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走近生活,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我们做光打靶实验,可以用蜡烛代替手电筒或激光笔。 (判断对错)
2.(1分)我们在直角拐弯处安装凸面镜,可利用它扩大行人的视觉范围避免交通事故。 (判断对错)
3.(1分)雾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判断对错)
4.(1分)在青岛地区,只要是过了霜降,每天早晨都会见到霜。 (判断对错)
5.(1分)冰雹一般在强对流的雷雨天气才会见到。 (判断对错)
6.(1分)我们在模拟降雨的实验时,使用冰袋的目的是加速热水蒸气的冷凝。 (判断对错)
7.(1分)只有气温降到0℃以下时,才会形成降雪。 (判断对错)
8.(1分)地球的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会发生微小的改变。 (判断对错)
9.(1分)人工降水就是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 (判断对错)
10.(1分)用铁锅煎鸡蛋时,鸡蛋的一面熟了而另一面没有熟,证明了鸡蛋的导热性并不好。 (判断对错)
11.(1分)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如果给氮气加热,氮气也可以产生对流。 (判断对错)
12.(1分)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管涂黑,目的是吸收更多的太阳能辐射热,使水温增加。 (判断对错)
13.(1分)有人用鸡蛋比喻地球,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 (判断对错)
14.(1分)花岗岩、玄武岩都是岩浆在喷发过程中形成的。 (判断对错)
15.(1分)我们要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检验一个问题是否正确,我们必须先作出假设,再进行实验设计 (判断对错)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30分)
16.(2分)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A.模拟B.推论C.假设
17.(2分)下列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A.太阳B.月球
C.打开的电灯
18.(2分)下列选项证明了光给我们带来了不利一面的是( )
A.灯光照明B.太阳能发电
C.用激光做手术D.弧光会灼伤眼睛
19.(2分)改进自己设计的潜望镜,想使它观察的视野更大,正确的做法( )
A.加粗竖镜筒B.加长竖镜筒
C.加粗横镜筒D.加长横镜筒
20.(2分)雨后,空气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 ),形成彩虹。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三棱镜
21.(2分)在模拟制造“霜”的实验时,我们向桶内的冰块上撒盐搅拌用温度计测量后,发现桶内温度降到了零度以下。由此我们推理冰快速融化会( )
A.吸热B.放热
C.不吸热也不放热
22.(2分)在探究“雾和云的形成”实验时,我们需要往烧杯中倒入足量温水,要使效果更明显( )
A.冒“白气”的温水B.不冒“白气”的温水
C.刚烧开的热水
23.(2分)地球的水循环是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 )方式实现的。
A.蒸发B.降水C.径流D.以上都是
24.(2分)我们把切好的甘薯片摆在不锈钢方盘里,再把它放进电烤箱中,启动开关住一段时间后( )
A.热传导B.热对流
C.热辐射D.以上三种都有
25.(2分)在探究物体下落实验中,我们用磁铁吸引挂线的曲别针正好悬在空中,这时地球引力( )
A.大于B.小于C.等于
26.(2分)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推测地球内部的核心部分是( )
A.水B.砂子C.岩浆
27.(2分)将两块小平面镜用胶带粘贴好,其前面放一块小积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平面镜中积木所成的像就越( )
A.少B.多C.不变
28.(2分)医生头戴额镜,可聚集灯光,有利于观察病灶( )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三棱镜
29.(2分)利用喷水壶制造彩虹的实验中,在( )的位置才能看到彩虹。
A.朝向太阳B.背向太阳C.无法确定
30.(2分)找两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一个装满热水并滴入红墨水;一个装满冷水并滴入蓝墨水。将冷水瓶盖上玻璃片倒立放置在热水瓶上( )
A.蓝色水下沉,红色水上升,两种颜色混合
B.蓝色水、红色水都静止不动,两种颜色不混合
C.红色水下沉,蓝色水上升,两种颜色混合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相应括号内。(30分)
31.(2分)发光的物体叫做 。
32.(4分)光污染一般分为 、 和彩光污染三类。
33.(4分)我们可以用 、带小孔的纸板、纸屏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该实验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 。
34.(2分)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至少需要二块 镜。
35.(8分)空气中的 遇冷会结成许多 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在高空的是 。
36.(6分)雨和雪都来自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下来,如果近地面的温度高于0℃,就会形成 ;如果近地面的温度低于0℃,就会形成 。
37.(4分)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五千米到七十千米不等。海洋部分 ,陆地部分 。
四、实验探究。(9分)
38.(9分)做了“不同颜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比较实验”后请完成下列问题。
A.实验材料:黑纸、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易拉罐、两只 。
B.实验步骤:
(1)将两个易拉罐各 ,并用胶带固定。
(2)将黑纸易拉罐和白纸易拉罐同时放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晒。
(3)有两个同学分别间隔三分钟各测量了三次黑纸和白纸罐内温度;然后两人再交换测量三次黑纸和白纸罐内温度并做好数据记录。
C.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1)求取白色易拉罐内六次所测温度的平均数:
X白=……=22.5
(2)请你列式求取黑色易拉罐内六次所测温度的平均数:
X黑= 。
(3)结论和推论
①小明得出实验结论是: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升温快,证明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能力强。
②你将改换了上述实验中的白纸、黑纸为粉色布、灰色布,实验后得到的数据跟上表的类似。由此你进一步扩大范围得出的推论是: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一般来说, 。
③小明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 ,找出 的原因,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就是在 。
