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件第三单元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066755/0-1702016328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学课件ppt
展开《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余光中评价李白的一段文字导入:“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大家可知道余光中所说的人是谁?从余先生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李白的诗歌往往与什么有关?二、绘月——合作解读诗歌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峨眉山月图》(一共八个小组,一句分别由两个小组完成)作品展示每一句请一个小组上来解读,然后同学进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补充提问。(形式:上台讲解——同学质疑——学生答疑——教师补充)教师预设的问题:1、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的绝句中出现了五个地名,分别是什么?作者是如何不着痕迹地穿插这五个地名?(1)峨眉山月、平羌江水——与景相连“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半轮秋”能不能换成“秋半轮”?为什么是“半轮”?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入”和“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动词+地名“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为什么是“夜发”?“思君不见下渝州”不见的是什么?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月亮从峨眉山到平羌江到清溪到三峡都一路陪伴着诗人,为什么到了渝州月亮就不见了呢?(引导学生理解“君”的象征意义)小组合作探究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夜发”与“思君”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理解提示:PPT出示李白写作《峨眉山月歌》的背景)“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仙李白二十四岁离开家乡时所写,豪情壮志溢于言表。从此之后他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直到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本诗就于这个时候。这是半轮 的峨眉山秋月——板书陪伴的月,心中的月(月亮是作者的朋友、亲人、故乡以及所有留恋的东西)从上面的解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师链接:因为心中有明月,月的形象就不断地出现在作者的诗中三、解月——探究深入意象链接引入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如中京》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在这首诗中那个意象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到李白对峨眉山的月念念不忘)同是明月,峨眉山的月亮是不是特别的漂亮?让作者念念不忘?(家乡的象征,对往昔的回味与怀念,身世之感,物是人非之痛)你还能想到李白哪些与月有关的诗句吗?(PPT显示相关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为什么特别喜欢以月为诗?(思乡之情、坎坷经历、砥砺前行、孤寂无奈、高洁品质、美好理想)四、赏月——首尾呼应结尾对于李白的诗,余光中先生这样评价:“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二十四万里的归程,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接你回传说里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七言绝句,朗读古诗,诗仙李白,联读作者,背景介绍,联读背景,联读注释,想意境悟诗情,想一想说一说,想一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峨眉山月歌,作者简介,初读诗歌,知诗意,再读诗歌,连动式谓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课ppt课件,共13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