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展开一、基础检测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这所新学校的cā chǎng( )xuǎn zhǐ( )十分讲究,不但要宽阔以满足学生需求,而且要具有开放性。
(2)这座shān fēng( )从cè miàn( )看像一位老人望着远方。
(3)妈妈把桑叶jūn yún( )地铺在了簸箕里,不留一点儿缝xì( )。
2.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住宅(zái) 慎(shèn)重 挖掘(jué) 占(zhàn) 据
B.搜(sōu)索 倾(qīn)斜 抛(pā)下 蜗(wō)牛
C.住址(zhǐ) 骤(zòu)雨 位置(zhì) 枯萎(wěi)
D.操(cā)场 均(jūn)匀 叶柄(bǐng) 山峰(fēng)
3.看图写词语。(3分)
这幅图描绘的是庐山美景,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含有“山”字的四字词语?请试着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让你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图中的庐山,你会选择哪些?请试着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4分)
5.读诗句,完成练习。(8分)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可怜:
②诗意:
③诗人用形象的 ,将露珠比作 ,把月亮比作 ,生动地写出了露珠的 和月亮形状的 ,营造出了秋夜一派 的意境。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缘: 真面目:
②诗意:
③哲理:
二、积累运用
1.读句子,完成练习。
(1)如果你看到爬山虎那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照样子,补充句子)
如果你看到______________,你就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 说成“弹琴”,又将 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我还会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根据意境写古诗。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这首诗中,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句子是“ ,
”;写新月初生的句子是“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立了秋, ;二八月, ; ,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 。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暮江吟》为我们描绘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_______________,另一幅是_________________。
(4)《爬山虎的脚》一文通过介绍 、 以及 ,表达了作者对 ,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 ,激起了 的强烈兴趣。
4.口语交流台。(6分)
做完作业的小强在看电视,妈妈让他离电视远点,可他说,离近了看才好看。
(1)请你劝说小强,让他听妈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该怎样保护视力?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一)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这一段主要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爬山虎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bā pá)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jiǎ jià)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tā tà)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 pù)开。
1.用“√”画出文段中正确的音节。
2.找出文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词: 、 、 、 、 。
3.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 、 、 、 。
4.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建造出这么伟大的住宅,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写吧!
四、拓展提升
(一)古诗阅读。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
十分春: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
A.梅和雪 B.梅和诗
C.雪和诗 D.梅、雪、诗
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或小城镇,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1.“留守儿童”是指( )。
A.没有父母的儿童
B.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儿童
C.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的儿童
D.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的适龄儿童
2.请你从以上的数据中至少梳理出两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柚子
①樟木溪的院落,多有柚子树,从我家门前向远望,最远一棵是柚子树。
②柚子树挺拔,主干直,少分叉,叶子如放大数倍的橘子树叶,肥厚,枝上长着锋利的坚刺,寸长,它是渴望柚子的儿童的噩梦,没人敢徒手攀柚子树,只能望着枝上滚圆密垂的柚子,无声叹息。
③柚子树的气息,像浓郁型的柑橘树气息,很远便可以闻到。柚子开白色花,有大屁股的野蜂在柚子花上飞来飞去,结的小柚子是绿色的。柚子成熟时,像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圆滚滚的,沉甸甸地挂满柚子树枝,极其浓密的柚子树叶也掩不住它。大风时,柚子叶频频拍着滚圆的柚子,自信,自得,从容又毫不谦虚。那是多么饱满的圆,画都画不出那么圆。多少次梦想它扑通一声落下,惜之,柚子没有自然落下的习惯。
④柚子树真像一个从不关心儿童、心理极其冷漠的大人,惹它不起,它又毫无怜悯心,拿它一点儿办法没有。我们曾向柚子树发起过攻击,用弹弓射柚子,用石头掷柚子,然而柚子皮厚,即使射中,噗的一声,它毫发无损,甚至并不弹动,徒劳地面对柚子的时候,几多仇恨几多爱啊!
