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预测练训练4传统文化道德修养(附解析)
展开A.旨在平息社会纷争
B.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C.杂糅百家思想精华
D.成为后世治国范本
2.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借鉴了当时日本的学制,将学科名称作了改换,如将“理科”改称“格致科”,“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经济学”改称“理财学”等。这反映了晚清政府是在( )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坚守传统教育,抗拒制度变革
C.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D.顺应世界潮流,追求全盘西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很多国人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身份,或者作为剧团、体育代表团、贸易促进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员出访外国。通过非正式渠道,中国与70多个国家建立联系。这一举动( )
A.推动了世界革命进程
B.彰显了外交的灵活性
C.标志着外交战略的转变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英国政治学家休·塞西尔认为,“光荣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国的政治制度,传统政治秩序中能保留的东西都保留下来了。“把政体结构的改变说成好像就是维护和恢复某种更古老和更纯粹的传统,这种做法在我国(英国)的全部历史上一直保持不变。”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A.英国具有悠久的宪政传统
B.妥协是英国政治变革的主要方式
C.英国政体改革的影响有限
D.重新评估“光荣革命”的政治价值
5.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专门立法,规定法国的商品名称、使用说明、广告合同、新闻报道都必须使用法语。1996年法国政府制定了《视听产品保护法》,规定在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歌曲和影视作品中,法语作品不得少于40%。法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旨在( )
A.维护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地位
B.建立统一的文化消费市场
C.抵制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冲击
D.扩大法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6.(2023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观点(部分)
材料二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技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
《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
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
7.(2022贵州遵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环环相连,呈现出姿态万千的治国方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听取百家之言,采纳政治家的忠言制定出符合当时社会客观规律的治国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统治者适当调整治国的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训练4 传统文化 道德修养
1.C 根据材料“其中《治政之道》强调的各守其职、选贤任能、躬行爱民、和睦四邻、不夺农时、忧患意识等”可知,《治政之道》里面体现了法家、墨家、道家、儒家等各派的思想,这说明《治政之道》杂糅百家思想精华,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政之道》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使百姓安居乐业,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夺农时”可知体现的是重视农业,而不是抑制商业,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政之道》并没有成为后世治国范本,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的“癸卯学制”改革不仅借鉴了日本学制,还用格致、金石、理财等传统概念命名新学科,反映了晚清政府在回应社会改革诉求的同时,兼顾文化尊严,故选C项;“癸卯学制”改革中引入了很多新东西,其目的不是复兴传统教育,排除A项;“癸卯学制”改革属于晚清的改革措施,说明清政府并不抗拒制度变革,排除B项;“追求全盘西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虽然没有与很多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通过灵活的方式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联系,这是外交灵活性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说明70多个国家都是哪些国家,没有体现推动了世界革命进程,排除A项;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策略的灵活不等于外交战略的转变,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联系,但无法判断这些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体现不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
4.A 休·塞西尔认为“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的君主立宪制度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创新,而是保存了大量旧的政治秩序,说明他强调英国的宪政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A项;“光荣革命”是相互妥协的产物,但作者并未强调妥协是英国政治变革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体改革的内容创新有限,而非强调政体改革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作者强调的是“光荣革命”的内容而非其政治价值,排除D项。
5.A 材料中法国政府立法强调法语的使用,目的在于维护法语的地位,捍卫法兰西民族文化,故选A项;“建立统一的文化消费市场”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抵制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冲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限于法国国内,其目的不是扩大法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排除D项。
6.参考答案 (1)主张:正视差异(或尊重多样、包容);强调共赢;倡导合作发展;兼顾义利平衡;追求和平和谐。
(2)特点:内迁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程度较高;相互学习,多方面交流。
(3)态势: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东部沿海地区是主要的流入地区。
原因: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东部城市需要大量劳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鼓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4)积极作用:形成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伟大复兴。
7.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取百家精髓,成治国方略。
阐述: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内容宏大,纵观历朝历代的治国思想,儒家注重品德修身,强调以德治国,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法家注重用严刑峻法来治国,在古代社会统治混乱和非常时期也起到了稳定统治的作用;道家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主张“无为而治”“清静无为”,在各个王朝建立初期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综上:儒、道、法三家治国思想在不同时期都被统治者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思想,对于治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都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张
出处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
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回扣教材预测练训练4世界古代近代史(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回扣教材预测练训练4世界古代近代史(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预测练训练3民生福祉美好生活(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预测练训练3民生福祉美好生活(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预测练训练6立德树人科教发展(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预测练训练6立德树人科教发展(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