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如图为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驾驶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辽阔的海面B.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
C.“山东舰”航母D.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2.(2分)小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物理课本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得到的测量记录分别是:25.82cm、25.81cm、25.72cm、25.83cm。则课本的长度为( )
A.25.83cmB.25.82cmC.25.81cmD.25.80cm
3.(2分)如图所示是某路口监控拍摄的俯视图。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货车的长度估测更接近实际的是( )
A.5mB.10mC.20mD.50m
4.(2分)下列是课本插图展示的几个实验,其中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图甲: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
B.图乙: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声音
C.图丙: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
D.图丁: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频率越高
5.(2分)小芳家临近铁路,为了降低火车过往时对居民的干扰,小区内的窗户均使用双层隔音玻璃,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摩托车上的消音器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高架路上的隔音板D.工厂里的降噪耳塞
6.(2分)在医院里,B超是最常见的影像诊断仪器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人体时,会在人体内不同组织之间产生反射波( )
A.超声波只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超声波的响度太小,人耳听不见
D.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7.(2分)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早在二千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图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B.海市蜃楼
C.湖中倒影D.空中彩虹
8.(2分)如图所示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B.
C.D.
9.(2分)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
A.近视眼,小于0.05mmB.远视眼,小于0.05mm
C.近视眼,大于0.05mmD.远视眼,大于0.05mm
10.(2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使像更清晰
B.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它所成的像将会变大
D.将光屏放到蜡烛B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多选)11.(4分)下列估测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大约为1m
B.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6m/s
D.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300s
(多选)12.(4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因为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调不同
C.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
D.市区内“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多选)13.(4分)在杭州亚运会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击项目中,运动员在瞄准时“三点一线”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接力比赛中,两位奔跑的运动员保持相对静止,交接棒容易成功
C.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运动员游泳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乒乓球的台面“呈暗色,无光泽”是为了反射光,减少光的吸收
(多选)14.(4分)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在振动的鼓面上放小纸屑,可以通过纸屑跳动的高度反映鼓面振动频率的高低
B.用刻度尺测10个相同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C.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用“F”光源代替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左右位置关系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可以使成像更清晰
(多选)15.(4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下列各图是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
16.(4分)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计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 (填写中文名称)。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
17.(4分)2023年10月1日当天,超过30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色的光;国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30万观众的耳朵中。
18.(4分)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的迎宾表演中,19位少年使用“水玉琮”敲击出激扬的鼓声,击鼓迎宾。鼓面上水花四溅,这是因为鼓面 发出声音;用不同大小的力在鼓面上敲打出水花,在呈现中国力量之美的同时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9.(4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若以白鹭为参照物 的;白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20.(4分)如图所示为无线投影仪,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 (填“漫”或“镜面”)反射,使全家人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
21.(3分)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请在相应位置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
22.(3分)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3.(3分)用激光测速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
24.(5分)中国高铁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的性能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大大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如图是济莱高铁示意图。济莱高铁线路总长为115km,共设6个站,2022年12月30日正式运行,列车从济南至莱芜最快运行时间42分钟。小明乘坐G5371次列车,9:11到达钢城站。通过计算回答:
(1)G5371次列车运行的实际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2)济莱高铁全线25座隧道,总长约42km,若以设计行驶速度通过所有隧道
25.(9分)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民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小车从斜面A处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小民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如果甲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及时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 。
(3)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计算出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 m/s;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完成实验后,小民在评估时意识到,小车下滑的时间不易测准。因此在测量时 。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
26.(8分)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老师的演示实验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如图所示,将一个半球形的玻璃罩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只红色和一只绿色激光笔分别安装在半圆形滑轨上,使其可以在轨道上自由滑动。点燃一支蚊香放在玻璃罩内,使光线垂直入射在小平面镜上的O点;再打开绿色O激光笔,此时得到一条绿色反射光线。在此实验中:
