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人口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展开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1)从纬度看,集中于 。(2)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 。(3)从地形上看,集中于 。
3.人口密集地区:(1)分布:亚洲的 , 和北美东南部。(2)成因:自然条件优越。
二、我国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很 。
2.人口分布地理界线——“ ”:自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西北部占当时陆地面积的64%,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4%;东南部占当时陆地面积的36%,却聚集了全国96%的人口。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 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逐渐减小。
(1)气候: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 地区,过于寒冷、干旱、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2)地形:人口多趋向于 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资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稠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4)土壤: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5)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战争、历史和地方习俗等。其中, 水平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等。其中, 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温馨提示:人口分布是新课标的新考点,要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考虑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是受自然和人文环境共同因素影响的结果。
(2022·山东合考)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稀疏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人口数量不断增长,2010年常住人口由813.29万人增长到1 239.76万人。下图为2010年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人口的分布特征是( )
A.人口地区分布较为均衡 B.低海拔的河谷地区密度小
C.寒旱核心区附近密度小 D.祁吉线以东以南地区密度小
2.限制祁吉线以西以北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①高寒 ②干旱 ③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起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2·扬州合考模拟)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绿洲与城镇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人口主要分布在( )
A.盆地内部 B.山麓绿洲
C.塔里木河沿岸 D.南部山地
2.估算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是(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光照资源
(2023·南通市如皋市高二上学期期中)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中、高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山地、丘陵
4.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干热 B.⑥—高冷 C.⑦—冷湿 D.⑧—湿热
(2021·扬州高一课前预习)下表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五个省级行政区的面积、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5~6题。
5.表中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密度( )
A.南北差异大B.东西差异大
C.与行政区面积呈正相关D.与行政区人口数呈正相关
6.上海市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省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总量B.气候C.地形D.经济
(2023·扬州市合格性测试)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
8.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城郊产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C.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D.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中)若将距海200千米范围内规定为沿海地区,范围大于200千米的为内陆地区,研究人口分布数据能反映各大洲人口分布特点。下图为世界六大洲距海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和人口分布比例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六大洲中,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人口分布最不均衡的是( )
A.亚洲B.大洋洲C.欧洲D.南美洲
10.欧洲距海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大的主要原因是欧洲( )
A.陆地面积最小B.地形以平原为主
C.海岸线曲折破碎D.海岸线长度最长
二、综合题
11.(2020·南通中学合格性测试模拟)读下面的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干旱地区人口分布与人口分布随海拔的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1)分析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和 、 。
(2)由表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
(3)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200米地区的原因是① ;② ;③ 。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 的影响来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来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训练课时20 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
(2)影响: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3)分类: 人口迁移和 人口迁移。
2.特点
(1)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为 而经常迁移。
(2)古代农业社会:以 迁移或 迁移为主。
(3)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国际人口迁移为主,人口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主流从“ ”迁往“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向 迁移为主;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影响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
2.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3.具体因素: 因素、 因素、 政策、 背景、 变化。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
2.人口流动概念: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而外出的人口移动现象。
3.人口流动强度:取决于 、 发展水平。
4.人口流动方向: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5.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2)不利影响:对 、 、 等造成压力,并带来 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温馨提示:引起历史上到现在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进行具体人口迁移原因分析时,应放在具体的迁移环境中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人口迁移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目前引起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2022·江苏合考)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迁移量大。下图为2010—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41个城市人口增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2010—2020年,下列城市中人口增量超过100万的是( )
A.淮安、金华 B.徐州、合肥 C.镇江、上海 D.苏州、杭州
2.影响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城市人口容量 C.自然生态环境 D.矿产资源禀赋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2·扬州合格考模拟二)下表示意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据此完成1~3题。
1.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2020·江苏合格性测试)下图为2011—2018年我国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增量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2011—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0万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长江沿线地区
5.近年来,中西部核心城市逐渐成为新的人口增长高地,其吸引力增强主要是因为( )
A.就业岗位增多 B.高速交通发达C.基础设施完善 D.高等院校较多
(2023·南通市如皋市高二上学期期中)上海作为全国位列前茅的大型工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其中,乡村跨省流动到上海就业的外来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数量的66.13%。据此完成6~8题。
6.上海市流动人口男性与女性迁移距离最接近的年龄是( )
A.25岁 B.33岁 C.45岁 D.55岁
7.来沪外来流动人口中,长、短距离迁移并存,主要原因是( )
A.文化传统 B.个人动机 C.区域差异 D.国家政策
8.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对上海市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延缓老龄化进程 ④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⑤加大环境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023·扬州市合格性测试)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为一线城市后,2022年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等15个城市成为新一线城市。下图为2017—2021年三类城市中高端人才流入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吸引中高端人才流入一线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B.交通便捷度 C.经济发展水平 D.生活舒适度
10.新一线城市对中高端人才需求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缺乏 B.人口素质下降 C.老龄化严重 D.产业转型升级
(2022·盐城合格考模拟)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省,2020年疫情之后,大量的四川人再次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读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四川居民离乡外出打拼的主导因素是( )
A.就业B.地形C.资源D.气候
12.俗话说“巴蜀一家亲”,图中数据显示重庆与四川人口流动频繁,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四川经济发达,人口众多B.缓解人口老龄化
C.两地相距较近,经济联系多D.改革开放政策支持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下表是广东省等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省份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1)指出《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实施带来的影响。
(2)M省流入的人口明显受历史渊源影响,M省最有可能是哪里?
