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3 密度的应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3 密度的应用教案,共4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密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密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通过实验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同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的密度的实验过程。
2、难点:让学生自主探寻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的密度的实验方案。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实验,缺乏实验的方案和操作经验。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自学反馈
展示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统计并让学生了解错误率最高的几道题
用百分率展示学生课前自学中出错率较高的几道题并纠正错误以及总结计算题的格式
认真聆听并根据总结出的计算题的正确格式指出某个同学的错误
能快速的汇总答案并给出正确率;
2、能让老师随意调取学生的解题过程并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学习
跟踪反馈
了解学生对计算题格式的掌握情况
发送一道与自学环节相似的计算题让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
按照刚才总结的格式要求完成老师发送的计算题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
能将学生对刚刚所学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
引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为了鉴别小石块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需要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通过查阅密度表让学生找到刚才计算题中的物质是水,进而让学生知道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所以为了能鉴别小石块的组成,我们需要测量它的密度
查阅密度表找出计算题中的物质是什么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设计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
1、教会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格式和方法;2、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上传
1、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上传
1、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以小组的形式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上传
利用拍照上传功能为下一步环节设计奠定了基础
确定最优的实验方案
通过对比确定最优的实验方案
1、随机选择两个组的方案并利用广播展示给全班观看;2、利用人气投票选出最优的方案
1、观看老师随机选择的方案并在组内讨论最优的方案;2、通过人气投票选出组内认为最优的方案
1、利用随机选择和广播功能不仅让前排也让后排的同学能够看清方案;2、利用人气投票即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公平的选出最优的方案
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根据实验方案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布置实验分工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小石块密度的测量
按照老师布置的实验分工要求完成小石块密度的测量
利用拍照功能可以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展示收集了素材
展示实验成果
展示实验成果,体会实验的乐趣
随机选择两个组进行展示并找出不足之处
负责展示发言的同学进行展示讲解,其余同学认真聆听并找出不足
利用点赞功能及时作出评价,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课堂检测
检测本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送检测试题并根据正确率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
完成检测试题并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
利用强大的数据汇总功能及时得出正确率,让老师能及时发现错误点并让讲解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效率
课堂信息汇总
展示本节课的信息汇总
点击“课堂统计”展示本节课的信息汇总
观看本节课的信息汇总
“课堂统计”功能使大家对本节课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3 密度的应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量筒的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