(1)让玻璃罩内充满烟雾,目的是 。
(2)红色激光束相当于 (选填“入射光线”“法线”或“反射光线”)。当同学们从周围不同方向观察这三条光线时,竟然发现从某个方向看去它们是重合的。这说明光反射时, 。
(3)保持绿色入射光的方向不变,老师又打开一支蓝色激光笔,让蓝色激光逆着绿色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到O点 ,这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入射点不变,移动绿色激光笔,发现绿色反射光与红色激光的夹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7.(9分)生活中的许多光学仪器上都使用了凸透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均为10cm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1盒。
(1)小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 (选填“A”或“B”)透镜来进行实验。
(2)小燕组装实验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要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只需适当将 即可(只调节一件器材)。
(3)小燕将器材调节好后,不断地改变蜡烛和透镜之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
第1次实验中,当物距等于40cm时,表格中①应填 。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在探究时,光屏上呈现了清晰倒立的像后,小燕用手紧贴透镜,这时观察到光屏上像发生的变化是 。
(5)经过多次实验后,小燕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通过透镜进行观察,在不断移动蜡烛的过程中,小燕只看到了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并没有看到倒立的像,小燕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才看不到倒立的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部分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分)如图为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驾驶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辽阔的海面B.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
C.“山东舰”航母D.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上起飞时,飞机驾驶员和歼15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山东舰”航母以及“山东舰”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之间都有位置变化,也就是说他以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为参照物。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2分)小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物理课本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得到的测量记录分别是:25.82cm、25.81cm、25.72cm、25.83cm。则课本的长度为( )
A.25.83cmB.25.82cmC.25.81cmD.25.80cm
【分析】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减小长度测量时的误差我们常采用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在得出最后结果时,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应与原测量值相同,即仍要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5.72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
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在最后结果除不尽时采取四舍五入。
则物理课本的长==25.82cm,B正确。
故选:B。
【点评】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注意:最后的结果除不尽时要四舍五入;最终结果仍保留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即分度值的下一位。
3.(2分)如图所示是某路口监控拍摄的俯视图。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货车的长度估测更接近实际的是( )
A.5mB.10mC.20mD.50m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轿车的长度约为5m,在图中货车的长度约为图中轿车长度的4倍,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可以借用自己熟悉的长度进行对比来判断自己不熟悉的物体的长度。
4.(2分)下列是课本插图展示的几个实验,其中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图甲: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
B.图乙: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声音
C.图丙: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
D.图丁: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频率越高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B、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一些空气,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D、齿轮齿数越多,频率越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掌握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5.(2分)小芳家临近铁路,为了降低火车过往时对居民的干扰,小区内的窗户均使用双层隔音玻璃,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摩托车上的消音器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高架路上的隔音板D.工厂里的降噪耳塞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明确题干中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减弱噪声的,再对照选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小区内的窗户均使用双层隔音玻璃,这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能够检测噪声的等级,故B不合题意;
C、高架路上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工厂里的降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选:C。
【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关键是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6.(2分)在医院里,B超是最常见的影像诊断仪器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人体时,会在人体内不同组织之间产生反射波( )
A.超声波只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超声波的响度太小,人耳听不见
D.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分析】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Hz以下.
(1)次声波的传播距离较远.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都能产生次声波.
(2)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声波波长短得多,它基本上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A、超声波可以在固体,故A错误;
B、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故C错误;
D、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点。
7.(2分)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早在二千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图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B.海市蜃楼
C.湖中倒影D.空中彩虹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日食的形成,故A正确;
B、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故C错误;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属于光的折射。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光现象中的综合题,涉及到光的反射、直线传播等,分析时要分清选项是哪类光选项,并深究其成因,就可解答。
8.(2分)如图所示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B.
C.D.