(3)我国大规模跨省(市、区)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市、区)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
考点训练课时21 人口合理容量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保证 和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① 的数量和质量,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② ,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需要。③ ,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3.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其数值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
4.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①相对稳定性,有学者根据全球人口与水资源、土地资源及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等,初步估测目前全球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人;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 亿左右。②不确定性,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
5.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 生育,充分发挥两孩政策效应,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所能承载的最适度人口数量(最佳人口);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各种影响因素中,人口消费水平是唯一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
(2022·福建合考)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某地风景优美,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曾经陷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下表示意当地部分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2题。
1.依据木桶的“短板效应”原理,该地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为( )
A.10.9万人 B.11.2万人
C.13.7万人 D.32.9万人
2.经过努力该地成功脱贫。推测当地采取的有效合理措施有(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在水源地开釆矿产资源
C.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D.陡坡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0·江苏合格性测试)区域资源承载力指数是衡量区域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指数越高,区域资源承载力越强。下图为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指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资源承载力中,影响2013—2014年区域资源承载力下降的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能矿资源
2.甘肃省区域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加快 B.消费水平提高 C.交通运输发展 D.科技水平提高
(2023·淮安市盱眙县高二上学期期中)《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 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下图为2001—2016年北京市用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2001—2016年,北京市( )
A.环境用水量增加 B.生活用水量减少
C.工业用水量持续保持主体地位 D.农业用水量所占比重持续增大
4.北京市“以水定人”的要求主要考虑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B.资源丰富程度
C.生活消费水平 D.经济发达程度
(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其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方,下图为新疆地区略图。读图,完成5~6题。
5.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经济水平D.科技水平
6.可能导致该区域人口容量减小的是( )
A.改善交通条件,增加对外联系B.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就业机会
C.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消费水平D.加强教育投入,提高科技水平
(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人口承载状况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下表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承载状况。读表,完成7~8题。
7.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
A.台湾B.广东C.广西D.福建
8.上题所选省级行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水资源丰富
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2022·江苏合格考仿真模拟)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容量及水环境容量等五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下表为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据此完成9~10题。
9.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
A.水资源承载力B.能源承载力C.水环境容量D.大气环境容量
10.专家预测,2030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提高,最可能因为该市( )
A.能源消费总量下降B.能源总量大幅下降
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D.区域内人口数量增加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
表1 某地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 。
(2)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等。
专题七 人口
考点训练课时19 人口分布
【考点填空】
一、2.(1)中低纬度 (2)近海地带 (3)平原地区
3.(1)东部和南部 欧洲西部
二、1.不平衡
2.胡焕庸线
三、1.最基本
(1)中、低纬 (2)地势低平
2.经济发展 生产力
【典题精练】
1.C 解析: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人口分布不平衡,A错误;低海拔的河谷地区,热量较好,人口密度大,B错误;寒旱核心区附近人口密度小,C正确;祁吉线以东以南地区人口密度大,D错误。
2.A 解析:限制祁吉线以西以北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条件是西北部较东南部河谷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少,较为干旱,①②正确;太阳辐射强不是主要的原因,③错误;东部山高谷深,地势起伏也大,④错误。
【过关检测】
1.B 解析:城镇与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此位置为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为绿洲分布区。
2.A 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水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3.B 解析: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A错误;四地都位于沿海地区,B正确;③④地区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①②两地为发展中国家,C错误;四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D错误。
4.A 解析:⑤位于北非,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热,A正确;⑥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B错误;⑦位于南极洲,气候冷干,C错误;⑧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D错误。
5.B 解析:表中所列省份中,上海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甘肃、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并且与上海相比,人口密度差异悬殊,说明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大。
6.D 解析:上海市人口密度大于其他省份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经济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强。
7.B 解析: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盆地、丘陵,川西多山地高原,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人口分布差异悬殊。
8.A 解析:成都城郊产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劳动人口流出少,因而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
9.B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人口分布均衡化程度欧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人口分布最不均衡的是大洋洲。
