有这些也不会快乐。《诗经》说:‘开始建灵台,测量又施工,百姓齐动手,很快就落成。王说不着急,百姓更卖力。王到灵囿来,群鹿好自在,群鹿光又肥,白鸟白又亮。王到灵沼来,满池鱼跳跃。’文王借助民力建台修池,老百姓却很高兴,把那台叫做灵台,把那池叫做灵沼,为里面有麋鹿鱼鳖而高兴。古人与老百姓同乐,所以能享受快乐。《汤誓》说:‘这个太阳何时消灭,我和你一起去死。’老百姓要和他一起去死,纵然他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快活吗?”(材料二的原文和翻译源自:中华书局《孟子》)

    相关试卷

    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5页。

    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