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1.1人口分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61089/0-17019067945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1.1人口分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61089/0-1701906794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1.1人口分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61089/0-17019067946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33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全球人口占比最大的纬度范围是,各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差异大,其中,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该地区人口分布,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集中分布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温带沿海 B.热带平原
C.高山高原 D.寒带内陆
2.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A.中南半岛 B.刚果盆地
C.阿拉伯半岛 D.西欧平原
截至2020年,全球人口总数突破78亿,主要分布在70°N至50°S地区,下图为纬度每隔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图。据此完成3~4题。
3.全球人口占比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40°N~50°N
C.30°N~40°N D.20°N~30°N
4.各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差异大,其中( )
A.赤道地区水热丰富,人口分布集中
B.热带高原地区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30°N附近各地人口密度均较大
D.北温带地区因开发早人口较南温带多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5~7题。
5.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
6.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7.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区人口分布( )
A.平原多,高原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内陆多,沿海少
9.影响该地区东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矿产 D.经济
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人口绝对稀疏区、人口相对稀疏区、人口密度均下区、人口密度均上区五类。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集中分布于( )
A.东北边境外 B.东北边境内
C.西北边境内 D.西南边境内
11.在中国东北边境内,形成中蒙与中朝人口丰度差异的原因是( )
A.气候 B.地形
C.文化 D.历史
12.2000~2010年,中国边境人口丰度的变化趋势是( )
A.边境内整体呈减少趋势
B.边境外整体呈减少趋势
C.东北边境涨幅较小
D.西南边境减少较明显
[2023·云南省弥勒市四中月考]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北侧,其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是甘肃主要灌溉农业区,农田灌溉面积占46%。石羊河流域人口占河西走廊地区总人口的50%,流域内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近年来,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增加缓慢,甚至有减少趋势。下图为2016年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石羊河流域西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是( )
A.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D.河流较多,水源丰富
14.近年来,影响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下游水源短缺,土地退化
C.上游经济发达,迁入人多
D.人口趋老龄化,新生儿少
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一般认为是乌江的正源。三岔河河段两岸地势起伏较大,河谷深且陡峭,水流湍急;该地区为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图1示意乌江三岔河河段两岸各海拔的人口数量,图2示意乌江三岔河河段两岸各海拔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15~16题。
15.乌江三岔河河段两岸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 )
A.人口数量最多
B.人口密度最大
C.聚落数量较多
D.人口空间分布较集中
16.影响三岔河河段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矿产、水源
C.地形、矿产 D.土地、文化
“亚洲之弧”又称“亚洲的胡焕庸线”,该线以东、以南从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如图示意亚洲人口分布(人/km2)。据此完成17~19题。
17.形成“亚洲之弧”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差异 B.政策差异
C.文化差异 D.自然差异
18.“亚洲之弧”两侧人口密度差异最显著的分段是( )
A.Ⅰ段 B.Ⅱ段
C.Ⅲ段 D.Ⅳ段
19.“亚洲之弧Ⅲ段”两侧人口密度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该段( )
①东南侧纬度较低,气候炎热 ②东南侧地势较低,土壤肥沃 ③西北侧深居内陆,降水较少 ④西北侧地表崎岖,矿产稀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广东省2020年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0~22题。
20.广东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为(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北部向南部沿海总体呈增大趋势
C.西部人口密度大于东部
D.西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21.造成广东省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差距 B.文化差异
C.气候差异 D.水源分布
22.缓解广东省人口分布不均的首选措施是( )
A.鼓励生育 B.政策移民
C.经济区域协调 D.治理环境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部和南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陵,东部是起伏和缓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会形成巨大的黄泛区;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图1示意山东省地形、矿产分布,图2示意2012年山东17地市人口密度。
eq \(\s\up7(),\s\d5(图1))
eq \(\s\up7(),\s\d5(图2))
(1)根据图2,描述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
(3)与菏泽相比,东营人口密度较________,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基础练
1~2.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由右图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由左图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第2题,中南半岛、西欧平原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且人口稠密;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不属于人口稠密纬度带;阿拉伯半岛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主要是沙漠气候区,炎热干燥,人口稀少。
3~4.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10°S~20°S人口占比为2.0%;40°N~50°N人口占比为15.6%;30°N~40°N人口占比为22.4%;20°N~30°N人口占比为23.2%,20°N~30°N人口占比最大。第4题,由图可知,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宜居住,人口分布较少;热带高原地区气候较为凉爽,适宜居住;30°N附近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地形较为平坦的大陆东部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密度小;北温带地区人口比南温带地区多,主要是因为北温带陆地面积大。
5~7.答案:5.C 6.D 7.D