⑤秋天了,柚子熟。话说这柚子品种,有一种肉有如红石英的红柚子,极高贵,有一些品相差的柚子,带点儿青皮,那柚子是酸苦味。好的柚子,是甜多酸少,次之酸多甜少,次次之,酸甜苦三味皆有。
⑥我喜欢柚子。
1.写出近义词。
浓郁( )浓密( )
2.品读短文第③段,完成练习。
(1)本段在描写柚子树和柚子时从 、 、 三方面抓住特点来写。
(2)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具体、准确地写出了柚子 的特点
(3)最后一句写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对其表达的感情描述恰当的一项是( )。
A.称心、快乐 B.可惜、遗憾 C.悲伤、丧气 D.吃惊、厌恶
3.把作者的观察方式填写到对应的句子后。
A.用鼻子闻 B.放到嘴里品尝 C.用耳朵听 D.用眼睛看
(1)柚子成熟时,像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圆滚滚的。 ( )
(2)柚子树的气息,像浓郁型的柑橘树气息,很远便可以闻到。 ( )
(3)好的柚子,是甜多酸少,次之酸多甜少,次次之,酸甜苦三味皆有。( )
4.根据示例,补写句子。
自信——柚子说:我的果实就是这么美,这么圆,谁也比不上!
自得——柚子说:
从容——柚子说:
(四)开心阅读。
爬山虎的脚
奶奶喜欢种花草,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四季花开不断。然而,奶奶最喜欢的还数那爬山虎。
爬山虎爬满了院内的西墙。那些长大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 )不留一点缝隙。远远望去,就像一堵绿色的墙, 更像一条绿色的挂毯。
我从小就在奶奶家长大。一次,我不小心被爬山虎的藤绊倒。我爬起来,气呼呼地把爬山虎的藤往下乱拉乱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扯断几根藤,露出一片空白。可过了几天,叶子又填满了空白,我不服气又去拉。这时候,奶奶看见了,乐呵呵地说:“乖乖,别扯了,那爬山虎可凶呢!它的脚牢牢地巴住墙哩!”
“咦,爬山虎还有脚?”我新奇地叫奶奶指给我看。奶奶扒开爬山虎的叶子,指着里面对我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你看,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就是脚。它的脚原来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都是嫩红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那些丝触墙时,变成鲜红的小圆片巴住墙,使浅红的嫩茎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
我瞪大眼睛,听着奶奶绘声绘色的描述。
停了一会儿,奶奶意味深长地对我说:“ 你要记住,做人就要像爬山虎那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向上攀登,才能不断进取啊!”听了奶奶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也爱上了爬山虎。
1.“绘声绘色”的意思是 。请用“绘声绘色”造句: 。
2.文章括号中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
A.虽……但…… B.既……也……
C.既……又…… D.尽管……还……
3.从文中找出描述爬山虎的脚的句子,用“ ”画出来。
4.爬山虎带给大家怎样的启示?
5.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试着描述一下。
(五)开心阅读。
红蚂蚁(节选)
法布尔
红蚂蚁的山寨建在那些废墟上。它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
夏日的午后,红蚂蚁出征的队伍常映入我的眼帘,这支队伍大约有五六米长。当它们确信附近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候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荒草的枯叶中。
终于,它们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将自己的儿女送给了强盜。
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回去的情形。
一次,我看见一队出征的蚂蚁沿着池塘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蚂蚁被吹落了,成了鱼的果腹美味。这一次,鱼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显然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有一天,我监视到红蚂蚁出征,进入了黑蚂蚁的家。我在红蚂蚁走过的路旁撒小石子做了记号,红蚂蚁战胜黑蚂蚁之后,便沿着那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了。我用叶子阻断了它们的路,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
这证明它们与蜜蜂区别很大,它们不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依然可以回到原来的家。
1.“山寨”的本义是指 。文中的“山寨”是指 。
2. 根据下面的解释找出文中词语。
(1)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
(2)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
(3)好像没有了,又好像出现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
3.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红蚂蚁出征的队伍
B.红蚂蚁掠夺之后回巢的情形。
C.红蚂蚁和黑蚂蚁的厮杀过程。
D.红蚂蚁列队向黑蚂蚁巢穴行进时的情形。
4.为什么红蚂蚁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5.红蚂蚁每次出征后是怎么回家的?