10.C 解析:欧洲海岸线曲折,所以很多海洋深入内陆,因此距海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大。
11.(1)水源 地形 气候 (2)温带和亚热带 (3)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 (4)增长 城市
考点训练课时20 人口迁移
【考点填空】
一、1.(3)国际 国内
2.(1)满足生存需求 (2)集团性 大批 (3)旧大陆 新大陆 (4)城镇
二、3.收入 距离 国家 文化 生态环境
三、3.经济 文化
5.(2)居住 交通 市政设施 社会治安
【典题精练】
1.D 解析:淮安人口增量小于0,徐州、镇江人口增量是50-100万,苏州,杭州人口增量大于100万。
2.A 解析: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人口迁入,影响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A正确。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生态环境、矿产资源禀赋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过关检测】
1.C 解析: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由表格资料可以看出,甲国人口增长率是0.4,乙国人口增长率是1.3,丙国的人口增长率是1.5,丁国的人口增长率是0.4。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丙国。
2.D 解析:四个国家中,丁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迁移率高,外来人口多,说明其经济发达。
3.C 解析:当前世界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和经商为主。
4.A 解析:读图可知,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0万以上的城市集中在“京津冀和山东半岛”“粤港澳和海西”两个地区,都属于东部沿海地区。
5.A 解析:随着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产业的转入,就业岗位增多,使其成为新的人口增长高地。
6.B 解析:读上海市流动人口男性与女性迁移距离差值随年龄的变化图可以看出,在33岁时差值为-2.3,最接近水平线,差值最小,所以上海市流动人口男性与女性迁移距离最接近的年龄是33岁。
7.C 解析:材料表明来沪流动人口大部分源于外省乡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差异。
8.D 解析:外来人口增多只是劳动力数量增加,不一定能够促进产业升级,①错误;外来人口增多,与之相应的生产、消费规模增大,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正确;流入人口一般以青壮年为主,延缓了老龄化进程,③正确;环境人口容量以资源数量为其衡量标准,④错误;生产、生活废弃物增多,环境质量下降,加大环境压力,⑤正确。
9.C 解析: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对中高端人才吸引力大。
10.D 解析:新一线城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11.A 解析:四川居民离乡外出打拼的主要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等。发达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强。
12.C 解析:两地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多,促进了人口的流动。
13.(1)促进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服务设施和缩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居住紧张等问题。
(2)山东。
(3)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4)有利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等。不利方面: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等。
考点训练课时21 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填空】
1.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2.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人均消费水平
3.小于
4.60亿-77亿 16
5.按政策
【典题精练】
1.A 解析:在耕地资源环境条件下,该地区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少,根据“短板效应”原理,该地资源环境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应为10.9万人。
2.C 解析: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以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水源地开采矿产资源会造成水源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该地风景优美,可依据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当地脱贫;陡坡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水土流失。
【过关检测】
1.B 解析:读图可知,2013—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下降,影响区域资源承载力下降。
2.D 解析: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区域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拓展,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使区域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
3.A 解析:工业用水量比农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都少,C错误;农业用水量所占比重持续下降,D错误;生活用水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但2012—2016年用水总量上升,故生活用水量也增加,B错误;由图中环境用水比重可知,环境用水量增加,A正确。
4.B 解析: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北京市“以水定人”的要求体现了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5.B 解析: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淡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
6.C 解析:消费水平与区域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提高,人口容量减小。
7.B 解析:广东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在表格所列省级行政区域中最小,广东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B正确。
8.D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省为广东省,广东省矿产、耕地等资源并不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水平高,A、B、C错误;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所以其环境承载力较大,D正确。
9.C 解析:水环境容量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数值最小,说明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水环境容量。
10.C 解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使可有效利用的能源量上升,从而提高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
11.(1)0.001 3 平方千米/人 0.001 2 平方千米/人
8 234 立方米/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合理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省级行政区域
面积/104 km2
人口总量/万人
人口密度/(人·km-2)
上海市
0.63
2 302
3 629
湖北省
18.59
5 724
308
四川省
48.5
8 042
166
甘肃省
45.5
2 558
5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66
2 181
13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
>29 ℃
>24 ℃
(21±3)℃
<18 ℃
<10 ℃
<-20 ℃
国家
甲
乙
丙
丁
人口出生率/%
2.9
2.6
2.4
1.3
人口死亡率/%
2.3
1.2
1.0
1.1
人口自然增长率/%
0.6
1.4
1.4
0.2
人口迁移率/%
-0.2
-0.1
0.1
0.2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省
流出地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位
第5位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资源环境条件
耕地
水源
林地
探明矿产
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万人
10.9
11.2
13.7
32.9
数据来源:厦门中学生助手
省级行政区域
广东
福建
海南
江西
湖南
广西
云南
重庆
台湾
人口承载状况
0.2~0.7
0.7~1.3
0.7~1.3
1.3~2
1.3~2
1.3~2
2~2.5
2~2.5
2~2.5
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人
土地资源承载力
5 489 090
水资源承载力
3 273 765
能源承载力
6 434 491
大气环境容量
4 528 653
水环境容量
3 083 635
耕地/hm2
森林面积/hm2
淡水/m3
0.1
0.1
2 000
人口/万
面积/104 km2
耕地/104 km2
森林面积/104 km2
年径流总量/108 m3
6 200
22
8
7.5
5 105
专题五 植被与土壤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五 植被与土壤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