【分析】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变浅了的鱼的虚像。
【解答】解:AB、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故AB错误;
CD、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折射的光路图,知道看水中鱼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2分)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
A.近视眼,小于0.05mmB.远视眼,小于0.05mm
C.近视眼,大于0.05mmD.远视眼,大于0.05mm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知道凹透镜的形状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
【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配戴凹透镜;
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所以眼睛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10.(2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使像更清晰
B.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它所成的像将会变大
D.将光屏放到蜡烛B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像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
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故A错误;
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B,故B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它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所以移去蜡烛B,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多选)11.(4分)下列估测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大约为1m
B.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6m/s
D.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300s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大约为80cm=0.8m,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6s,故B不符合实际;
C.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6m/s,故C符合实际;
D.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min=300s,故D符合实际。
故选:CD。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多选)12.(4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因为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调不同
C.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
D.市区内“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来定位的;
(4)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B、“闻其声,是因为不同的人由于声带的构造差异、响度相同。所以对熟悉的人,是因为说话的人的音色不同;
C、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故C正确;
D、市区内“禁鸣喇叭”,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都是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平时学习中多观察和思考,注重理论联系生活。
(多选)13.(4分)在杭州亚运会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击项目中,运动员在瞄准时“三点一线”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接力比赛中,两位奔跑的运动员保持相对静止,交接棒容易成功
C.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运动员游泳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乒乓球的台面“呈暗色,无光泽”是为了反射光,减少光的吸收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
【解答】解:A、射击瞄准时“三点成一线”,故A正确;
B、接力比赛中,两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不变,故B正确;
C、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乒乓球的台面“呈暗色,减小光的反射。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较多,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多选)14.(4分)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在振动的鼓面上放小纸屑,可以通过纸屑跳动的高度反映鼓面振动频率的高低
B.用刻度尺测10个相同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C.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用“F”光源代替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左右位置关系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可以使成像更清晰
【分析】(1)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的跳动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
(2)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
(3)凸透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左右相反;
(4)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解答】解:A、敲击鼓面,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
B、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的厚度时采用的是累积法,再除以10,故B符合题意;
C、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用“F”光源代替蜡烛,故C符合题意;
D、因蜡烛是点燃的,能保证实验效果。
故选:BC。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方法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同学逐项分析,判断正误。
(多选)15.(4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下列各图是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分析】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
【解答】解:A、据图可知,经过透镜后会聚,所以是凸透镜;
B、据图可知,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会聚,所以是凸透镜;
C、据图可知,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发散,所以是凹透镜;
D、据图可知,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会聚,所以是凸透镜;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
16.(4分)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计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 秒 (填写中文名称)。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1.85cm 。
【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长度的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该物体的长度为3.85cm﹣5.00cm=1.85cm。
故答案为:秒;1.85cm。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单位、长度的测量,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7.(4分)2023年10月1日当天,超过30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反射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色的光;国歌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现场30万观众的耳朵中。
【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解答】解:红旗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国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30万观众的耳朵中的。
故答案为:反射;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和声音的传播条件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
18.(4分)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的迎宾表演中,19位少年使用“水玉琮”敲击出激扬的鼓声,击鼓迎宾。鼓面上水花四溅,这是因为鼓面 振动 发出声音;用不同大小的力在鼓面上敲打出水花,在呈现中国力量之美的同时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鼓面上水花四溅,这是因为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用不同大小的力在鼓面上,改变了鼓声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难度不大。
19.(4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若以白鹭为参照物 静止 的;白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平面镜成虚像。
【解答】解:由题意知,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白鹭的位置没有改变;
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静止;虚。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4分)如图所示为无线投影仪,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绿、 蓝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 漫 (填“漫”或“镜面”)反射,使全家人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
【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
(2)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
(1)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2)屏幕用表面粗糙的白布做成,能使射向屏幕的光发生漫反射,能使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
故答案为:蓝;漫。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三原色和漫反射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会应用,会解释。
