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
展开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学习把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建立和谐课堂,促进师生合作。
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回顾数据收集的方法,交流记录的实验数据。因为课前学生已经经历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且在14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了数据收集的全过程,所以课中的交流、汇报,不但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互动。
2.经历认知冲突,感悟统计方法。
因为学生此前已经学过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统计方法,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绘制条形统计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质疑、解疑的过程,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到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3.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巩固提升时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每组一份定期测得的蒜苗高度数据统计表、每组一张12×8的方格纸
第1课时 栽蒜苗(一)(1)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且按要求记录了一些数据,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数据来研究一下与“栽蒜苗”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快速激活学生的相关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回顾数据收集的方法。
你们是如何得到蒜苗高度的相关数据的?在观察、测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合理即可)
2.交流实验记录的数据。
请同学们将自己观察、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学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3.整理实验记录的数据。
(1)讨论整理数据的方法。
师:你们打算怎样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整理?(引导学生回答: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到统计表中)
(2)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
①以小组为单位,把组内每个同学记录的第14天蒜苗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统计表,小组同学把记录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
②汇报填表情况。(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______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情况统计表
③汇报填表的优点。
(把数据填入统计表后,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1)讨论:有更形象地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想到条形统计图及其优点)
(2)尝试: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蒜苗的生长情况。(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12×8的方格纸,学生在方格纸上绘制蒜苗生长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3)汇报: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打算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这张方格纸的1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想到增加格子数或用1格表示2厘米、3厘米,想到统计图上的1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与所画直条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如果数据较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少)
(4)制作: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5)交流:出示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说明1格表示的数量及具体的画法。
(6)小结: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7)大家是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的?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回顾、交流、整理、制作中明确数据的收集、整理办法,发现以往学过的用1格表示1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做法的局限性,自主进行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的探究,发现并总结出相应的绘制方法,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得到提高。
⊙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86页1题。
2.完成教材87页2题。
(指导学生根据题中的数据和要求画图)
设计意图:通过练题,明确知识重点,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3题。
板书设计
栽蒜苗(一)(1)
制作步骤:
1.画横轴、纵轴。
2.确定直条的宽度和位置。
3.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4.画直条、标上数据。
5.写名称、制表日期。
特点: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第2课时 栽蒜苗(一)(2)
⊙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五国水能发电量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明确各个国家的水能发电量各是多少,再明确统计表中的横轴表示国家,纵轴表示水能发电量,纵轴中1格表示多少亿千瓦时,然后独立完成统计图,最后观察统计图提出自己的发现。
2.在数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如何进行表示。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对旧知重新温习,为后面继续学习数量比较大的条形统计图作铺垫。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课件出示教材86页“试一试”中的统计表。
(1)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探索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2)最大数量是1200个鸡蛋,如何用方格进行表示呢?
用一格表示100个鸡蛋,这样用12个格就可以全部表示出来了。
小结:刚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这与所画直条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如果数据较小,那么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少。
2.完成第一个统计图。
(1)学生完成第一个统计图。
(2)学生自由画,鸡蛋只要画得像就行。
(3)小组内交流、比较。
3.完成第二个统计图。
(1)学生自由涂一涂。
(2)注意1格表示100个鸡蛋。
4.根据统计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哪天卖出的最多,哪天卖出的最少?
(2)星期六卖出的是星期一的几倍?
……
设计意图:“试一试”在栽蒜苗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由基础性知识到提高性知识,由1格表示数量较小到1格表示数量较大,由易到难,一步步激发学生认识的矛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相应的统计图,而且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处理数据,以便更好地做好统计图。
⊙课堂练习
完成87页3题。
(1)学生完成统计图。
(2)小组内提出数学问题。
⊙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2题。
板书设计
栽蒜苗(一)(2)
确定一格表示数量的多少:
如果数据很大,那么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
如果数据较小,那么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少。
姓名
小明
小英
笑笑
开心
淘气
小兰
蒜苗高/厘米
12
9
6
21
15
24
国家
水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中国
261
日本
93
加拿大
328
美国
211
法国
79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师谈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案及反思,共3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日教案设计,共3页。