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_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062041/0-17019224594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教案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3.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
4.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二、提出问题
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三、传授新知
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
再通过画图比较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个△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
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根据前面的操作,得到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
通过上述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探究中总结结论的方法,要求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思考探究4并得到结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要求学生参照前面的例子,独立完成教材例3、例4,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通过例3、例4总结出: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和Rt△ABC比较,它们全等吗?
探究5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例5.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求证BC=AD。
利用探究5得到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总结出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引入课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师生互动,巩固新知,发散思维,强化新知,师生小结,梳理新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究,例题讲解,练习,体会分享,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练习,探索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