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 (3)琵琶行并序-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 (3)琵琶行并序-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 (3)琵琶行并序-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 (3)琵琶行并序-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 (3)琵琶行并序-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 (3)琵琶行并序-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基础练,名篇名句默写,课外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B.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随意
    C.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D.却坐促弦弦转急 转:转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1(自言本是京城女,凡六百一十六言))
    B.eq \b\lc\{\rc\ (\a\vs4\al\c1(使快弹数曲,钟山只隔数重山))
    C.eq \b\lc\{\rc\ (\a\vs4\al\c1(命曰《琵琶行》,命如南山石))
    D.eq \b\lc\{\rc\ (\a\vs4\al\c1(商人重利轻别离,绿杨烟外晓寒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命酒
    A.商人重利轻别离 B.歌以赠之
    C.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D.梦啼妆泪红阑干
    5.古诗文中常用一种修辞,使上下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含意,这种修辞被称为“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就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它并不分列“主人”和“客”的不同行为,而是说主人和客一起下马,一起上船。下列诗句也运用了互文修辞,请说明这些诗句的含意。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诗人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琵琶行》中,表现白居易与琵琶女遭遇相同、同病相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三、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琵琶亭
    [宋]祖无择①
    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动闲愁。
    《霓裳》《绿腰》②杳何许,枫叶荻花空自秋。
    贾傅有才悲鸟③,楚骚终古怨灵修④。
    莫言司马青衫湿,今日行人亦涕流。
    注 ①祖无择(1011—1084),北宋人,他先期是著名的公卿,后因小错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一蹶不振。②《绿腰》:《六幺》。③鸟:《鸟赋》,系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④灵修:君主,屈原《离骚》里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之句。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一行夜晚乘船来到湓江,驻足琵琶亭下,诗人浮想联翩,心中升起了一缕愁绪。
    B.白居易当年请琵琶女弹奏的乐曲今已杳无声息,只有江边景色依旧,给人昔盛今衰的感觉。
    C.“枫叶荻花空自秋”中的“空”字,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传达出诗人寂寥落寞的情绪。
    D.颈联运用典故,以古自况,借政治家贾谊、文学家屈原的遭遇,来表明自己的处境和心志。
    8.诗人为何会想到“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刘禅奴弹琵琶歌
    [唐]顾况
    乐府只传横吹好,琵琶写出关山道。
    羁雁出塞绕黄云,边马仰天嘶白草。
    明妃愁中汉使回,蔡琰愁处胡笳哀。
    鬼神知妙欲收响,阴风切切四面来。
    李陵寄书别苏武,自有生人无此苦。
    当时若值霍骠姚,灭尽乌孙夺公主。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昭君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流落边地,二人皆“愁”。
    B.李陵出征匈奴被擒而投降,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而不屈,李陵书别苏武,苦楚难以言诉。
    C.诗歌在写琵琶声的同时,还联想到相关历史人物,两相结合,突出了曲调慷慨雄壮的特点。
    D.本诗借古讽今,影射现实,寄寓了诗人深深的感慨。
    10.同样是写琵琶演奏,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本诗又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新制布裘(节选)
    [唐]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①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谁知严冬月,支体②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③?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 ①重:多层。②支体:同“肢体”。③四垠:境内,天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通过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新制的布裘洁白柔软的特点。
    B.在寒冬腊月布裘能够让人感觉温暖如春,这与其“重绵且厚”有关。
    C.诗人半夜惊醒,徘徊于卧室,难以入眠,由己暖念彼寒,以己推人,兼济天下。
    D.本诗语言浅显、质朴,这也符合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特点。
    12.白居易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启发而写作本诗。宋人黄澈评论这两首诗说:“子美(杜甫)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白居易)诗意推身利以利人。”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黄澈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 (3)琵琶行并序
    一、课内基础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B.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随意
    C.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D.却坐促弦弦转急 转:转变
    答案 B
    解析 A项快:畅快。C项暂:忽然,一下子。D项转:更加,越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1(自言本是京城女,凡六百一十六言))
    B.eq \b\lc\{\rc\ (\a\vs4\al\c1(使快弹数曲,钟山只隔数重山))
    C.eq \b\lc\{\rc\ (\a\vs4\al\c1(命曰《琵琶行》,命如南山石))
    D.eq \b\lc\{\rc\ (\a\vs4\al\c1(商人重利轻别离,绿杨烟外晓寒轻))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A项动词,说/名词,字。C项动词,命名,题名/名词,性命。D项动词,轻视/形容词,轻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答案 B
    解析 A项古义:突然冲出。今义:鼓出来;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C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D项古义:以前。今义:朝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命酒