五、走近生活,解决问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相应位置。
39.(7分)根据学习的知识,画出潜望镜的观察视线图,要求画出镜筒内的镜片
40.(9分)根据探究实验“雨是怎样形成的”,完成有关题目。
A.实验材料: 、铁夹、三脚架、 、平底烧瓶、橡皮塞、曲形玻璃导管、 、瓷碟、冰袋、热水、火柴等。
B.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
(2)将热水倒入烧瓶插上橡皮塞,垫好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
(3)待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将瓷碟放在小烧杯上方并放上一个冰袋。
C.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1)实验现象:
①烧瓶内的水沸腾时,首先在小烧杯中看到了有白雾生成。
②接着小烧杯内 。
③将小瓷碟放在小烧杯上方加上一个冰袋,雨滴生成的更多。
(3)实验结论:
雨来自云
(4)实验装置图如下:
小明同学画图落漏了一些仪器,请你帮他画完整。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五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记“√”,错误的标记“×”。(15分)
1.(1分)我们做光打靶实验,可以用蜡烛代替手电筒或激光笔。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不透光的物体会阻挡光的直线传播,物体后面产生影子。
【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做光打靶实验时,实验现象明显,方向性差。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1分)我们在直角拐弯处安装凸面镜,可利用它扩大行人的视觉范围避免交通事故。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光碰到物体表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在拐弯处安装等。
【解答】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面镜也叫广角镜、转弯镜、路口,及早发现弯道对面车辆。故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1分)雾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云雾雨雪都为各种天气现象,都为水汽的凝结物。而水汽和杂质都存在于对流层里,所以各种天气现象也都发生在对流层里。
【解答】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接近地表就是雾,接触地面。
故答案为:√。
4.(1分)在青岛地区,只要是过了霜降,每天早晨都会见到霜。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解答】夜间地面冷却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在地面或地物上的冰晶就是霜,霜降过后早晨有时候有霜,这与天气的冷暖有关。
故答案案为:×。
5.(1分)冰雹一般在强对流的雷雨天气才会见到。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地面时,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态,就是冰雹
【解答】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如果到达地面时,仍呈固态。所以冰雹一般在强对流的雷雨天气才会见到。
故答案为:√。
6.(1分)我们在模拟降雨的实验时,使用冰袋的目的是加速热水蒸气的冷凝。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解答】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就是雨。我们在模拟降雨的实验时。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7.(1分)只有气温降到0℃以下时,才会形成降雪。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解答】水在0℃开始结冰。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从而产生降水,就成了雪。只有气温降到0℃以下时。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8.(1分)地球的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会发生微小的改变。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9.(1分)人工降水就是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解答】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就是雨、碘化银,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
故答案为:√。
10.(1分)用铁锅煎鸡蛋时,鸡蛋的一面熟了而另一面没有熟,证明了鸡蛋的导热性并不好。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热能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解答】热是一种能量,热能可以沿着物体。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鸡蛋的一面熟了而另一面没有熟,与鸡蛋的导热性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
11.(1分)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如果给氮气加热,氮气也可以产生对流。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对流是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空气上升、下降的相互流动。
【解答】对流是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下降的相互流动,如果给氮气加热。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12.(1分)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管涂黑,目的是吸收更多的太阳能辐射热,使水温增加。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光将水温加热的装置。
【解答】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系。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经常要用到泡沫塑料,用锡纸是为了加强反射,减少热量外流,目的是吸收更多的太阳能辐射热。
故答案为:√。
13.(1分)有人用鸡蛋比喻地球,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从地球的表面到地球核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硅和富含铝的硅酸盐类岩石组成,所以又称为岩石圈。