21.(3分)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请在相应位置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
22.(3分)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如图所示:
【点评】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3.(3分)用激光测速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
【分析】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所以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为1.28s,用公式s=vt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
【解答】解:光从地球到月球所用的时间为t=s=3.28s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据v=得:
s=vt
=3×108m/s×7.28s
=3.84×108m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4.84×108m。
【点评】这种题的做法较多,也可用光速乘以总时间算出激光从发出到回到地球的总路程,再除以2即可得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4.(5分)中国高铁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的性能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大大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如图是济莱高铁示意图。济莱高铁线路总长为115km,共设6个站,2022年12月30日正式运行,列车从济南至莱芜最快运行时间42分钟。小明乘坐G5371次列车,9:11到达钢城站。通过计算回答:
(1)G5371次列车运行的实际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2)济莱高铁全线25座隧道,总长约42km,若以设计行驶速度通过所有隧道
【分析】(1)用到站时间减去出发时间得到列车运行的时间,路程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列车的实际速度;
(2)速度和路程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列车穿过隧道的总时间。
【解答】解:(1)列车运行时间t1=9:11﹣4:08=1h3min=7.05h,
G5371次列车运行的实际平均速度v1=≈110km/h。
(2)若以设计行驶速度通过所有隧道,则穿过隧道的总时间t2==0.12h。
答:(1)G5371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10km/h;
(2)列车穿过隧道的总时间大约是8.12h。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常规题,难度中等。
25.(9分)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民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小车从斜面A处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小民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如果甲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及时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 小 。
(3)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计算出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 0.4 m/s;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完成实验后,小民在评估时意识到,小车下滑的时间不易测准。因此在测量时 ABD 。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分析需要的测量工具;
(2)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所测时间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量的速度会偏小;
(3)由图可以直接读出AB段的路程;
由图读出BC、AC段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v=可以计算出BC、AC段的平均速度;
通过比较两个速度的大小关系,可以知道小车的运动情况;
(4)为了减小时间测量误差,可以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或者选择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解答】解:(1)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需要用电子停表测物体运动的时间;
(2)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所测时间偏大,测量的速度会偏小;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B=40.0cm;
在BC段运动的路程:sBC=40.3cm=0.4m,运动的时间:tBC=8s,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BC===0.4m/s;
在AC段运动的路程:sAC=80.3cm=0.8m,运动的时间:tAC=7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BC==≈0.27m/s;
由于vBC>vAC,所以可以知道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4)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可以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可以减小时间误差;
C、减少间距导致时间变短,故C错误;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可以减小时间误差。
故选:ABD。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小;(3)0.3;(4)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车的速度测量实验,从实验器材选取、实验操作、出现问题后的分析论证等,考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26.(8分)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老师的演示实验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如图所示,将一个半球形的玻璃罩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只红色和一只绿色激光笔分别安装在半圆形滑轨上,使其可以在轨道上自由滑动。点燃一支蚊香放在玻璃罩内,使光线垂直入射在小平面镜上的O点;再打开绿色O激光笔,此时得到一条绿色反射光线。在此实验中:
(1)让玻璃罩内充满烟雾,目的是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
(2)红色激光束相当于 法线 (选填“入射光线”“法线”或“反射光线”)。当同学们从周围不同方向观察这三条光线时,竟然发现从某个方向看去它们是重合的。这说明光反射时,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3)保持绿色入射光的方向不变,老师又打开一支蓝色激光笔,让蓝色激光逆着绿色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到O点 蓝色反射光与绿色入射光重合 ,这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入射点不变,移动绿色激光笔,发现绿色反射光与红色激光的夹角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1)实验中让玻璃罩内充满烟雾,是为了显示光路;
(2)法线是指始终垂直于某平面的直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的反射规律而假想出来的;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1)实验中让玻璃罩内充满烟雾,是为了清晰的显示出光传播的路径;
(2)法线是指始终垂直于某平面的直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的反射规律而假想出来的;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缓慢转动圆台,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
(3)
保持绿色入射光的方向不变,老师又打开一支蓝色激光笔,同学们观察到蓝色反射光与绿色入射光重合,光路是可逆的
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使绿色入射光与红色激光的夹角增大;
故答案为:(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需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本实验的基本操作。
27.(9分)生活中的许多光学仪器上都使用了凸透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均为10cm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1盒。
(1)小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 B (选填“A”或“B”)透镜来进行实验。
(2)小燕组装实验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要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只需适当将 光屏向下调 即可(只调节一件器材)。
(3)小燕将器材调节好后,不断地改变蜡烛和透镜之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
第1次实验中,当物距等于40cm时,表格中①应填 缩小 。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在探究时,光屏上呈现了清晰倒立的像后,小燕用手紧贴透镜,这时观察到光屏上像发生的变化是 像比原来要暗一些 。
(5)经过多次实验后,小燕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通过透镜进行观察,在不断移动蜡烛的过程中,小燕只看到了正立、放大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并没有看到倒立的像,小燕百思不得其解 眼睛到透镜的距离太小,小于物体成倒立像时的像距 ,所以才看不到倒立的像。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当用手挡住透镜的某一部分时,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
(5)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分析回答。
【解答】解:(1)图甲A光斑的中间比较暗,B中间出现亮斑,是凹透镜,是凸透镜;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由图乙可知,故只需适当将光屏向下调即可;
(3)第1次实验中,当物距等于40cm,成倒立,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如果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所以像比原来要暗一些;
(5)因u<f,成正立,故小燕看到的是正立;凸透镜成实像时,没有看到倒立的像,小于物体成倒立像时的像距。
故答案为:(1)B;(2)光屏向下调;照相机;(5)虚,小于物体成倒立像时的像距。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距v/cm
1
40
①
倒立
实像
13.3
2
30
缩小
倒立
实像
15
3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20
4
15
放大
倒立
实像
30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距v/cm
1
40
①
倒立
实像
13.3
2
30
缩小
倒立
实像
15
3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20
4
15
放大
倒立
实像
30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83cmB. 2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