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电子版教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观潮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 走月亮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4 繁星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3 现代诗二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3 现代诗二首教案,共5页。
3* 现代诗二首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蕴丰富,形式上采用白话,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读来令人眼前一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首现代诗吧。【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中个别事物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以独立思考、独自体会为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感,激发学生朗读诗歌、写作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2.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境法。3.自主学习和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时讲解《秋晚的江上》(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观察过夕阳,那你们注意过秋天的夕阳是什么样子的吗?秋天的夕阳照在江面上的景色又是怎样的?有飞鸟,有芦苇,多美的一幅画啊!这幅画在诗人刘大白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了,我们赶快学一学吧!(二)初步赏析1.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前往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1924年3月,刘大白的第一部诗集《旧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597首诗,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这是刘大白在1919~1922年新诗创作全盛时期的作品,在刘大白的新诗集中,基本上有三种类型的诗,一种是抒情诗,还有一种是说理诗,再有一种是具有平民思想的诗。2.朗读诗歌。 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语调低沉、轻柔]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语速稍快]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语调稍高,语速稍快](三)整体感知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怎样理解句中的“倦”“驮”二字?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表达。鸟倦其实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还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一句写鸟儿抖落斜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希冀?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句话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如说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一句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这一切构成了秋天黄昏江上一幅美丽的画面。4.小结。这首诗仅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花牛歌》(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儿童诗吗?从小到大,我们读过许多的儿童诗,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徐志摩的《花牛歌》也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只有简单的四小节,反复变化,特别是第三节“小尾巴甩得滴溜溜”,富有童趣,特别适合孩子阅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二)初步赏析1.作者介绍。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2.朗读诗歌。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语调稍重,语速稍慢]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读出白云的调皮]花牛在草地里走,[语速稍慢]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语调轻快、俏皮]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语调稍低,语速稍缓](三)整体感知1.诗中的花牛都做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睡觉;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2.从诗中我们感受到了花牛怎样的特点?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花牛的那种快乐、自在、无忧无虑。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4.小结。这首诗虽然短小,寥寥几行,却写得生动有趣,把花牛在草丛中的行动赋予人的行为,写得惟妙惟肖。二、板书导图三、主旨分析《秋晚的江上》整首诗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美丽图景,通过一系列的动静描写,表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花牛歌》将草毡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四、课堂小结《秋晚的江上》通过描绘秋天傍晚江上的风景,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授课的重点是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在讲解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展开合理想象,能够体会到诗人所描写的景物,并通过对诗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诗人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增强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诗人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的时候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自己是否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这两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各有特色。授课的重点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了解和把握诗人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并复习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学生要在学习中好好体会,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