【解答】地球内部圈层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熟鸡蛋,地幔为蛋白。
故答案为:√。
14.(1分)花岗岩、玄武岩都是岩浆在喷发过程中形成的。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岩石的主要特征包括: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三个方面。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程度、大小、形状及其组合方式等特征;岩石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与充填方式。
【解答】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花岗岩,岩浆由火山喷发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就是喷出岩、流纹岩。
故答案为:×。
15.(1分)我们要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检验一个问题是否正确,我们必须先作出假设,再进行实验设计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科学家做出的猜想和假设并不都是正确的。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己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解答】在科学学习中,猜想假设不是胡思乱想,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实验验证、观察记录。
故答案为:√。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30分)
16.(2分)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A.模拟B.推论C.假设
【答案】C
【分析】假设是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
【解答】根据对假设的认识,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就是在假设,其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
故选:C。
17.(2分)下列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A.太阳B.月球
C.打开的电灯
【答案】A
【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属于天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发光的物体属于人造光源;月球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故选:A。
18.(2分)下列选项证明了光给我们带来了不利一面的是( )
A.灯光照明B.太阳能发电
C.用激光做手术D.弧光会灼伤眼睛
【答案】D
【分析】太阳光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基本条件。光能是生物圈能量流动的根本,光能提供能量,让绿色植物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疗伤的作用;光还可以作为能源,光可以传递信息,光的漫反射使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物体。
【解答】A.灯光照明是给人类提供的便利,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发电是光能给人类提供的福利,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激光做手术属于光给人类提供的便利,故C不符合题意;
D.弧光会灼伤眼睛是光给我们带来了不利一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2分)改进自己设计的潜望镜,想使它观察的视野更大,正确的做法( )
A.加粗竖镜筒B.加长竖镜筒
C.加粗横镜筒D.加长横镜筒
【答案】C
【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解答】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平行放置。因为潜望镜使用的是平面镜,若使潜望镜观察的视野更大,也需要加大横镜筒面积。
故选:C。
20.(2分)雨后,空气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 ),形成彩虹。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三棱镜
【答案】D
【分析】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就说明: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解答】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形成彩色光带,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形成彩虹。
故选:D。
21.(2分)在模拟制造“霜”的实验时,我们向桶内的冰块上撒盐搅拌用温度计测量后,发现桶内温度降到了零度以下。由此我们推理冰快速融化会( )
A.吸热B.放热
C.不吸热也不放热
【答案】A
【分析】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冰的融点,从而使冰快速融化,冰块融化吸热,从而制造更低的温度。
【解答】在模拟制造霜的实验中,向冰块上撒盐,从而使冰快速融化,从而制造更低的温度,BC错误。
故选:A。
22.(2分)在探究“雾和云的形成”实验时,我们需要往烧杯中倒入足量温水,要使效果更明显( )
A.冒“白气”的温水B.不冒“白气”的温水
C.刚烧开的热水
【答案】A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答】在探究“雾和云的形成”实验时,在烧杯中倒入冒“白气”的温水,发现“水雾”出现,发现“水雾”消失,水蒸气丰富。
故选:A。
23.(2分)地球的水循环是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 )方式实现的。
A.蒸发B.降水C.径流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地球的水循环是在陆地、大气之间通过蒸发、径流方式实现的。
故选:D。
24.(2分)我们把切好的甘薯片摆在不锈钢方盘里,再把它放进电烤箱中,启动开关住一段时间后( )
A.热传导B.热对流
C.热辐射D.以上三种都有
【答案】C
【分析】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
【解答】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再把它放进电烤箱中,香软的薯干就烤熟了。
故选:C。
25.(2分)在探究物体下落实验中,我们用磁铁吸引挂线的曲别针正好悬在空中,这时地球引力( )
A.大于B.小于C.等于
【答案】C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形式,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有多种存在形式,有作用力、反作用力、动力、重力、地心吸力、摩擦力、磁力、冲力、张力、弹力和向心力。
