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1.1《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059961/0-17018688636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 具,作业布置,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过程与方法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 具】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
【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
1.关于渗透压说法不正确是
A.溶液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C.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统称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3.内环境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
A.2 B.4 C.6 D.8
4.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为氨基酸 B.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5.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 ,B液为______ _,C液为________ 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其中 与
的成分最相似。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
(3)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正常人B液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 之间,肺气肿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变_______,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缓冲物质。
(4)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出A液、B液、C液、胰腺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5)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液、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____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病的发生。
拓展提升
7.(多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C.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 D.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和淋巴中含量较少
8.(多选)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过程是指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 、 酸碱度 、 温度 )
1.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质微粒越 多 ,即溶液浓度越 高 ,对水的吸引力越 大 ,溶液渗透压越 高 。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理化性质
正常指标
相关因素
渗透压
(血浆)
约为770kP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和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
酸碱度
7.35—7.45
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与血浆含有 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温度
37 ℃左右
/
3.PH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
当人体摄入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 H2CO3 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探究10.仔细观察P5图1-3,分析下列过程涉及哪些系统。
(1)外界环境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并最终被肝脏组织细胞吸收。
(2)肝脏组织细胞中的代谢废物CO2最终排到外界环境。
(3)在此过程中,联系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桥梁是什么?
总结:
①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间接的物质交换)
②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四大系统:循环、消化、呼吸、泌尿;
与物质交换间接有关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③外界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 11 层膜;
人体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 3 层膜;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排出体外至少需要穿过 9 层膜;
牛奶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 蛋白质的消化 、 氨基酸的吸收 、 脱水缩合反应 等变化才能转变成人体的组织蛋白,其间共跨膜 7 层
④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浓度
注意:消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除部分脂质(如脂肪酸)直接进入淋巴外,其余的都直接进入血浆。
【二次备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 具,作业布置,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用图片情境引入,点燃学习热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