统编版四上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答案与解释】
一、基础检测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这所新学校的cā chǎng( )xuǎn zhǐ( )十分讲究,不但要宽阔以满足学生需求,而且要具有开放性。
(2)这座shān fēng( )从cè miàn( )看像一位老人望着远方。
(3)妈妈把桑叶jūn yún( )地铺在了簸箕里,不留一点儿缝xì( )。
2.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住宅(zái) 慎(shèn)重 挖掘(jué) 占(zhàn) 据
B.搜(sōu)索 倾(qīn)斜 抛(pā)下 蜗(wō)牛
C.住址(zhǐ) 骤(zòu)雨 位置(zhì) 枯萎(wěi)
D.操(cā)场 均(jūn)匀 叶柄(bǐng) 山峰(fēng)
3.看图写词语。(3分)
这幅图描绘的是庐山美景,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含有“山”字的四字词语?请试着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让你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图中的庐山,你会选择哪些?请试着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4分)
5.读诗句,完成练习。(8分)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可怜:
②诗意:
③诗人用形象的 ,将露珠比作 ,把月亮比作 ,生动地写出了露珠的 和月亮形状的 ,营造出了秋夜一派 的意境。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缘: 真面目:
②诗意:
③哲理:
【答案】
1.(1)操场 选址 (2)山峰 侧面 (3)均 匀 隙
2.D
3.示例:山峦起伏 层峦叠嶂 崇山峻岭 连绵不断 蔚为壮观 高耸入云
4.蛇一洞 羊一圈 龙一潭 蚂蚁一窝 蜘蛛一网 兔子一窟 蜜蜂一房
5.(1)①可爱。
②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像粒粒珍珠一般,弯弯的月亮像一张精致的弓。
③比喻 珍珠 弯弓 圆润、透亮 优美 和谐、宁静
(2)①因为 指庐山的全貌
②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这庐山之中
③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会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二、积累运用
1.读句子,完成练习。
(1)如果你看到爬山虎那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照样子,补充句子)
如果你看到______________,你就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 说成“弹琴”,又将 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我还会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根据意境写古诗。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这首诗中,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句子是“ ,
”;写新月初生的句子是“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立了秋, ;二八月, ; ,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 。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暮江吟》为我们描绘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_______________,另一幅是_________________。
(4)《爬山虎的脚》一文通过介绍 、 以及 ,表达了作者对 ,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 ,激起了 的强烈兴趣。
4.口语交流台。(6分)
做完作业的小强在看电视,妈妈让他离电视远点,可他说,离近了看才好看。
(1)请你劝说小强,让他听妈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该怎样保护视力?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示例:秋天的落叶 在花丛中翻飞的蝴蝶
(2)爬山虎爬。
(3)拟人 蟋蟀发出的声音 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
示例:当清风吹来的时候,柳树就跳起了柔美的舞蹈。
2.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1)把扇丢 乱穿衣 夏雨少 雁儿脚上带霜来
(2)苏轼 正面 侧面 远 近 高 低 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对于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3)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4)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叶子的特点 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 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探究的欲望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4.(1)示例:小强,你看电视时离得太近了,这样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妈妈的提醒也是为了你好,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吧。
(2)示例:①避免长时间用眼,看书、写字或看电视、电脑30至40分钟要停下来休息。②坚持做眼保健操。
三、课内阅读
(一)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这一段主要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爬山虎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触 变 巴 拉 贴 爬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茎上的卷须
4.不行。因为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二)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bā pá)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jiǎ jià)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tā tà)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 pù)开。
1.用“√”画出文段中正确的音节。
2.找出文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词: 、 、 、 、 。
3.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 、 、 、 。
4.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建造出这么伟大的住宅,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写吧!