【解答】如果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静止状态时,叫平衡力,方向相反,用磁铁吸引挂线的曲别针正好悬在空中。地球引力和磁铁引力大小相同。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26.(2分)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推测地球内部的核心部分是( )
A.水B.砂子C.岩浆
【答案】C
【分析】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地壳运动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解答】地壳运动造成地壳结构不均匀,地下的岩浆受到压力就会从地壳的薄弱处喷发出来。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推测地球内部的核心部分是岩浆。
故选:C。
27.(2分)将两块小平面镜用胶带粘贴好,其前面放一块小积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平面镜中积木所成的像就越( )
A.少B.多C.不变
【答案】B
【分析】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夹角越小,成像越多,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解答】光碰到物体表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根据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平面镜中积木所成的像就越多。
故选:B。
28.(2分)医生头戴额镜,可聚集灯光,有利于观察病灶( )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三棱镜
【答案】C
【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也叫反光。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医生的额镜、潜望镜。额镜是一个凹面镜。
故选:C。
29.(2分)利用喷水壶制造彩虹的实验中,在( )的位置才能看到彩虹。
A.朝向太阳B.背向太阳C.无法确定
【答案】B
【分析】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解答】用喷水壶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
故选:B。
30.(2分)找两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一个装满热水并滴入红墨水;一个装满冷水并滴入蓝墨水。将冷水瓶盖上玻璃片倒立放置在热水瓶上( )
A.蓝色水下沉,红色水上升,两种颜色混合
B.蓝色水、红色水都静止不动,两种颜色不混合
C.红色水下沉,蓝色水上升,两种颜色混合
【答案】A
【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水受热后体积膨胀,相同体积的热水要比相同体积的冷水轻的特点。
【解答】水受热后体积膨胀,相同体积的热水要比相同体积的冷水轻,一个装满热水并滴入红墨水。将冷水瓶盖上玻璃片倒立放置在热水瓶上,向下流动,两种颜色的水互相混合,故A正确。
故选:A。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相应括号内。(30分)
31.(2分)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故答案为:光源。
32.(4分)光污染一般分为 白亮污染 、 人工白昼 和彩光污染三类。
【答案】白亮污染;人工白昼。
【分析】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感。
【解答】光污染是指燥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故答案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
33.(4分)我们可以用 蜡烛 、带小孔的纸板、纸屏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该实验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 沿直线传播的 。
【答案】蜡烛;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用蜡烛、纸屏做小孔成像的实验。
故答案为:蜡烛;沿直线传播的。
34.(2分)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至少需要二块 平面 镜。
【答案】平面。
【分析】光从空气射向镜子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光又回到空气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答】光从空气射向镜子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两块平面镜相对,发生光的反射,再次发生反射,我们就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了。
故答案为:平面。
35.(8分)空气中的 水蒸气 遇冷会结成许多 小水滴 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雾 ,在高空的是 云 。
【答案】水蒸气;小水滴;雾;云。
【分析】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解答】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中,在高空的就是我们看到的云。
故答案为:水蒸气;小水滴;雾;云。
36.(6分)雨和雪都来自 云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下来,如果近地面的温度高于0℃,就会形成 雨 ;如果近地面的温度低于0℃,就会形成 雪 。
【答案】云;雨;雪。
【分析】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它们使大自然更加丰富多彩。
【解答】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云、雾、雨、露、霜、雪都是水的不同状态。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如果近地面的温度高于0℃;如果近地面的温度低于0℃。
故答案为:云;雨;雪。
37.(4分)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五千米到七十千米不等。海洋部分 薄 ,陆地部分 厚 。
【答案】薄;厚。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解答】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地壳下面是地幔。这一层的温度约为1000℃~3000℃。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半径为3400多千米。
故答案为:薄;厚。
四、实验探究。(9分)
38.(9分)做了“不同颜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比较实验”后请完成下列问题。
A.实验材料:黑纸、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易拉罐、两只 温度计 。
B.实验步骤:
(1)将两个易拉罐各 用黑纸和白纸包裹 ,并用胶带固定。
(2)将黑纸易拉罐和白纸易拉罐同时放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晒。
(3)有两个同学分别间隔三分钟各测量了三次黑纸和白纸罐内温度;然后两人再交换测量三次黑纸和白纸罐内温度并做好数据记录。