    A.商人重利轻别离 B.歌以赠之
    C.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D.梦啼妆泪红阑干
    答案 B
    解析 B项和例句均是名词作动词。A项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C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D项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5.古诗文中常用一种修辞,使上下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含意,这种修辞被称为“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就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它并不分列“主人”和“客”的不同行为,而是说主人和客一起下马,一起上船。下列诗句也运用了互文修辞,请说明这些诗句的含意。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汉时的明月笼罩着秦汉时的关隘。
    (2)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3)无论处在朝廷还是民间,都忧心君王和百姓。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诗人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琵琶行》中,表现白居易与琵琶女遭遇相同、同病相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2)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琵琶亭
    [宋]祖无择①
    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动闲愁。
    《霓裳》《绿腰》②杳何许,枫叶荻花空自秋。
    贾傅有才悲鸟③,楚骚终古怨灵修④。
    莫言司马青衫湿,今日行人亦涕流。
    注 ①祖无择(1011—1084),北宋人,他先期是著名的公卿,后因小错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一蹶不振。②《绿腰》:《六幺》。③鸟:《鸟赋》,系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④灵修:君主,屈原《离骚》里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之句。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一行夜晚乘船来到湓江,驻足琵琶亭下,诗人浮想联翩,心中升起了一缕愁绪。
    B.白居易当年请琵琶女弹奏的乐曲今已杳无声息,只有江边景色依旧,给人昔盛今衰的感觉。
    C.“枫叶荻花空自秋”中的“空”字,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传达出诗人寂寥落寞的情绪。
    D.颈联运用典故,以古自况,借政治家贾谊、文学家屈原的遭遇,来表明自己的处境和心志。
    答案 B
    解析 “昔盛今衰”错,通过上下文来看,意在表明景色依旧,古今相同。
    8.诗人为何会想到“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白居易当年被贬,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人此时的境遇与心情和当年的白居易十分相近。(2)表达了诗人被朝廷弃用、无缘仕途的落寞伤感之情;也隐含着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的苦闷责怨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刘禅奴弹琵琶歌
    [唐]顾况
    乐府只传横吹好,琵琶写出关山道。
    羁雁出塞绕黄云,边马仰天嘶白草。
    明妃愁中汉使回,蔡琰愁处胡笳哀。
    鬼神知妙欲收响,阴风切切四面来。
    李陵寄书别苏武,自有生人无此苦。
    当时若值霍骠姚,灭尽乌孙夺公主。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昭君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流落边地,二人皆“愁”。
    B.李陵出征匈奴被擒而投降,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而不屈,李陵书别苏武,苦楚难以言诉。
    C.诗歌在写琵琶声的同时,还联想到相关历史人物,两相结合,突出了曲调慷慨雄壮的特点。
    D.本诗借古讽今,影射现实,寄寓了诗人深深的感慨。
    答案 C
    解析 “慷慨雄壮”错,应是突出了曲调“悲怨凄凉”的特点。
    10.同样是写琵琶演奏,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本诗又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刘禅奴琵琶曲的欣赏;②对羁留边塞的历史人物(王昭君、蔡文姬、李陵、苏武等)的同情;③对当朝抗击匈奴将领无能(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新制布裘(节选)
    [唐]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①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谁知严冬月,支体②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③?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 ①重:多层。②支体:同“肢体”。③四垠:境内,天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通过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新制的布裘洁白柔软的特点。
    B.在寒冬腊月布裘能够让人感觉温暖如春,这与其“重绵且厚”有关。
    C.诗人半夜惊醒,徘徊于卧室,难以入眠,由己暖念彼寒,以己推人,兼济天下。
    D.本诗语言浅显、质朴,这也符合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特点。
    答案 A
    解析 “比拟的手法”错。“桂布白似雪”是比喻,是把桂布比作雪。
    12.白居易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启发而写作本诗。宋人黄澈评论这两首诗说:“子美(杜甫)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白居易)诗意推身利以利人。”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黄澈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宁苦身以利人”,是说宁可自身受苦也希望对别人有帮助。杜甫是在自己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慨叹,所以说是“宁苦身以利人”。
    ②“推身利以利人”,是说从自身得到好处,推己及人,希望别人也能得到好处。白居易是在自己“稳暖”的情况下想到“四垠”之下的饥寒者,希望“天下无寒人”,所以说是“推身利以利人”。
    ③两人虽然境况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对天下寒人的博爱胸怀,同样值得赞叹。

    相关试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5课 我与地坛-一课一练(节选)(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5课 我与地坛-一课一练(节选)(学生版+教师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课外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2课 拿来主义-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2课 拿来主义-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课外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 (2)师说-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 (2)师说-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基础练,课外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