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课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064864/1-170196596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课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064864/1-17019659665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课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064864/0-17019659654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课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064864/0-17019659655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课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课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文件包含第二单元单元提升课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docx、第二单元单元提升课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课答案速填: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两税法 ④大运河⑤佛教 ⑥火药 ⑦玄奘主题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220—96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曲折发展并进入繁荣的时期。从220年至581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第二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从581年至907年是隋唐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从907年至960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国家再次走向分裂。围绕“民族交融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完成以下问题。主题一 民族交融[任务驱动1]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中,战乱频繁,政权更迭频繁,但是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深度思考](1)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和吴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西晋:五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3)东晋十六国:东晋时期的北民南迁和十六国的混战促进民族交融。(4)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任务驱动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民族交融。简要说明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深度思考](1)前提基础: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2)民族政策:唐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对外交通:唐朝发达的陆路交通可以通往边疆地区,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4)继承前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使民族间的隔阂减少,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主题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任务驱动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但历史在动荡中前进,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哪些?[深度思考](1)民族交融:五族内迁、北民南迁、十六国混战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区域经济发展: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获得发展,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为全国统一奠定经济基础。(3)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西晋的短期统一,前秦、北魏等政权局部的统一为全国的大一统提供条件。[任务驱动2]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隋唐制度的创新是繁荣出现的制度保障。简述隋唐是怎样进行制度创新的。[深度思考]真题体验1.(2022·北京等级考)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地区,故选D。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2.(2022·广东选择考)图1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解析:选D。本题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内容显示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系列政府机构到隋唐时期变成了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划分使中央行政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故选D;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加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避免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隋唐政府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3.(2022·全国甲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唐代专制集权的强化。由材料中“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集中安置诸王”可知,唐玄宗时期,皇子皇孙与地方联系减弱,受皇帝统一管理,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唐玄宗时期,节度使的设立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A;从“坐镇地方”到“集中安置”,表明分封体制减弱,排除B;依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瓦解,排除D。4.(2022·全国乙卷)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解析:选B。本题考查唐代的书法艺术。从“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借助武人形象形容书体,可得出此种书体的特点是规范、严整;再从题干的关键词“刚健丰伟”“庄重博大”,可以推知此种书体为楷书,故B为正确答案。A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小篆始于秦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隋唐盛行的是楷书与行书,且小篆笔画圆柔,不符合材料描述的规范、严整之意。C不符合题意,行书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放纵”不符合“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D不符合题意,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不符合规范、严整的特点,也不符合“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方面史实政治制度①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②创立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经济制度①实行均田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②实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和政府赋税收入;③实行两税法,保证政府收入,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课答案速填: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两税法 ④大运河⑤佛教 ⑥火药 ⑦玄奘主题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220—96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曲折发展并进入繁荣的时期。从220年至581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第二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从581年至907年是隋唐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从907年至960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国家再次走向分裂。围绕“民族交融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完成以下问题。主题一 民族交融[任务驱动1]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中,战乱频繁,政权更迭频繁,但是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深度思考](1)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和吴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西晋:五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3)东晋十六国:东晋时期的北民南迁和十六国的混战促进民族交融。(4)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任务驱动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民族交融。简要说明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深度思考](1)前提基础: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2)民族政策:唐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对外交通:唐朝发达的陆路交通可以通往边疆地区,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4)继承前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使民族间的隔阂减少,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主题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任务驱动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但历史在动荡中前进,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哪些?[深度思考](1)民族交融:五族内迁、北民南迁、十六国混战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区域经济发展: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获得发展,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为全国统一奠定经济基础。(3)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西晋的短期统一,前秦、北魏等政权局部的统一为全国的大一统提供条件。[任务驱动2]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隋唐制度的创新是繁荣出现的制度保障。简述隋唐是怎样进行制度创新的。[深度思考]真题体验1.(2022·北京等级考)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地区,故选D。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2.(2022·广东选择考)图1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解析:选D。本题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内容显示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系列政府机构到隋唐时期变成了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划分使中央行政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故选D;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加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避免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隋唐政府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3.(2022·全国甲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唐代专制集权的强化。由材料中“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集中安置诸王”可知,唐玄宗时期,皇子皇孙与地方联系减弱,受皇帝统一管理,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唐玄宗时期,节度使的设立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A;从“坐镇地方”到“集中安置”,表明分封体制减弱,排除B;依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瓦解,排除D。4.(2022·全国乙卷)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解析:选B。本题考查唐代的书法艺术。从“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借助武人形象形容书体,可得出此种书体的特点是规范、严整;再从题干的关键词“刚健丰伟”“庄重博大”,可以推知此种书体为楷书,故B为正确答案。A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小篆始于秦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隋唐盛行的是楷书与行书,且小篆笔画圆柔,不符合材料描述的规范、严整之意。C不符合题意,行书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放纵”不符合“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D不符合题意,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不符合规范、严整的特点,也不符合“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方面史实政治制度①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②创立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经济制度①实行均田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②实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和政府赋税收入;③实行两税法,保证政府收入,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