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5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6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7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共26页。
    13 唐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上册1第二课时导入新课251.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背景。2.疏通诗意,字斟句酌读诗,感受经典的魅力。 本课时目标王维使至塞上  王维(约公元701年—公元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放声吟诵,读准字音使至塞上王维单(dān)车 属(shǔ)国 征蓬(pénɡ) 汉塞(sài) 候骑(jì) 都(dū)护  燕(yān)然放声吟诵,读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 朝庭的使臣轻车从简,将到边关慰问,行走到居延这个地方。你看,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飞入这北方的天空。广漠的沙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那道孤烟冲天而起,在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映衬下,落日变得更红更圆。他们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向他们报告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 这句诗中,这个字(词)用得好,它写出了    ,它表现了    。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比如“大漠孤烟直”中的“直”字用得好,它写出了一缕风烟直上云霄,与塞外大漠相衬,显得很有力量。表现出一种劲拔坚毅之美。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2)“直”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和苍茫感。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还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广阔的景象中,触动人心。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这首边塞诗通过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反映了紧张的边塞生活,流露出作者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早日和平安定的感情。走进情怀,理解情感李白渡荆门送别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5岁-25岁在四川生活,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25岁第一次出蜀远游。42岁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了长安,才华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后遭人嫉妒,获罪,遭贬谪,途中遇赦。762年,李白病重,与世长辞,终年61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 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放声吟诵,读出节奏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映在江中仿佛是天上的一面镜子,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爱恋故乡的江水,它流淌万里伴随着我的行舟。借助注释,疏通诗意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朗读全诗,读出情感研习诗歌,学习章法 律诗的四个特点: (1)通常的律诗规定“四联八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一般说来,律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对仗。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研习诗歌,学习章法①首联交代了什么?表达方式是?②颔联写了哪些景?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③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研习诗歌,学习章法请思考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研习诗歌,学习章法首联交代了作者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楚地在今湖北、湖南一带。这是叙事的表达方式。颔联写了高山、平野、江流;这是白天的景色;作者的写作角度是远看、俯视。我们可以用雄浑壮阔、意境高远着两个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交流感悟: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④颈联写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⑤颈联哪两个字写得好? ⑥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请思考研习诗歌,学习章法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颈联写了江月、云霞这些景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色,作者的写作角度是近看、仰视。颈联中的“飞”“结”这两个字用的好。“飞”写出了动态之感;“结”也写出了动态美,还运用了联想:彩云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 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水送人,人思乡”的情感。研习诗歌,学习章法 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感悟情怀学法总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放声吟诵,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疏通诗意研习诗歌,学习章法走进情怀,理解情感学法总结,提升素养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