解析:第5题,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分布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不适宜人类生存,故人口稀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靠近沿海、土壤肥沃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交通便利,人口往往比较稠密。第6题,热带多雨地区,平原气候湿热,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类生存;高原和山地气候较为凉爽,蚊虫少,有利于人类生存。因此影响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水源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山区地形复杂,一般人口分布较少;土壤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但不是导致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在高原和山地的主要因素。第7题,“胡焕庸线以西以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而以东以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环境较好,人口稠密,该线是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秦岭—淮河一线呈东西走向,同时也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与题意的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不符合。
8~9.答案:8.C 9.D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巴西。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人口稀少;北部平原地区人口稀少。第9题,东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
易错练
10~12.答案:10.D 11.A 12.B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基本格局是南密北疏;境内外人口密度相比较,东北和西北边境是境内大于境外,西南边境则相反。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集中分布于西南边境内。第11题,中朝边界为季风气候,气候较湿润,适宜人口分布,气候是形成中蒙与中朝人口丰度差异的原因。在中国东北边境内,中蒙边界多高原,地形相对平坦;中朝边界多山地、河流,地形起伏大,平坦地形利于人口分布,但中蒙人口丰度低于中朝;中蒙边界内外的文化相似,中朝边界内外的文化也相似,所以文化不是形成中蒙与中朝人口丰度差异的原因;中蒙和中朝都在建国初期建立了外交关系,历史不是形成中蒙与中朝人口丰度差异的原因。中蒙边界距海较远,降水少,较干旱,环境承载力低,不适合人类大量分布。第12题,由图可知,中朝边境外升内降(上升幅度小),中俄、中蒙边境内外均降,西北4国边境内升外降,西南7国边境内外升降比例相当。境内东北人口丰度显著减少,西北边境、西南边境人口丰度增幅整体大于0,边境内整体不呈减少趋势;境外东北边境、西北边境及西南边境大部分地区人口丰度增幅整体小于0,所以边境外整体呈减少趋势。
13~14.答案:13.D 14.B
解析:第13题,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北侧,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因此石羊河流域西南部接近河流上游,水源丰富,而东北部是下游,内流河越往下游水越少,因此石羊河流域西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是河流较多,水源丰富。路网密集,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的后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影响人口密度的次要因素;该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条件较差。第14题,近年来,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增加缓慢,甚至有减少趋势。原因应该是上游人口增加,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源短缺,土地退化;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对河流上下游都有影响;上游经济发达,迁入人多和人口趋老龄化,新生儿少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次要条件。
能力练
15~16.答案:15.D 16.A
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三岔河河段两岸海拔1400~1600m处人口数量最多;海拔1200~1400m处人口密度最大;材料中强调海拔1000m以下的河谷两岸地势陡峭,河谷较深且气候湿热,人口分布数量少,聚落数量也应较少;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适宜生活的区域较少,因此河谷两岸人口应集中分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第16题,由图文材料可知,三岔河河段气候湿热,河流两岸地势陡峭,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山地缓坡地带;矿产资源、文化对三岔河河段人口分布影响不明显。
17~19.答案:17.D 18.B 19.C
解析:第17题,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亚洲之弧”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农业自然条件差异大,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导致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分布。经济的差异也是由自然差异导致的;形成“亚洲之弧”与政策、文化关系不大。第18题,Ⅰ段、Ⅳ段两侧人口密度都<10;Ⅱ段南侧人口密度>100,北侧人口密度<10,Ⅲ段东侧人口密度>100,西侧人口密度<10,但是Ⅱ段是青藏高原与印度半岛,Ⅲ段是我国东部沿海与西北内陆,显然人口密度差异最显著的是Ⅱ段,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人烟稀少,印度目前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平均每平方千米382人,相当于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第19题,Ⅲ段代表我国东南部沿海与西北内陆,而由图可知,Ⅲ段东南侧人口稠密,Ⅲ段西北侧人口稀疏,东南侧主要属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条件适宜,人口众多,西北侧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到达的水汽少,导致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东南侧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西北侧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但是矿产资源丰富。
20~22.答案:20.B 21.A 22.C
解析:第20题,由图可知,广东省人口密度北部小于南部;北部向南部沿海总体呈增大趋势;西部人口密度小于东部;西北人口密度总体最小。第21题,造成广东省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差距,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广东省文化差异、气候差异、水源分布差异较小。第22题,缓解广东省人口分布不均的首选措施是缩小南北经济差距,经济区域协调。鼓励生育、政策移民对人口分布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首选措施;治理环境对人口分布影响不大。
23.答案:(1)分布不均,西南多,东北少(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水产品等自然资源较丰富。
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3)小(低) 位于黄河入海口,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势低洼,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或土壤肥力低);开发历史短。
解析:第(1)题,根据图2可知,总体而言,山东省人口分布呈不均衡的特点,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东北部较少。第(2)题,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可知,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方面可从气候、地形、资源等角度分析。社会经济原因方面可从开发历史、经济基础及位置角度等分析。第(3)题,读图2可知,相比而言,东营人口密度更小。结合图1以及材料信息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其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其次,根据材料“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受海水入侵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密度较低;最后,东营市开发历史短(1983年东营市才正式挂牌成立),人口密度较低。
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1
世界人口分布的整体特点
知识点2
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知识点3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知识点4
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
易错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易错点1
不能根据图中信息判读人口分布特征
易错点2
不能根据区域的特征判读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能力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下列平原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分布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推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当堂检测题,共9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