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杨裴审核人:曹晓欢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完成1、2两道小题。
1.图中表示转换器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③
B.能反射光线的是④
C.⑥是粗准焦螺旋,能大范围升降镜筒
D.如果想要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的结构是⑦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20×,则视野内的物像放大倍数为多少?( )
A.15倍B.5倍C.100倍D.50倍
4.如图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D.④②③①
5.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6.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B.C.D.
7.某同学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液面为中间低、四周高的凹面。液面最低处的刻度是32毫升,液面最高处的刻度是33毫升,水的体积应记录为( )
A.32毫升B.33毫升C.32.5毫升D.32.67毫升
8.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适合设置为对照的组合是( )
A.有水和无光B.高温和弱光C.干燥和潮湿D.强光和无氧
9.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该实验方案中的1和2应分别为( )
A.明亮15℃B.明亮25℃C.阴暗15℃D.阴暗25℃
10.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小晗观察到这一现象,她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实施计划D.得出结论
11.为了减少实验中的数据误差实验应:( )
A.设置对照组B.只做一次,避免再次实验的干扰
C.设置重复组,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D.自己更改数据,使得结果更完美
12.下图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几个步骤,其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
13.同学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几种细胞,其中具有细胞壁的是( )
A.B.C.D.
14.植物煮水染布是常见的古老染布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将栀子果或其他植物煮沸后制成染液。染液的提取过程主要破坏了植物细胞的(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15.下图是美西螈核移植实验图,请据图分析,最后产生的新个体的肤色为( )
A.白色B.黑白相间C.黑色D.不黑不白
16.如图,细胞分裂时,最先发生变化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7.人的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46条,经过两次分裂形成了4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92条B.23条C.46条D.数目不确定
18.“油菜花香三月天,金黄烂漫竞芳妍”,下图可表示油菜细胞完成一次分裂的是( )
A.B.C.D.
19.皮肤在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当皮肤被划破时人会感到疼,有时候会出血,这说明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 )
①上皮组织②神经组织③肌肉组织④结缔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橘子是大家最熟悉的水果之一,则橘子的果皮、果肉和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下列组织中的( )
①保护组织②输导组织③营养组织④上皮组织
A.①③②B.①④②C.②③④D.①②③
21.下面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b过程指的是( )
甲乙丙丁戊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分化D.染色体的复制
22.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 )
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
23.按照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
24.如图所示的动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B.C.D.
25.草履虫的消化和运动分别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
A.食物泡、伸缩泡B.表膜、鞭毛C.伸缩泡、纤毛D.食物泡、纤毛
26.为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草履虫将( )
A.向左侧运动B.向右侧运动C.没有影响D.无规律运动
27.生长在泥土里的藕、荸荠、马铃薯都属于植物的茎,判断依据是( )
A.能形成不定根B.它们都能储藏营养C.都生长在地下D.具有节和节间
28.有些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叫做变态叶。下列不属于变态叶的是( )
A.猪笼草的捕虫叶B.仙人掌的叶刺C.豌豆的叶卷须D.甘薯叶
29.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
A.迎春B.松树C.大叶黄杨D.美人蕉
30.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文献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31.0.1毫米是人类肉眼分辨的极限,如果想看得更小、更清,需要借力探微神器——显微镜。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不同物像,请据图回答:
①②③④
(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将下列字母排序)。
A.取镜和安放B.对光C.观察D.放置玻片标本E.整理实验台
(2)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填图中字母)
(3)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4)若视野光线太暗,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填图中字母)和选择______光圈。
(5)图中①~④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______。
32.某中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取湖中的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两种微小生物:眼虫和草履虫。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内填序号)
(1)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______(“上层”或“下层”)。
(2)在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______,从而便于观察。
(3)由图可知,眼虫细胞内的______是草履虫所没有的,因此,将两种生物都放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______会继续生存。
(4)草履虫的结构中[ ] ______具有运动作用,具有呼吸作用的是[ ] ______。
33.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为了探究鲜草莓在低温下能否延长保鲜时间,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一个草莓园里采摘了新鲜成熟草莓,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的括号中应填______。
(2)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应______,其目的是保持______变量。
(3)设置乙组的作用是______。
(4)该实验重复做三次,是为了______(“减少”或“增加”)偶然性,提高准确性。
(5)实验结论:低温能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草莓变质。
期中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CA6-10.BACCB11-15.CDDBC16-20.CCBCA
21-25.CCCCD26-30.BDDDA
二.填空题
31.(1)ABDCE(2)e(3)右下(4)C大(5)③④①②
32.(1)上层(2)限制草履虫运动(3)叶绿体眼虫
(4)②纤毛①表膜/细胞膜
33.(1)2(2)相同单一(3)形成对照/做对比(4)减少(5)抑制组别
面包虫数量(只)
土壤
光线
温度
实验组
20
湿土
①
②
对照对
20
湿土
阴暗
25℃
组别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甲
草莓50个
4℃
2天
无
乙
草莓50个
常温
( )天
46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卷,共10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