【答案】
1.bā jià tà pū
2.扒 搬 踏 推 铺
3.前足 大颚 后足 后腿
4.示例:我感受到蟋蟀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小昆虫,它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而且会保护自己,它的工具是这么柔弱,却可以创出那么美好的家园。从中可以体会出蟋蟀住宅修建过程中的吃苦耐劳和它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拓展提升
(一)古诗阅读。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
十分春: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
A.梅和雪 B.梅和诗
C.雪和诗 D.梅、雪、诗
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答案】
1.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
2.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
3.D
4.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或小城镇,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1.“留守儿童”是指( )。
A.没有父母的儿童
B.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儿童
C.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的儿童
D.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的适龄儿童
2.请你从以上的数据中至少梳理出两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示例:(1)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并希望和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突出。
3.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们的心灵。
(三)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柚子
①樟木溪的院落,多有柚子树,从我家门前向远望,最远一棵是柚子树。
②柚子树挺拔,主干直,少分叉,叶子如放大数倍的橘子树叶,肥厚,枝上长着锋利的坚刺,寸长,它是渴望柚子的儿童的噩梦,没人敢徒手攀柚子树,只能望着枝上滚圆密垂的柚子,无声叹息。
③柚子树的气息,像浓郁型的柑橘树气息,很远便可以闻到。柚子开白色花,有大屁股的野蜂在柚子花上飞来飞去,结的小柚子是绿色的。柚子成熟时,像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圆滚滚的,沉甸甸地挂满柚子树枝,极其浓密的柚子树叶也掩不住它。大风时,柚子叶频频拍着滚圆的柚子,自信,自得,从容又毫不谦虚。那是多么饱满的圆,画都画不出那么圆。多少次梦想它扑通一声落下,惜之,柚子没有自然落下的习惯。
④柚子树真像一个从不关心儿童、心理极其冷漠的大人,惹它不起,它又毫无怜悯心,拿它一点儿办法没有。我们曾向柚子树发起过攻击,用弹弓射柚子,用石头掷柚子,然而柚子皮厚,即使射中,噗的一声,它毫发无损,甚至并不弹动,徒劳地面对柚子的时候,几多仇恨几多爱啊!
⑤秋天了,柚子熟。话说这柚子品种,有一种肉有如红石英的红柚子,极高贵,有一些品相差的柚子,带点儿青皮,那柚子是酸苦味。好的柚子,是甜多酸少,次之酸多甜少,次次之,酸甜苦三味皆有。
⑥我喜欢柚子。
1.写出近义词。
浓郁( )浓密( )
2.品读短文第③段,完成练习。
(1)本段在描写柚子树和柚子时从 、 、 三方面抓住特点来写。
(2)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具体、准确地写出了柚子 的特点
(3)最后一句写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对其表达的感情描述恰当的一项是( )。
A.称心、快乐 B.可惜、遗憾 C.悲伤、丧气 D.吃惊、厌恶
3.把作者的观察方式填写到对应的句子后。
A.用鼻子闻 B.放到嘴里品尝 C.用耳朵听 D.用眼睛看
(1)柚子成熟时,像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圆滚滚的。 ( )
(2)柚子树的气息,像浓郁型的柑橘树气息,很远便可以闻到。 ( )
(3)好的柚子,是甜多酸少,次之酸多甜少,次次之,酸甜苦三味皆有。( )
4.根据示例,补写句子。
自信——柚子说:我的果实就是这么美,这么圆,谁也比不上!
