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3.1功、热和内能的变化 导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展开
这是一份3.1功、热和内能的变化 导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6页。
3.1功、热和内能的改变 年级 班 姓名 物理备课组 主备人 【学习目标】:1.能建立功与内能的改变,热与内能的改变的意识(物理观念)。2.具有从物理学的角度观察自然现象,将物理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知道做功和传热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科学思维)。3.探究焦耳的实验,知道做功和传热的等效性(科学探究)。4.解物理概念的建立的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态度与责任)。【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P46-49页的有关内容【情境导入】PPT播放实验视频学生探究活动一:观察实验并思考为什么棉花会被点燃,为什么试管中的水会沸腾?这些过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主题探究】焦耳的实验实验一: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对系统做机械功实验条件: 。绝热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实验二: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对系统做电功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二:根据两个实验的结论,分析和总结焦耳实验的结论做功改变了系统的状态(能量) 系统的内能内能(1)定义①宏观定义: ②微观定义: 宏观: 系统内能U 微观: 内能变化和做功的关系: 分析总结公与能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 ②联系: 课堂检测1物体的内能增加了2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20 J的功B. 一定是物体吸收了20 J的热量C. 一定是物体分子动能增加了20 JD. 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2.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C.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D.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3.热与内能的改变问题探究二:分别说出课件上三种情况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定义: 。(2)热传递的方式: 。(3)热传递的条件: 。(4)实质: 。(5)热传递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7)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 ②联系: 课堂检测3.(多选)下列关于做功和传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和传热的实质是相同的B.做功和传热可以同时发生C.做功和传热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D.做功和传热是对同一过程的两种说法4.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野外生存中利用钻木取火B.暖手宝可以使手变得暖和C.搓搓手可以让手变得暖和D.铁钉被锤子敲打后会升温5(多选)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B.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C.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情境导入】1.关于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B.温度高的物体其热量必定多,内能必定大C.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其内能将减小,内能小的物体其内能将增大,直到两物体的内能相等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2.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1比铁块的温度T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A.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内能的减少量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B.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不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C.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都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D.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3(多选).下图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装置可测定重物机械能的改变与水的内能改变的比值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4.(功与内能的改变)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0 kg的绝热汽缸竖直放置,绝热活塞的质量为5 kg,面积为0.1 m2,处于静止状态时被封闭气体的高度为50 cm,现在活塞上方加一15 kg的物体,待稳定后,被封闭气体的高度变为40 cm.求在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p0=1.01×105 Pa,g取10 m/s2)
3.1功、热和内能的改变 年级 班 姓名 物理备课组 主备人 【学习目标】:1.能建立功与内能的改变,热与内能的改变的意识(物理观念)。2.具有从物理学的角度观察自然现象,将物理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知道做功和传热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科学思维)。3.探究焦耳的实验,知道做功和传热的等效性(科学探究)。4.解物理概念的建立的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态度与责任)。【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P46-49页的有关内容【情境导入】PPT播放实验视频学生探究活动一:观察实验并思考为什么棉花会被点燃,为什么试管中的水会沸腾?这些过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主题探究】焦耳的实验实验一: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对系统做机械功实验条件: 。绝热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实验二: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对系统做电功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二:根据两个实验的结论,分析和总结焦耳实验的结论做功改变了系统的状态(能量) 系统的内能内能(1)定义①宏观定义: ②微观定义: 宏观: 系统内能U 微观: 内能变化和做功的关系: 分析总结公与能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 ②联系: 课堂检测1物体的内能增加了2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20 J的功B. 一定是物体吸收了20 J的热量C. 一定是物体分子动能增加了20 JD. 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2.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C.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D.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3.热与内能的改变问题探究二:分别说出课件上三种情况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定义: 。(2)热传递的方式: 。(3)热传递的条件: 。(4)实质: 。(5)热传递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7)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 ②联系: 课堂检测3.(多选)下列关于做功和传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和传热的实质是相同的B.做功和传热可以同时发生C.做功和传热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D.做功和传热是对同一过程的两种说法4.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野外生存中利用钻木取火B.暖手宝可以使手变得暖和C.搓搓手可以让手变得暖和D.铁钉被锤子敲打后会升温5(多选)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B.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C.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情境导入】1.关于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B.温度高的物体其热量必定多,内能必定大C.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其内能将减小,内能小的物体其内能将增大,直到两物体的内能相等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2.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1比铁块的温度T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A.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内能的减少量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B.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不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C.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都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D.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3(多选).下图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装置可测定重物机械能的改变与水的内能改变的比值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4.(功与内能的改变)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0 kg的绝热汽缸竖直放置,绝热活塞的质量为5 kg,面积为0.1 m2,处于静止状态时被封闭气体的高度为50 cm,现在活塞上方加一15 kg的物体,待稳定后,被封闭气体的高度变为40 cm.求在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p0=1.01×105 Pa,g取10 m/s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