C.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1)求取白色易拉罐内六次所测温度的平均数:
X白=……=22.5
(2)请你列式求取黑色易拉罐内六次所测温度的平均数:
X黑= (20.0+21.5+23.0+24.5+26.0+27.5)÷6=23.75 。
(3)结论和推论
①小明得出实验结论是: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升温快,证明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能力强。
②你将改换了上述实验中的白纸、黑纸为粉色布、灰色布,实验后得到的数据跟上表的类似。由此你进一步扩大范围得出的推论是: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一般来说, 物体的颜色越深,吸收辐射热的能力越强 。
③小明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 温度数据 ,找出 数值变化 的原因,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就是在 科学探究 。
【答案】温度计;
(1)用黑纸和白纸包裹;
(2)(20.0+21.5+23.0+24.5+26.0+27.5)÷6=23.75;
(3)②物体的颜色越深,吸收辐射热的能力越强;
③温度数据;数值变化;科学探究。
【分析】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科学探究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解答】A.做“不同颜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比较实验”,需要的实验材料:黑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易拉罐。
B.实验步骤:
(1)将两个易拉罐各用黑纸和白纸包裹,并用胶带固定。
(2)将黑纸易拉罐和白纸易拉罐同时放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晒。
(3)有两个同学分别间隔三分钟各测量了三次黑纸和白纸罐内温度;然后两人再交换测量三次黑纸和白纸罐内温度并做好数据记录。
C.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1)求取白色易拉罐内六次所测温度的平均数:
X白=……=22.5
(2)列式求取黑色易拉罐内六次所测温度的平均数:X黑=(20.0+21.7+23.0+24.5+26.5+27.5)÷6=23.75。
(3)结论和推论
①得出实验结论是: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升温快,证明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能力强。
②将改换了上述实验中的白纸、黑纸为粉色布,实验后得到的数据跟上表的类似。一般来说,吸收辐射热的能力越强。
③科学探究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得出结论,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这个过程就是在科学探究。
故答案为:
温度计;
(1)用黑纸和白纸包裹;
(2)(20.3+21.5+23.0+24.5+26.0+27.5)÷5=23.75;
(3)②物体的颜色越深,吸收辐射热的能力越强;
③温度数据;数值变化。
五、走近生活,解决问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相应位置。
39.(7分)根据学习的知识,画出潜望镜的观察视线图,要求画出镜筒内的镜片
【答案】
【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解答】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平行放置。如图所示,镜筒内的镜片放置方式和角度。
。
故答案为:
。
40.(9分)根据探究实验“雨是怎样形成的”,完成有关题目。
A.实验材料: 酒精灯 、铁夹、三脚架、 陶土网 、平底烧瓶、橡皮塞、曲形玻璃导管、 小烧杯 、瓷碟、冰袋、热水、火柴等。
B.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
(2)将热水倒入烧瓶插上橡皮塞,垫好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
(3)待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将瓷碟放在小烧杯上方并放上一个冰袋。
C.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1)实验现象:
①烧瓶内的水沸腾时,首先在小烧杯中看到了有白雾生成。
②接着小烧杯内 出现水珠 。
③将小瓷碟放在小烧杯上方加上一个冰袋,雨滴生成的更多。
(3)实验结论:
雨来自云 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4)实验装置图如下:
小明同学画图落漏了一些仪器,请你帮他画完整。
【答案】酒精灯;陶土网;小烧杯;出现水珠;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
【分析】根据雨的形成过程,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在高空遇冷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便形成了雨。
【解答】探究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酒精灯、铁夹、陶土网、橡皮塞、小烧杯、冰袋、火柴等。
实验猜想: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能形成雨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
(2)将热水倒入烧瓶插上橡皮塞,垫好石棉网。
(3)待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将瓷碟放在小烧杯上方并放上一个冰袋。
实验现象:
①烧瓶内的水沸腾时,首先在小烧杯中看到了有白雾生成。
②接着小烧杯内出现水珠,这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现象。
③将小瓷碟放在小烧杯上方加上一个冰袋,制造低温环境。
实验结论:雨来自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4)从实验装置图可以看出,该实验装置中缺少酒精灯和陶土网,酒精灯应该放在烧瓶下方。
。
故答案为:酒精灯;陶土网;出现水珠;
。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物体
温度℃
次数
1
2
3
4
5
6
白色易拉罐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黑色易拉罐
20.0
21.5
23.0
24.5
26.0
27.5
物体
温度℃
次数
1
2
3
4
5
6
白色易拉罐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黑色易拉罐
20.0
21.5
23.0
24.5
26.0
27.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走近生活,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选择,判断,实验题,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我的科学研究,走近生活,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