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季部编语文八下第一二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赌注(dǔ) 玄殊(xuán)符合(fǔ) 衰草连天(shuāi)
B.雾霭(ái) 狩猎(shòu)腐蚀(shí) 冰雪融化(rónɡ)
C.纠正(jiū) 连翘(qiá)预料(yù) 风雪载途(zài)
D.枸杞(jǐ) 亢奋(kànɡ)凫水 震憾人心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每到满山片片桃花粉红,朵朵梨花雪白的________,劳动便将在广袤的大地上开始了。这个时节啊,经历了北方凛冽的寒冬,穿过了乍暖还寒的料峭春风的大地________在暖暖的阳光下,草木萌发,万物葱绿,整个世界一派________的景象。这时的我们,抖擞精神,舒展臂膀,________开始了新一轮的劳动。
A.时节 沐浴 生机勃勃 又 B.时节 淋浴 生机勃勃 又
C.时候 沐浴 朝气蓬勃 就 D.时候 淋浴 朝气蓬勃 就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三位,惊蛰之前的节气是雨水,之后是春分。②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越冬的昆虫。③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④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⑤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
A.“惊蛰”是名词,“最”是副词,“春雷始鸣”是主谓短语,“听到雷声”是动宾短语。
B.第②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春分”。
C.“‘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吻合”一句适合放在第③句后。
D.第④句有语病,句中的“因为”应替换为“由于”。
4.文学与文体常识。(9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均收录在这本散文集中。
B.《回延安》 的作者贺敬之是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1945年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白毛女》。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D.《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A》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B》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
①选文出自《经典常谈》,作者是__________,A处作品是《________》,B处作品是《________》。(3分)
②作为名著阅读推广大使,你受邀参加一个名著阅读会。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给同学们推荐《经典常谈》这部作品,写出推荐理由。(4分)
推荐理由:
5.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1分)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宣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材料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材料三】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1)阅读【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2分)
(2)阅读【材料二】请补充填写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2分)
“低碳生活”的关键是____和____。
(3)从材料三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2分)
(3)宣传委员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再帮助他设计几个栏目。(2分)
栏目一:拟低碳标语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班长,你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3分)
6.古诗名句默写。(7分)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式微式微,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涵容天宇,水天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12分)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7.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选文②-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8.选文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9.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 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 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 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10.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二)“诸葛亮”借西风/王金宝(15分)
①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80万大军之机逃脱。
②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
③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却常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14时试验。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
④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可是5月17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18日的天气到底怎样?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作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做出了贡献。
⑤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
⑥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的气象科技人员。
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D.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
12.第③、④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13.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1)________,(2)________。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4分)
(三)家乡的夏(20分)
一草一天堂,一木一浮生。当西屋头那棵垂杨柳的细眉般浓绿的叶片,倒映在清澈见底的小水池里,把一池静默的溪水渲染得碧绿柔情时,我真切地察觉到,走过暮春,走进初夏,一步之遥,现实住进了梦境,夏到了。
还在叹息春天,那金粉白互染辉映的华彩已落下帷幕。突然一张碧绿的大被单铺在山头,让人顿时醒悟:“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忍不住躲进那一团阴凉,“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把一夏的柔情尽情收揽。
夏天是容易让人做梦的。当你融入夏天的柔情里,便不知不觉躺在了大地的怀抱,包裹在这碧绿的被单里。于是苏舜钦“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我没有苏舜钦的福分,自然听不到黄莺悦耳的清韵,但我听到了夏蝉的啼鸣,在炎热的夏天里唱出另一种清幽和悠旷。
这是一种个头很大的蝉,在家乡,它又被叫作“催秧虫”。大抵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类似“洗——”音,像家乡大人疏导孩童排泄小便时发出的声音,然后孩童在大人的疏导下茁壮成长,而秧禾也在蝉努力地“洗——”下茁壮成长。不过,当你躲在碧绿的树叶浓聚的阴凉里,听着这悠扬的“催秧”的清韵,是万万想不到一点儿肮脏的事物的。
我在这清韵里醒来,却似乎还梦着。我看见一坝子田的秧禾睁开了沉睡的双眼,慵懒地打着哈欠,伸着懒腰。秧禾伸展的小手不经意碰触到了风,于是风也醒来了,开始舒缓地流动。风的小手不经意间又轻触到秧禾细嫩的腰身,秧禾便乐得不可开交,随风舞动起来。碧绿便在这舞动里慢慢扩展开来,越来越浓,越来越厚,大有“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的气概。金色的阳光都开始艳羡它,进而含羞,变得黯然失色。
蝉依旧在“洗——”,仿佛这是它临世唯一的使命。它不在乎耗费多大力气,耗费多少时光,仿佛除了“催秧”,世间万物都与它无关。这样目的简单明了的生活,让它总是充满激情。大抵风是受到了这种激情的感染,变得狂热起来。秧禾也应该是受到了这种激情的感染,更加舞动得起劲。于是,秧禾在不知不觉中长粗长高,碧绿便从田土延伸到更高的空间。天与地的距离,一下子就缩小了,变得不再那么遥远。
天突然矮了,太阳也被压了下来。于是太阳很是恼羞,很是无奈,憋红了脸。但它终究是见过世面的,很快就回心转意,躲到了西边碧绿的大山后面。那碧绿也承它的情,遣风追随它一路向西。于是,天空之下,不再有秧禾,不再有巴茅,不再有梨树、松树这些区分,只有一望无际的碧绿。这碧绿在高坡的显眼处,也沾染些羞愧的红色,在草叶上,在树枝头上,迅速流动。很快,天便暗了下来。
天刚暗下来,夏天的柔情便被青蛙察觉到了。蝉刚停止优雅的吟唱,青蛙便“呱呱”地赞叹起来。或许它也感受到了炎炎夏日里的一丝清幽。于是,我似梦似醒间,伴随着一片清脆的蛙声,在萤火虫如梦似幻的舞蹈里,又融入夏天的柔情里,体验了一场夏蝉的悠扬的清韵。
突然明白,夏,只有爬山涉水赶到家乡,才能如梦似幻,不停轮回。
作者家乡的夏天有何特点?(根据文中词语作答)(4分)
17.细读课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天突然矮了,太阳也被压了下来。于是太阳很是恼羞,很是无奈,憋红了脸。但它终究是见过世面的,很快就回心转意,躲到了西边碧绿的大山后面。(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
“突然明白,夏,只有爬山涉水赶到家乡,才能如梦似幻,不停轮回。”你觉得作者明白了什么?(3分)
18.文章多处引用诗句有何作用?(4分)
19.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家乡夏天的特点。(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
三、写作(40分)
20.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家乡风俗习惯,以《家乡的风俗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认识与行为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城镇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2024春季部编语文八下第五六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春季部编语文八下第五六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春季部编教材八下语文月考三试题卷原卷版doc、2024年春季部编教材八下语文月考三试题卷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春季部编语文七下第五六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春季部编语文七下第五六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春季部编语文七下第五六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doc、2024春季部编语文七下第五六单元月考验收卷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春季部编语文七下第三四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春季部编语文七下第三四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春季部编语文七下第三四单元月考验收卷原卷版doc、2024春季部编语文七下第三四单元月考验收卷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