自得——柚子说:
从容——柚子说:
【答案】
1.示例:浓烈 茂密
2.(1)气味 颜色 形状
(2)比喻 拟人 颜色黄、又大又圆
(3)B
3.(1)D (2)A (3)B
4.示例:哈哈,你们摘不到!我不怕你们想什么办法来攻击我。
(四)开心阅读。
爬山虎的脚
奶奶喜欢种花草,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四季花开不断。然而,奶奶最喜欢的还数那爬山虎。
爬山虎爬满了院内的西墙。那些长大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 )不留一点缝隙。远远望去,就像一堵绿色的墙, 更像一条绿色的挂毯。
我从小就在奶奶家长大。一次,我不小心被爬山虎的藤绊倒。我爬起来,气呼呼地把爬山虎的藤往下乱拉乱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扯断几根藤,露出一片空白。可过了几天,叶子又填满了空白,我不服气又去拉。这时候,奶奶看见了,乐呵呵地说:“乖乖,别扯了,那爬山虎可凶呢!它的脚牢牢地巴住墙哩!”
“咦,爬山虎还有脚?”我新奇地叫奶奶指给我看。奶奶扒开爬山虎的叶子,指着里面对我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你看,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就是脚。它的脚原来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都是嫩红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那些丝触墙时,变成鲜红的小圆片巴住墙,使浅红的嫩茎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
我瞪大眼睛,听着奶奶绘声绘色的描述。
停了一会儿,奶奶意味深长地对我说:“ 你要记住,做人就要像爬山虎那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向上攀登,才能不断进取啊!”听了奶奶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也爱上了爬山虎。
1.“绘声绘色”的意思是 。请用“绘声绘色”造句: 。
2.文章括号中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
A.虽……但…… B.既……也……
C.既……又…… D.尽管……还……
3.从文中找出描述爬山虎的脚的句子,用“ ”画出来。
4.爬山虎带给大家怎样的启示?
5.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试着描述一下。
【答案】
1.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导游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2.B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你看,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就是脚。它的脚原来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都是嫩红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那些丝触墙时,变成鲜红的小圆片巴住墙,使浅红的嫩茎紧贴在墙上。
4.做人就要像爬山虎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向上攀登,才能不断进取。
5.示例:我最喜欢含羞草。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我的手指一触碰它那绿色的叶子,它就害羞地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五)开心阅读。
红蚂蚁(节选)
法布尔
红蚂蚁的山寨建在那些废墟上。它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
夏日的午后,红蚂蚁出征的队伍常映入我的眼帘,这支队伍大约有五六米长。当它们确信附近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候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荒草的枯叶中。
终于,它们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将自己的儿女送给了强盜。
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回去的情形。
一次,我看见一队出征的蚂蚁沿着池塘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蚂蚁被吹落了,成了鱼的果腹美味。这一次,鱼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显然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有一天,我监视到红蚂蚁出征,进入了黑蚂蚁的家。我在红蚂蚁走过的路旁撒小石子做了记号,红蚂蚁战胜黑蚂蚁之后,便沿着那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了。我用叶子阻断了它们的路,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
这证明它们与蜜蜂区别很大,它们不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依然可以回到原来的家。
1.“山寨”的本义是指 。文中的“山寨”是指 。
2. 根据下面的解释找出文中词语。
(1)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
(2)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
(3)好像没有了,又好像出现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
3.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红蚂蚁出征的队伍
B.红蚂蚁掠夺之后回巢的情形。
C.红蚂蚁和黑蚂蚁的厮杀过程。
D.红蚂蚁列队向黑蚂蚁巢穴行进时的情形。
4.为什么红蚂蚁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5.红蚂蚁每次出征后是怎么回家的?
【答案】
1.山中的城寨;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红蚂蚁的巢穴。
2.无可奈何 有条不紊 若隐若现
3.C
4.因为红蚂蚁不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它们出征的时候走的哪条路,返程的时候就走哪条路。
5.红蚂蚁不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它们每次出征后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08、第八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这是一份08、第八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共23页。
07、第七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这是一份07、第七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共21页。
06、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这是一份06、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共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